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学分制:学习与思考 深圳市教学研究室 罗理广 2003年3月21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学分制:学习与思考 深圳市教学研究室 罗理广 2003年3月21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分制:学习与思考 深圳市教学研究室 罗理广 2003年3月21日

2 一、学分制的含义 学分制的含义表述方法有很多种,但意思基本一 致。以下是其中两种: 1、学分制是学校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实施课
程计划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学习质量的一种评价模 式。 2、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及绩点计 算学生学习的量和质,并以此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和毕 业标准的,并可辅之以导师制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管 理制度。

3 二、学分制的起源 1、学分制是伴随着选课制而产生的。选课制源 于德国,19世纪初教育家洪堡提出让学生 “学习自
于德国,19世纪初教育家洪堡提出让学生 “学习自 主”,1810年柏林大学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它是在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社会背景下 应运而生的,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也 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反映。 2、美国,在19世纪七十年代,选课制被人们 真正重视。1869年哈佛大学开设了大量选修课, 学校创立了学分制。这项教育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目前,美国的大学、中学、职业学校,西方 国家部分大学及很多国家的中学都实行学分制。

4 三、学分制的本质 1、弹性学制(一般2-5年)。 2、自主选课(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可适当调整 学习内容、速度和方法,又可以设计和优化自己的知 识结构,具有极大的学习自主性)。 3、目标管理(以考试来衡量教学结果和进行学 籍管理)。 4、发展个性(尊重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 展)。

5 四、学分制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多元智能结构理论。 (四)社会学理论。 (五)知识论。

6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1)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 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主体性素质是人的核 心素质。
2)在教育实践中要树立以人的主动发展为中心 的教育观念,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发 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才能 等,允许学生对自己的素质组合、发展方向作出选择, 并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 发展。

7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 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
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 为“情境”、“协作”、“学会”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 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认为:1、教学应该是一个自我发现世界的建构的 活动。2、教师应该在一种新的情景的关系中提出新的 学习单元,并鼓励学生与自己一起探索。3、教学过程 中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合作学习。4、教学必须以灵活运 用知识为目标,要努力营造一个能导致知识迁移的学 习情景。5、教学的评估不应该针对学习结果,而应该检 查学习过程的进步。

8 (三)多元智能结构理论 1)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至少 具有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交
际、自省和认识自然等多种基本智能,它的形成既有 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于后天的开发。 2)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 可能的。 3)应该改变教师的观念:要将测试学生单一智 能,片面地给学生下定论的观念,转变为了解每个学 生多元智能整体情况的新观念;每个教师应当了解每 个孩子的聪明才智,用以指导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及学 习的总体评价;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改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的评价管理机制, 使每个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9 (四)社会学理论 1)社会的分层; 2)社会对人的多方面的需求; 根据该理论,要求学校课程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
性,要求有注重过程的发展性的评价体制。

10 (五)知识论 1)知识的分类; 2)知识的层次; 根据该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有相应的丰富的 课程。

11 五、学分制的政策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决定》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 点工作的意见》 5、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 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6、广东省《关于印发〈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分 制规定(试行)〉的通知》

12 六、实行学分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对社会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有利于职业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3 (一)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对社会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 想品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 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具有较强的岗位应变能力和开拓 创新精神; (2)人才规格的多样化,要求职业学校培养能满 足各行各业需要的有个性特长的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 

14 (一)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对社会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续)
(3)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行业热点层出不穷,要 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灵活,并具有前瞻性,采 用大类专业招生专门化方向毕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 办法; (4)就业制度改革,学生缴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创 业,学生在入学和就业上的自主意识和竞争观念日益 增强,在学什么和怎么学上希望有更大的自主权,以 增强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要求学校充分尊重学 生的愿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15 (二)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正承担着为提高国民素质 和劳动者素质服务、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 每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服务的三项重任。要转变教 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1)明确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教育的 本质目的是培养人 。 (2)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质量观。 (3)要坚持“宽进严出”,保证教学质量,通过观 念的创新,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保证职业学校培养目 标的实现。

16 (三)有利于职业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会的形 成。 2、可以提高办学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使学校的 办学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3、有利于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激发教 师教学工作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调动教师 教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4、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类型、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变化。 5、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学分 制有利于建立富有弹性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的教学 组织形式、教学模式都将随之产生较大的变化。

