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节 外汇管理内涵 第二节 国际外汇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节 外汇管理内涵 第二节 国际外汇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外汇管理内涵 第二节 国际外汇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
第二章 外汇管理的内涵及其制度演变 第一节 外汇管理内涵 第二节 国际外汇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

2 第一节 外汇管理内涵 一、外汇管理内涵 二、外汇管理的经济效应

3 一、外汇管理内涵    外汇管理,国际上一般称之为外汇管制,它是指一国政府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行市的稳定,利用各种法令、规定和措施,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行为进行组织、协调、制约、控制。

4 ◎ 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汇管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首先从管理的对象看,外汇管理通常可以分为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 其次,从国际收支管理和调节的角度看,外汇管理则可以大致划分为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汇率管理、外汇储备管理等。

5 ◎根据各国对外汇管制的宽严程度的不同,大体可以把外汇管理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对贸易、非贸易收支、资本项目收支,都进行相应限制。 二是实行较为宽松的外汇管理。一般主要对非居民的经常性收支不加限制,准许自由兑换或汇出国外,但对资本项目外汇收支则限制较严格。 三是非常宽松的外汇管理。无论是经常项目外汇收支还是资本项目外汇收支都无限制,外汇可自由兑换。发达国家一般属于这种类型的外汇管理。

6 外汇管理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1、直接的外汇管理。直接外汇管理有两类基本手段:外汇价格管制和外汇数量管制。 2、间接外汇管理。间接外汇管理是指不对外汇买卖和汇率进行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及资本输出如进行管制,从而间接影响外汇收支和汇率。

7 二、外汇管理的经济效应 (一)外汇管理的收益 1、外汇管理可以防止资本外逃,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2、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稳定物价,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8 (二)外汇管理的成本 1、导致资源配置扭曲。 2、管理成本较高。 3、外汇管理可能会一国经济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9 第二节 国际外汇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黄金阶段与“金本位”制(古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二、世界大战阶段
第二节 国际外汇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黄金阶段与“金本位”制(古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二、世界大战阶段 三、战后阶段(1945~1971) 四、多元阶段(1971~现在)

10 一、黄金阶段与“金本位”制(古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黄金由于它的耐用性、易储存性;也由于它易于携带、易于鉴认、可以分割,而且易于标准化(如铸成金币、金锭等),所以在很长的时期被用作国际通用的外汇。这个时期一直从古代延续到19世纪中期。 在黄金阶段,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采用“金本位”制,即以黄金来建立本国的货币面值,而且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是通过每盎司重量的黄金来换算的。 在这个时期中,由于英国在17世纪后的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强国,其首都伦敦逐渐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所以英镑逐渐成为另一种国际间的主要支付手段。伦敦及英镑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殊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直至今日,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十分怀念金本位制,这是由于金本位制时期的外汇体系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例如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汇率的功能。

11 二、世界大战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贸易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即允许各国的货币按照国际市场间的供求关系而浮动。这一浮动制由于战时贸易量的大幅度下降及投机活动而并不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又试图回到金本位制,但却无法重建黄金的国际平衡价格。 30年代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及银行业的崩溃,促使大多数贸易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然而,美国却在1934年重新采用了金本位制,并建立了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比率。这一举动影响了其他的贸易国,所以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陷于两次世界动乱中的各国只能按照各国情况,或采用美元,或采用黄金及其他少数几种货币,来决定本国的国际支付方式。这一阶段是混饨和动荡不安的。

