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金融自由化 2017/3/15
2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 构成及作用 2017/3/15
3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国际货币体系内涵的界定
所谓“体系”,又称为“体制”或者“制度”,概指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英文的表述是System; 国际货币:是为国际公认的、能够在国际交易中广泛使用的、以便于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资产集合;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在国际间交易结算所采取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 2017/3/15
4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成要素 信用货币 2、汇率机制:是取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 汇率制 3、储备资产:资产的种类及其价值的稳 定性
1、货币本位选择:是选择金属货币还是 信用货币 2、汇率机制:是取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 汇率制 3、储备资产:资产的种类及其价值的稳 定性 4、国际收支调节: 包括调节的方式和 调节手段 5、机构设置:是由一个国家主导还是由 一个国际机构负责 2017/3/15
5
历史上,出现三种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确定货币体系的类型,主要依据两条标准: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 历史上,出现三种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确定货币体系的类型,主要依据两条标准: 货币本位 汇率作用 2017/3/15
6
1、货币本位 货币本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储备资产的性质。一般而言,国际货币储备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商品储备和信用储备。根据储备性质可将国际货币体系分为三大类: 纯粹商品本位,如金本位 纯粹信用本位,如不兑换纸币本位 混合本位,如金汇兑本位 2017/3/15
7
2、汇率作用 汇率在一切国际货币体系中都占据中心地位,根据汇率弹性的大小可以将国际货币体系分为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由它们衍生出来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17/3/15
8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促进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国际货币体系有三大任务 :
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他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 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 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 2017/3/15
9
通常按历史的演进过程与特征将国际货币体系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
2017/3/15
10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2017/3/15
11
一、 国际金本位制 2017/3/15
12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分类 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1914年),由英(1816年)、法(1865年)、德(1871年)、美(1873年)等主要国家采用; 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除美国继续实行完整的金币本位制,英国、法国则改行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一战后的德国、意大利等。 2017/3/15
13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它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
1、金币本位制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它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可以按本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 金币是具有无限法偿的货币,即具有无限的支付手段的权利; 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的结算也是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2017/3/15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世界各国先后停止金本位的实行。而大战一结束,各国相继恢复金本位制,但这时恢复的并不是原来的金币本位制,而是金块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世界各国先后停止金本位的实行。而大战一结束,各国相继恢复金本位制,但这时恢复的并不是原来的金币本位制,而是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货币单位仍有法定的含金量,政府在规定的价格下,可以无限地买卖金条或金块,人们仍可以自由地买卖和贮藏黄金,但金币已经停止铸造和流通,纸币成为主要的流通工具。 2017/3/15
15
3、金汇兑本位制 以黄金与黄金外汇(即实施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外汇),作为中央银行的发行准备,并允许以一定价格买卖黄金外汇(即银行券和黄金外汇的兑换)的制度。因此,这是一种间接使货币与黄金联系的本位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本国货币并不直接与黄金挂钩,而是通过他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即本国货币可以在政府规定的汇率下自由兑换成另一种采用金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 2017/3/15
16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履行国际支付、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的职能。 各国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 实行固定汇率制。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当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逆差时,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降,成本降低,继而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对外收支转为顺差,黄金就会流入;反之亦然。 2017/3/15
17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 国际金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汇率稳定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2017/3/15
18
(四)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它的缺陷也十分明显: 国际间流通的货币量受到黄金的限制;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国际收支逆差因金币的大量外流,对国内经济影响巨大,甚至造成经济衰退。 2017/3/15
19
(五)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随着一战的爆发, 相关各国的财政支出不断膨胀, 纸币发行的泛滥严重侵蚀了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基础, 各国逐步禁止黄金输出, 并停止纸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 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二战相继爆发, 恶化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几经动荡与停滞。 2017/3/15
20
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本位制崩溃以后,三十年代的国际货币关系一片混乱:各国国际收支危机严重,各国外汇汇率极端不稳,外汇管制普遍加强,各货币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日趋激烈。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创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已迫在眉睫。这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2017/3/15
