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心境障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2
概述 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等几个类型
3
患病率 1982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29/38136),时点患病率为0.037%(14/38136);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0.311%,而且农村(0.412%)高于城市(0.209%)。 1992年又对上述的部分地区(全国七地区)进行了复查,发现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083%(16/19223),时点患病率为0.052%(10/19223)。 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般为30o-25%之间,远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 :心境障碍患者中,有家族史者为30 % -41.8%。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本病的概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也越高。 2.双生子研究:国外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MZ)的同病率为56.7%,而双卵双生子(DZ)为12.9% 。 3.寄养子研究: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其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而其养父母中只有12%
5
病因和发病机制 3.分子遗传学研究 (二)神经生化改变 1. 5-羟色胺(5-HT)假说 2.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3.多巴胺(DA)假说 4.r-氨基丁酸(GABA)假说
6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许多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有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的功能异常。 (四)脑电生理变化 :睡眠脑电图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睡眠有以下改变: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抑郁程度越重,REM潜伏期越短 。
7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五)神经影像变化 : 1.结构性影像学研究多数CT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较正常对照组为大。
2.功能性影像学研究有人发现抑郁症患者左额叶局部脑血流量(rCBF)降低 (六)心理社会因素
8
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 :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情感高涨 :患者这种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部分患者临床上是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
9
临床表现 2.思维奔逸表现 3.活动增多 4.躯体症状 5.其他症状 :随境转移 ,记忆力的增强
10
临床表现 (二)抑郁发作 1.情感低落 2.思维迟缓 3.意志活动减退 4.躯体症状
11
临床表现 (三)双相障碍 特殊类型: 1.混合性发作
2.快速循环发作是指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次心境障碍发作,不管发作形式如何,但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标准。
12
临床表现 (四)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五)恶劣心境: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患者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
13
病程和预后 病程特点大多都具有发作性病程,而在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
14
诊断 一、躁狂发作〔F30〕’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橄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5
诊断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普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16
诊断 (6)普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17
诊断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18
诊断 二、【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19
诊断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直觉思考能力下降;
20
诊断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21
诊断 【产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某。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振准至少2周。
22
诊断 【排除标准l排除器质性梢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23
鉴别诊断 1.继发性心境障碍 2.精神分裂症 3.心因性精神障碍 4.抑郁症与恶劣心境 5.躁狂症和抑郁症与环性心境障碍
24
治疗与预防 (一)双相障碍的治疗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是指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与抑郁转相,或导致发作变频繁的药物。 1)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2)碳酸锂 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与奎硫平等,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心境稳定剂作用。 2、电休克
25
治疗 (二)抑郁症的治疗: 1、常用药物: (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朵金花
(2)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经色胺(5-HT)双重摄取抑制剂(SNRIs) (3) 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s): (4)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 (6)其他抗抑郁药:曲唑酮、噻奈普汀
26
治疗 2、电休克 3、心理治疗
27
预防复发 1、抑郁: 第一次:6月-1年, 第二次:3-5年, 第三次:长期 2、双向障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