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时期志愿服务的发展 梁绿琦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时期志愿服务的发展 梁绿琦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时期志愿服务的发展 梁绿琦教授

2 一、志愿服务概念与发展历史

3 (一)志愿精神 1、中国志愿者协会

4 2、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5 3、中国志愿者协会社会工作委员会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6 4、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义务工作发展局主席李泽培
志愿精神的基础是爱,是对人的想法和行动表现。慈善意识和志愿精神是统一的,按照自由平等和尊重人性尊严的观念,任何人有权力选择志愿贡献个人的能力、不计任何的报酬帮助别人。

7 5、中国青年志愿者誓词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践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8 (二)志愿者 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

9 国际志愿者日 12月5日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通过40/212号决议。

10 (三)志愿服务 志愿者出于自愿的意志,秉承自己德知识、技能、体能与财富等贡献社会的宗旨,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的,以提高公共事务效能和增进社会公益事业为己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

11 志愿服务的类型: 1.从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性质来划分 (1)“半官办民”特点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 (2)独立于政府之外的非营利性组织,它们多半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民间公益组织,如“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色江河”。

12 志愿服务的类型: 2.从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划分 (1)专项性志愿服务 (2)专业性志愿服务 (3)公益性志愿服务 (4)社区性志愿服务 (5)宗教性志愿服务

13 (四)志愿者组织 志愿者组织是指由关心和支持志愿服务的个人或单位自愿组成的,依照有关章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精神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社会团体。

14 (2)从志愿服务内容划分 专项性志愿者 专业性志愿者 公益性志愿者 社区性志愿者 宗教性志愿者

15 (四)志愿服务发展历史 1、国外 (1)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 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规范阶段:20世纪末到现在

16 (2)志愿服务兴起的社会背景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历史传统 自由结社传统、自治传统、价值观念

17 2、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 (1)古代 (2)近代 (3)新中国成立后 (4)改革开放后

18 二、志愿者的动力机制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0

21 志愿服务的概念引进阶段(80年代初期引入志愿服务概念)
党政群团组织大力引导阶段(90年代中期以后至汶川地震前) 政策支持、全民参与的阶段(2008至今)

22 当前的促进政策 2014年2月,中央文明委推出《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招募注册、选拔培训、管理激励、使用保障等各项制度。 2016年3月16日《慈善法》发布,专章关于慈善服务 2016年5月6日-6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面向全社会对《志愿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3 二、志愿服务的理论视角与动机 David Horton Smith,2016,A Survey of Voluntaristics Resarch on the Growth of the Global, Interdisciplinary, socio-behavioral Science Field and Emergent Inter-discipline 从6个标准论述了志愿机制从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成为一门专门学科 1)研究范围广:从个体行为到集体行为。志愿行为的独特性在于,一是不同于由亲密关系组成的家庭行为;二是不同于寻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行为;三是不同于政府等机构所具有的强制行为。志愿机制的分析层次也是从社会到部门、机构、组织到个体的动机、性格、能力、认知和行为等不同侧面。 2)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 3)有理论和概念 4)有专业术语; 5)有专业的研究方法 6)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制度体现)。

24 志愿服务的理论视角 1核心概念 6影响 5组织 4社会背景 3个体资源 2主观倾向

25 主观倾向 性格 助人是多种特质的集合 信任、同理心、自我效能、亲社会性格 动机 功能理论 四个动机理论 价值观 个体主义与志愿服务
宗教与志愿服务

26 志愿者的动机研究 Clary和Snyder等提出功能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由特定的目标和需要所激发,如果要了解某一行为发生的原因,就应该从该行为能够实现的目标或满足的需要进行考虑。志愿服务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功能。 Batson提出四种动机理论:利他主义、利己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准则(正义、民主、公平、共产主义)

27 一是价值观传递(Values function),个体为了表达或支撑某一重要价值观
二是提升自我(Enhancement function),能寻求心理上的成长与发展,如增强自尊、提高个人价值感,如通过帮助他人自己感觉很好; 三是理解功能(Understanding function),参加志愿服务是为了了解世界、增加知识、锻炼技能;志愿服务给人们提供了不同人、不同地点学习不同技能的机会;

