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文写作辅导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2012年6月1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文写作辅导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2012年6月15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文写作辅导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2012年6月15日

2 目 录 第一章 公文写作规范要求 第二章 常用规范性公文写作 第三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常见病例

3 第一章 公文写作规范 一、公文的定义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一切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字材料,是方针、政策、法规、政令和信息、情况的表现者、运载者,是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实施组织、管理、指挥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特点 公文具有法定作者、法定权威、法定时效、法定体式、法定程序等特点。 注:法定作者有时可以用机关首长或国家领导人名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落款为“总理 ×××”。 三、公文的作用 法律准绳作用、领导指导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公务联系作用、凭证依据作用、信息交流作用。

4 四、公文的特性 1.反映和体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政治性、政策性; 2.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和形势任务,反映客观需要,直接用于机关工作实践的实用性; 3.根据上级机关的指示、下级机关的请求、平行机关的需要,按照本机关领导的意图行文的受命性; 4.撰写快、传递快、处理快,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的时效性; 5.按照特定的程式、特定的体例格式标准和特定的写作程序进行写作的程式性; 6.忠实于机关领导意图,遵循机关工作的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进行写作,使公文符合客观实际,反映机关活动的职责权限的真实性; 7.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字精炼,用词准确,事实确凿,不讲套话、空话、废话,开门见山,明确具体,一目了然的明确性。

5 五、党和国家关于公文处理的规范性文件 1951年,政务院颁发《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对该办法作了修订颁发。
1987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993年11月21日、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 (党的机关法定公文共14类14种) 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 (行政机关法定公文共13类13种,与中办发﹝1996﹞14号相较,文种相同9类、不同9类,两者相加党政机关法定公文种类共18类18种)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原中办发﹝1996﹞14号、国发﹝2000﹞23号文件停止执行;共8章42条,分总则、公文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附则等8章。 (法定公文共15类15种,原党法定公文种类减少“指示”、“条例”、“规定”3种)

6 六、公文写作规范的依据 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 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2月27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公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4.《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起实施) 5.《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例如:辈分—辈份,笔画—笔划,毕恭毕敬—必恭必敬,订单—定单,分量—份量,浑水摸鱼—混水摸鱼,人才—人材,日食—日蚀,序言—叙言、绪言,再接再厉—再接再励

7 6.《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
7.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其中明确关于“意见”文种的使用,关于“函”的效力,关于“命令”、“决定”和“通报”三个文种用于奖励时如何区分的问题,关于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文问题,关于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和发文字号,关于联合行文的会签,关于联合行文的用印,关于保密期限的标准问题,关于“附注”的的位置,关于“主要负责人”的含义,关于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问题等11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8 七、公文分类规范 1.按机关种类划分:党务机关公文、行政机关公文、司法机关公文、军事机关公文、企事业单位公文、社会团体公文等。
2.按公文行文方向划分:上行公文、平行公文、下行公文。 3.按公文保密程度划分: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内部材料、普通公文。 4.按公文紧急程度划分:特提公文、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平急公文、普通公文。 5.按适用范围划分: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通用公文,如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等; 专用公文,如司法类公文、经济类公文、任务类公文、议案、提案、建议、说明类公文等。 6.按规范性和颁发程序的规范程度、行政约束力的强弱划分:规范性公文、非规范性公文。 规范性公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15类公文; 非规范性公文:调查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讲话稿、简报信息、大事记、提案、建议、说明等。

9 八、公文草拟规范 1.公文主题规范:一文一事,一个文题,主题鲜明突出,直接叙事,不事曲笔,不含蓄委婉。 2.使用材料规范:真实典型,新鲜有力,具有说服力。 3.文章结构规范:一般采用三层式结构:开头(根据缘由)+主题(具体事项)+结尾(要求、号召或结束语)。“三段论”。 4.文章表述规范:主要采用四段阐述法:观点+阐述+举例+归结。 5.语言文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明、准确、朴实、得体、通俗、易懂,直述不曲,不用修辞手法;准确选词,注意色彩,不用错字、别字、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生造字,用书面语,不用口语。 6.标点符号规范:《标点符号用法》。 7.数目字使用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8.公文格式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10 第二章 常用规范性公文写作 第一节 意 见 一、意见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二、意见的分类
第二章 常用规范性公文写作 第一节 意 见 一、意见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二、意见的分类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解释,意见分为:上行文意见、平行文意见、下行文意见。

