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一週:文白異讀(一) 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 楊秀芳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一週:文白異讀(一) 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 楊秀芳 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週:文白異讀(一) 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 楊秀芳 教授
臺灣語言概論上 第十一週:文白異讀(一) 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 楊秀芳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2 「文白異讀」指方言的某字因讀書、口語之異而有不 同的音讀。 「曲折」khiɔk4 tsiat4 「曲盤(唱片)」khik4 puã5
「曲」字文白語體的音讀不同,此之謂「文白異讀」。 2

3 文白異讀產生的原因 據史書所載,秦始皇曾派大軍征蠻,直至福建一帶,設郡屯兵。 北方漢語挾其優勢南來,為閩地帶來不同的語言成分。
閩地居民面對北人帶來的漢語,本地語作為母語,是為白話層;北方漢語作為外來語,本地人需以文字為媒介來學習,因此成為文讀層。 3

4 本地語A與外來語B接觸之始,B與A對立為文白不同的語體。 若干世代後,A、B逐漸混雜,其原本文白之異的關係不一定為人所知。
下一次移民潮進入時,相對於新移民所帶來的外來語C,本地語是融合A、B為一的語言系統,AB與外來語C對立成為文白語體不同的兩方。 4

5 這樣的歷史會在漢語一波一波南下時重演。因此從歷時的角度看,早期的文讀層到後來會在語言層積中沈澱成為白話層。
歷史上,北方漢人陸續因戰爭等緣故而多次南下,帶來一波一波的北方漢語,因此為閩語帶來多層次的語言層。 5

6 如果為閩南語的多層次異讀大分為文白兩層,文讀層大約是唐宋時期所形成,白話層則由幾個早期層次疊積形成。
文讀層受韻書系統的反切注音所保護,音字關係比較明確穩定。 白話層因年代久遠,又受歷代多個層次所干擾影響,造成音字脫節的問題。 6

7 參考漢語音韻史的階段特徵,運用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法,可以根據方言的層次異讀,探討文白層次的相對年代。
例如白話層有「輕重唇不分」、「端知不分」的特色,從漢語音韻史來看,可以推知這些是來自《切韻》以前的遺痕;其文讀層所表現的語音特徵,也可以根據漢語史推知它們來自唐宋以後。 7

8 中古的唇音聲母 中古的唇音聲母有重唇(幫滂並明)、輕唇(非敷奉微)兩套。
重唇音演變至今,多讀為雙唇塞音p-、ph-。輕唇音演變至今,多讀為齒唇擦音f-,或h-。 根據文獻資料來看,中古的輕、重唇兩套,在上古無別,只是一套。換言之,上古的一套唇音聲母,演變到中古,分裂為輕、重唇兩套。 8

9 中古的唇音聲母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重唇] 幫 滂 並 明 [輕唇] 非 敷 奉 微 9

10 中古唇音聲母的來源 *p- → 幫 [重唇] ↘ 非 / 三等合口 [輕唇] *ph- → 滂 [重唇] ↘ 敷 / 三等合口 [輕唇]
10

11 *b- → 並 [重唇] ↘ 奉 / 三等合口 [輕唇] *m- → 明 [重唇] ↘ 微 / 三等合口 [輕唇] 11

12 上古的唇音*p-演變到中古後期,凡遇三等合口者變讀為輕唇音。因此古唇音*p-分裂為輕重唇兩套,重唇仍讀p-,輕唇讀f-。
中古以前北方漢語進入閩語區之後,由於閩人對三等介音的學習度有限,三等合口字在閩地並沒有變讀為輕唇音。因此閩南白話層的聲母與上古漢語一樣,輕重唇不分,都讀雙唇塞音。 12

13 閩語之外的漢語方言都繼承分裂為輕重唇兩套的中古音系統。
中古以後隨移民進入閩語區的漢語,輕重唇已經二分。對於這個移入的合口輕唇母,閩南人讀為hu-。 閩南文讀層將合口輕唇母讀為hu-,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學習f-不易,因此調整讀為熟悉的聲母h-。 13

14 閩南白話層將非母字讀同幫母,例如: 「飛」p 1/pue1/pe1 「富」pu3 「斧頭」pɔ2 thau5 「方」pŋ1
「兩幅圖」nŋ7 pak4 tɔ5 「放」paŋ3 「倒反」to3 piŋ 「腹肚」pak4 tɔ2 「 □夫」ta1 pɔ1(男子) 「菜脯」tshai3 pɔ2(蘿蔔乾) 14

