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節 經濟的發展與挑戰 目次 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 全球化時代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臺灣經濟發展衍生的問題與永續經營之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節 經濟的發展與挑戰 目次 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 全球化時代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臺灣經濟發展衍生的問題與永續經營之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二節 經濟的發展與挑戰 目次 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 全球化時代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臺灣經濟發展衍生的問題與永續經營之道

3 經濟重建 (民38~42) 進口替代 I (民42~49) 出口擴張 (民49~62) ☆經濟起飛 進口替代II(民62~68) 經濟轉型、三化時期(民68~)

4 經濟奇蹟的開創 經濟發展的有利基礎 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社會轉型:半農半工→工業社會 2.美國經軍援助 ☆1951-1965 ☆麵粉
○ ○ 1.承襲日本遺產 2.美國經軍援助 ☆ ☆麵粉 3.政府經濟策略 4.大陸資金人才 ex.李國鼎 5.人力資源優廉 經濟發展的有利基礎 圖4-24:中央銀行的庫存黃金 圖4-25:新臺幣

5 經濟重建期(民國34~42年) 1.背景:通膨嚴重 +民生壓力政府 (遷臺) 2.措施:幣制、土地改革(1949 →) ☆ ☆ ☆
2.措施:幣制、土地改革(1949 →) ☆ ☆ ☆ 3.成果: (三→公→耕) (1)生產力↑ ,向心力↑ (2)奠定穩固基礎 (3)地主轉向工商 4.弊端: (1)農民負擔重:肥料換穀、償付地價 (2)小地主沒落:(因)股價過低 ☆農林.水泥.紙業.工礦 圖4-27:臺灣省三七五減租紀念郵票 圖4-28:慶祝耕者有其田

6 第一次進口替代時期(民國42~49年) 1.背景:工業化初期(進口多→逆差大) 2.措施: ※多仰賴○
(1)勞力密集工業 (外匯消耗↓ ,就業機會↑) (2)策略☆ ☆ ☆ ~ 3.成就:民生工業☆ →帶動私營企業

7 出口擴張的經濟起飛時期(民國49~62年) 1.背景: (1)國內市場已達飽和 (2)工業國家產業外移 ※國際產業分工 2.措施:
(2)工業國家產業外移 ※國際產業分工 2.措施: (1)採出口擴張 (2)加工出口區 ☆民55高雄 (3)獎勵投資條例 3.成就: ☆黃金十年(民54 ~ 63) (1)創造就業機會 (2)培育○企業家 (3)臺灣經濟起飛 圖4-22:臺灣的外匯存底一路攀升 圖4-30:高雄加工出口區下班景況

8 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民國62~68年) 1.背景:1960’s末出口成長 (1)優勢:資金累積,技術提升
(2)劣勢:外交逆境、石油危機、基礎建設不足 ☆ 1973以阿戰爭 ☆ 1979伊朗革命 2.措施:1970’s 調整經濟結構 (1)發展重化工業 ☆ ☆ (2)大型公共投資 ex.十大建設 圖4-32:十大建設工程分佈圖

9 經濟轉型與三化時期(民國68年~) 1.經濟轉型(1970’s後期) (1)發展策略性工業(科技導向) (2)帶動工業升級 → 竹科,資策會
2.三化: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 ☆2002WTO 圖4-31:外貿協會臺灣精品廣告

10 全球化時代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出口擴張的新挑戰 海外市場的開拓 科技產品的研發 ☆ 1980’s全球化、「三化」
1.背景:美國制裁 新興國競爭、中國威脅 (經濟特區) 2.情形:產業外移… 1. 難抗衡:美、日、歐盟等 2.找出路:集中資源、重點突破 出口擴張的新挑戰 海外市場的開拓 科技產品的研發

11 臺灣經濟發展衍生的問題與永續經營之道 社會問題 ☆忽略公平合理的社會正義 ☆公害污染、生態破壞嚴重 環保問題 發展整合策略以達三大目標
(經濟成長、社會正義、環境保育) 環保問題 永續經營之道 圖4-37 首次反核抗議事件 圖4-38 高雄後勁反五輕設廠

12 經濟重建 (民38~42) 進口替代 I (民42~49) ○ 出口擴張 (民49~62) ☆經濟起飛 進口替代II(民62~68) ○ 經濟轉型、三化時期(民68~)

13 考題考很大 出處:97指考 下圖是一幅根據國際貿易比重為指標所繪製的變形東亞 地圖。這幅圖反映的應為哪一段時間的情況?
(A)1950年代初期 (B)1960年代中期 (C)1980年代初期 (D)1990年代後期 中華人民 共和國 南 韓 香港 馬來西亞 新加坡 解答:C 出處:97指考