11 三、意见的写法 1.标题内容: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意见)。例如,下行文,《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工商企业卷烟经营行为的意见》(国烟办〔2012〕171号,以下简称《意见》);上行文,《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现行税收政策和征管制度的意见》。平行文意见可以不冠发文机关。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关于对〈关于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规定〉修改意见》。 2.主送机关:有三种形式:上行文、平行文意见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下行文意见可写一个主送机关,也可根据意见的适用范围来写;不写主送机关,但应在“附注”位置说明意见的印发范围,如“此件发至县团级”。

12 3.正文写法: 分两部分写:第一部分写开头语。上行文、平行文意见先写理由,然后再写连接词:“特提出如下意见”。例如:“为确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的贯彻施行,现就各级各部门反映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平行文意见开头写明对方单位××文件收悉,然后再写连接词:“经研究,现将我们的意见答复如下”。例如:“你单位《关于征求抢险救灾条例的意见》(××发﹝××××﹞××号)收悉。经研究,现将我们的意见答复如下”。 第二部分写意见内容。不同种类有不同写法。管理性、工作安排、思想教育等得意见,写作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和意义、方法和步骤、几点要求。答复性意见,有什么意见就写什么意见,没有意见表明态度即可。

13 4.结束语: 给上级机关上报的管理性意见,一般用“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作结束语。答复平行机关的意见,一般用“以上意见当否,请参考”、“当否,供参考”、“特此回复”作结束语。下行文意见,一般不写结束语。

14 第二节 通 知 一、通知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二、通知的分类
第二节 通 知 一、通知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二、通知的分类 部署性通知、管理性通知、知照性通知、事务性通知

15 三、通知的写法 1.标题内容: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通知)。 常见四种写法: 第一,以机关红头文件形式印发的通知,标题要写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通知); 第二,以白头文件形式印发的通知,标题可省去发文机关要素,如《关于认真做好××××年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的通知》; 第三,以白头文件形式印发,且是机关内部事务的通知,标题可省去发文机关、发文事由要素,只写文种“通知”即可; 第四,转发文件的通知。注意避免出现三个以上“的通知”。如××市人民政府要转发《××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严禁再建楼堂馆所的通知〉的通知》时,标题可写为《××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严禁再建楼堂馆所的通知〉的通知》或《××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严禁再建楼堂馆所文件的通知》。

16 2.主送机关:如“各卷烟集团,各直属单位,机关各部(室)”、“各卷烟集团、各直属单位党委(党总支)”。
3.正文开头语:总结式、目的式(如为了……)、叙述式、依据式(如根据……)、点题式(如转发文件)等写法。紧接着写“现将有关问题(事项)通知如下”。 4.正文:写好下级机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第一,标题要引人入胜。如对偶句式,“强化意识,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健全机制”、“狠抓质量,注重实效”、“转变作风,搞好服务” ;排比句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两个转变”、“突出重点,打好基础,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第二,开口要尽量小。内容写充实、丰满、清楚。

17 第三,内容要纵横交错。纵向到底,写清楚上级怎么要求、下边应该怎么做;横向到边,写出所有问题,写完每个问题的横面。
第四,表述要有虚有实。虚,对问题的思想认识;实,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有血有肉。 5.结束语:不写“特此通知”、“此通知”,正文写完即可。

18 第三节 报 告 一、报告适用范围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二、报告的分类
第三节 报 告 一、报告适用范围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二、报告的分类 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回复报告、备案报告