21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 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这次会议确定的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2017/3/15
22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立一个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各国实现固定汇率制度; IMF规定了各国货币汇价的波动幅度,各国货币兑美元的比价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 2017/3/15
23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 美元与黄金挂钩 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35美元=1盎司黄金 美国保证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
根据名义含金量确定中心汇率 人为设定汇率波动幅度上、下限各为1% GBP DEM JPY 。。。 其他 黄金 美元 2017/3/15
24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机制 USD/JPY +1% 平价 -1% 美国减少逆差 S’ D’ 日本增持美元储备 S D 外汇市场 T
注:实际上是一种可调整的盯住制(adjustable peg) 2017/3/15
25
5、布雷顿森林体系与金本位体系的比较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信用本位基础上,黄金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类似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里,国际储备中黄金与美元并重,而不单纯是黄金; 战前处于统治地位的储备货币,除英镑外,还有美元和法国法郎,而战后之初美元却是唯一的储备货币; 2017/3/15
26
战前英、美、法等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但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战前没有一个国际金融机构来维持国际货币秩序,而战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从货币数量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国际金本位崩溃是因为黄金过少,则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无疑是由于美元过多。 2017/3/15
27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 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 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力的不足 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
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多边支付体系建立 为世界经济的“黄金30年”做出了贡献 2017/3/15
28
7、“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是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作为国际基准货币的美元,其流动性和稳定性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世界经济增长会带动对美元需求增加,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加大,美元有贬值压力; 美国为稳定美元币值而减少逆差,则国际流动性不足,又将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2017/3/15
29
美元荒:在战后初期,日本及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从美国进口各种商品来满足内需,但又缺乏足够的美元来支付,这种美元短缺的现象被称为“美元荒”。
美元过剩:从50年代中期起,欧、日的经济迅速发展,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逐渐从顺差变为持续性逆差,随着美元和黄金大量地从美国流出,导致了所谓的“美元泛滥”。 美元危机:60年代后,美国始终无法扭转国际收支逆差状况,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每况愈下,最终在1960年爆发第一次“美元危机”,1968年发生第二次危机,1971年第三次危机是致命一击。 2017/3/15
30
8、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拯救 1961年10月,以美国为首等8国央行建立“黄金总库”,由参与国共同出金,用于干预黄金市场,以维持黄金价格的稳定; 1961年12月,IMF与10个发达工业化国家(十国集团)签订了“借款总安排”,使美国从西欧借款来稳定美元; 1962年3月,美国与14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彼此提供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以维持市场汇率的稳定; 注:从中反映出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其他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协调日益重要 2017/3/15
31
1968年3月,美国被迫实行“黄金双价制”,放弃对私人市场干预,只在官方间维持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官价;
1969年9月,IMF通过了创设“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的方案,作为账面储备资产分配给会员国,以到缓解美元压力的目的; 1971年12月,十国集团签署了“史密斯协议”,美元第一次正式贬值,同时扩大汇率波动幅度。 2017/3/15
32
9、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971 年12月:美国同意美元第一次正式贬值 黄金官价涨到38美元,因双价制使自由兑换受限
汇率波动幅度扩大为上限2.25% 1973 年2月:美国实施美元的第二次贬值 黄金官价涨到42.22美元 美元对主要货币同时贬值 1973年3月: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美国放弃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承诺 双挂钩不复存在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2017/3/15
33
三、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后果: 国际金融关系动荡混乱,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的状况;
许多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导致市场汇率剧烈波动; 美元在市场上被抛售,对马克、日元等货币不断贬值; 2017/3/15
34
美元在国际上的独大地位相对消弱,黄金价格节节攀升; 在国际储备货币构成中,马克、日元的比重逐步上升;
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益严重,影响各国经济发展; 国际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2017/3/15
35
1、牙买加体系的确立 1974年9月,IMF决定成立一个“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专门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争论集中在黄金和汇率问题上;
2017/3/15
36
2、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 黄金非货币化 浮动汇率合法化 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 增加IMF会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 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 浮动汇率合法化 会员国可自行选择汇率制度,但各国的汇率政策应受IMF的管理和监督。 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 包括货币性黄金、IMF的储备头寸和SDR。 增加IMF会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 由原来292亿SDRs,增加到390亿,增幅为33.6%。 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IMF以出售黄金所得建立“信托基金”(Trust Fund),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 2017/3/15
37
