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从课例中获取语文教学知识 王荣生博士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2
内容提要 2、名课研习: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3、发展学科教学知识 4、名课研习:李白坚、王崧舟的写作教学课例 汪湖英老师执教的《风筝》
1、“课例研究”简介 2、名课研习: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汪湖英老师执教的《风筝》 3、发展学科教学知识 4、名课研习:李白坚、王崧舟的写作教学课例
3
1、“课例研究”简介 1
4
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 合宜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设计
6
语文课例研究,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7
语文课例研究的5种样式 名课研习 课例研讨 课例评议 课例兼评 课例综述
10
名课研习 细致解析优秀语文教师的名课,供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和语文教师研习。 王荣生《案例研究——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研习》
王荣生《“美”、“巧”、“活”、“实”——欧阳代娜老师〈岳阳楼记〉研习》 王荣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理据——黄玉峰老师〈世间最美的坟墓〉研习》 王荣生《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魏书生老师〈统筹方法〉研习》 王荣生《变“讲课文”为“教读法”——潘凤湘老师〈梦溪笔谈二则〉研习》
11
课例评议 评议较典型的课例,从学理上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提倡的做法或普遍存在的问题。 王荣生《两个课例的评议》
王荣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竹影〉课例评析》 王荣生《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哦,香雪〉课例评析》 马雅玲《从散文文体的引导作用看散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绝版的周庄〉课例评析》 马慧芳《从言语审美的角度看散文教学内容——〈道士塔〉两则课例评析》
12
2、名课研习 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1
13
清 纳兰性德:长 相 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4
王崧舟老师《长相思》研习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5
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 读出味道和感觉 讨论两个问题: 身在何方? 心在哪儿?
16
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 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碎
17
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自提问题: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夫、 父、 儿、 弟 反提问题: 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18
让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进作品 2-3个教学环节
19
让作品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中逐渐打开 1
20
有效的教学设计两个特征 在纵向上 学生的学习有阶梯的递升 或方面的扩展 在横向上 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 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
21
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 2、指导学生: 能抱着正确的目的,合适地看待特定的文本。
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
22
1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3
2、名课研习 汪湖英老师执教的《风筝》 1
24
课例——《风筝》 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汪湖英
课例——《风筝》 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汪湖英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王荣生先生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变“鉴赏者取向”为“解读者取向”,也就是像正常状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鉴于此,在曾老师的指导下,《风筝》一文我采用了评注式阅读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点划评注”不仅仅是阅读方法、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哪里点,在哪里划,在哪里评,在哪里注,关乎阅读的内容、教学的内容。
25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 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 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 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 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
26
示例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
评注: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冬之美,但“灰黑色的秃树枝”却使得这幅画面的色彩陡然变得黯淡,这个词语在一开头就为文章添上灰色沉重的一笔,使得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变得寒气四射,作者感受的不是“冬日暖洋洋”的舒适而是冬季的肃杀和寒威。这种情感作者在后面一句直接点出了,即“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正所谓景为情生,一句景语蕴含着作者沉重悲哀的情感。
27
示例二 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评注:“重”、“堕”用了反复的手法,与前面“心变成了铅块”相照应,可见作者当时心情是多么沉重,这沉重是由于虐杀了弟弟游戏的童心造成的,因为一直无法补过,所以这块铅始终压在心上,很重很重堕着堕着。“重”、“堕”是第四声,读起来就有沉重的感觉。
28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三、评点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选择重点几则进行全班交流。
四、阅读下列几则对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价资料,请在文中找到与这些评价相一致的地方,并加以评注,评注时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料中的重要信息。参照示例三。
29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1 鲁迅先生创作态度严肃认真,语言准确精炼,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有人把它叫做“鲁迅风”。我们阅读任何一篇鲁迅作品,都会强烈感到它的语言简洁、明快、直白、洗炼,既冷隽又犀利,既深刻又辛辣,具有强烈的嘲讽色彩,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30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2 善于通过“白描”和“画眼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显著特点。鲁迅最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要作家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他的笔下,常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染、铺陈,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