19 三、报告的写法 1.标题内容: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报告) 2.主送机关:一般只报一个上级机关或主管部门,对有必要阅知的其他上级机关,可以抄报。不得越级主送。 3.导语(引言): 第一,说明写作原因。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依据式。如根据有关文件或《……》。二是叙述式。一般用于情况报告,以叙述形式简明扼要说明写报告的原因。三是点题式。常用于备案报告。 第二,写连接词。“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4.正文层次:基本结构:第一,基本情况;第二,主要做法;第三,收到的效果;第四,存在的问题;第五:今后工作的建议。 5.结束语:“专此报告,请阅”,“以上报告当否,请阅示”,或简单用“特此报告”、“此报告”。

20 第四节 请 示 一、请示适用范围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注: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只有报告没有请示。
第四节 请 示 一、请示适用范围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注: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只有报告没有请示。 二、请示的分类 请求审批事项的请示、请求解决问题的请示、请求批转文件的请示、请求指示答复的请示

21 三、请示的写法 1.标题内容: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请示)。 不能请示、报告混淆,或写成“请示报告”。 2.主送机关: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写两个以上受文单位;对有必要阅知的其他上级机关,可以抄报。不得越级主送。 3.正文: 第一,说明写作原因,尔后用“现将有关问题请示如下”结束开头语。第二,写请示的问题。摆事实,讲道理,说清楚。常见有两种写法:请示内容不复杂的采取“综述式”写法,一个自然段写完;涉及问题较多的采取“分述式”写法。 第三,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法。 4.结束语:“特此请示,请审示”,“妥否,请批示”,“以上请示当否,请指示”、“当否,请指示”。

22 第五节 批 复 一、批复适用范围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二、批复的分类
第五节 批 复 一、批复适用范围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二、批复的分类 解释政策规定的批复、帮助下级机关解决问题的批复、批准下级机关无权决定的问题的批复 三、批复的形式 一是同意或部分同意下级机关所请示问题的,正式行文批复; 二是不同意下级机关所请示问题的,不一定行文批复,但是,应电话答复下级机关,说明为什么不同意的理由,给下级机关一个说法。

23 四、批复的写法 1.标题内容: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批复)。 2.主送机关: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一般不得越级主送。 3.开头语写法:
一是综合式。即开头与批复内容结合一体写。例如:“你单位《关于接受军转干部的请示》(××发﹝××××﹞××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单位接受××名军转干部的计划,请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二是分段式。即比较重要而且涉及面广的批复,分若干段来写。例如:“你单位《关于接受军转干部的请示》(××发﹝××××﹞××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4.批复内容写法: 第一,对下级机关请示的问题提出明确意见,是完全同意还是部分同意,要有鲜明态度; 第二,要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第三,要指出下级机关在执行批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5.结束语:通常不写结束语。一般不使用“此复”、“特此批复”作结束语。

24 第六节 函 一、函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二、函的分类
第六节 函 一、函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二、函的分类 1.根据行文性质划分:去函、复函 2.根据行文形式划分:公函(发文机关标识用红色印刷,编专用字号,属规范性公文)、便函(用机关公用信笺纸行文即可,不需编字号,属非规范性公文) 3.根据行文作用划分:商洽函、咨询函、答复函、请批函、邀请函、告知函 注:请求批准事项,审批权在上级机关的,使用“请示”;审批权在平行机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使用“函”。内容基本一样。

25 三、函的写法 一般分两个自然段写,第一段写正文,第二段写结束语。 1.标题内容: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函或复函)。
便函写法:简明事由+文种(函),如《邀请函》、《干部商调函》。 2.主送机关: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写两个以上受文单位;如内容相同、需与几个部门商洽的情况,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分别致函。 3.正文: 不需叙述,简明扼要,直来直去。 去函:写发函目的、做什么事项、请对方单位怎么给予支持。 复函:一是开头简述对方单位来函情况,包括来函日期、来函标题、来函字号,例如:“你单位于××××年××月××日给我单位《关于请一位领导参加出口商品交易会组委会的函》(外经函﹝××××﹞××号)收悉”。二是针对对方单位请求办理事项写好复函意见。 4.结束语:商洽函常用“可否,盼复”、“妥否,请复”、“特此函商,盼复”;答复函常用“特此函复”;请批函常用“专此函报,请复”、“特此函报,请予批准”、“可否,望复”;邀请函常用“专此函请,顺致敬意”、“特此函请,顺颂商祺”;告知函常用“特此函告”。 公函不要用“此致,敬礼”。