3、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黄金虽然不再是任何货币的基础,但仍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形式之一;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有所削弱,却仍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其他国家的货币地位虽有提升,但尚不足以挑战美元; 浮动汇率的合法化,尽管为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兑换机制选择,然而固定汇率并没有因此而消亡,混合体制(hybrid system)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虽然调整国际收支时往往把汇率作为首选的工具,但仍需要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与国际间的协调,以求平稳实现内外均衡; IMF的融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SDR的使用未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仅限会员国官方结算之用。 2017/3/15
38
4、牙买加体系的作用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该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基准通货国家与附属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该体系更具弹性的混合汇率体制,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不断变化的经济情况,有利于国际经济运转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该体系采取多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调节机制的困难; IMF的作用得以提高,贷款的种类不断增加,数量扩大,在应对后来发生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时值得肯定。 2017/3/15
39
牙买加体系的消极影响: 该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加强,因而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便是一种长期不稳定的因素;
在该体系下,主要工业化国家大都采用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而剧烈,资本投机往往导致各种危机的爆发;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缺乏统一的规则,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政策冲突,调节的效率低下,实为“无体系”(non system); IMF虽然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但受发达国家的控制,其贷款往往是有条件的,逆差国不得不实施紧缩。 2017/3/15
40
5、现行国际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浮动汇率长期化无疑会使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汇率风险加大;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使各国国际储备管理的难度普遍增大 ;
国际收支的持续失调容易引发保护主义和国际收支危机; IMF作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事实上仍为少数发达国家控制操纵; 作为IMF创立的一种储备来源的SDR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2017/3/15
41
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正面的作用
国际储备资产的多元化, 促进了其他国际货币的发展, 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供给提供了多种渠道 多种汇率制度的实行赋予了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更大的操作空间 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为各国国际收支调节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
42
(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的负面影响 储备资产虽然呈现出多元化局面, 但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
汇率安排也相应加剧了不同货币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 国际收支调节的效力越来越差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带来了极大风险。 2017/3/15
43
第三节 金融自由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2017/3/15
44
金融自由化主要是指一国金融部门的运行主要由政府管制逐渐转变为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
一、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主要是指一国金融部门的运行主要由政府管制逐渐转变为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 2017/3/15
45
1、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 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松金融管制, 鼓励金融自由化和相互竞争。 利率自由化改革 汇率制度变革与外汇管制放松
金融市场相互开放 金融机构业务综合化 2017/3/15
46
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在20 世纪80 年代后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中, 发展中国家展开了以金融深化淤或金融发展于为特征的金融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 利率自由化改革 信贷控制 金融开放与外汇体制改革 2017/3/15
47
3、金融自由化的影响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 通过金融自由化,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由于其金融发展水平有限, 金融自由化是一个被迫或被动的过程。 金融风险加大。 2017/3/15
48
二、金融创新的发展及其影响 1、金融创新的内涵 金融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
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创造出新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调节方式。 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2017/3/15
49
2、金融创新的特征 金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 融资方式的证券化 表外业务的多样化 金融机构的联合化 2017/3/15
50
3、金融创新的影响 (1)金融创新的正面影响 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效率 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改革 金融创新满足了经济发展的多种需要
(2)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 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017/3/15
51
2007 年4 月,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由于逾84 亿美元的流动性债务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风险迅速传播到其他金融领域。2008 年3 月,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倒闭, 9 月,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出现巨额亏损, 宣布破产保护, 这标志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2017/3/15
52
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和设想 建立单一世界货币及世界中央银行
1984年,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库珀(Richard Cooper) 系统提出该观点。 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货币体系,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并建立统一的货币发行银行 2017/3/15
53
恢复金本位制 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1980年金价猛涨后提出要在美国恢复黄金的兑换性的建议 。 金本位制相对于目前的客观经济现实而言,已不具备操作的可行性 2017/3/15
54
