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朝陽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指導教授:鄭文昌 助理教授 研究生:陳貴美 報告者:王舜慧 101年6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朝陽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指導教授:鄭文昌 助理教授 研究生:陳貴美 報告者:王舜慧 101年6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朝陽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指導教授:鄭文昌 助理教授 研究生:陳貴美 報告者:王舜慧 101年6月
國小級任老師工作負荷的 心率變異性分析 朝陽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指導教授:鄭文昌 助理教授 研究生:陳貴美 報告者:王舜慧 101年6月

2 大綱 緒論 心率變異性 系統整體設計 結果 討論與結論

3 緒論(1/3) 心率主要是受自律神經(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的控制,自律神經系統又可分為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SNS)系統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PSNS)系統,此兩者有互相抗恆的作用。 約在30年前,由Sayers和其團隊第一次介紹心率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分析,揭開對心臟的交感和副交感的調變結果,經過多年對不同領域的研究爭論,到目前已經廣為被大家所接受,HRV在心血管神經的調控上有著顯著的效應。

4 緒論(2/3) Gorman等人研究發現無論焦慮或憂鬱皆會降低心率變異,冠狀動脈心臟病及心率不整的病人,其心血管死亡危險性增加與HRV的變化有關 。 心電圖( Electrocardiogram, ECG )的研究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了,ECG通常是用來檢查心臟功能的主要方法,藉由仔細觀察心電圖中所顯示的波形變化,即可以明瞭心臟的功能是否正常。 一般測量HR的方法可以利用ECG的訊號,和採用脈波(Pulse Waveform)訊號。但由於HRV的變化僅有幾十或幾百微秒的變化,因此利用脈波訊號來分析HRV並不太適合,目前多採用ECG訊號分析,且其取樣頻率不能低於500Hz,否則對於HRV分析的解析度會不足夠。

5 緒論(3/3) 教師的工作負荷除了讓課業的教導如期完成,還要管理學生的上課秩序,使得班級經營能順暢,並推行各項級務,傳統研究教師的工作負荷多採用問卷方法,此屬於一種宏觀式的評估,對於微觀上的差異性是不容易分辨,因此本研究是針對國小教師面臨職場上的壓力,對SNS與PSNS作用的影響,利用HRV分析來評估受測者的工作負荷狀況。

6 心率變異性(1/9) 人類身體的內臟器官,多數受自律神經系統所控制的。自律神經系統可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兩種。自律神經系統控制著血管的收縮、體溫的維持、呼吸或者心跳變化等等。人體超過90%的活動都是由自律神經系統掌控,可見其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交感神經在過度和緩慢之間的反應,代表著身體正在健康和疾病間的轉變,亦可能為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 副交感神經系統可保持身體在安靜狀態下的生理平衡。第一,增進腸胃的活動,消化腺的分泌,促進大小便的排放,保持身體的能量;第二,瞳孔縮小以減少刺激,減少肝糖原的生成,以儲存能量;最後,使得心跳減慢、血壓降低、支氣管縮小,以節省不必要的消耗。

7 圖2-1、SNS和迷走神經作用於心血管系統的示意圖
心率變異性(2/9) 圖2-1、SNS和迷走神經作用於心血管系統的示意圖

8 心率變異性(3/9) 心率變異性它包括對心血管系統的調節,是反應交感-副交感神經張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標;應用的範圍反應在心臟和心血管疾病上 。 HRV也可反應出各種中樞性自主神經的失調,例如帕金森氏症、慢性酒精中毒、工作壓力、不良的工作環境、心理控制機制不穩定等。

9 心率變異性(4/9) 心率訊號的轉換 :對HRV分析前,我們必須先以心電圖的量測裝置,擷取一段時間的ECG訊號記錄下來,由ECG記錄的波形中,找取出R-R間隔 ( R-R interval ),如圖2-2所示。將整段ECG訊號的每一個R-R間距時間轉換為HRV的訊號,藉以分析時域和頻域,如圖2-3所示。 計算心率( Heart Rate,HR )的公式如下: (單位:心跳/分鐘,BPM) (2-1) ,其中即是R-R區間時間。