26 第七节 纪 要 一、纪要适用范围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二、纪要的分类
第七节 纪 要 一、纪要适用范围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二、纪要的分类 办公会议纪要、党组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协调会议纪要、综合会议纪要等 三、纪要的格式 纪要一般不用“文件”载体印发。 文件头格式:常见两种:一是由发文机关+纪要种类+会议纪要组成,如《××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二是由会议纪要四个字组成,省去发文机关、纪要种类,如综合性会议纪要。 纪要只写印发会议纪要的时间,居中写“第××期”,不编字号。没有主送机关,不加盖印章,写不写成文时间由各单位酌定。

27 四、纪要的写法 1.标题写法: 有两种:一是用会议+会议名称+会议纪要作为标题。如《第××次省长办公会议纪要》、《第××次政府常务会议纪要》。会次以一届党委或政府组成后第一次会议记起,到换届前最后一次会议止,不能以年度记。二是用会议内容+会议纪要作为标题。如《关于市政府采购协调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的会议纪要》。 以上两种会议纪要前边都不写发文机关。 2.开头语写法:综述会议情况:一是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二是参会领导;三是会议内容,包括会议议题、哪些单位领导汇报情况、哪些单位领导发表意见、最后哪位领导作总结讲话;四是对会议总的评价(议题单一的会议也可不写);五是与下文的连接词,如“现将会议议定的事项纪要如下”。 3.纪要事项写法:根据领导最后总结讲话的精神来写,认真领会领导讲话精神,表述真实、客观,不夸张、不片面。 4.附注写法:记录参加开会单位、领导的姓名,分两层写出席、列席会议领导的单位和姓名。如“出席会议人员:……”、“列席会议人员:……”

28 第八节 其他公文种类 一、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第八节 其他公文种类 一、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按内容和作用可分为批准性决议、方针政策性决议、专题性决议、公布性决议等。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开除刘青山、张子善党籍的决议》、董事会决议。

29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按内容及使用范围可分为法规政策性决定、部署指挥性决定、决策知照性决定、奖惩性决定、任免性决定等。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关于2011年度科技进步奖励的决定》。

30 三、命令(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是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所使用的指令性下行公文。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惩戒令、动员令、特赦令等。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嘉奖令》。

31 四、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一般可分为新闻公报、会议公报、联合公报、专题公报等。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32 五、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使用。如《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关于宋庆龄同志逝世的公告》、《第七届全国人大关于选举江泽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公告》。

33 六、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省人民政府关于整顿治理运输市场的通告》。

34 七、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按内容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性通报等。一般应包括缘由、通报事项、处理意见或希望、要求等。表彰性、批评性通报还应有原因分析。 如《一个典型的腐败分子——中央纪委关于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违纪违反案件的通报》、《××省交通厅关于表彰×××等三位同志的通报》、《中共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组关于所属单位2011年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情况的通报》、《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关于2011年烟气检测情况的通报》、《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2011年四季度国家局网站有关情况的通报》。

35 八、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按内容可分为法律法规议案、重大事件议案、人事任免议案、预决算或计划执行情况议案等。 如《××省×届人大×次会议代表议案(第×号)》、《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草案)的议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设立中国农业银行的议案》。

36 注1:关于人事任免,适用的文种有“命令(令)”、“决定”和“通知”。“命令(令)“常用于最高权力机关的人事任免,由领导人签署,如用国家主席令任命国务院总理或国务院副总理等,军队人事任免也用“命令”。“决定”多用于高级机关的人事任免,如各省市区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省长、副省长及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等。其他的人事任免,多用“通知”。一般分类集中,不管同一人或不同人,先任后免;如有待遇、任职期限等,可用括号加以注明。 注2:关于“命令”、“决定”和“通报”三个文种用于奖励时如何区分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明确:“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和职权,根据奖励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等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相应的文种。”