15 「柴杮」tsha5 ph 3/phue3/phe3 [斫木札也] 「泛心」phã3 sim1(中心空泛不實)
白話層將敷母字讀同滂母,例如: 「麥麩」be 8 phɔ1(麥麩皮) 「柴杮」tsha5 ph 3/phue3/phe3 [斫木札也] 「泛心」phã3 sim1(中心空泛不實) 「刜」phut4(刀砍)「蜂」phaŋ1 「芳」phaŋ 「紡織」phaŋ2 tsit4 「覆著睏」 phak4 le 4 khun3 15

16 可知閩南白話層將非母讀p-、敷母讀ph-,體現的是唇音沒有分裂的結構。
16

17 輕唇母 唐宋以後輕唇音聲母非、敷合流。 全濁奉母清化後,於今非、敷、奉同讀一音。
非、敷、奉母演變到今國語,都讀f-。今國語的f-聲母全來自中古的非、敷、奉輕唇母。 17

18 閩南文讀層將非、敷母都讀為h-聲母,這反映的是中古以後北方移民帶來的輕唇音。
18

19 非、敷母 「飛行」hui1 hiŋ5 「大丈夫」tai7 tiɔŋ7 hu1 「方向」hɔŋ1 hiɔŋ3 「富貴」hu3 kui3 「反對」huan2 tui3 「放心」hɔŋ3 sim1 「□脯」ba 4 hu2(肉鬆) 「反覆」huan2 hɔk4 19

20 輕唇音聲母字的文白異讀 (一)白話p-:文讀h- (二)白話ph-:文讀h- 20

21 中古的舌音聲母 中古的舌音聲母有舌頭(端透定泥)、舌上(知徹澄娘)兩套。 舌頭音演變至今,多讀為舌尖塞音t(h)-。
舌上音演變至今,多讀為塞擦音t (h)-,或ts(h)-。 根據文獻資料來看,中古的舌頭、舌上兩套,在上古無別,只是一套。換言之,上古的一套舌音聲母,演變到中古,分裂為舌頭、舌上兩套。 21

22 中古的舌音聲母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舌頭] 端 透 定 泥 [舌上] 知 徹 澄 娘 22

23 中古舌音聲母的來源 *t- → 端 [舌頭] ↘ 知 / 二、三等 [舌上] *th- → 透 [舌頭] ↘ 徹 / 二、三等 [舌上]
23

24 *d- → 定 [舌頭] ↘ 澄 / 二、三等 [舌上] *n- → 泥 [舌頭] ↘ 娘 / 二、三等 [舌上] 24

25 上古舌音*t-演變到中古時期,二三等字變讀為舌上音 -,因此古舌音*t-分裂為t-(端)、 -(知)兩套。
中古以前北方漢語進入閩語區之後,由於閩人對二三等這類介音的學習度有限,二三等字在閩地並沒有變讀為舌上音。因此閩語白話層的聲母與上古漢語一樣,只有一套舌音,端知系不分。 25

26 多數漢語方言都分裂為端知兩套。例如北方官話端母讀t-,知母讀t -。
宋末以後傳入閩地的北方漢語,知系讀為齒音,因此閩南較晚的文讀層知母讀ts-。 26

27 「倚晝」ua2 tau3(將近中午) 「桌」to 4 「轉踅」tŋ2 s 8(迴轉) 「張」ti 1、tŋ1 早期文讀層也讀t-:
閩南白話層將知母字讀同端母: 「豬」t 1/ti1/tu 「竹」tik4 「倚晝」ua2 tau3(將近中午) 「桌」to 4 「轉踅」tŋ2 s 8(迴轉) 「張」ti 1、tŋ1 早期文讀層也讀t-: 「中央」tiɔŋ1 iɔŋ1 但晚期文讀層讀ts-: 「轉學」tsuan2 hak8 27

28 「畜牲」thik4 1/s 1 「趁早」than3 tsa2 早期文讀層也讀th-: 「暢」thiɔŋ3 「抽」thiu1
白話層將徹母字讀同透母: 「畜牲」thik /s 「趁早」than3 tsa2 早期文讀層也讀th-: 「暢」thiɔŋ 「抽」thiu1 但晚期則讀tsh-: 「超過」tshiau1 kue3 28

29 可知閩南白話層將知母讀t-、徹母讀th-,體現的是舌音沒有分裂的結構。
宋末以後知系字與照系字合併。因此宋末以後形成的晚期文讀層,便將知系讀同照系的塞擦音。 29