10 心率變異性(5/9) RR interval 的示意圖 ECG 訊號轉換 HRV 訊號示意圖

11 心率變異性(6/9) 時域分析:時域分析是針對心率訊號的時域變化做分析,典型的方法如心跳期間的平均值( Mean )、標準偏差( Standard Deviation,SD )、變異係數(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 )等等,在此簡述說明分析指標如下: RR_Mean( Mean of the RR Interval ) 心跳間隔的平均值 SDSD (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Successive Differences ) 全部的連續RR間隔長度差的標準差 RMSSD ( Root-Mean Square of the Successive Differences ) 全部相鄰正常R-R期間差異的均方根值 RR_SD (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R Interval ) 連續RR間隔長度的標準差

12 心率變異性(7/9) 頻域分析:頻域分析的方法常用快速傅立葉轉換 ( Fast Fourier Transform,簡稱FFT )。採用FFT的頻譜分析方法時,若直接將原始的心率訊號拿來做FFT的頻譜轉換會出現問題的,因為R-R區間在時間上並非等間距,因此我們利用內差技術,將心率訊號的取樣頻率正規化至4Hz後再作分析。 在HRV的頻域分析中,主要分析兩種頻域,分別為高頻部份和低頻部份,副交感神經反應通常屬於高頻部份( HF:代表副交感神經活化),其波峰會隨著呼吸而改變;而交感神經屬於低頻的部份( LF:代表交感神經活化),但在低頻部份,通常會同時受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調控,影響它的因素有許多種,如壓力感受、溫度調節等等。

13 心率變異性(8/9) 表2-1 心率變異性分析常用的頻域指標 常用指數 定義 頻域範圍 ULF 超低頻功率 0~0.003Hz VLF
極低頻功率 0.003~0.04Hz LF 低頻功率 0.04~0.15Hz HF 高頻功率 0.15~0.4Hz TP 總功率 0.003~0.4Hz

14 心率變異性(9/9) 高頻能量的比率(HF/TP),亦稱為正規化高頻功率(Normalized High Frequency Power,簡稱nHF);低頻能量的比率(LF/TP),亦稱為正規化低頻功率(Normalized Low Frequency Power,簡稱nLF),這兩種參數皆可用來作自律神經活化的評估。另外,低頻功率和高頻功率的比值 (LF/HF Ratio,簡稱LHR),可作為自律神經活化平衡的指標。

15 裝置與實驗設計(1/14) 測量裝置:本研究採用陽茵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HRV Monitor (LR8Z11)測量與紀錄心電圖,圖3-1所示為此裝置的實體圖,其取樣頻率可達512Hz,雙手握住兩側電極,心電圖會出現於螢幕上,可以透過太極圖的清晰與否,判斷所測的心電圖訊號是否乾淨,心率訊號是否完整。 圖3-1 LR8Z11實體圖

16 裝置與實驗設計(2/14) 表3-1 LR8Z11規格與特性 規格 特性 ECG:I 導程 ECG 頻率範圍: 0.05-40Hz
ADC:1 channel, 10 bit, 1000 point/sec 電池:100m AH Li 電池 大小: 105 x 75 x 11 mm 重量:40g 1.具顯示 2 吋(含)以上彩色螢幕,解析度 220 * 176(含)以上 2.鋰電池充電功能 3.可長時間達24小時紀錄心電圖訊號到紀錄卡中 4.可將紀錄卡資料透過讀卡機可儲存到電腦中 5.提供螢幕顯示即時心電訊號、心跳與SDNN數值與心電圖訊號紀錄重播功能

17 裝置與實驗設計(3/14) 抓取心率訊號 :本研究自行設計一套心率擷取程式,其利用Matlab R2010所撰寫,並將其製作成執行檔案,可以在所設計的畫面下,直接將ECG訊號作HRV分析 。