37 第三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常见病例 一、标题拟制中的常见病例 (一)文种使用不当
第三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常见病例 一、标题拟制中的常见病例 (一)文种使用不当 1.缺少文种:如《贯彻××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我省交通公安保卫工作》,可改为《××省交通厅关于贯彻××会议精神 切实做好我省交通公安保卫工作的通知》;《上报组建××公司的可行性报告》,可改为《××公司关于组建××公司的请示》。 2.生造文种:如《××公司关于组建××公司的建议》、《××公司关于新建创新大厦要求补助资金的申请》、《××公司关于××问题的答复》。 3.错用文种:如《××省科技厅关于申请科技攻关项目试验工程补助费的报告》、《××省交通厅关于同意××省航务管理局进行机器修复的函》。 4.混用文种:如《××省科技厅关于××扩建工程概算的请示报告》、《××县人民政府关于××问题的报告函》。

38 (二)标题冗长繁琐 特别是转发性文件标题。不能引用文件字号代替标题内容。 (三)主要内容表述不清 如《××省劳动厅关于同意延长×××同志退休时间的批复》,可改为《××省劳动厅关于同意×××同志延期退休的批复》;《××县人民政府关于粮食问题的请示》,可改为《××县人民政府关于粮食收购和储备有关问题的请示》。

39 二、主送机关标注中的常见病例 (一)发文无主送机关 (二)上行文多头主送 (三)越级行文 (四)公文直接发给个人 (五)党政不分

40 三、正文写作中的常见病例 (一)一文多事:包括文不对题,多个请示事项,报告夹带请示事项等。 (二)内容残缺:如表彰决定缺少号召和要求内容,会议通知缺少会议内容等。 (三)结构混乱:如结构松散、层次混乱、段落重叠、自相矛盾、偏离主题等。

41 (四)语法错误 1.搭配不当 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领导要破除旧观念。 (“成败”改为“成功”,或“要”改为“能否”) 我们应当发扬光大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地工作、生活。 (改为“勤俭节约地生活,扎扎实实地工作”) 党风是否端正是一个单位搞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 (改为“党建工作搞得好不好”) 加强领导,责任落实,认识提高。 (改为“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高认识”) 2.语序不当 要教育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青春应该献给祖国和人民。 篮球、排球和足球运动对他是十分感兴趣的。

42 3.成分残缺 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使领导班子成员提高了思想觉悟。 从这些事实中,充分说明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我们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4.词性误用 我市雄风机械厂出品的车床,已进入东南亚市场。 (名词“出品”改为动词“出产”或“生产”) 这项试验,曾一度被少数人的干扰所停顿。 (不及物动词“停顿”改为及物动词“中断”) 词性、词语色彩发生变化。如:风流、风骚。

43 5.结构杂糅 自来水厂认真解决了工人住房等困难,今年上半年实现利税“双过半”。 任何人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就要吃苦头,因而历史发展规律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们要防止出现腐败现象发生。 6.逻辑不清 出席这次团代会的,有团干和青年团员,有机关干部、企业工人、青年农民、在校学生,他们都是优秀青年团员、团干的代表。 7.歧义说法 原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 8.词语重叠 他要求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 截至9月底为止,我厂实现利润××万元,仅用9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生产、销售任务,实现扭亏为盈。

44 (五)随意省略和简称 通过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通过开展“五四三”活动,有力促进了城区社会风气的好转。 (六)引用不当 根据中央2号文件精神,我省组织了3个工作组分赴各地对全省重点企业进行摸底调查。 根据国烟办〔2012〕171号《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工商企业卷烟经营行为的意见》,××公司……。

45 (七)字词错误 1.的 地 得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的——定语的标记。如: ①颐和园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 地——状语的标记。如: ③她愉快地接受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地冷起来。 得——补语的标记。如: ⑤他们玩得真痛快。 ⑥她红得发紫。 ⑦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谋得深一点。

46 2.截止 截至  截止:到一定期限为止或停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 截止与截至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后者则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事态。如: ①截至(截止)到今年12月8日,我们已经完成文献采购经费近600万元。 ②截止到2006年底,我校共完成“985工程”二期建设经费总额的58.4%。 ③截止(截至)目前,全校师生员工中党员比例达30%,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中的党员比例分别为 57%、31%和10%。 ④参赛报名日期到7月l日截止。 ⑤参赛报名日期截至7月l日。 ⑥截止时间、截止日期。