12 三、战后阶段(1945~1971) 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名叫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的城市,世界各主要贸易国签定了以该城市命名的协议,来重建战后的新的黄金汇率标准。在这一会议中,还成立了两个世界性的金融组织:一个名字叫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I Money Fund,简写为IMF);另一个名字叫做“国际重建与发展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即今天所惯称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按照布雷顿森林协议,每一个贸易国家都以黄金为准来建立本国货币价格,但是只有美元可以兑换为黄金;并设立了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标准。另外,所有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家,还都同意用行政干预的手段,来保持该会议中所设定的本国货币值。如果任何国家币直贬值1%以上,必须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13 四、多元阶段(1971~现在) 1971年到1973年,世界外汇体系经历了从固定汇率的浮动形式阶段转变到浮动汇率系统的过程。1971年12月的史密斯桑尼尔协议放松了对各国货币值浮动的限制。随之而来的是10个主要工业国共同协商它们的货币同时对美元升值。例如日元对美元升值最多,近17%;加拿大元升值虽然在10国中最少,也超过7%。紧接着在1973年春天,国际货币汇兑系统终于最后抛弃了以黄金美元为主的固定汇率机制,允许各国货币之间的浮动。从1973年到今天,国际上发生了许多经济事件,诸如70年代的石油危机;70年代末期世界性的经济衰退;80年代末期前苏联的瓦解……;所有这一切事件,都标志着世界在向多元化发展,而国际货币的汇兑系统,也逐步发展为以美元、英镑、德国马克、日元为主的多元化结构。预见21世纪,主要作为外汇的货币可能有所变化,但多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格局。

14 第三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二、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15 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从1949年到现在,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第二阶段: 1956年到1979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成立。 第三阶段: 1979年3月到1993年年底。 自1981年3月1日趄,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从此,我国的外汇管理进入了新阶段。 第四阶段: 1994年后的外汇体制改革。 第五阶段: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与之相配套的外汇市场的政策改革。

16 二、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一)、 1994年改革后外汇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在这样的外汇管理体制下,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着人民币汇率 。一个是对于我国所有企业都应遵守的强制“结售汇”制。第二个因素是央行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外汇实行比例管理。 而此状况下的中国外汇交易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市场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2)中央银行在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管理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3)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 对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与货币供给关系的理论分析

17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三、 特别提款权

18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建立的背景 2.建立的宗旨及其作用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19 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的,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现有成员国151个,总部在华盛顿。 1.建立的宗旨 2.世界银行集团的作用

20 三、 特别提款权 在外汇储备中,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合成外汇,名字叫做“特别提款权”。英文简写为SDR。这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工具。 为了满足国际范围内对外汇储备的进一步需求,也为了适应高风险的国际金融形势,1967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达成协议,由国际货币金融组织(IMF)产生一种新的金融工具SDR。所有国际金融组织的成员国,都可以被分配给一定比例的SDR作为该国的储备资产。 国际金融组织在1970年第一次发行SDR,而到了1990年,公开发行的SDR价值已在260亿美元以上。

21 可以用以下几点来对特别提款权作一概括: 1.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用来补充现有储备资产的手段。 2.特别提款权由基金组织根据各成员国上年年底在基金组织缴纳的份额按同一百分比进行分配。 3.基金组织用各成员国名义开立特别提款权帐户,办理有关收付业务(如借记甲国、贷记乙国)。

22 4.成员国可以实际动用的特别提款权数额,平均不能超过其全部分配额的70%,如果超过,则必须把超支部分赎回。
5.任何成员国,只要本身愿意,最多可以持有3倍于它本身分配额的特别提款权。成员国使用所分配的特别提款权需付年率1.5%的利息。 6.特别提款权是用来作为一种补充的储备手段,它同各成员国原来享有的提款权的不同点在于,后者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基金组织,而特别提款权则70%无需偿还,可以继续使用下去。

2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外汇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演变。第一节主要分析了外汇管理的含义及其经济特性,并分析了外汇管理的两重性;第二节分析了国际外汇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第四节介绍了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外汇管理中的作用。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外汇管理的经济特性、制度特性及其演变。

24 思考与练习 外汇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如何理解外汇管理的经济效应? 世界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本质性的变化导致了国际外汇体系如
此演变,并且是不可逆转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什么样的汇率体制? 什么是尼克松冲击? 什么史密森体制? 为什么尼克松冲击后,西方有的经济学家说“货币之死”? 国际外汇的历史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我国外汇体制的改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994年我国重大外汇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我国现行外汇体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有哪些理论上的矛盾?


Download ppt "第一节 外汇管理内涵 第二节 国际外汇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