18 裝置與實驗設計(4/14) 數位濾波器 :因為類比濾波器的心電圖雜訊邊界限制在8-40Hz之間,所以後續軟體處理是執行兩個階段的線性數位濾波器。由三階低通濾波器以及四階高通濾波器組合成一個帶通濾波器,並加上60Hz的帶拒濾波器,即可達到完整的濾波效果,以利計算心率的準確性。

19 裝置與實驗設計(5/14) 心率擷取程式:為了避免異常心電訊號,如雜訊干擾或是心臟方面的疾病造成而影響到正常心率的分析,在計算心率之前必須先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心電圖異常訊號。我們大致上將積分平滑化後的訊號,分成三種狀況判斷。 1.假設心跳異位:例如心房早期收縮,會突然產生一個較短的心跳週期,意指相鄰的RR間隔小於前一次相鄰的RR間隔,而下一個R波波峰點卻近似於正常RR間隔的距離( 即RRI 1 > RRI 2,但RRI 1近似於RRI 3 ),如圖所示,此時演算法會忽略當下的R波( RRI 2 )波峰點,定義下一個R波( RRI 3 )為正確的波峰點。

20 裝置與實驗設計(6/14) 以MATLAB模擬假設心跳異位示意圖

21 裝置與實驗設計(7/14) 2.假設心電圖訊號有遺漏:如圖所示,RRI 3比平均心跳間隔大很多( RRI 3間隔 > RRI平均間隔 )。在演算法的部分,程式會假設訊號擷取的時候就遺漏掉一個心電圖訊號,然後在計算心率時,自動補上一個R波波峰點,避免在心率的計算上出現判斷異常,導致心率數值變化不正常的情形發生。 以MATLAB模擬假設RR間距異常遺漏示意圖

22 以MATLAB模擬假設連續兩個RR間距異常示意圖
裝置與實驗設計(8/14) 3.當判斷心電圖R波的波峰點時,發現連續兩個以上的RR間隔的距離都發生異常,如圖所示,突然連續兩個RR間距與先前計算的RR間距不相同( RRIe1不等於RRIs,RRIe2亦不等於RRIs ),則會捨棄先前計算的RR間距和門檻閾值,重新尋找接下來的三個R波波峰點,設定新的門檻閾值,並計算新的RR間隔。 以MATLAB模擬假設連續兩個RR間距異常示意圖

23 裝置與實驗設計(9/14) 個人電腦端的HRV分析程式
研究以MATLAB的GUI介面設計一個HRV分析程式 ,直接將Micro SD卡儲存的raw檔案載入後,只要儲存轉換後的心電圖訊號的資料有效長度超過60秒以上就可以執行HRV時域和頻域的數據分析。 HRV分析系統介面

24 裝置與實驗設計(10/14) HRV系統分析的結果:
使用者可以看到濾波後的ECG圖、還有RRI圖,以及HRV分析後的數據。除了第一筆數據是完整RR間隔的60秒累積量分析外,第二筆數據開始是每新的RR間隔30秒累積量與前一筆RR間隔60秒累積量中的後30秒累積量作overlay後的分析,呈現的結果包括時域分析STD、RR_Mean、SDSD、RMSSD等各項數據,以及頻域分析的總功率能量(TP)、低頻能量(LF)、高頻能量(HF)、高低頻率能量的比值(LF/HF)以及nLF比值%、nHF比值%等各項結果,並且將這些數據內容自動儲存到與來源檔案相同的資料夾中。

25 裝置與實驗設計(11/14) HRV系統分析的結果圖

26 裝置與實驗設計(12/14) 實驗內容:本實驗是針對台中市潭陽國小的級任老師為受測對象,所有受測者皆為自願參與,共有36人,包含7男和29女,平均年齡41.22歲(由26歲至50歲),平均年資16.41年(由3年至25年),高年級有14人,中年即有11人,低年級有11人。所有人先接受貝氏量表評估,依所得的分數區分為四個等第,1~7分為極輕度,8~20分為輕度,21~40為中度,40以上皆屬於重度。所有資料如表3-2所示,僅有24名屬於極輕度,其餘10名皆屬於輕度,有1名屬於中度,有1名屬於嚴重。