47 3.制订 制定 制订:创制拟定。制定:定出。 制订与制定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方案、计划等的形成过程,而后者则强调法规等的定型和拍扳定案。如: 本办法正在制订过程中。 第一条 为了××,根据《××》,制定本办法。

48 4.权利 权力 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权利和权力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应享受的利益,后者则单指政治强制力和支配力,不一定包括利益。如: 依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会经济权利以及受教育的权利等。 行使我们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党员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不得滥用权力。

49 5.以至 以致 以至: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以致: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以至与以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如: 熟练的技能是经十次、百次以至上千次的练习才能获得的。 所谈的内容很广,自人类社会以至天地、宇宙,无所不包。 他只听一面之词,以致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他没有认真备考,以致未能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6.急待 亟待 急待:紧急待办。亟待: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50 7.决不 绝不 决不:决心不。绝不:绝对不。决不与绝不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就本身而言,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而后者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虽然也适用于自身,但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8.布置 部署 布置:安排,陈列。部署:安排布置(比较大的事)。通常安排全局的事情用部署,安排局部的事情用布置。 9.渡过 度过 渡: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它是实意动词,表达的意思具体。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 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作为动词,其含义比较抽象,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光阴没有虚度等。

51 10.保障 保证 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如:保障安全、保障权利。保证:担保,担保做到。如:我向组织保证、保证完成任务。 11.遏止 遏制 遏止:意为用力阻止,如:洪流滚滚,不可遏止。“遏制”意为压制,如:遏制对方的攻势。 12.查看 察看 查看:检查观察事情的情况,如:查看工程现场。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灾情。 13.激发 焕发 激发:强调人在外部因素刺激之后精神、力量等的生发。如激发斗志、激发力量。焕发强调人内在精神、力量等的自动重新生发,如精神焕发、容光焕发。

52 14.启用 起用 启用,就是“开始使用”,陈述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启用系统、启用设备设施等等。“启”是相对于“封”而言的,所以,凡是以前封着的、没有用过的东西,如新建的机场、新建的体育场馆、新建校区等,开始第一次使用时都叫“启用”。   “起用”,陈述的对象只能是人。原来专指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罢免的官员,后泛指提拔使用,所以,从普通人中选拔从未任过公职的人担当重任,也可以叫“起用”。如起用新人、大胆起用年轻干部。 ①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的,其水源必须经卫生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起用(启用)。 ②经学校研究同意,自即日起正式启用“中国共产党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印章。 ③特别要大胆启用(起用)年轻优秀人才,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勇攀高峰的自主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53 15.作 做 写作、作文、作业、作文章、作报告、作讲话、作为……的人、作法。 做文章、做人、当做、叫做、做法。 16.其他 其它 “其它”仅指事物,“其他”既可指物、指事也可指人。“他”用于指物并不鲜见,如:他乡、他日、他山之石。 公文中,一律使用“其他”而不用“其它”。 17.账 帐   “账”、“帐”过去通用,如过去常用的“帐户”、“帐号”等。后来不通用了,涉及财务方面的事情,一律使用“账”,如:账目、账号、账单、对账等; “帐”只用在蚊帐、帐篷、青纱帐等词语之中。 18.像 象 过去的“好象”、“象……一样”,现在一律改为“好像”、“像……一样”、“雕像”、“塑像”。

54 19.运用 应用     现今,“运用”和“应用”两个词有通用的趋势。其实,这两个词的差别很大。 “运用”、“应用”都可作动词、名词。但是,“应用”还可用作形容词,如“应用文”、“应用科学”,意为“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的”。 “应用”作动词时,词义近似于“使用”,即工具、书本知识、学科理论及技术等被使用于生活、生产实践,侧重于“在实践中被使用”。如:     ①可以应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你遇到的一些生活问题。     ②由于应用了新的果树栽培技术,王大爷的果园比去年增产了百分之二十。      “运用”作动词时,强调对事务特性及发展规律、理论原理、方法等加以利用,侧重于“利用”。例:     ①运用四则运算法则计算下列各题。     ②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队带领群众不断前进。