30 知系字的文白異讀 (一)白話t-:早期文讀t-:晚期文讀ts- (二)白話th-:早期文讀th-:晚期文讀tsh- 30

31 深攝字的文白異讀 深攝常用字有: (平聲)林淋臨侵心砧沈針斟深金襟琴音陰 (上聲)枕審栠[木弱貌]錦飲 (去聲)浸滲任禁妗
(入聲)立粒澀汁執濕十入急及吸 31

32 深攝文讀層im/p (平聲)林lim5 淋lim5 臨lim5 侵tshim1 心sim1 沈tim5 斟tsim1 深tshim1金kim1 襟khim1 琴khim5 音im1 陰im1 (上聲)枕tsim2 審sim2 錦gim2 飲im2 32

33 (去聲)浸tsim3 任dzim7 禁kim3 妗kim7 (入聲)立lip8 執tsip4 濕sip4 十sip8
入dzip8 急kip4 及kip8 吸khip4 33

34 深攝白讀層iam/p (平聲)砧tiam1 針tsiam1 淋liam5 (四淋垂si3 liam5 sui5) 臨liam5 (臨時liam5 si5) 陰iam1(半陰陽puã3 iam1 i 5) (去聲)滲siam3(滲屎siam3 sai2) (入聲)粒liap8 澀siap4 汁tsiap4 34

35 深攝白讀層am/p (平聲)針tsam1 淋lam5 (淋雨lam5 hɔ7) (上聲)栠[木弱貌]lam2 枕tsam2(枕木囝tsam2 bɔk8 a2) 飲am2 (飲糜囝am2 mu 5 a2) (入聲)十tsap8 汁tsap4 35

36 深攝白讀層ã 林nã5(樹林tshiu7 nã5) 36

37 -im/p一讀轄字最多,分布整齊。 陽聲韻字有「臨、砧、針」等幾個顯明易知的語詞讀為-iam,顯示閩南語有一個層次將深攝陽聲韻字讀為-iam。我們根據這個古今對應的系統性,可以判斷深攝其他字也有讀-iam的可能。 37

38 陰iam1 閩南語puã3 iam1 i 5(一人而兼具兩性性徵)二三音節本字不明,根據深攝可以讀-iam的道理,配合聲母和聲調的變化規律,我們推測「陰」除了常用的im1讀外,還有一讀為iam1。 從「牆、羊、廠、量」等字知道宕攝三等有-i 的規則讀法,配合聲母和聲調的變化規律,可以推測i 5的本字是「陽」。 38

39 古人常用「陰」「陽」二字來表示性別,「半陰陽」正是說一人而兼具兩性性徵。如此判斷,在音義上可說都是合理的。
39

40 深攝字另有「淋、十」等顯明易知的語詞讀為-am/p,「針、汁」在某些閩南次方言也讀為-am/p。
40

41 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古今對應的系統性,去判斷深攝其他字也有讀-am/p的可能性。例如am2(米湯)的本字為「飲」,tsam2 bɔk8 a2(枕木)的本字為「枕木囝」。
41

42 飲am2 「飲」字《廣韻》收在寑韻「於錦切」下。《說文解字》曰「歠也」。 《說文通訓定聲》曰「按自飲曰飲,飲人亦曰飲,所飲之物即曰飲。」
《周禮‧酒正》「辨四飲之物,清醫漿酏也。」按:「酏」是「薄粥」,為釀酒的材料。 42

43 從《周禮‧酒正》和《說文通訓定聲》的記錄來看,「飲」有動詞和名詞兩種性質的用法。作為名詞而言,它是包括「薄粥」在內的四種飲物的泛稱。閩南語表示「薄粥」的am2,本字如果就是這個「飲」,那麼「飲」在發展過程中,語義經過了特殊化,從泛稱變為專稱。 43

44 「金」既可以由「五色金」的泛稱,變為專指五色金之一的黃金;「飲」自亦可以由「四飲」的泛稱,變為專指四飲之一的薄粥。
根據漢語發展史來看,語詞可以由專稱變泛稱,例如「河」由專稱黃河變為泛稱一般河流;語詞也可以由泛稱變專稱,例如「金」由泛稱「五色金也」變為專指黃金。 「金」既可以由「五色金」的泛稱,變為專指五色金之一的黃金;「飲」自亦可以由「四飲」的泛稱,變為專指四飲之一的薄粥。 44

45 客家和贛方言「米湯」的說法是:秀篆mɔi5 zim2「糜飲」、安義im2「飲」、南城in2 hɔŋ1「飲湯」。
客語、贛語和閩南語「米湯」一語共用同源詞「飲」。 45