27 裝置與實驗設計(13/14) 工作負荷的定義 :以半日上課節數做區分,連續上課3節以上(含),設定為工作負荷較高,若僅上1堂課以下(含),設定為工作負荷較輕。測量時間為教師上完課,在未經休息立刻給予測量,若屬於課少的時段,則在午餐前或放學前給予測量,每星期只測量一次工作負荷重,和一次工作負荷輕,連續測量3周,皆在同一時段,同ㄧ地點測量,若該週老師有事不能即時測量,則取消測量,延後至下週再測,因此,工作負荷高的樣本有108個(稱之為Positive, P),工作負荷低的樣本亦有108個(稱之為Negative, N)。

28 裝置與實驗設計(14/14) 實驗程序: 第一次測量時,受測者皆已經告知此研究的目的,並獲受測者的同意和簽署同意書。每次測量,受測者皆坐在該受測者班級的教師座位上,雙手輕握住HRV Monitor,雙手放在大腿上,不說話,若受測者的訊號於1分鐘內皆無法穩定,則會改用電極貼片來測量,以收到穩定訊號後,才開始收錄3分鐘的訊號。 將所測量到的訊號透過PC端的HRV分析軟體來分析,所採用的HRV參數包含有頻域參數: TP、LF、HF、LF/HF ratio、nLF、nHF等6項參數,和時域參數:STD、RRmean、SDSD、RMSSD等4項參數。利用SigmaPlot做統計分析,若t test的p值小於0.05,即視為兩者有顯著的差異。

29 結果 本研究將整體分析教師的工作負荷,接著依據教師的年齡、年資、性別、教師的教學年段、婚姻狀況、貝氏量表和BMI等做交叉比對。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頻域參數較時域參數容易表現出工作負荷的差異。

30 表4-1年齡分組的教師資料總表 表4.2依據教師的年齡做交叉比對 年齡 年齡 > 40 (人數=22) 年齡 ≤ 40 (人數=14)
年齡> 40 (人數=22) 年齡≤ 40 (人數=14) N(n=66) P(n=66) N(n=42) P(n=42) TP 10.39 (0.97) 10.64 (0.65) 10.65 (0.81) 10.96 (0.71) LF 9.60* (1.03) 10.33* (0.72) 9.92* 10.76* (0.73) HF 9.52* (1.13) 8.86* (1.01) 9.76* (0.87) 8.93* (1.02) LF/HF 0.07* (1.04) 1.47* 0.15* (0.94) 1.82* (0.85) LF% 53.05* (20.38) 78.13* (17.86) 54.31* (19.41) 83.07* (13.17) HF% 47.91* (20.23) 22.41* (17.85) 46.80* (19.09) 17.51* (13.24) STD 38.07 (14.61) 38.06 (10.43) 41.52 (13.44) 44.31 (15.82) RR_MEAN 791.35 (93.78) 788.50 (90.96) 740.30 (71.23) 712.12 (61.71) SDSD 33.49* (20.95) 26.83* (12.44) 33.06* (14.30) * (12.20) RMSSD 33.04* (20.63) 26.48* (12.26) 32.65* (14.11) 26.72* (12.05) 年齡 年齡 > 40 (人數=22) 年齡 ≤ 40 (人數=14) 性別 男性: 3人, 女性: 19人 女性: 11人 婚姻狀況 已婚: 17人, 未婚: 5人 已婚: 10人, 未婚: 4人 教學年段 低年級: 6人 , 中年級: 7人 高年級: 9人 低年級: 5人 , 中年級: 4人 高年級: 5人 貝氏量表 最輕焦慮: 15人 輕微焦慮: 7人 最輕焦慮: 11人 輕微焦慮: 3人 身高 (cm) 160.27 (6.82) 160.42 (7.20) 體重 (Kg) 55.04 (7.51) 57.85 (12.03) BMI (Kg/m2) 21.38 (1.79) 22.47 (3.86) 年資 19.31 (3.64) 11.57 (3.87)