17 七、实行学分制的基本要求 (一)用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重新构建课程 体系 (二)用学分和成绩分双重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 学习的量和质
(三)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实行分层要求,分类考 (四)弹性学制,创设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条途径 (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逐步建立和 完善选课制和导师制 (六)加强与其它教育和社会培训之间的沟通和 衔接

18 (一)用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1、必修课是指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学生必 须修习并获得学分的课程。必修课包括文化基础课、 主干专业课和实践课程,是基础模块的课程。 2、限选课是指学生按规定要求选修一定学分,以 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限选课 程是活动模块课程,学校可以灵活调整其组合方式。 3、任选课是指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 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的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19 (二)用学分和成绩分双重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
1、一般课程以16—18课时为1个学分,独立开设 的实践课、公益劳动、军训、入学和毕业教育等以 32—36课时为一个学分。学生参加正常教学活动,通 过考核取得学分。 2、采用学期(学年)成绩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 量,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参加市级以上各类竞赛 获奖,学校可给予奖励成绩分,并以成绩分作为评选 先进、颁发奖学金、推荐升学和就业等的重要依据。

20 (三)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实行分层要求,分类考核
1、对于理论性较强、与初中文化基础关联性较大、 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文化基础课程(如英语、 数学) 和少数专业课程,采用A、B 两种(甚至三种)教学要 求和评价标准组织教学和考核 2、采用“留科”制度,课程考核未合格的,给予一 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的,必修课须重修, 选修 课须重修、改修。 学生重修、改修课程应缴纳一定的 费用。 3、要进行考核办法的配套改革,一是实行教考分 离;二是坚持能力评价社会化, 坚持与社会考核相衔 接。

21 (四)弹性学制,创设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条途径
1、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在规定学制年限内能提 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可提前毕业或选学其它。 2、对于在规定学制年限内较难修满学分的学生, 可以少选课程、选低要求课程、重修部分课程、减缓 学习进度、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先取得结业证书,到 社会上边工作,边通过多种渠道学分,取得毕业资格。 3、对于有提前就业创业需要或家庭经济困难的 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和限选课60%以上学分的情况下, 可申请先工作,再学习,或边工作,边学习。

22 (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逐步建立和完善选课制和导师制
1、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实行学分制, 必然涉及到学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时间 和方式。 2、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在学生选择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争取良好成绩和学分等方面给予具体有效 的指导。 3、将限选课进行成组菜单式组合,供学生选择, 以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指导和限制。

23 (六)加强与其它教育和社会培训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1、试行学分制,学生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经济 社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或通过高一层次的社会自考 课程,可申请免试相关课程,经学校审核认定后可获得 相应学分。 2、试行学分制还规定了在普通中专、职业中专、 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之间相同课程学分可以互认。 由此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等沟通和衔接了起来,有利于终 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24 八、实行学分制需要解决的保障条件和配套措施
(一)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到位 (二)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四)加强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五)创设适应学分制的招生就业环境

25 (一)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到位 1、实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从教育 思想到教育管理的一系列改革,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 重大工作。
2、实行学分制优势明显,是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的趋势,是适应新形势的明智选择。 3、学分制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有个逐步完善 的过程,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 4、实行学分制有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要有良好的教学软、硬件资源和环境做保障,要充分 认识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6 (二)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1、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课程安排的多样化等增 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熟悉新的教学
管理制度,更加明确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 工作服务的思想,建立在学分制条件下新的稳定的教学 秩序,形成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 2、实行学分制,教师要面对选课制和选师制带来 的压力和挑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大 胆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 创新,才能提高开课能力,增强任教课程的吸引力。 

27 (三)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1、实行学分制要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 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和设备不仅数量
要增加,并且教学设施的多样性要求也提高了,学校 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改造,配备数量足够、规 格各异的教室和专用学习室,重视实验室、实训基地 的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 2、加大教学设施的开放度,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 率。 

28 (四)加强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1、必须实行计算机管理,开发或购买一套适 应学分制的教学管理软件,各校根据本校实施方案 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开发适应本校需要的教学 管理软件,使学校在教学计划、排课、考试、学生 成绩登录、学籍管理等各方面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 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实行学分制后,校际间学分互认、资源共 享必将带来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需要开展 校际间同类专业的合作,共同开发一些适合网上教 学或自学考试的课程,开展网上教学和网上培训。

