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张 国 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张 国 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张 国 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WHO麻风技术指导小组第12次会议精神 张 国 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2 会议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麻风全球规划提议2014年4月在民主刚果召开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组会议.

3 会议目的 评估2012-2013年的麻风资料以了解强化战略目标实现情况.
评估各个国家麻风病防治现场创新性的防治方法,如高效的病例发现,麻风耐药监测,化学预防 评估全球麻风形势和进展为 年控制规划提出建议.

4 会议成员:28名会议代表,5人未出席 WHO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组的来自英国(2名)、乌干达、印度、日本、巴西、法国、菲律宾和中国的9名专家.
特邀专家(中国汉达协会陈志强大夫) 国家规划主管(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摩洛哥) 国际抗麻风协会联合会技术委员会 诺华基金会代表 日本财团代表 WHO秘书处及各地区办事处代表

5 会议议程 开幕式 批准第11次TAG会议报告 麻风流行形势 目前麻风挑战的技术会议,包括麻风规划,麻风治疗以及麻风处理方面的最新进展
未来的努力方向: 年全球麻风战略 结论和推荐意见

6 第11次TAG会议报告 认可全球强化战略实施的行动计划及其2级残疾目标.
认为需要加强努力改进早期发现,残疾预防,麻风反应处理,转诊系统建设,监测资料收集,以及社会经济康复活动. 建议各个国际开展形势分析找出局部高负担地区采用创新方法加强控制活动. 特别致力于消除麻风歧视及让麻风受累者参与麻风规划,倡导和监测服务效果.

7 第11次TAG会议报告 对于麻风接触者必须采用创新方法加强管理. 深入研究有关现场操作性因素对麻风诊断,预防,治疗的影响.
要加强信息资料收集工作,更好监测进展.

8 麻风现有挑战:Cairns Smith 麻风控制规划的自满情绪 多数国家薄弱的转诊体系 早期诊断麻风和麻风反应的工具缺乏
残疾预防和康复开展有限 麻风技能逐渐下降 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针对耐药的治疗方案缺乏 预防麻风的疫苗缺乏

9 全球麻风流行形势: Dr Sumana Barua
全球麻风发病和现症患者都在20万左右徘徊. 强化战略制定的新病例可见残疾率到2015年较2010年底至少下降35%的目标实现有困难.

10 Prof. Kita 对麻风流行形势的点评 必须开展详细广泛的分析来证实以下内容: 这些病人是否是真的新病人?
难道没有积压的病例纳入新病例中了吗? 新病例中的可见残疾增加是否是真的增加了?有没有排除积压的病例? 我们中国麻风的 流行也很不乐观, 尤其新病例可见残疾问题!

11 6个月的3种药物的统一联合化疗方案试验: Dr. Sanjay Mehendale

12 3396例麻风患者纳入研究

13 观察到的复发率

14 各种异常的特别事件:反应,复发,副作用,神经炎等

15 试点小结 仅有少数复发发生. 方案是有效的,可接受的,现场容易实施 色素沉着因为仅服用6个月,也被少菌型麻风患者接受.
全球和国家规划可以开始考虑此试验结果的意义.

16 麻风新药物和治疗方案: Emmanuelle CAMBAU
2014年耐药监测会议上的报告的麻风利福平耐药病例

17 WHO推荐的治疗利福平耐药2年方案

18 对于多种药物耐药的麻风患者怎么办? 超级麻风? 寻找新药物 从结核治疗药物中寻找:莫西沙星
从其他系统感染药物中寻找,如利奈唑酮Linezolid

19 麻风反应和复发: Dr Paul Saunderson
303例多菌型麻风患者:38%在诊断时有1型反应,在诊断后24个月内,有23%发生1型反应.总体来说有61%的患者经历过1型麻风反应. 1型反应的危险因素:界线类麻风,年龄大,诊断时神经粗大和神经功能障碍

20 1型反应诊断与分级 1型反应诊断主要依靠皮损和神经症状,组织病理有帮助.
Walker S 等已经开发出一个反应严重度量表,包括3个皮肤要素(A1-3) ,8个感觉要素(B1-8) ,10个运动要素(C1-10) ,每个记0-3分,满分63分. 轻度反应小于5分,中度反应5-8分,9分以上为重度反应.

21 1型反应处理 轻度反应使用非激素抗炎药,中度和重度反应使用激素. 激素治疗可能以长为好,20周优于12周. 夹板和理疗对于处理有帮助.