31 表4-4依據教師的年資做交叉比對 表4.3年資分組的教師資料總表 年資 年資 > 15 (人數=19) 年資 ≤ 15 (人數=17)
年資>15年(人數=19) 年資≤15年(人數=17) N(n=57) P(n=57) N(n=51) P(n=51) TP 10.288* (0.84) 10.62* (0.68) 10.72 (0.97) 10.95 (0.66) LF 9.55* (0.94) 10.34* (0.74) 9.89* (1.12) * (0.70) HF 9.38* (0.95) 8.77* (0.99) 9.91* 9.0823* (1.07) LF/HF 0.16* 1.56* (0.96) -0.01* 1.60* (1.00) LF% 55.11* (19.13) 79.73* (16.86) 50.34* (20.64) 79.30* (16.31) HF% 45.87* (18.93) 20.83* 50.71* (20.40) 21.29* (16.38) STD 36.65 (11.06) 38.19 (12.87) 42.72 (17.29) 43.51 (13.34) RR_Mean 777.77 (92.45) 767.24 (87.39) 782.59 (119.68) 760.53 (114.23) SDSD 29.39* (14.36) 25.34* (11.76) 39.71* (23.27) 29.69* (14.67) RMSSD 29.01* (14.14) 25.030* (11.59) 39.17* (22.89) 29.30* (14.41) 年資 年資 > 15 (人數=19) 年資 ≤ 15 (人數=17) 性別 男性: 3人, 女性: 16人 男性: 4人, 女性: 13人 婚姻狀況 已婚: 16 人, 未婚: 3人 已婚: 12 人, 未婚: 5人 年段 低年級: 4 人 , 中年級: 8 人 高年級: 7 人 低年級: 7 人 , 中年級: 3 人 貝氏量表 最輕焦慮: 13人 輕微焦慮: 6人 最輕焦慮: 11人 身高 (cm) 160.10 (6.59) 160.76 (7.18) 體重 (Kg) 54.36 (7.41) 58.11 (11.23) BMI (Kg/m2) 21.40 (1.81) 22.45 (3.47) 年齡 44.78 (2.83) 37.23 (5.05)

32 表4-5性別分組的教師資料總表 表4-6依據教師的性別做交叉比對 性別 男性(人數=7) 女性(人數=29) 婚姻狀況 已婚: 6 人,
未婚: 1 人 已婚: 21 人, 未婚: 8人 年段 低年級:0 人 , 中年級: 1 人 高年級: 6人 低年級: 11 人 , 中年級: 10人 高年級: 8人 貝氏量表 最輕焦慮: 6 人 輕微焦慮: 1人 最輕焦慮: 19 人 輕微焦慮: 10 人 身高 (cm) 168.85 (4.37) 158.37 (5.60) 體重 (Kg) 66.71 (7.29) 53.58 (8.11) BMI (Kg/m2) 23.40 (2.33) 21.38 (2.75) 年齡 40.85 (4.45) 41.31 (5.81) 年資 16.42 (4.89) 16.41 (5.43) 性別 男性(人數=7) 女性(人數=29) N(n=21) P(n=21) N(n=87) P(n=87) TP 10.64 (0.95) 10.81 (0.71) 10.45* (0.92) 10.77* (0.70) LF 9.94* (1.0593) 10.57* (0.67) 9.67* (1.03) 10.49* (0.77) HF 9.6900* (1.1703) 8.95* (1.16) 9.60* (1.02) 8.91* (1.01) LF/HF 0.25* 1.62* (0.90) 0.07* (1.00) 1.57* (0.98) LF% 55.93* (19.53) 80.20* (12.57) 52.92* (19.75) 79.55* (17.22) HF% 44.95* (19.37) 20.49* (12.89) 48.13* (19.52) 21.00* (17.19) STD 40.84 (16.13) 39.86 (13.43) 39.18 (13.79) 40.93 (13.40) RR_Mean 820.67 (150.06) 802.67 (116.08) 769.37 (85.17) 754.76 (91.38) SDSD 37.94 (22.64) 27.89 (16.09) 32.68* (17.75) 27.17* (12.33) RMSSD 37.40 (22.23) 27.50 (15.78) 32.26* (17.48) 26.84* (12.16)