55 20.登陆 登录 诺曼底登陆、抢滩登陆; 登录××网站。 21.其他常见错别字 小粱(梁)、偶而(尔)、妥贴(帖)、美仑(轮)美奂、穿(川)流不息、再接再励(厉)、丰富多采(彩)、一幅(副)对联、迫不急(及)待、引以为诫(戒)

56 22.连词搭配 并列关系: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既……又…… 承接关系: 一……就…… 首先……然后……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既……又…… 承接关系: 一……就…… 首先……然后……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转折关系: 不是...而是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57 注1:地名表述:一般应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如“上海”,县以下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地名,前面应冠上隶属的省名、市名,如“云南省弥勒县”。
注2:日期表述:应写具体的年月日,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明年”、“上月以前”、“去年以来”、“上世纪90年代”。提倡用如2010年、2011年。 注3: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58 注4:关于人事任免等文件 张德江同志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薄熙来同志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石宗源同志不再担任贵州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栗战书同志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委派×××任××××公司董事,并担任公司董事长(或:并推荐担任公司董事长)。 推荐×××任××××公司总裁(总经理),请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予以聘任。

59 (八)标点符号不规范 ①为加强云南中烟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管理监督水平,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成立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 ②根据《关于拓展卷烟国际市场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③“玉溪”、“云烟”、“红塔山”VS“玉溪”“云烟”“红塔山”。 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VS《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⑤《关于开展〈第五项修炼〉学习活动的通知》。 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⑦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⑧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0 第一,……。第二,……。第三,……。 首先,……。其次,……。再次……。 一是,……。二是,……。三是,……。 一是……。二是……。三是……。 甲、……。乙、……。丙、……。丁、……。 一方面,……;另一方面,……。 一方面……,另一方面……。

61 (九)数字、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 关于数字用法: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示例:一律、一方面、星期五、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九三学社、二八年华、八国联军、零点方案、十月改革、“十二五”规划、七上八下、第三季度、十七届六中全会 (错误示例:“十二·五”规划) 2.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示例:公元前8世纪、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2011年10月1日。 (2)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年或90年”。 时、分、秒。示例:15时40分,或04:00、15:40。

62 (3)概数和约数 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数字间不能用顿号隔开。示例: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十三四吨、七八十种、五六万套。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示例: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多”“余”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使用阿拉伯数字。示例1:举行评价十余次,获奖作品由一千多件,吸收约三千名会员。示例2:拿出19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400吨。

63 一般不提倡写成:50. 00元/条(目前唯一特殊处理就是报国家局卷烟价格请示)、50
一般不提倡写成:50.00元/条(目前唯一特殊处理就是报国家局卷烟价格请示)、50.0箱;另阿拉伯数字不宜用分隔符隔开,如3,555,248,972.23; 、 ,最好写成500万、5430万。 另,“6市斤”应改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3公斤”或“3千克”,或前后计量单位不统一;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不统一,“减少一倍”应改为“减少××%”,“增加到”与“增加了”、“减少到”与“减少了”的区别,“超过1000公斤以上”应改为“超过1000公斤”或“达到1000公斤以上”;数字表述如什么数“以上”、“以下”,应注明是否包括前面的本位数;等等。

64 四、发文字号标注的常见病例 党政等编号应分开,不加“字”虚字、“第”虚字、“0”虚位,用“﹝﹞”六角括号。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 正确标引方法:“滇烟工〔2012〕1号”,而非“滇烟工[2012]01(001)号”,国家局是[2012]。

65 五、附件标注中的常见病例 被批转、转发、印发、发布、上报、报送的公文,不作为附件,无需附件标注。 “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X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不引文号。 正确标引方法: 附件:××××××××××××× 附件:1.××××××××××××× 2.×××××××××××××

66 六、版记中的常见病例 正确标引方法: 主题词:×× ×× ×× ××(文种) 抄报:×××××、×××、××××。 抄送:××××、×××××、×××。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年×月×日印发

67 谢谢!


Download ppt "公文写作辅导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2012年6月1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