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蘆洲的宗教節慶 報告者:黃啟賢、林意桓
2
蘆洲的歷史發展 蘆洲的發展與中正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中正路上豐富的人文發展歷史痕跡令人讚嘆,尤以「宗教建築」更是讓人大飽眼福。
中式宗教建築物從湧蓮寺到保和宮,西式宗教建築物從北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和尚洲天主堂」,到歷史悠久、西元2003年才歡慶設教130週年的「蘆洲基督教長老教會」 ,這些一路陪伴蘆洲成長走過從前的建築物,都十分值得細細遊歷欣賞、品味再三。 蘆洲市的工商業發展,是以湧蓮寺為中心,得勝街及成功路為發展經緯,逐漸從廟口開始經由少數零售業慢慢聚集成為市集。附近有歷史悠久的湧蓮寺、和尚洲天主教堂……等古蹟建築文物,蘆洲行政中心亦分布其中,故廟口商圈不僅是地方經濟中心,更是當地信仰、文教、政治中心。來到廟口一定要品嘗著名小吃,相信一定讓你食指大動、讚不絕口!
3
佛教-湧蓮寺
4
佛教-湧蓮寺 湧蓮寺源起 清同治元年(1862年),南海普陀山隱秀寺的兩位比丘咸林、大機,攜帶觀音佛祖神像,不料途中遇到颱風,船隻飄到臺北渡船頭附近(即今臺北橋一帶)。兩比丘遇見蘆洲頂竹圍人李佑,李佑在船上見過佛祖即誠心參拜並向佛祖祈求,徜若當天生意順利,回程一定要再度前來參拜。當李佑拿起香來祭拜時,香爐忽然發爐,經請示指點後,得知觀音佛祖欲進駐蘆洲樓仔厝,即以茅舍搭建寺廟。因佛祖神威大顯,信徒日益增多,原茅舍不敷使用,遂於清同治11年(1872年),興建廟宇,因地屬蓮花穴而取名為「湧蓮寺」。
5
佛教-湧蓮寺 湧蓮寺廟文物 湧蓮寺、懋德宮創建歷史悠久,已成為蘆洲地區重要信仰中心,在歷屆執事人員及管理委員會全力投入經營下,廟宇歷經四次修建,許多珍貴歷史文物,在本寺耆老周朱桂先生用心地整理下,被完整保存在廟中,成為本寺鎮廟至寶,這些文物有「清淡水縣正堂碑示」古碑、「國姓爺彩繪像」皆為國寶級歷史文物,不僅是本寺珍貴文物,更是台灣歷史重要見證,其他如明代之香爐、清代「觀音佛租令」、「觀世音菩薩」畫像、百年「百首古籤詩印版」日治時期「南海佛祖」、「懋德宮」遺境鑾儀全套,都具有近百年歷史,成為湧蓮寺、懋德宮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6
佛教-湧蓮寺 湧蓮寺節慶活動-觀音佛祖出家紀念日(農曆9/18)
「湧蓮寺自西元1827年建立以來,因長期以來獲得蘆洲居民的宗教認同,相傳在日據時代由保正(即今日的里長)蔡燦英為紀念觀音佛祖於農曆九月十九日出家,特別於前一日號召信眾發起抬轎遊街活動,後來逐漸形成地方習俗,乃蘆洲最大的地方盛會。 湧蓮寺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鄭瑞銓指出,廟方所供奉的觀世音菩薩神尊,從中國普陀山隱秀庵分靈而來,一八六二年渡海來台,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威靈顯赫。廟方每年固定舉行三次禮斗法會,分別是農曆2/19觀世音誕辰、農曆6/19觀世音得道日以及9/19觀世音出家紀念日。
7
道教-保佑宮
8
道教-保佑宮 保佑宮源起 保佑宮又稱王爺宮,主祀池府王爺,康熙元年(1660)年間,攜眷渡海來臺闢墾,為求營生順遂平安,乃恭請池府王爺聖像(今日保佑宮裡小型池府王爺神尊)隨身庇祐,因池府王爺神威顯赫,恩澤四方,信眾日增,康熙庚寅年間(1710)捐獻給信眾,建草廟於今日現址。 清咸豐10年(1860)弟子陳東山主事及全庄信士共同購地出資重建,創建蘆洲早期最早之木造寺廟「保佑宮」,主奉池府王爺開基聖像,成為當時淡北唯一奉祀池府王爺的寺廟,也是蘆洲最早的寺廟,亦是蘆洲陳姓族人早期的信仰中心。
9