33 表4-7教學年段分組的教師資料總表 教學年段 低年級(人數=11) 中年級(人數=11) 高年級(人數=14) 性別 男性: 0人,
女性: 11人 男性: 1人, 女性: 10人 男性: 6人, 女性: 8人 婚姻狀況 已婚: 7 人, 未婚: 4 人 已婚: 9人, 未婚: 2人 已婚: 11人, 未婚: 3 人 貝氏量表 最輕焦慮: 8人 輕微焦慮: 3人 最輕焦慮: 7人 輕微焦慮: 4人 最輕焦慮: 9人 輕微焦慮: 5人 身高 (cm) 158.00 (5.53 156.63 (4.80) 165.28 (6.34) 體重 (Kg) 51.36 (6.66) 53.63 (9.05) 61.85 (9.17) BMI (Kg/m2) 20.50 (1.99) 21.95 (3.74) 22.64 (2.14) 年齡 40.00 (6.95) 41.90 (5.41) 41.64 (4.51) 年資 14.54 (5.80) 17.72 (5.88) 16.85 (4.18)

34 表4-8依據教師的教學年段做交叉比對 教學年段 低年級(人數=11) 中年級(人數=11) 高年級(人數=14) N(n=33)
P(n=33) N(n=42) P(n=42) TP 10.67 (0.93) 10.88 (0.64) 10.07 (0.85) 10.47 (0.80) 10.68 (0.88) 10.87 (0.53) LF 9.69* (1.09) 10.52* (0.83) 9.45* (0.98) 10.28* (0.81) 9.96* (1.01) 10.64* (0.57) HF 9.94* 9.04* (1.10) 9.16* (0.79) 8.54* 9.72* 9.00* (0.77) LF/HF -0.24* (1.16) 1.47* (1.32) 0.29* 1.74* 0.24* (1.00) 1.63* (0.74) LF% 46.55* (21.55) 76.76* (23.29) 57.35* (14.52) 83.40* (9.02) 55.95* (20.63) 80.86* (12.07) HF% 54.33* (21.22) 23.75* (23.28) 43.79* (14.39) 17.13* (9.10) 45.08* (20.47) 19.75* (12.09) STD 42.63 (16.03) 42.77 (12.38) 34.62 (11.46) 36.58 (12.21) 40.87 (13.96) 40.69 (12.56) RR_Mean 797.30 (85.63) 769.73 (99.47) 734.03 (89.05) 740.70 (99.29) 800.83 (113.96) 772.19 (67.39) SDSD 39.83* (22.82) 29.93* (14.49) 25.20 (10.17) 22.54 (9.84) 35.57 (18.52) 26.91 (9.25) RMSSD 39.30* (22.48) 29.54* (14.26) 24.90 (10.05) 22.26 (9.70) 35.08 (18.20) 26.58 (9.14)

35 表4-9婚姻分組的教師資料總表 表4-10依據教師的婚姻做交叉比對 婚姻 已婚(人數=27) 未婚(人數=9) 性別 男性: 6 人,
N(n=81) P(n=81) N(n=27) P(n=27) TP 10.36* (0.98) 10.70* (0.74) 10.80 (0.57) 10.99 (0.50) LF 9.62* (1.08) 10.45* (0.77) 9.99* (0.82) 10.65* (0.67) HF 9.45* (1.10) 8.73* (1.06) 10.04* (0.64) 9.40* LF/HF 0.16* (1.03) 1.71* (0.95) -0.05* (0.84) 1.24* (0.92) LF% 54.72* (20.31) * (15.78) 50.49* (17.70) 74.62* (17.57) HF% 46.27* (20.13) 18.88* (15.82) 50.66* (17.29) 26.05* (17.45) STD 37.51 (14.66) 40.11 (14.45) 44.01 (10.49) 42.70 (9.55) RR_Mean 780.82 (111.63) 764.85 (98.65) 762.90 (60.86) 754.49 (98.25) SDSD 31.89* (20.15) 26.04* (14.15) 36.91* (11.75) 30.55* (8.44) RMSSD 31.47* (19.82) 25.71* (13.93) 36.45* (11.59) 30.18* (8.31) 婚姻 已婚(人數=27) 未婚(人數=9) 性別 男性: 6 人, 女性: 21人 男性: 1 人, 女性: 8 人 年段 低年級: 8 人 , 中年級: 9 人 高年級: 10人 低年級: 3 人 , 中年級: 2 人 高年級: 4 人 貝氏量表 最輕焦慮: 17 人 輕微焦慮: 10 人 最輕焦慮: 7人 輕微焦慮: 2人 身高 (cm) 161.40 (7.30) 157.44 (3.84) 體重 (Kg) 57.51 (10.11) 52.00 (5.78) BMI (Kg/m2) 22.06 (2.93) 20.93 (2.12) 年齡 41.59 (4.95) 40.11 (7.18) 年資 16.85 15.11 (6.23)