46 關於深攝三個層次 深攝讀高元音-im/p,接近一般對中古深攝音讀的擬構,這應該是晚期文讀層次。
其餘-iam/p、-am/p讀a元音難以用《切韻》解釋,此外還有「林」字讀nã5,是深攝唯一讀鼻化韻的字。對於這些現象,我們可以試著從更早的音韻架構來解釋。 46

47 從古韻部的分合演變看,古侵部演變到中古漢語,三等開口音成為侵寢沁韻,其餘一、二、四等及合口三等都有和古談部字合流的現象,進入覃、談、咸、銜、添、凡平上去相承諸韻之中。其中覃感勘韻字大部分是古侵部變來的,可以視為侵部的一等韻(另有少數字來自古談部,如「涵」)。談敢闞韻字大部分是古談部變來的,可以視為談部的一等韻(另有少數字來自古侵部,如「三」)。 47

48 覃感勘韻閩南語讀-am,不讀鼻化韻,例如「貪南探含暗」等。
48

49 古漢語進入閩地,「針淋枕飲」本是三等讀法,但閩南語常常將三等介音丟失,讀為一等韻。閩南語端知不分、輕重唇不分,以及許多三等韻白話層讀同一等,都是這類現象。「針淋枕飲」與一等覃韻同讀-am,反映的就是這類古讀的層次。 49

50 「林」字讀nã5也是相同的道理。由於侵部也會變入談韻(如「三」),「林」在丟失三等介音後,與「三」一樣變入一等談韻,因此「林」讀為nã5。
50

51 深攝字在閩南語有-im/p、-iam/p、-am/p三種韻母層次,陽聲韻與入聲韻對稱整齊。
51

52 通攝字的文白異讀 通攝有一、三等兩類韻母,一等洪音,三等細音。它們在閩南語的層次表現上,各因洪細而有不同。不過三等字白話有些讀同一等,是早期白話層丟失三等介音的結果。 一等:-ɔŋ/k(文)、-aŋ/k(白) 三等:-iɔŋ/k(文)、-aŋ/k、-iŋ/k(白) 52

53 通thɔŋ1、thaŋ1(可) 銅taŋ5 煙筒ian1 taŋ5 同tɔŋ5、同床共枕taŋ5 tshŋ5 kaŋ7 tsim2
一等常用字有: (平聲)雨濛濛hɔ7 baŋ1 baŋ1 罩雺tau3 bɔŋ5(霧氣籠罩) 東冬taŋ1 通thɔŋ1、thaŋ1(可) 銅taŋ5 煙筒ian1 taŋ5 同tɔŋ5、同床共枕taŋ5 tshŋ5 kaŋ7 tsim2 臭耳聾tshau3 hi7 laŋ 胳下豅ko 4 e7 laŋ1 農儂膿laŋ5 椶龜tsaŋ1 ku1 頭騣thau5 tsaŋ1(長髮) 53

54 (入聲) 曝日phak8 dzit8 木材bɔk8 tsai5 木匠bak8 tshi 7 孤獨kɔ1 tak8、kɔ1 tɔk8 讀冊thak8 tshe 4
54

55 宮kiŋ1 窮數khiŋ5 siau3(整理帳目) (去聲)中意tiŋ3 i3(合意) 眾儂tsiŋ3 laŋ5 民眾bin5 tsiɔŋ3
三等常用字有: (平聲)中忠tiɔŋ1 蟲thaŋ5 眾生tsiŋ (畜牲) 弓蕉kiŋ1 tsio1 宮kiŋ1 窮數khiŋ5 siau3(整理帳目) (去聲)中意tiŋ3 i3(合意) 眾儂tsiŋ3 laŋ5 民眾bin5 tsiɔŋ3 (入聲)竹tik4 蓄嫁妝hak4 ke3 tsŋ1 逐隻tak8 tsia 4(每隻) 菊囝花kiɔk4 a2 hue1 55

56 版權聲明 56 頁碼 作品 版權圖示 來源/作者 42 「飲」字《廣韻》收在寑韻「於錦切」下。 陳彭年、邱雍等奉敕撰,《大宋重修廣韻》五卷。
此引用之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說文解字》曰「歠也」。 許慎,《說文解字》。 《說文通訓定聲》曰「按自飲曰飲,飲人亦曰飲,所飲之物即曰飲。」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周禮‧酒正》「辨四飲之物,清醫漿酏也。」按:「酏」是「薄粥」,為釀酒的材料。 周公,《周禮‧酒正》。 56


Download ppt "第十一週:文白異讀(一) 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 楊秀芳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