14 考題考很大 出處:97指考 在一項名為「時代光影──民國六○年代台灣老照片攝 影展」的展覽中,展出者將照片分成許多主題。下列哪
些主題最可能出現在這個展覽中? (A)政府開放探親,老兵返鄉 (B)石油危機發生,民眾搶購物資 (C)高速公路完工,剪綵通車 (D)加工出口區外,工人下班情景 (E)中美斷交,群眾抗議示威 解答:BCDE 出處:97指考

15 考題考很大 出處:99指考 資料甲:1950年代臺灣工業原料生產能力非常低,時由美國進口到臺灣的農產物資以棉花、小麥、大豆三項農產品為大宗。
資料乙:1953年臺灣財經官員尹仲容主張「多吃麵粉少吃白米」,希望透過此一運動的推展,改變國人當時的消費習慣,以市場價值較低的麵粉作為主食,而節約價值較高的白米,來作為對國家有利的用途。 就兩則資料來看,請問: 1.資料甲中的進口物資,成為臺灣後來哪二項工業的發展契 機? 2.1950年代臺灣麵粉的市場價值會比白米低,其主要原因為 何? 3.資料乙中所說的白米「作為國家有利的用途」, 最可能是什麼? 解答:食品、紡織 解答:美援 出處:99指考 解答:出口賺取外匯

16 考題考很大 出處:100指考 表(一)是臺灣1960至1970年間,各項產業佔國內生產淨值的比重表,表中的數字變化,說明了臺灣經濟發展的哪一
項事實? (A)朝野運用外資發展加工出口業已明顯見效 (B)十大建設已成功扮演了工業發展的火車頭 (C)經濟自由化制度化和國際化的政策已奏效 (D)發展小而美的高科技產業已發揮相當效果 表(一) 單位:% 年度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合計 解答:A 出處:100指考

17 圖4-22  臺灣的外匯存底一路攀升。

18 圖4-23  近50年(1951∼2010)來臺灣地區國民財富的增加:平均國民所得。

19 圖4-24  中央銀行的庫存黃金:民國38年(1949)大陸陷共之際,國府將中央銀行大部分黃金移存臺灣。

20 圖4-25 新臺幣:1949年(民國38年)6月臺灣省政府為遏止惡性通膨,發行新臺幣,規定舊臺幣4萬元折合新臺幣1元,逐漸穩定臺灣的貨幣金融。

21 圖4-26 民國38 年5月發行臺銀一百萬元本票:臺幣從民國35年5月開始發行,至民國36年底發行量激增六倍,幣值急貶;民國37 年底,通貨量激增到48 倍,並發行萬元券;民國38 年5月,更發行百萬本票,顯示通貨膨脹極為嚴重。

22 圖4-27 臺灣省三七五減租紀念郵票:1952年( 民國4 1 年) 發行。行政院三七五減租考察團在41年初的考查報告指出:「過去以甘藷為食者,今已改以白米為主糧。」

23 圖4-28 慶祝耕者有其田:民國42年(1953),雲林縣元長鄉打著赤腳的純樸村民,高舉「慶祝實施耕者有其田」布條,在村裡宣導遊行。

24 圖4-29 參與土地補償說明會的地主們: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後,發行實物土地債券與釋出企業股票做為地主的補償,大多數小地主因而沒落,少數大地主則轉向工商業發展。

25 圖4-30 高雄加工出口區下班景況:民國55年(1966)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因原料、零件與設備進口免稅等種種優惠,使加工出口區成為投資設廠的集中地。

26 圖4-31 民國84年(1995)外貿協會 臺灣精品廣告:隨著臺灣工業起飛, 鞋子、雨傘、成衣、自行車、網球拍、電扇、聖誕節燈泡、黑白電視機的「MIT」商品,曾讓臺灣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1990 年代以後高科技產品如電腦,繼續讓「MIT」商品名揚國際。

27 圖4-32 十大建設工程分布圖

28 圖4-33 民國88年(1999)世貿資訊展盛況:1990年代以後的世貿中心資訊展,成為人氣最旺的展覽。

29 圖4-34  新竹科學園區資訊展示區影像牆:在竹科與資策會聯手下,臺灣產業已進入數位時代,並成為民國69年(1980)以後臺灣產業的主角。

30 圖4-35 活絡的股票市場交易:1980年代中期以後,股票指數突破萬點,股票投資成為全民運動,政府「護盤」成為重要的施政措施。

31 圖4-36 小美精巧的科技產業。

32 圖4-37 首次反核抗議事件:反核人士於1986年(民國75年)到臺電大樓前抗議,往後環保的觀念逐漸受到重視。

33 圖4-38 高雄後勁反五輕設廠

34 主題簡報 宏觀臺灣經濟發展 請點我 下一節: 第三節 社會變遷


Download ppt "第二節 經濟的發展與挑戰 目次 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 全球化時代臺灣經濟發展的挑戰 臺灣經濟發展衍生的問題與永續經營之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