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外汇管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外汇管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外汇管制

2 外汇管制的概述 外汇管制的内容 外汇管制的利弊

3 第一节 外汇管制的概述 一、概念 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外汇管理)
——指的是一国政府利用各种法令、规定和措施,对居民和非居民外汇买卖的数量和价格加以严格的行政控制,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以及集中外汇资金,根据政策需要加以分配。

4 二、产生与发展 金本位制下,汇率以各国间货币的含金量为基础,黄金输送点限制汇率的波动。汇率比较稳定,无需外汇管制。
一战后,参战国军费剧增,国际收支巨额逆差,本币汇率暴跌,资本外逃。—各国放弃金本位,禁止外汇自由交易和黄金输出—外汇管制产生 一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恢复,外汇收支改善,先后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放松管制,恢复外汇的自由买卖。

5 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西方各国陷入国际收支、货币信用危机,本币大幅贬值,金本位制全面崩溃,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各国重新外汇管制。
德、意、日等—严格外汇管制(全国外汇集中分配,限制资本和黄金的输出 美、英、法等国—组成货币集团(美元集团、英镑集团、法国法郎集团等)—集团内部可自由买卖外汇,集团外部外汇管制,且通过贬值、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操纵汇率,缓和经济危机。

6 二战爆发后,为应付巨额战争开支,实行更加严格的外汇管制。
建立货币区(美元区、英镑区、法国法郎区) 管制重点:禁止外汇自由买卖和外汇流出 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被严重破坏,外汇储备严重短缺,经济需要恢复,不得不继续外汇管制。 20世纪60年代后,西欧、日本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增加,陆续放松并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 目前,发达国家、地区—放松并取消外汇管制;发展中国家因外汇短缺,实行外汇管制,但有放松的趋势。

7 第二节 外汇管制的内容 一、外汇管制的机构—主体
第二节 外汇管制的内容 一、外汇管制的机构—主体 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一般由政府授权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另行成立专门政府机构行使外汇管制职能。 有些国家还由中央银行指定经营外汇的商业银行按外汇管制法令办理一切外汇业务,使外汇业务集中在少数银行,以便于管理 。 大多数国家的外汇管制机构——央行; 日本——大藏省 意大利——外汇管制局 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

8 二、外汇管制的对象(客体) 分为人、物和地区三大类 对人的管制:一般对居民较严,非居民较松;对自然人较严,对法人较松 对物的管制:
静态:对各种外汇实体,如外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贵金属等 动态:对外汇的运行即外汇的收、支、存、兑的管制。

9 三、外汇管制的类型 全面管制型 部分管制型 基本无管制型 对国际收支的全部账户(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实行严格管制——发展中国家
只对资本和金融账户严格管制—发达国家或部分发展中国家(如我国) 基本无管制型 发达国家

10 四、外汇管制的方式 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 直接管制—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手段 间接管制—政府在外汇市场买卖,影响外汇供求

11 价格管制和数量管制 价格管制—对汇率的管制。规定汇率采用官方汇率还是市场汇率,是单一汇率还是复汇率等。
具体包括实行本币定值过高(Currency Overvaluation)和采用复汇率制(Multiple Exchange Rate System)。 本币定值过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外汇管制条件下,它的出现有几种情形:

12 第一,实行外汇管制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尤其是由于结构性因素造成赤字时,由于其他调整政策不易奏效(指贬值)或者代价太大(指通货紧缩),一国就往往愿意采用外汇管制来强制取缔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本币的定值过高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第二,由于外汇市场不完善.一些国家的汇率是由官方制定的.由此形成的汇率是武断的、因此也难免出现本币的定值过高。 第三,有些国家为了鼓励先进机器设备进口,促进经济发展,或者为了维持本国的物价稳定,控制通货膨胀,或者为了减轻政府的外债负担等原因,也就有意识地实行本币定值过高。 在这三种情形下,只有最后一种情形下的本币定值过高才是作为外汇管制的价格措施出现的,而且重要的是这种情形在发展中国家中并不乏见。但不论哪一种情形,本币定值过高,总是与外汇短缺联系在一起的。

13 数量管制——指对外汇数量统筹统配,其方式不外是外汇配给控制和外汇结汇控制两种。
由于本币定位过高,出口商等外汇收入者不愿将所获外汇按官价结汇,故当局为集中外汇数量,就需要强制外汇收入者按官价向指定银行全部或都分出售。其控制办法有: ①  颁发出口许可证; ② 由出口商向指定银行事先报告出口交易,请其发给出口证书,藉以办理出口装船业务,并由银行负责收购其所得外汇; ③  强制居民申报国外资产,必要时收购。 在外汇配给方面,当局主要根据用汇方向的优先等级对有限的外汇资金在各种用汇方向之间进行分配。其控制办法主要是进口许可证制和申请批汇制。

14 五、外汇管制的具体措施 (一)对外汇收支的管制 对经常帐户的管制 对资本和金融帐户的管制 对贸易帐户的管制 对非贸易帐户的管制
对资本输出的管制 对资本输入的管制