29 (五)创设适应学分制的招生就业环境 1、教育部门要改革招生制度,扩大学校招 生的自主权,变统招入学为注册入学,要方便学
校按专业大类招生,允许学校和学生在学习中期 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实际进行专业调整;实行学 分制后,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时间会有所不同, 对取得学分并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应允许其提 前毕业,提前办理毕业证书。 2、劳动和人事部门应允许提前毕业的学生 提前进入劳务和人才市场择业。

30 九、实施学分制的难点 (一)构建有较大弹性、动态的课程结构 (二)实施弹性管理 (三)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
(五)学分制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六)学分制管理的信息化

31 (一)构建有较大弹性、动态的课程结构 1、如何开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量的、高质量 的关注社会需求、学生生活、兴趣、能力倾向、终身学
习和科技的发展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 ,是有效实施学分制的关键。 2、构建具有较大弹性的、动态的课程结构,使不 同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学生有不同的课程 配比方向,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可以确定自己的课程进 度,不同步地进行课程学习。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实行因 材施教,因人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二)实施弹性管理 学生对多元化的、弹性的、动态的课程的选择必将冲击现行的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
如每一门课程选修的人数不同,则教室的分配、教师的安排及报酬的计发、教材的配备等都要随之不同;有些课程,学生试听一两次后,可能发现不适合自己而要求变换;学生的资质不一,学习的进度也不一致,一些学生可能两年修满学分,一些学生可能要四年等等,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实施弹性管理,才能使学分制的实施不至流于形式。

33 (三)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学分制能否顺利施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 教育观念。全民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社会进步和教育民主化的表现。学校师资数量有限, 要开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量的、高质量的关注社 会需求、学生生活、兴趣、能力倾向、终身学习和科 技的发展的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一人一课, 循环往复”的那种无竞争力和无挑战性的局面,引进新 知识、新内容,不断推出新课程,使教师自己成为课 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 育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高对学分制和弹性学 制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知 识层次和教学水平。

34 (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年龄小,多数新生属于未 成年人,对社会、职业所知甚少。面对不同层次
和类型的大量的选修课,有些学生可能不知所措。 学校须要建立导师制或成立选课指导小组,教学 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以使自己所选的课程真正 符合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最 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

35 (五)学分制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①观察 ②交流 ③测验 ④成长记录 ⑤自评与互评

36 (六)学分制管理的信息化 1、必须建立校园网。 2、必须实行计算机管理,开发或购买一套适合 本校实际的学分制教学管理软件。
3、必须实现“校校通”,以适应校际间学分互认 、资源共享带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4、较成功的适合职业教育的学分制教学软件: 上海鹏达计算机系统开发有限公司的“鹏达校园网应 用系统学分制版”。 网址:

37 思考1:学习年限 1)各地一般学习年限: 基本的学习年限为三年。 对于在三年不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其延长学
习时间,延长时间最多为2年。学习年限2-5年。 2)省上规定: “三年制可延长两年,四年制可 延长三年”。

38 思考2:课程的类型 1)必修课: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 算机应用和体育等文化基础课程及一些公共专业课程
思考2:课程的类型   1)必修课: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 算机应用和体育等文化基础课程及一些公共专业课程 (含技能课程)。必修课一般在12门左右。 2)限选课:根据社会的需要在一个专业内一般设 置多个专门化方向,一个专门化方向的限选课一般由 5-6门专业课(含技能课)组成。 3)选修课:其内容应该涉及边缘科学、交叉科学、 新兴学科、艺术学科和体育学科等多方面。主要有公关 礼仪、人文地理、美育鉴赏、经营、涉外基础、环境保 护等方面的课程。

39 思考3:学分的构成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份量和成效的单位,是确定 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按学期计算。
1)部里规定:三年制一般不少于170学分,四年 制一般不少于220学分。 2)省里规定:三年制不低于150学分,四年制不 低于180学分。必修课占60%,限选课30%,任选课10%。 3)建议:各专业的最低总学分为150学分。同时: (1)各类课程学分所占的比例原则上为:文化基础课 占总学分的40%,专业课和实践课各占总学分的30% (2)必修课和限选课占应修总学分的85-90%,任选课 占应修总学分10-15%。

