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國現代史 東方技術學院 通識教育中心 陳春蓮
2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3
第一節早期的中西關係 海上來的通商者 西教、西學的傳入與禁止
4
明末清初之中西接觸 明末清初,西人東來,其主要目的為通商與傳教。只有沿著西伯利亞東進的俄國人,除了通商、傳教以外,尚有領土的野心
對西方人來說,傳教是將上帝的福音傳給世人,通商是將上帝所賜的財物與世人分享
5
海上來的通商者 15、16世紀 葡萄牙 西班牙 17世紀—荷蘭 18、19世紀—英國
6
葡萄牙 面積約8萬9千平方公里,首都里斯本 位伊比利半島西側,為歐洲大陸最西端的國家。 西鄰大西洋,東接西班牙,航海及貿易地理條件優越
15及16世紀時,與西班牙競向海外探險及拓殖領土,擁有廣大的殖民地,在亞洲有澳門此著名之殖民地
7
澳門(Macau) 又名濠江、海鏡、鏡湖、香山澳等 原屬中國廣東省香山縣管轄,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門碼頭停靠船舶、進行貿易的特權
清光緒13年(1887)葡萄牙與清廷簽訂「中葡會議草約」與「北京專約」,條文中規定澳門由葡萄牙「永駐管理」 1979年葡萄牙與中共建交 1987年中共與葡萄牙簽訂「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同意結束在澳門的統治 1999年12月20日,澳門主權歸還中國
8
葡萄牙與亞洲(一) 明正德14年(1519)葡人麥哲倫(Fernao de Magalhaes, )及其船隊費時3年完成航行世界一周之舉(1521年3月抵菲律賓),擴大了世界各大洲之間之聯繫,並以行動實踐證明了地圓學說 明嘉靖年間(16世紀中葉)葡船經台灣,稱台灣為I lha Formosa (念成 i zia formosa 或 i chhia formosa,意即 Island of Formosa)。 台灣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在全世界190多國中,排名第40幾大
9
I lha Formosa 台灣意象廣告,片中主題曲中唱出「I lha Formosa」字句
影片來源:2004年交通部觀光局為「台灣觀光年」所製3分鐘短片
10
葡萄牙與亞洲(二) 明嘉靖33年(1554)葡製圖家羅伯.歐蒙(Lopo Homem)繪製之世界地圖中,首次繪出福爾摩沙島。原圖尺寸為149× 230公分,係由8幅羊皮紙所拼成的,此地圖現藏於義大利弗羅倫斯考古博物館 明嘉靖36年(1557)葡人取得澳門居留權
11
西班牙與亞洲 明弘治 5年(1492)義人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得西班牙之資助橫渡大西洋,發現新大陸(今美洲,巴哈馬群島中之華特林島) 1521年,西班牙船隊抵菲律賓 1565年,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直至1898年美西戰爭後,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
12
西班牙撤退北台灣 因日本在16世紀初, 因幕府擔憂日人信奉外來宗教,而妨礙對幕府的效忠,進行發布鎖國令, 不許外國商人或傳教士赴日, 西班牙只得離開台灣, 銳意經營菲律賓 1642年荷蘭窺視西班牙無意經營台灣,此年攻退淡水的西班牙人,於San Domingo城重新興建,民間稱之為紅毛城
13
荷蘭在福爾摩沙(一) 1619年抵今南洋印尼 1624年於一鯤鯓(今安平)築城,名為Zeelandia 熱蘭遮城,於1632年完成
1625年在赤崁建倉庫、宿舍、病院等,稱為Provintia 普羅民遮城 荷蘭人招募中國人到安平種稻,傳1630年前後鄭芝龍給人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招饑民至北港開墾 荷蘭人行結首制,組織中國農民開墾,增加勞動力,節省監督開墾之煩及許多行政費用,但中國人開墾成的土地,仍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稱之為王田
14
台灣第一座「紅毛城」 陳春蓮攝, 陳春蓮攝,
15
荷蘭在福爾摩沙(二) 荷蘭人以安平為根據地,商業轉運站,買中國貨賣給歐洲的荷蘭或波斯(今伊朗)
臺灣的糖、鹿、硫磺輸出中國或日本,荷蘭人極力搜括臺灣財富,徵收官租、人頭稅、狩獵稅與輸出稅 1652年漢人郭懷一率眾反抗,後因其弟告密,被荷蘭殘酷鎮壓與屠殺 荷蘭人對原住民的教化:派牧師赴台傳教,以羅馬拼音書寫他們的語言,且使用在土地買賣契約上,此契約稱之為「新港文書」
16
荷蘭引進入台的物種 荷蘭人在台38年,引進入台的物種 蔬菜:高麗菜、 羅勒、番薑等 水果:蓮霧(Jambu)、番茄、檨、波羅蜜、檸檬等
其它:番鴿、番豬、黃牛等
17
台灣的生活語彙多元 Jambu? Kavan?
18
英國與亞洲 英人東來,最初僅為通商。1600年(明萬曆26年)英商組東印度公司,與印度通商,其勢力原僅限於南洋及印度,後至中國要求通商,中國未允 1685年清開海禁,並以澳門、漳州、寧波及江蘇之雲臺山(連雲港附近)為口岸。後英船東來者日多 約17世紀後,英國成為西方來中國通商的主要國家
19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丘為君、張運宗,2003,走入近代中國,台北五南 張玉法,1982,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