36 表4-11貝氏量表分組的教師資料總表 表4-12依據教師的貝氏量表做交叉比對 貝氏量表 最輕焦慮(人數=24) 輕微焦慮(人數=10)
中度(人數=1) 嚴重(人數=1) N(n=72) P(n=72) N(n=30) P(n=30) TP 10.70* (0.78) 10.90* (0.66) 10.08 (1.02) 10.54 (0.71) LF 10.07* (0.73) * (0.63) 8.98* (1.14) 10.10* HF 9.73 (1.04) 8.8830 (1.00) 9.45* (1.08) 9.02* (1.15) LF/HF 0.34* (0.83) 1.83* (0.77) -0.46* (1.11) 1.08* LF% 57.90* (17.67) 83.64* (10.45) 42.54* (20.97) 71.43* (22.38) HF% 43.34* (17.63) 17.04* (10.76) 58.12* (20.68) 28.97* (22.30) STD 42.49 (13.79) 42.06 (12.55) 33.69 (12.70) 38.62 (14.92) RR_Mean 788.21 (105.62) 766.28 (86.51) 765.66 (107.51) 773.52 (118.84) SDSD 35.83 (21.34) 26.89 29.99* (14.31) 28.71* (13.04) RMSSD 35.35 (20.99) 26.55 (13.55) 29.61* (14.10) 28.35* (12.86) 貝氏量表 最輕焦慮(人數=24) 輕微焦慮(人數=10) 中度(人數=1) 嚴重(人數=1) 性別 男性: 6 人, 女性: 18人 男性: 1 人, 女性: 11 人 年段 低年級: 8 人 , 中年級: 7 人 高年級: 9 人 低年級: 3 人 , 中年級: 4 人 高年級: 5 人 身高 (cm) 161.90 (6.90) 158.41 (6.57) 體重 (Kg) 57.00 (9.55) 55.33 (9.85) BMI (Kg/m2) 21.63 (2.27) 22.15 (3.63) 年齡 40.45 (5.67) 42.91 (4.99) 年資 16.50 (5.39) 16.75 (5.36)