40 思考4:学分的计算方法 1)部里规定:一般课程以16-18个课时为1个学分; 公益劳动、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 个学分。
2)省上规定:一般课程(包括不独立开设的实验、 实训和实习课)学分计算,以18个课时为1个学分。集 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 实习,以30个课时(相当于周课时数)为1个学分。 3)建议:按省上规定,并且学分计算的最小单元 定为0.25分。学生每学期所修的学分在25-35分之间。

41 思考5:学分认定 1)要坚持“在校从严要求,出校灵活掌握”的原 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参加课程正常教学活动,并
经考核合格获得课程学分。学生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 的社会认可的技能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高一 层次的社会自学考试课程,可申请免试该课程,经学 校审核认可后获得学分。学生离校边工作边学习,可 视情况灵活掌握,课程可申请免修,参加学校考核; 也可就近选择同类学校学习;参加同层次社会自学考 试课程合格,承认其学分。 2)对学生参加社会的考证考核既要积极鼓励, 又要从严审核,以保证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含金量。

42 思考6:成绩考核 1)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采用百分制, 考查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记分。
2)考试课程的总评成绩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 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40%。 考查课程成绩由该课程 的任课教师评定。实践课(含单列的实验课)的考核 均采用五级制记分。 3)必修课和限选课均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统一 命题和阅卷。 4)采用A、B两种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考核的 课程。通过B类考核者取得课程标准学分的75%。 5)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可分为多个等级,学生根据 自己的需要和可能,分别参加不同等级的技能考核, 考核合格者取得不同的学分。   

43 思考7:奖励学分 1)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校级活动。计算学分的方 法为每参加一次全过程活动加0.5分,但每学期每人累 计最高不超过2分。
2)学生参加学校、区级各类比赛取得名次。校内 各类比赛前三名或三等奖以上者,每取得一项单项名 次加0.25分,每取得一项综合名次加0.5分,但每学期 每人累计最高不超过2分。 3)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比赛取得名次(前三名 或三等奖以上)及获得各种荣誉。市级单项荣誉者, 每次加0.5分,综合奖每次加1分;获得省(部)单项荣 誉者,每次加1分,综合奖每次加2分;国家级单项比 赛获得荣誉者,每次加2分,综合奖获得者每次加4分。

44 思考8:建立学期(学年)成绩分 做法1:学期(学年)成绩分=Σ(换算前课程成绩× 所得课程学分)+奖励成绩分
B类考核对外公布成绩需经相应的换算,考试合 格者的成绩采用如下换算公式 公布成绩=60+(X-60)×0.5(X为B类考核成绩) 做法2:采用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双重量 化指标。课程考核成绩与绩点的换算: 百分制的95-100分绩点为4.5,5分一档,每档相 差0.5个绩点。60-64分得1个绩点。不及格就没有绩 点;五级制的绩点:优(4)、良(3)、中(2)、 及格(1)、不及格(0)。 平均学分绩点是评优、奖励、推荐工作的指标。

45 思考9:课程选修 1) 学生选修课程的数量和顺序必须以教学计划 为依据。 2) 早期选修在新生入学时由学生在本专业若干
专门化方向中自主选择。中、后期选修由学校组织学 生申报。   3)学生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选课指南,在导师 的指导下选择下一学期的任选课。教务部门在学期结 束前第3-5周公布下一学期任选课的开课目录,学生 根据本人志愿填写选课单。  4)由教务部门整理选修各门课程的学生名单, 学期结束前一周通知任课教师和学生。  5)选修课程的选修人数少于一定人数时,原则 上该课程停开,由教务部门通知学生改选其它课程。

46 思考10:怎样理解自主选择 学分制的本质内核是对弹性选课的支持和保障, 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对学习内容、
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即:“学什么、什么时 间、在哪学、怎样学”等自主选择制度的确立。 当然,自主选择也有限制,一是个人的选择必须 符合国家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需要;二是个人 的选择必须符合个人实际;三是个人的选择必须符合 学校实际,即学校师资、设备、管理等条件能够提供 选课的可能以及校际之间学分互认的协调等等。

47 思考11:课程的免修 1)免修人员:学习成绩优良,已自学了某门课 程者;身体疾病、生理缺陷者;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
的社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或通过大专及以上层次 的社会自考课程者。 2)免修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在80分及以上者可 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含有实验的课程,还应完成规 定的实验并获得通过后,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其成绩按85分、绩点按3.5计算。 3)选修课不另设免修考试。重修课原则上不得 申请免修。 4)不得申请免修的课程:德育课、体育课、实 验课和各种实践课程。