22 2型反应 10%的BL和50%的LL患者会患ENL 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菌量,尤其是4+以上. 诊断主要靠临床发现结节性红斑和其他症状.
病理有帮助. ENL经常慢性化和反复发作,不少持续2-3年. 处理主要使用激素,反应停和氯法齐明.

23 复发 复发定义为完成治疗后任何时候疾病的重新出现. 复发诊断主要根据明确的皮肤损害的出现和/或任何部位两个或更多单位菌量的增加,
必须仔细检查排除麻风反应.

24 菲律宾的资料 1987-1994年500例查菌阳性的MB病人,都是接受24月的联合化疗,平均随访12.8月
完成治疗后6-16年,有23例复发.复发高峰为11-12年,累计复发率为6.6% 所有麻风菌对利福平敏感.

25 年报告的复发数

26 复发诊断 检查,查菌 病理 考虑反应的可能,用激素试验治疗 是否需要抗麻风治疗? 如果细菌 指数超过2,测验耐药性
几乎所有病例对二次联合化疗反应良好. 二线治疗仅适用于对利福平耐药患者.

27 如果对利福平耐药复发怎么办? 用以下方案治疗6个月,包括:B663,50mg,氧佛沙星400mg,米诺环素100mg,

28 WHO麻风残疾3级分类系统(张国成) 对于没有明显形态异常的肌肉瘫痪,应该分类为1级残疾. 没有麻风基础眼病的视力问题不应该列入残疾分级.
没有感觉障碍的手足的伤口不应该列入残疾分级. 角膜感觉障碍的测定还是以观察自发眨眼较为安全.

29 WHO残疾分级讨论 对于位于主要压力点部位的疤痕应该计入2级残疾. 皲裂深达皮下组织应该列为伤口.
对于抗阻力减弱的垂足患者应该列入1级残疾. 非麻风性残疾一般不列入麻风残疾分级.

30 残疾护理服务:可持续技术和一体化(张国成)
世界上有300多万麻风残疾者 麻风残疾在完成治疗后缓慢而坚定地继续恶化 有研究显示:治疗完成后2-5年,可见残疾从诊断时的31%上升到49%. 残疾预防应该包括治愈者. 不能对麻风残疾的 恶化现象熟视无睹了!

31 残疾预防服务在哪里? 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最优先的健康需求是什么?残疾是他们最痛苦的地方吗?
初级卫生保健:转诊,自我护理 转诊水平:提供基本残疾服务 医院服务:提供综合的残疾服务 谁为这些服务买单?

32 可持续的残疾康复技术 自我护理:如何有效组织相关资源 防护鞋:尽一切努力推广 伤口处理:促进外科医生的参与 转诊中心的专家服务.
流动手术医疗队 整体康复:社会经济康复,咨询,倡导,自我护理

33 麻风残疾康复的一体化 促进麻风残疾服务与初级卫生服务体系的联系. 加强与皮肤科医师的联系. 加强与社区的联系
加强与其他热带病和糖尿病机构联系 加强与病人组织联系

34 麻风病受累者组织的作用(陈志强)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制定出了<在麻风病服务中强化麻风病受累者的参与指南>
在未来的日子里,麻风病受累者的参与对于确保我们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世界的努力目标的完全成功至关重要. 麻风病受累者已经从一个牺牲者成为我们的工作伙伴.

35 尼泊尔22名麻风受累者牵头参与的活动 小组会议:22人 自我护理:22人 提高社会麻风认知:20人 检查麻风可疑者并转诊:21人 促进获得政府资源:17人 确保获得转诊服务:14人 家庭随访:13人 政府政策中的倡导:14人 现症病人治疗随访:8人 协助获得残疾证:10人 减少歧视活动:22人 咨询:20人

36 麻风患者在病例发现中的作用 2011-2013年间,一些病人小组开始参与病人发现.
17个麻风受累者转诊了208个疑似病人,其中99例证实为麻风.

37 麻风问题解决需要病人参与 专业人员和政府的心态一定程度阻碍了患者参与麻风防治活动.
必须对各个国家麻风规划中麻风病人受累者组织参与决策和服务情况进行审视. 采取各种手段促进自我护理小组和自助小组的成立. 建议国际抗麻风协会联合会制定:麻风病受累者宪章

38 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第12次WHO麻风技术指导组会议精神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这次专家会的有关建议你觉得哪些可以运用到具体的防治实践中去?
我们中国的麻风病防治今后应该向何处去?

39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Download ppt "张 国 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