37 表4-13 BMI分組的教師資料總表 表4-14依據教師的BMI做交叉比對 BMI BMI ≤ 24 (人數=30)
N (n=90) P (n=90) N (n=18) P (n=18) TP 10.47* (0.95) 10.76* (0.71) 10.30 (1.00) 10.598 (0.98) LF 9.68* (1.06 ) 10.48* (0.79) 9.74* 10.41* (0.91) HF 9.61* (1.05) 8.91* (1.03) 9.23 (1.19) 8.47 (1.43) LF/HF 0.07* (1.01) 1.56* 0.50* (0.81) 1.93* (0.88) LF% 52.95* (19.94) 79.28* (17.77) 61.20* (17.23) 84.57* (11.98) HF% 48.09* (19.70) 21.27* (17.74) 39.85* (17.40) 16.11* (12.33) STD 39.71 (14.06) 41.09 (13.75) 36.61 (15.78) 38.69 (15.64) RR_Mean 774.40 (84.69) 754.98 (93.96) 760.35 (165.89) 741.02 (146.91) SDSD 33.24* (18.11) 27.46 (12.54) 30.51 (22.66) 23.92 (18.23) RMSSD 32.81* (17.84) 27.12 (12.37) 30.09 (22.24) 23.60 (17.88) BMI BMI ≤ 24 (人數=30) BMI > 24 (人數=6) 性別 男性: 3 人, 女性: 27人 男性:4人, 女性:2人 婚姻狀況 已婚: 21人, 未婚: 9 人 已婚: 6 人, 未婚: 0 人 年段 低年級: 11人 , 中年級: 9 人 高年級: 10人 低年級: 0 人 , 中年級: 2 人 高年級: 4 人 身高 (cm) 159.33 (6.16) 165.83 (7.73) 體重 (Kg) 53.16 (7.03) 71.00 (4.73) BMI (Kg/m2) 20.94 (1.83) 25.95 (3.02) 年齡 41.63 (5.37) 39.16 (6.30) 年資 16.93 (5.09) 13.83 (5.81)

38 表4-15為整體的工作負荷輕與重的統計分析 總人數(人數=36) N (n=108) P (n=108) TP 10.49* (0.92)
10.77* (0.70) LF 9.72* (1.04) 10.50* (0.75) HF 9.62* (1.05) 8.92* (1.03) LF/HF 0.10* (0.98) 1.58* (0.96) LF% 53.51* (19.65) 79.68* (16.36) HF% 47.51* (19.44) 20.904* (16.39) STD 39.50 (14.21) 40.72 (13.35) RR_Mean 779.34 (102.25) 764.07 (97.95) SDSD 33.70* (18.80) * (13.07) RMSSD 33.26* (18.50) 26.97* (12.86)

39 討論與結論 (1/4) 國小老師的工作負荷: 1.課業上的教導 2.如何管理學生的上課秩序 3.課程進度能否準時教完
適度的壓力有時能使個體獲得較高的工作表現,但教師若長期處於工作壓力下,將造成身心健康的損傷及職業上的倦怠

40 討論與結論(2/4) 組別 結果 年齡 頻域參數和時域參數皆無差別,並不會因年齡的多寡而影響工作負荷。也就是說年齡大雖然體力較年輕人差,但由於帶班經驗足,因此在工作負荷方面,年齡並不會構成影響的因素 年資 頻域參數無差別,但時域參數的SDSD及RMSSD有差別 性別 男性族群僅有7人,遠遠小於女性族群的29人,這造成樣本極度不對等,而可能影響統計的準確性。

41 討論與結論(3/4) 教學年段 頻域參數無差別,但時域參數則低年級與中高年級的SDSD及RMSSD產生差別,表示低年級有差別,但就整體教師而言並不會因教學年段的不同而影響工作負荷。因為收低年級的資料工作負荷重的日子,都選在星期二,低年級老師大多上五節課以上,而中、高年級雖然不是選在星期二,但是大多選在該班老師有五節課左右,很多老師甚至午修不休息,繼續忙著學生的班級經營,因此雖然低、中年級的常規容易掌控,但相較於高年級(上課節數比較少但學生常規難以掌控)的工作負荷而言,相差無幾。 BMI 頻域參數HF參數有差別,對BMI>24 的族群有顯著差異,而BMI ≤ 24的族群卻無顯著差異,表示BMI是會影響HRV的變化。

42 討論與結論(4/4) 婚姻狀況 貝氏量表 未婚的族群只有9人,這造成樣本極度不對等,而可能影響統計的準確性。
頻域參數HF參數在最輕焦慮組是無顯著差異,而輕度、中度及重度個案的HF有顯著差異,這與我們預期相同,HF代表PSNS的活化,也就是課少時,PSNS自然反應高,而課多時應該反應低,但對最輕焦慮組其課多課少對PSNS的反應無顯著差異。

43 謝謝您的聆聽!


Download ppt "朝陽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指導教授:鄭文昌 助理教授 研究生:陳貴美 報告者:王舜慧 101年6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