48 思考12:课程的免听 1)免听对象:对学习基础好、自学能力强,而 且上一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 3.5及以上的学生。
2)免听数量:每学期可允许有1-2门课程免听不 随堂听课)而参加考试。但必须按时完成该课程的作 业和实验。 3)不得申请免听的课程:德育课、体育课、实 验课和各种实践课程。       

49 思考13:课程的免试 1)学生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认可 的技能等级证书,或通过大专及以上层次的社 会自考课程,可申请免试相应课程。
2)学生因患有某些疾病或有生理缺陷上 体育课确有困难者,经本人申请,校医务室证 明,教务科批准,可减少考核项目或免考。 3)申请免试时,学生应在该课程开考前 提出申请,批准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其成绩按 75分、绩点按2.5计算。

50 思考14:关于补考、缓考 1)必修课和限选课考核成绩不及格者,允许补 考一次。补考一般安排在下一学期开学第二周进行。
补考课程的成绩合格者,按60分计入学生档案。 2)学生因故不能参加正常考核的,必须事先向 学校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缓考,因病缓考 须有医生证明。缓考不及格者不再安排补考。 3)凡擅自缺考(含参加考试不交试卷)或考试 考查作弊者,该课程以零分记,不得参加正常补考。 任选课不及格不组织补考,学生可重新选修该课程, 或另选其它课程。

51 思考15:关于重修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重修: 1)学生因考试课程的补考不及格未能取得相应 学分者。
学分者。  2)学生未获准免听或未办免听手续,在一学期 中一门课缺课达三分之一,或作业上交数少于三分之 一者; 3)无论何种原因,补考、缓考缺考者; 4)缓考不及格者; 5)实践课成绩不合格者; 6)考试作弊者。 重修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的教学形式, 由教务部门会同专业科组织教师定期辅导。

52 思考16:休学、停学 1)学生因病经医院诊断,需停课治疗、休养 时间超过一学期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者,应予休 学。
2)学生休学须办理休学手续,经批准,获得 休学证明后方可休学。 3)学生休学时间累计不得超过二年。 4)学生因故需请假,一学期累计请假时间超 过三分之一者,应予停学。经本人申请,经审核、 批准,办理停学手续。 5)学生在保留入学资格、休学或停学期间, 不得报考其它学校。

53 思考17:复学 学生复学按下列规定办理: 1)休学的学生, 申请复学时必须由医院诊断, 证明恢复健康,方可复学;
2)休学、停学学生要求复学,应于复学前一学期 结束前三周持有关书面报告及有关证明,申请复学并 报批准,同时办理复学学期课程的选修、免修手续。 3)休学、停学期间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 复学资格。

54 思考18:转学、转专业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申请和批准允许其转 学、转专业: 1)经学校认可, 学生在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专
长,转学或转专业更有利于其能力发挥者; 2)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 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确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 但可在其它专业学习者; 3)经学校认定,学生有某种困难,不转专业或 不转学则无法继续学习者。

55 思考19:学业警告和转入下一年级 1)在校学生累计取得的学分比教学计划规定数 少10学分及以上者,学校按学年给予学业警告,并通 知学生家长。
2)在校非毕业班学生因重修课程太多,无法跟 原班正常学习,可申请转入下一年级学习。 3)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累计取得的学分数比 教学计划规定数少16学分(体育课除外)及以上者, 必须转入下一年级学习。 4)对应届毕业生,学校将在毕业实习开始前审 查其毕业学习资格,凡累计有12学分(体育课除外) 及以上未得者,不得参加毕业实习,必须转入下一年 级学习。

56 思考20:退学 1)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必须退学:     ⑴ 休学、停学期满不办理复学手续者;     ⑵ 经学校动员,因病应该休学而不休学者;     ⑶ 休学、停学时间累计超过二年或在校学习年 限超过规定者;     ⑷ 规定时间内不缴纳学费,不办理注册手续者;     ⑸ 因其它原因,经学校认定必须退学者。 2) 学生有下列情形者,可准许其自动退学:     ⑴ 本人申请退学,经劝说教育无效者;     ⑵ 本人因故不能继续在校学习者。