15 对经常帐户的管制 对贸易帐户的管制 对出口收汇的管制 对进口付汇的管制 1.结汇制 2.颁发外汇转移证
全额结汇 全额结汇,部分额度留成 全额结汇,部分现汇留成 2.颁发外汇转移证 对进口付汇的管制 审批制、售汇制、外汇转移证制、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预交存款制、征收外汇税

16 对非贸易帐户的管制 非贸易账户—指经常账户中除贸易账户以外的所有账户,即收入账户和经常转移账户。
其外汇收支包括:运输费、保险费、专利费、许可证费、版权、稿费、留学费用、旅游费用、侨民汇款、职工报酬、股息、利息等。 其管制采取:鼓励收入、限制支出的政策

17 对资本和金融帐户的管制 资本输出入对一国国际收支影响较大,外汇短缺或富裕的国家都注意根据本国经济发展要求制定有关政策。
按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时间跨度分为长期资本流动与短期资本流动;根据资本输出入的当事人分为官方资本和私人资本。 一般,外汇短缺国家对资本流入不加限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资本流入,外汇充裕的国家相反,有时为防止通胀加剧,鼓励资本输出,限制资本流入。

18 二战后,西方各国对资本输入一般不加限制。
当时,英、法、西德等为经济重建,从美国输入资本,为美国跨国公司向西欧扩张开放绿灯。如英国不仅向美国借款,专门设立“工业开发事务所”吸收美国资本。 进入六、七十年代,美国爆发国际收支危机,而日本、西欧各国经济实力逐步恢复和发展。 随着西欧共同市场与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西欧各国开始对美国资本输入采取现执行措施,如限制本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向国外借款,以防范美国通过资金转移将通胀转嫁给它们。 80年代以来,日本、西德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本国货币呈现上浮或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于是资本输出势在必行。(日本“购买”美国) 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限制资金外流,积极引进外资。(必须以不损害国际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为前提。否则发生债务危机)

19 1.对资本输出的管制 a.禁止资本输出 b.限制资本输出
严格禁止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外汇流出。如:禁止本国居民对外直接投资、购买国外股票和债券等; b.限制资本输出 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出台限制长期资本的措施:向购买外国债券的本国居民征收利息平衡税,限制居民对外直接投资,规定银行对外贷款限额等;

20 c.对存款账户管制(不同账户不同管制) 自由账户 限制账户 封闭账户 自由使用,任意调往其他国家的外汇账户。通常对友好国非居民的分类
只在本国适用,不能调往国外或对第三国支付的外汇账户。通常对中立国非居民的分类 封闭账户 被冻结、不能使用的账户。通常对敌对国非居民的分类 始于1931年德国停止用外汇还外债以后产生各种封锁账户; 二战后,英国将在英国银行的英镑存款账户按国别和存款来源分为:美元区和加拿大账户、英镑区账户、转账账户、双边账户、其他账户、登记账户和封锁账户七类。直到1979年10月24日英国取消外汇管制,这些账户不再存在。 2001年12月,阿根廷爆发危机,冻结国内银行存款账户、停止外币兑换,防止比索的进一步贬值、资本流出和银行倒闭等。

21 2.对资本输入的限制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因美国爆发国际收支危机,大量资金流入西德、瑞士等国,导致这些国家出现较严重的通胀。为此,瑞士、西德等国采取一些限制资本输入的措施 对非居民存款倒收利息 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要缴纳较高的准备金 限制非居民购买本国有价证券 限制居民向国外借款 限制商业银行向非居民出售本国的远期货币业务等

22 3.对黄金、外钞和本币现钞出入境的管制 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都对黄金的出入境加以限制
大多数国家对外钞入境的管制较松,只需向海关申报即可;对外钞输出,有的要求出示文件,有的规定最高现额,有的不管。 本币现钞的输出会用于商品进口和资本外逃,会导致本币汇率在国外市场的下降;本币现钞的输入,会引起国内物价的上升。因此,许多国家为防止本币现钞的大量出入境,通常规定携带本币出入境的最高限额,并向海关申报。

23 (二)对汇率的管制 1.对汇率的直接管制 ——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人为制定或调整本币汇率。
复汇率制(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汇率。目的—奖出限入。 复汇率制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原则是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的汇率(如对出口授定适用较高的外汇价格,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适用较低的外汇价格)。对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如对奢侈品进口和资本输出用汇规定适用较高的价格)。在有些国家,只存在两种或三种的歧视性汇率、有些国家则规定有甚至几十种的歧视性汇率。

24 复汇率制 公开的复汇率制 隐蔽的复汇率制 官方制定的复汇率制 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复汇率制 出口补贴或进口征税 采用影子汇率
实行外汇留成制(允许出口企业外汇留成,并可按市场汇率出售留成外汇,变相给予出口商补贴) 外汇转移证制 不计息的预付货款

25 ——通过影响外汇的供求来间接影响汇率水平和对其他项目的管制。
2.对汇率的间接管制 ——通过影响外汇的供求来间接影响汇率水平和对其他项目的管制。 买卖外汇 认为外汇汇率高,抛出外汇换回本币或黄金 认为外汇汇率低,抛出本币或出售黄金换回外汇 调整利率 若认为外汇汇率高,则提高利率,引起资金流入,使外汇汇率下降;反之,若认为外汇汇率低,则降低利率,引起资金流出,使外汇汇率上升;