28 四是职业功能(Career function):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为了得到目前或者将来更好的职业发展;
五是社交功能(Social function),融入团体或与团体成员融洽相处的需要,或巩固、加强某种社会关系; 六是保护性(Protective function),做志愿者可以减少不好的情感 功能理论认为个体去做志愿者可能是因为一个或多个心理动机,而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也在时时改变。

29 Batson的四动机理论 Daniel Batson对大量社区服务进行研究,辨别出了四类动机理论。 动机:由于某人价值观相关的威胁或机会诱发的,由目标所指挥的力量。 四类动机:利己:增进自身福利(物质、社会认可、赞扬、避免内疚等);利他:增进他人福利(同情、怜悯);集体主义:增进团队的福利;维护道德准则(责任、正义、公平) 区别:动机有限发现与无穷类别。

30 个体资源 社会经济资源(教育、职业、家庭、收入) 时间和 健康 性别 种族

31 社会背景 三类社会资源:一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朋友、邻里和亲戚;二正式社会网络是社团成员、志愿者组织、政党、单位等关系;三宗教活动
生命历程 工业社会人们生命历程的三个阶段:早期社会化,中期建立家庭、晚期孩子离开家庭,经历退休,以死亡为终点。生命不同阶段与志愿服务偏好相关。 美国数据,18岁开始增长,35-44不断增长,65岁之后平缓(服务小时数最高) 社会资源 三类社会资源:一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朋友、邻里和亲戚;二正式社会网络是社团成员、志愿者组织、政党、单位等关系;三宗教活动 非正式社会关系扩大到家庭之外,能够显著提升志愿服务参与率。会员制度促进志愿服务 学校与宗教 学校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要求,促进志愿服务。研究表明,非强制服务的效果更持久 一个宗教团体就是一个志愿者协会,提供志愿者资源。其他还有:社区、邻里,城市、地区、跨国差异

32 纵向维度(从简单、重复到复杂多样自主性强)
志愿者服务的组织 志愿服务工作任务 纵向维度(从简单、重复到复杂多样自主性强) 横向维度(不同类型与领域的服务) 志愿者的角色 志愿者角色的制度化 忠诚度与志愿者的管理、激励

33 志愿服务的影响 公民资格 亲社会行为 职业影响 收入 身体状况

34 调查结果:中国志愿服务调查数据 2015年1月20日-3月20日,“中国志愿者捐赠调查报告”课题组通过非等概率滚雪球抽样方式对全国志愿者群体,包括登记类与非登记类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调查覆盖30个省市的志愿者、公众和志愿者组织,共有6119个调查对象(其中,656名非志愿者、5463名志愿者)和705家志愿服务组织参与了本次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问卷调查。 其中年龄段在18 ~ 34 岁的有效问卷 为4279 份

35 志愿者基本特征 志愿者仍然以居住在大中城市的18-45岁青年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以党团员居多;
志愿者最希望得到人身意外伤害及其医疗保险、志愿者培训与专业指导; 志愿者对非物质激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都有需求,对服务对象感谢和亲友的赞赏比较在意; 志愿者大多愿意通过志愿服务组织去服务社会,他们钟情的志愿服务领域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服务、大型活动服务、非营利组织服务; 阻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主要是不了解志愿服务信息、缺少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支持与管理不足; 志愿者对自愿服务、参与志愿者管理和志愿者自治的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36 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渠道

37 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类型

38 阻碍志愿者服务的五大原因

39 志愿者吐槽五大不满意

40 志愿者组织常见问题

41 关于我国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

42 动机类型的因子分析

43 动机类型 “内生利己”的动机类型表明一部分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动力主要来自服务他人与自我服务相结合的内在需求驱动。
“外生利己”的动机类型显示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外部动力,如志愿者组织的激励与表彰、政策法规的促进等因素。这可以部分解释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动员现象。