57 思考21:毕业 1)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必 修课和限选课的学习,修满学分,德育合格,准予毕 业,发给毕业证书。
2)学生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可 申请提前毕业。学校鼓励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选修第 二专业和其它课程。 3)对已获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限选课总 学分60%以上的学生,可申请先就业、创业,经学校批 准后可保留学籍二年;学生就业、创业一段时间后, 可申请回校继续学习,修满学分后获得毕业资格。

58 思考22:结业、肄业 1)受处分的学生,凡毕业时未撤消处分的,不 准毕业,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处分期满后可
由本人申请、工作单位或家庭所在街道提出其离校以 后政治思想、品德、业务等方面的书面鉴定意见,经 学校审核,批准,可撤消其处分,换发毕业证书。 2)学生因故不能继续学习,但已在校学习一年 以上,发给肆业证书。 3)受勒令退学处分的学生,只发给学习证明; 受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不发给学历证明。

59 思考23:改革学生档案与学籍管理机制 学生的档案与学籍是学生学习的见证,是取得 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的依据。
建议:在全市(区)范围内统一学生档案与学籍 管理的标准,完善各学校计算机管理系统,运用网络 技术进行区域性管理,为在区域内实行学分互认,中 高职衔接,开通教育的立交桥等,创造有利条件。

60 思考24:分层次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试验范围小,学生数额少,教学设备设施较, 在教学安排上难度较大。
2、教师观念落后,对学分制和分层次教学认识不 足,不愿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愿教学习差的学生。 3、各个层次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各学科教学内容 不规范,随意性较大。 4、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教学标准与考核方法 ,教育教学质量缺乏统一评价标准。

61 思考24:分层次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续) 5、与学籍管理、毕业证发放不同步、不配套,现 有的毕业证书反映不出学分制管理中每位学生文化基
础课的真实成绩。 6、教育行政、教学管理部门指导不到位,文化基 础课程学分得不到互认,无法在升学、就业、评比、 奖励等方面体现出学分、层次的功能,学生学习没奔 头,教师教学没劲头。 建议:教育行政、教研部门、职业学校三位一体, 建立市级、区级统一的管理体系,有相应机构、部门、 人员,统一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手段、配套政 策,加强服务意识,加强指导,规范管理,以便于学 校实施学分制。

62 思考25:弹性学制下的学风建设 1、创建全新学生管理机制,发挥非正式群体在 优良学风形成中的育人功能。
2、构建立体的、多维的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充 分利用校园网络阵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优良学 风形成中的内化功能。 3、完善教育立法,发挥教育法规在优良学风建 设中的导向功能。(这是关键) 4、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发挥教育者在学风形成 中的示范作用。

63 思考26: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模式 1、教育部教职成[2000]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
要求: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现代 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于学分制的模式课程和综合化 课程的探索和实验,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构建适应经济建 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2、建议:学习蒋乃平著作:“宽基础、活模块”的 理论与实践(宁波出版社,1999年)。宽基础、活模 块的理论被证明是效果比较理想的的职教理论。

64 思考27: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 1、充分发挥和运用模块化的优势。专业课程模块 化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活”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
立性和可连续性,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目标、相对独 立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模块可以灵活组合,又 相对独立、可独立考核。可将多个模块组合成一个课 程方案,形成一个专业培养目标,又可以分段、分模 块来完成学业。 2、专业课要为资格认证服务。专业模块制定要围 绕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受教育者的个 性发展愿望。主要依据应该遵照国家有关专业工种考 核标准和国际上承认的各工种考核标准,每一个模块 对应一种等级的工种标准。

65 思考28:可能出现的误区 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忽视课程改革的同步进行,忽视课程模式及其课程观的使用,就学分制而言学分制,花大量时间在学分制实施意见、条例、细则的制定方面,只停留在管理制度建立的层面上。 建议:要非常重视运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来指导改革实施,把课程改革、课程模式的研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同步进行。

66 总 结 推行学分制,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做表 面文章。对于教学制度改革,既要勇于开拓、 勇于创新,又要务实求实、稳打扎实。要突出
总 结 推行学分制,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做表 面文章。对于教学制度改革,既要勇于开拓、 勇于创新,又要务实求实、稳打扎实。要突出 重点,抓住内核,从教育观念更新的高度来认 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以配套管理制 度的建立作为切入点,将教学制度改革纳入职 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之中。

67 谢 谢!


Download ppt "学分制:学习与思考 深圳市教学研究室 罗理广 2003年3月21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