道教-保佑宮 池府王爺 根據「保佑宮沿革史」石碑記載:池府王爺,姓池名夢彪, 陳留人士,原籍南京。夢彪為人耿介、文質仁心、性情剛直、居官清正,因助唐開國有功,授封官職,後又隨唐太宗親征高麗國,加封為宣威將軍。池府王爺乃文質彬彬的神聖,金身造型卻是黑臉、眼大如豆,看起來威嚴無比。相傳池府王爺奉派漳州府任職途中巧遇兩位瘟疫使者,兩使者自稱奉玉旨前往某府縣,地方百姓不守天道,作惡多端激怒天庭,攜毒藥一包至飲水井,播撒瘟藥制裁眾生,王爺心中自慮:為免天下蒼生受苦,即設計智取瘟藥自服,毒性發作,面色黑兩眼突出而亡於水井旁,玉帝得知,甚為感動,封夢彪為代天巡狩,並取消該府縣瘟疫災害,後人為感念其捨己救人的善行,便將其尊為神明奉祀。
10
道教-保佑宮 保佑宮歷史文物 保佑宮節慶活動 廟中保存建廟沿革石碑和北臺名士陳維英所撰之楹聯,為蘆洲重要歷史文物。
池府王爺的神誕是農曆6/18,分由7角頭輪流主持,信眾幾乎都分布在蘆洲附近地區,像是五股、三重、士林區。保佑宮信仰是以陳姓為主體,可說是蘆洲陳姓宗廟的代表。每年除了在農曆6/18舉辦池府王爺聖誕,還有農曆7/15舉辦中元普渡。在蘆洲中心公廟湧蓮寺尚未出現之前,保佑宮可說是早期蘆洲全境的信仰中心,也是蘆洲境內最大的廟宇。
11
道教-忠義廟
12
道教-忠義廟 忠義廟源起 忠義廟於乾隆五十五年,自大陸泉州分香來台,初時並無立廟,以爐主制在民家輪流供奉,道光三年始建廟奉祀。刻廟貌金碧輝煌,華麗無比,正殿有繁複精細的木作神龕,兩壁以大理石鐫的當代鹿港各大書畫家,名詩人的字畫詩句,更是深深吸引人的視線。 忠義廟主祀池府王爺,本奉祀於五股鄉洲後村,民國三年興建,民國73年為配合政府闢建二重疏洪道,遷至蘆洲市長安街,及今忠義廟所在地,成為附近十餘里民信仰中心,廟口小吃,更是重劃區鼎盛夜市,成為本地一大特色。
13
道教-保和宮
14
道教-保和宮 保和宮源起 保和宮的創建和兌山李氏有密切關係,李氏家族約在前清康熙末年入墾大台北地區,李氏祖先是居住在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的兌山地區,都奉祀「保生大帝」。當年渡海來台,他們恭迎鄉內的慈濟祖宮的保生大帝分香金身、中壇元帥及虎爺渡台。祖先入墾蘆洲後,建有一草寮小廟輪流祭祀保生大帝,這就是今日『保和宮』的前身。 保和宮於清宣統二年(西元一九一○年)建廟,依「保生大帝在和尚洲」取名為「保和宮」,這段建廟的歷史與沿革,在廟內的蘆洲保和宮建設記石碑上有詳細的記載。
15
道教-保和宮 保生大帝 位於蘆洲國小旁的保和宮,主祀神醫保生大帝,屬李姓家族之信仰。保生大帝俗名吳夲(ㄊㄠ),宋朝人,少年時學習醫術,學成懸壺濟世,深受鄉里百姓的愛戴。鄉民為緬懷他濟世救人的菩薩心腸,便為他建造廟宇,供世人祭祀,並稱他為『大道公』或『吳真人』。
16
道教-保和宮 保和宮節慶活動-保生大帝誕辰殺豬公(農曆3/15)
民國前一年,保生大帝分靈到蘆洲建「保和宮」。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境內七角頭乃輪流主持神豬比賽,不僅為蘆洲、八里、五股、三重等地區居民共同膜拜的廟宇之一,過去雖屬李姓家族之重要信仰,建宮後在蘆洲則由李、陳、林、張各姓氏大族依其族例分別在各地輪流祭祀,由當輪爐主殺豬公宴請親友及舉辦祭祀活動,形成具血緣性與地緣性的宗教活動。藉以感念保生大帝庇佑國泰民安、祈求來年五穀豐收。也吸引好奇民眾慕名前往參觀,並爭相撫摸神豬的龐大身軀,希望沾染些許福氣與喜氣。
17
傳統民間宗教-九芎公廟
18
傳統民間宗教-九芎公廟 九芎公源起 相傳明末永曆年間,鄭成功曾率領大批軍隊來台,討伐當時佔據台灣的荷蘭軍隊。當鄭成功軍隊行經蘆洲時,曾在中路地區的西邊埋藏大量軍火(相傳為火砲),並在該處種植一株九芎樹,作為日後挖掘的標記。此後,蘆洲居民便以這株九芎樹當作紀念鄭成功功績的膜拜對象,尊稱為九芎公,而火砲被居民稱為「鐵嘴將軍」與九芎公共同接受民眾膜拜。後因九芎公神靈顯赫,香火鼎盛,民眾就在當地興建了「九芎公」廟,供民眾奉祀。 九芎樹曾一度枯亡,目前的第四代神木,終年常綠,家中小孩患「損猴之症」(夜晚不睡啼哭)的信眾,多以紅布掛滿枝頭,祈求孩童平安無事,成為九芎公的另一奇景。
19
傳統民間宗教-九芎公廟 九芎公廟節慶活動-三年一度國姓醮
西元1809年(嘉慶十四年),臺灣北部發生嚴眾的漳泉械鬥事件。蘆洲地區民眾事後深信「國姓爺」鄭成功在冥冥之中加以助益,保障地方未致嚴重傷害,因此發展出三年一度的「國姓醮」祭典。日治時代雖曾一度因日人擔心民眾群聚謀反而被禁辦,但在近年於地 方耆老的號召下已再度開 辦,相關儀式加強了蘆洲 民眾共同意念,也對蘆洲 新地緣意識的發展有重大 影響。
