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0年6月30日 中科大科技史系博士研究生 关行邈 xmguan@mail.ustc.edu.cn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 upon the recogni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ian & Ren in northern Song.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0年6月30日 中科大科技史系博士研究生 关行邈 xmguan@mail.ustc.edu.cn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 upon the recogni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ian & Ren in northern Song."—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年6月30日 中科大科技史系博士研究生 关行邈 xmguan@mail.ustc.edu.cn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 upon the recogni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ian & Ren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ree cases study of som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 SuShi, HanQi,OuYangXiu’s theses 北宋政治对天人关系思想的影响—— 以苏轼、韩琦、欧阳修论断的内在矛盾为例 2010年6月30日 中科大科技史系博士研究生 关行邈

2 提纲 问题的提出 当前研究状况简介 论文内容与研究结论

3 三个案例 ■ 问题的提出 理念矛盾 苏轼在注疏《尚书》时背弃师学父学 名相韩琦在庆历新政和熙宁变 法期间相关论断的自相矛盾
■ 问题的提出 理念矛盾 苏轼在注疏《尚书》时背弃师学父学 三个案例 名相韩琦在庆历新政和熙宁变 法期间相关论断的自相矛盾 欧阳修史论经论与其奏折语中天人 关系论述的抵触和对立

4 当前研究成果简介 张岂之,中国思想学说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李祥俊,道通于一——北宋哲学思潮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刘起釪,尚书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 张兵,〈洪范〉诠释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 孙小淳. 北宋政治变革中的“天文灾异”论说.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 23(3): 郑涵.欧阳修天人观试探.中州学刊,1980,(1):1-8

5 欧阳修的天人关系之说为何存在相互背戾之处?
欧阳修的天人思想虽然较为复杂,但以批判汉儒天人感应说为主。 ■深刻揭示了《河图》《洛书》之荒诞性。 “童子曰:敢问八卦之说,或谓伏羲已授《河图》,又俯仰于天地,观取于人物,然后画八卦尔。二说虽异,会其义则一也。然乎?曰:不然。此曲学之士牵合附会,以苟通其说而遂其一家之学尔。其失由于妄以《系辞》为圣人之言而不敢非,故不得不曲为之说也。《河图》之出也,八卦之文已具乎?则伏羲授之而已,复何所为也?八卦之文不具,必须人力为之,则不足为《河图》也 ” ——《文忠集》卷七十八,《易童子说第三 》 ■极其重视修行人事 “然会而通之,天地神人无以异也。使其不与于人乎,修吾人事而已;使其有与于人乎,与人之情无以异也,亦修吾人事而已……治乱在人而天不与者,《否》《泰》之彖详矣。推是而之焉,易之道尽矣” ——《文忠集》卷六十,《易或问 》

6 欧阳修的天人关系之说为何存在相互背戾之处?
对传统意义上的“天命”进行强烈质疑 “何谓不量天力之所任?此不知水旱之谓也……古者丰年补救之术,三年耕必留一年之蓄。是凡三岁期一岁以必灾也,此古之善知天者也” ——《文忠集》卷七十八,《原弊》 “王者君天下,子生民。布德行政以顺人心,是之谓奉天” ——《新五代史·司天考》

7 欧阳修的天人关系之说为何存在相互背戾之处?
欧阳修的天人思想亦有隐晦甚至矛盾之处 “及太祖受天命, 用兵不过万人,举两国如一郡县吏,何其伟欤!” ——《文忠集》卷四十二《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 “此盖天地之大变也……窃以天人之际,影响不差。未有不召而自至之灾,亦未有已出而无应之变” ——《上仁宗论水灾》 “臣前所陈一二大计既未果为,而又不思众贤,以济庶务,则天变何以塞,人事何以修 ……董仲舒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斯言极矣” ——《再论水灾状》 ▼

8 欧阳修的天人关系之说为何存在相互背戾之处?
纵观欧阳修固守五行灾异旧说的诸多文字,其源起大抵不离如下四点政治层面上的事实和原因。 (一)对皇权合法性之论证 欧阳修言太祖受命于天,他以本朝士大夫的身份用天命诠释赵宋之运祚的合法性,此为其忠君思想之具体表现之一,当无可厚非。

9 欧阳修的天人关系之说为何存在相互背戾之处?
(二)北宋“右文抑武”基本国策下的文臣与武将之隔阂 《上仁宗论水灾》 《再论水灾状》 “臣又见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始初议者,已谓不可……且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 ——《上仁宗论水灾》 “至于水者,阴也;兵,亦阴也;武臣,亦阴也。此推类而易见者。天之谴告,苟不虚发,惟陛下深思而早决,庶几可以消弭灾患而转为福应也” ——《上仁宗论水灾》 ▲

10 欧阳修的天人关系之说为何存在相互背戾之处?
欧阳修何以弹劾狄青,则与北宋传统之重文轻武之基本国策有关。 “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宋史》卷四百三十九 “狄青之被贬逐及死于非命,应当归因于北宋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臣群体的‘恐武症’”。 ——罗家祥.欧阳修与狄青之死[J].学术月刊,2008,(4):

11 欧阳修的天人关系之说为何存在相互背戾之处?
(三)宋仁宗本人对灾异的警惧和对天命的重视。 “夏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复常膳” ——(元)脱脱.宋史卷九 (四)灾异谴告说在北宋时已然成为臣子之间进行政治斗争和人事倾轧的惯用工具与常规方法。 “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阴阳不和,责在宰相。《洪范》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 ——(元)脱脱.宋史卷三百二十 狄青纂位并无确凿证据,“借灾言罪”成了欧阳修完成解除狄青兵权之政治目标的唯一手段。

12 结论 政治活动深刻影响了北宋天人关系思想的发展,造成了后者在微观层面上出现诸多矛盾,在整体态势上呈现出混沌模糊的特点。


Download ppt "2010年6月30日 中科大科技史系博士研究生 关行邈 xmguan@mail.ustc.edu.cn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 upon the recogni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ian & Ren in northern Song."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