26 (三)对货币自由兑换的管制 A.货币的自由兑换( Currency Convertibility ) ——相对于外汇管制而言的,指国内外居民能够自由地将其所持有的本国货币兑换为任何其它货币。实行本国货币的自由兑换,意味着外汇管制的放松和取消。

27 自由兑换主要有两种形式:经常账户自由兑换与完全的自由兑换。
经常账户自由兑换——指对于人们进行经常账户交易所需的外汇,能够予以满足;但对于资本账户交易所需的外汇,仍然实行不同程度的限制。显然,一国取消对经常账户的支付限制,并不意味着该国货币实现了完全的自由兑换。 完全的自由兑换——一国取消对一切对外交易的支付管制。居民不仅可以通过经常账户交易,也可自由地通过资本账户交易获得外汇;所获外汇既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出售给银行,也可自行在国内持有和在国外持有;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项下交易所需的外汇可自由地在外汇市场上购得;国内外居民也可以自由将本币换成外币在国内外持有来满足其资产需求。

28 在实践中,除了经常账户自由兑换和完全自由兑换外,还有一种货币自由兑换的形式,即货币的对内自由兑换。它往往是经常账户自由兑换向完全自由兑换的过渡阶段。
在资本账户自由化之际,当局担心放开资本账户交易会引起大量的资本外流或本币汇率大幅下跌,由此先对国内居民开放国内外汇市场,允许其自由购入外汇,但只能作为一种资产在国内持有,而不能将所持外汇自由输出国外,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 通过这种自由兑换,当局可以了解国内居民对外币资产的潜在需求量,而不致引起放开资本账户交易所可能出现的国际收支和汇率的急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货币自由兑换不能持续过长时间,因为允许国内居民在国内自由购买并持有外汇,往往难以彻底杜绝资金的外流或者需要耗费相当高的监管成本。

29 对于货币的自由兑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而贸然实施,势必造成程度不一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一般来看,实行经常账户自由兑换的基本前提有: 第一,进出口弹性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实行自由兑换后,本币汇率初期的贬值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条件不具备,贬值反而会带来国际收支的恶化,由此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同样,在正常时期,一旦汇率偏离均衡水平,这一条件不具备.汇率的偏离度将可能越来越大.由此造成汇率的大幅波动。研究表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外汇市场稳定的条件,是一国开放外汇市场、放开汇率的前提。

30 第二,充分的外汇储备。 在短期内外冲击带来汇率剧烈波动时,中央银行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需要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特别是在实行自由兑换之初,更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来缓和本币的贬值势头,避免给国内物价和进口要素密集型行业带来难以承受的冲击。在非自由兑换时期,这部分储备需求往往为外汇管制的加强所替代。

31 第三,健全的货币管理机制。一国的货币政策是影响或稳定本币汇率的重要手段。
健全的货币管理机制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具有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威性或独立性,这要求理顺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财政赤字融资不应成为有效货币控制的钳制;二是中央银行必须拥有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没有能力控制货币和物价,就不可能有有效的汇率管理。

32 第四,完善的金融市场。 尤其是发达的货币市场为货币和汇率管理所必需。这不仅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操纵汇率,或在外汇市场干预后进行“冲销操作”,抵消储备变动对货币基数影响的前提,也是直接、灵活调节外汇供求和汇率的场所。当外汇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时,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短期利率,把资金从外汇市场吸引到货币市场上来;反之亦然。

33 B.对货币自由兑换的管制 根据对不同账户下的管制划分为 对整个国际收支帐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进行管制(贫穷国家)
对资本和金融帐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管制,对经常帐户货币自由兑换有限管制 对资本和金融帐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管制,对经常帐户自由兑换不管制 对资本和金融帐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有限管制,对经常帐户货币自由兑换不管制 对资本和金融帐户和经常帐户货币自由兑换均无管制

34 一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几个阶段 经常帐户有条件兑换——经常帐户自由兑换——经常帐户自由兑换+资本和金融帐户有条件兑换——经常帐户自由兑换+资本和金融帐户自由兑换

35 根据对货币主体的划分 对企业用汇的自由兑换的管制 对个人用汇的自由兑换的管制 根据管制的方式 对货币兑换数量的管制 对货币兑换价格的管制

36 第三节 外汇管制的利弊 一、作用 维持国际收支均衡(针对逆差国) 稳定本国汇率 防止资本外逃 加强外汇储备 防止金融危机 维持物价稳定
第三节 外汇管制的利弊 一、作用 维持国际收支均衡(针对逆差国) 稳定本国汇率 防止资本外逃 加强外汇储备 防止金融危机 维持物价稳定 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37 二、弊端 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市场机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不利于资源在国际间合理配置
不利于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加大行政费用,主张官僚、腐败之风 易引起国际间摩擦 不利于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Download ppt "第五章 外汇管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