20
天主教-和尚洲天主教堂
21
天主教-和尚洲天主教堂 和尚洲天主教堂源起
位於中正路旁的和尚洲天主教堂,是由何安慈神父,從南部北上傳教所設,創建於西元1887年,為北台灣第一座天主教堂。教堂的建築結構,仿歌德式建築,留有文藝復興時代的特色,高聳參天的十字架,為明顯的宗教圖騰,內部為中、西融合之陳設,顯示出早期的蘆洲地區在宗教的多元化和人文風貌,也突顯出蘆洲地區在北台灣早期的開發上具有重要地位,後來臺北大稻埕臺北本堂的建設,也是從蘆洲擴展傳教而來。
22
天主教-和尚洲天主教堂 和尚洲天主教堂,又可稱為「蘆洲天主堂」或「聖若瑟天主堂」(St. Joseph’s Church),座落於蘆洲中正路70號;西元1898年時,臨時聖堂被大水沖毀,而於1900年修復成為正式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建築結構,仿歌德式建築,留有文藝復興時代的特色,高聳參天的十字架,為明顯的宗教圖騰,內部為中、西融合之陳設,顯示出早期的蘆洲地區在宗教的多元性和人文風貌,也突顯出蘆洲地區在北臺灣早期的開發上具有重要地位。
23
基督教-和尚洲禮拜堂
24
基督教-和尚洲禮拜堂 和尚洲禮拜堂起源 位於中正路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馬偕博士在西元1874年所創。當時,為了免除本地居民的敵意,和尚洲、八里、錫口等最古老教堂建築的屋頂,均不敢標立十字架,而改以中國式的小型寶塔,以入境隨俗,迎合群眾的心理,進而親近群眾。自創建以來,教堂共經歷了多次重建整修,民國92年還曾邀請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到堂證道。
25
神將文化 神將的故鄉 蘆洲的神將精緻度與數量都是全國第一,為在地重要的文化資產,同時也為蘆洲區創造了「神將窟」及「神將的故鄉」等美譽。蘆洲神將文化的發展約有百年歷史,而甘輝、萬里、善財、龍女、韋馱、伽藍、七爺及八爺,正是蘆洲地區家喻戶曉、赫赫有名的開基八大將。 由於蘆洲有著一個極富有特色的文化-神將文化,長久以來蘆洲素有「神將窟」的稱號,其因是在民國七十年代,蘆洲經濟發達,各廟宇都有神將會,才造成今日蘆洲一百六十尊的盛況。
26
設計神將公仔 吸引年輕人 楊蓮福的故鄉在蘆洲,各寺廟內神像眾多,被民俗宗教藝陣界稱為「神將窟」。為推廣在地信仰特色,楊蓮福特地請人設計「神將公仔」,希望用更貼近年輕人的文創模式,帶領下一代深入神將文化,也藉此行銷發展當地宗教文化。 楊蓮福表示,神將俗稱「大仙尪仔」,是高大威武的偶像,由真人鑽進偶像裡操做肢體步伐動作,通常搭配南、北管樂團、鑼鼓、八家將等陣頭來壯大聲勢,顯赫神威,沿途吸引信眾設香案拜拜。蘆洲地區因祭祀活動熱絡,引發各庄頭競相添購組裝,沿襲至今,有統計記錄的「大仙尪仔」有上百尊,保存在各聚落廟宇及民俗藝團的組織「軒社」之中。
27
設計神將公仔 吸引年輕人 「要了解各類神將的真面目,得從充滿豐富想像的中國歷史小說去尋根溯源。」楊蓮福指出,各類神將的主神與部將的由來,主要是來自民間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文學,如《觀音得道》的觀音菩薩,有伽藍、韋陀、善才、龍女相隨左右,《封神演義》有三太子、二郎神等,《鄭成功傳》介紹國姓爺,而《鍾魁傳》、《說岳全傳》、《西遊記》、《屈原傳》等章回小說或傳記,更提供神將、陣頭,源源不斷的部將人選。 有感曾經極盛一時的神將出巡習俗,隨時代演變慢慢式微,多年前楊蓮福結合蘆洲湧蓮寺與軒社、各大廟宇,組成「蘆洲民俗發展協會」,邀請知名手作工坊老師吳鳳凰以紙黏土製作各式「神將公仔」。未來計畫仍以神將為主題,繼續設計貼近年輕人文化的神將鑰匙圈、馬克杯、手機吊飾等系列商品,藉以保存傳統的宗教文化特色。
28
神將文化 蘆洲地區因祭祀活動熱絡,引發各庄頭競相添購組裝各式神將。左圖為知名手作工坊老師吳鳳凰以紙黏土製作的「神將公仔」。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