44 动机类型 “内生利他”型动机,是指被调查者参与志愿服务并不是基于自我成长或发展的需要,其参与动机与信仰、认知和从众心理等内在因素相关,且服务自我的需求因素并不明确。 “外生利他”型动机,就是通过组织激励、家庭鼓励、同辈示范、文化影响,以及政策法规等外部因素对服务他人产生的影响。它体现了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受到家庭和朋友,以及社会环境、组织内部和周围同事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青年志愿者中以家庭方式或者受父母影响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还比较低。

45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类型坐标

46 志愿者参与动机与志愿服务满足感的关系 志愿者的岗位服务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指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对志愿经历本身及相关方面的心理感受。 根据功能理论,志愿者的岗位服务满意度越高,其后续参与服务的可能性越大。

47

48 结论与讨论(一)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内生利己是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最主要的动机之一。在对内生利己与服务满意之间的关系检验中也发现,内生利己动机越强的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其可能的原因在于基于内生利己的动机在客观上更能够调动和激发青年志愿者服务他人的积极性,有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完成。

49 结论与讨论(二) 外生利己型的志愿者参与动机显示了外在诱因的激励作用。奖励、证书或者组织动员方式是推动志愿服务参与的一项有效措施。
但动机类型与满意度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生利己的动机其实并不利于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推测其原因可能在于,外在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参与。一旦志愿者个体的外在目标得到实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将会随之下降。

50 结论与讨论(三) 内生利他型的动机目前并不是激发青年志愿者热情的主要因素。其可能的原因是志愿者的内在认知不清晰,参与服务时缺少明确的目标,因此难以对志愿服务的结果满意。 而外生利他型动机可以有效提升志愿服务的满意度。这说明了政策、制度、文化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51 结论与讨论(四) 当代青年的时代特征 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52 当代公民的时代特征 (一)思想活跃开放 (二)社会参与意识浓厚 (三)创新意识强烈 (四)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

53 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对象,应当明确历史所赋予的重任,为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发展进步,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54 三 志愿服务的流程、特征和原则 志愿服务的流程 志愿服务的特征 志愿服务的原则

55 志愿服务的流程 (一)设计与计划 (二)招募 (三)了解 (四)培训 (五)日常管理 (六)评估 (七)激励

56 志愿服务的特征 (一)志愿性 (二)非营利性 (三)民间性 (四)服务性 (五)公众性

57 志愿服务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项目化的原则 (三)激励性的原则 (四)长效性的原则

58 (一)青年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 1、志愿者的招募 (1)招募的理念 (2)招募的类型 (3)招募的途径和方法

59 (二)志愿者的遴选与管理 (1)志愿者遴选的方法与技巧 (2)志愿者的管理 志愿者管理的外部协调机制

60 (三)志愿者的培训与指导 1、志愿者培训 (1)培训的目的 (2)培训的策划 (3)培训的内容 (4)培训的安排 (5)培训的策略

61 志愿服务发展培训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 课时数 内容模块 课程目标 志愿服务基础 14课时 2天 1.志愿者与志愿精神
14课时 2天 1.志愿者与志愿精神 强化志愿精神,激发参与意识;了解相关概念、理念和志愿服务发展趋势;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加强团队意识 2.公民社会与民间组织 3.做一个快乐的志愿者 4.参与式工作方法 5.团队工作方法 志愿服务管理 21课时 3天 1.志愿工作规划 掌握志愿者管理流程中的各种工具与方法,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应用,提升组织的志愿者管理水平 2.志愿工作需求评估 3.志愿者招募与安置 4.志愿者入职指导与培训 5.志愿工作督导与评估 6.志愿者认可与激励 7.志愿者离职 8.志愿工作风险管理 志愿者组织发展 1.团队发展与组织建设 提高自我认知与领导能力,明确使命愿景,促进领导者个人成长的同时,推动志愿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志愿者组织战略规划与机制建设 3.领导者与领导力 4.资源动员与利益相关者 5.项目管理 6.组织文化 7.组织成员支持 8.财务管理

62 五、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63 六,其它国家志愿服务介绍 (一)美国的志愿服务

64 (二)加拿大的志愿服务

65 (三)英国的志愿服务

66 (四)法国的志愿服务

67 七、思考

68 思考 机遇 挑战 创新

69 谢 谢!


Download ppt "新时期志愿服务的发展 梁绿琦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