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 在199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德国建议将欧元、美元和日元之间的兑换汇率设定在一个目标区内,汇率的“目标区域”将在特定范围内限制这些货币之间相对价值的变化。 2017/3/15
55
建立区域性货币联盟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旨在降低对美元依赖度的货币联盟方案。该方案建议在东盟四个关键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之间进行贸易时,用新加坡元来取代美元,从而减少对美元的需求,缓和该地区的货币波动 2017/3/15
56
现行的IMF体系下继续推行金融自由化—IMF的方案
要求各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以及其他市场,减少政府管制,增强其透明度,并力求凭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来完成上述目标 2017/3/15
57
四、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2009年3月21日)
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 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58
(1)金融危机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不仅储备货币的使用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行国也在付出日益增大的代价。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
59
(2)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 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 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60
(3)充分发挥SDR的作用 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同时它的扩大发行有利于基金组织克服在经费、话语权和代表权改革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应当着力推动SDR的分配。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 建立起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 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 积极推动创立SDR计值的资产,增强其吸引力。 进一步完善SDR的定值和发行方式。SDR定值的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其币值的信心,SDR的发行也可从人为计算币值向有以实际资产支持的方式转变,可以考虑吸收各国现有的储备货币以作为其发行准备。
61
(4)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 由一个值得信任的国际机构将全球储备资金的一部分集中起来管理,并提供合理的回报率吸引各国参与,将比各国的分散使用、各自为战更能有效地发挥储备资金的作用,对投机和市场恐慌起到更强的威慑与稳定效果。 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储备,也将是推动SDR作为储备货币发挥更大作用的有力手段。基金组织可考虑按市场化模式形成开放式基金,将成员国以现有储备货币积累的储备集中管理,设定以SDR计值的基金单位,允许各投资者使用现有储备货币自由认购,需要时再赎回所需的储备货币,既推动了SDR 计值资产的发展,也部分实现了对现有储备货币全球流动性的调控,甚至可以作为增加SDR发行、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的基础
62
五、人民币国际化 一国货币实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前提,首先是要该国货币成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其次成为交易和储备货币。当前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以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展,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都可看作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63
1、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可以提高人民币及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人民币在结算、储备、交易等方面都能够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
可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使中国在全球金融活动中取得更大的发言权; 可以获取一定的铸币税收益,使货币发行成为重要的对外支付手段之一; 可以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市场,使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 使我国企业增强对外投资和出口竞争的能力。
64
2、人民币国家化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将明显增加宏观调控难度,削弱国家调控物价和GDP增速等经济目标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将破坏我国经济的稳定性,使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变得容易波动甚至动荡;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势必导致人民币加速升值,从而严重削弱制造业的对外竞争力和我国的比较优势; 中国在本币国际化之后理应承担起平抑世界经济波动的责任; 对外供应人民币的责任最终将使中国贸易收支状况趋于恶化。
65
3、人民币国际化展望 透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图 地域“三步走”:准周边化→正式周边化→正式区域化\准国际化→国际化
职能“三步走”: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
66
4、人民币国际化的三道坎 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和资本帐户开放; 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来自如何通过深化国内改革,为经济持续追赶提供制度条件
67
5、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障碍 贸易逆差是对外输出本币的主要途径,这依赖于强大的内部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我国短期内显然难以达到。
对一国货币的需要也与其相关的金融交易活跃程度相关,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缺乏具备本币国际化的基本支撑条件,除了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可兑换之外,金融市场对外联系程度已落后于整个改革开放进程,而且也缺乏支持交易活跃的金融工具。 政府的政策选择和战略思路还需明晰。一方面,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仍然主要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思路尚不明晰,如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推动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加快人民币境外结算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等。另一方面,政府的金融管理能力还需不断提高,控制人民币国际化伴随的风险并非易事。 政治因素仍然是最大的障碍之一,虽然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在政府透明度、公共政策选择合理性等方面还有所不足,对于试图持有人民币的一些外国人来说,这也是担心的因素。
68
参考文献 1.马工程教材:《世界经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2.李崇淮等:《西方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1版 。 3.刘思跃等:《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017/3/15
69
本章思考题: 1 .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 2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 .试述20 世纪80 年代后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 4 .简述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5 .如何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2017/3/15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