31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3 准确地运用动词、形容词也是鲁迅作品比较突出的语言特色之一。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对词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视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因此。我们寻求着,直到发现了这个字,这动词和形容词才止,决不要安于‘大致可以’”。鲁迅对遣词用字的要求也很严。他曾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写景抒情,所用的动词、形容词都是非常鲜明生动的。
32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4 鲁迅的散文不仅有独特的话题,更有其独特的话语方式。在他的散文中,虽然时时可以感受到他的深邃、冷峻,但绝无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之态。他总是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矛盾、困惑展示给读者。他的目的是要诱发读者更多的联想、发现、议论与诘难,他对读者的要求是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是对自我的严厉解剖。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33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5《风筝》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联想注入作品生活的情趣,把抒情与叙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联想的手法在《风筝》一文中也有所表现。它由北方的春想到南方的春,又由春想到南方的故乡。从写风筝落笔,引出了一段极具生活情趣的事件,阻止兄弟做风筝。文章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叙事抒情,把孩提时代的那种童真之趣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34
示例三 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了。 评注:一个短句,两个动词“掷”、“踏”就把当时我粗暴地毁坏了弟弟的风筝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让人体验到第一则资料中说道的“鲁迅风”的语言:简洁、明快、直白、洗练。同时,“掷在地上”和“踏了”之间用了逗号,这里可以不用逗号,如果比较阅读一下,两个动词之间用了逗号之后,减慢了动作的过程,为什么要减慢动作的过程?我们可以想像作者当时在毁坏弟弟风筝是快意解恨的,这两个动作是一气呵成,快速有力的。那么当二十多年后来回忆这一幕时,作者是带着深深的内疚、自责,似乎不愿意相信自己曾有过的事实,于是,记忆在作者痛苦中慢慢展开,回忆这精神虐杀的一幕也恰如第四则资料中鲁迅先生曾所说的,“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35
教學活動的設計不是設計“教的活動” 而是設計“學的活動”
1
36
阅读教学的流程 内容落点 学习方式
37
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组织“学的活动” 教学流程 “学的活动”充分展开
38
教学流程 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完整时间。 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学习经验。
39
教学流程 每个学生在班级教学的共同语境中,获得在与同学、与教师的交往中所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学习经验。
40
名课研习 郑桂华执教的《安塞腰鼓》 1
41
郑桂华执教的《安塞腰鼓 “圈传递这种感觉更强烈一些的句子” “发现词语和句式的特征” 介绍作者
42
3、发展学科教学知识 1
43
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 合宜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设计
44
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 教师 教什么--怎么教 学生 行为 什么理据
教师 教什么--怎么教 学生 PCK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决策和实施,以及清晰或含混的之所以教这些、这么教的理据。 行为 什么理据
45
学科教学知识的“实践性”特征 与内容相关 基于经验的反思,具有实践性 个体性 情境性
46
L.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①学科知识 ②一般教学知识 ③课程知识 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CK) 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学习者知识 背景知识 一般教学法 课程知识 教育目标 教学推理 ①学科知识 ②一般教学知识 ③课程知识 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CK) 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⑥教育情境知识 ⑦关于教育的目标、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47
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
①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②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③ 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④ 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学科的知识 学生的知识 教学法知识 课程的知识 PCK
48
对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反思 教师 教什么--怎么教 学生 教学反思 什么理据
49
4、名课研习 李白坚、王崧舟的写作教学课例 1
50
名课研习 李白坚老师的课例
51
研究结论 客观的展现 写生动 = 写具体 = 在想象中展开
52
研究结论 学生为何写不出来 学生的认知局限 怎么才能使学生写出来 写作教学提供帮助
未经反思(体验不足)的观察盲、聋——看不见——不知道看什么——写什么(材料)。 综合的东西,短暂的时间,难以“观察”。 怎么才能使学生写出来 写作教学提供帮助 定格=拉长—— 多角度—— 多感官——橡皮的例子
53
“写作过程”的教学 如何使学生能写出 目标 学情 学生为何写不出来
54
名课研习 王崧舟老师的课例
55
写作教学的“过程化” 用语言描述自己所感到的情感 寻找情感的附着物(联想) 在情境中唤起(聚集)情感
写作教学的“过程化”,虽然体现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但要落实的学生学的活动。
56
写作教学的“过程化” 使学生能写出 目标 学的活动 学情 学生写不出来
57
中小学写作课程的重建 教什么 写作教学内容的重构 怎么教 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
58
内容提要 2、名课研习: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3、发展学科教学知识 4、名课研习:李白坚、王崧舟的写作教学课例 汪湖英老师执教的《风筝》
1、“课例研究”简介 2、名课研习: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汪湖英老师执教的《风筝》 3、发展学科教学知识 4、名课研习:李白坚、王崧舟的写作教学课例
60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