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2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 是中唐时期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其主要诗歌理论为“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他们另辟蹊径的诗作对丰富诗歌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积极作用,并开宋诗先河。但过分追求晦词抑调,亦破坏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3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1、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韩孟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其次是“笔补造化”说,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4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2、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既是韩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又在创作中努力实践它。形成韩孟诗派“奇崛险怪”的风格。

5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二、韩孟诗派诗歌主张的文学意义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二、韩孟诗派诗歌主张的文学意义 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6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三、韩愈诗歌创作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三、韩愈诗歌创作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曾任吏部侍郎,谥曰“文”,故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有《昌黎先生集》存诗四百馀首。

7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三、韩愈诗歌创作 韩愈擅长长篇古诗,且大多平实顺畅。 韩愈有些诗颇富有神韵,类似盛唐之作。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三、韩愈诗歌创作 韩愈擅长长篇古诗,且大多平实顺畅。 韩愈有些诗颇富有神韵,类似盛唐之作。 韩诗最具创造性的是气势雄大和意象怪奇的作品。

8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释迦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写《论佛骨表》劝谏。触怒了唐宪宗,经裴度等人说情,方保一命,贬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9

1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意境分析 起:首联写因忠被贬的悲愤。 承:颔联写至老弥坚的志向。 转:颈联写仓促离家的凄凉。 合:尾联写悲歌当哭的酸楚。 以鲜明的对比渲染气氛而抒情。 以博大的气势动人心魄而抒情。 以顿挫的变化苍凉悲壮而抒情。 以直叙的语言虚实相间而抒情。

11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四、孟郊诗歌创作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四、孟郊诗歌创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具多。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称“郊寒岛瘦”。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

12 《游子吟》意境分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以朴素无华、不事琢雕的语言,构筑了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诗情画意,传达出万世永存的慈母情和游子意。

13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790~816),河南福昌人(洛阳宜阳)。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南宋 吴正子《李长吉诗笺注》。 清代 王琦 笺注《李长吉诗汇解》。

14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细说李长吉》: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细说李长吉》: 可怜李长吉,细瘦羸弱身;自上凌烟阁,依约壮士神;才高命不长,世贵家愈贫; 呕血成诗情,冷艳助幽魂。

15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细说李长吉》: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细说李长吉》: 可怜李长吉,细瘦羸弱身;自上凌烟阁,依约憾乾坤;才高命不长,世贵家愈贫; 呕血成诗情,冷艳助幽魂。

16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1、生活悲苦演变为病态的生命思考。 2、鬼蜮世界肩负起现世的伤感情绪。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1、生活悲苦演变为病态的生命思考。 2、鬼蜮世界肩负起现世的伤感情绪。 3、浪漫笔法构筑起个性的怪异幽冷。 4、直觉思维见证着独特的审美走向。

17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跨越现世的生命思考;异常活跃的意识流动; 时空交错的复杂意象;含混多义的内在情绪。

18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一节 韩孟诗派 五、李贺诗歌创作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浓艳斑驳的色彩与悲壮惨烈的场面; 严阵以待的将士与视听结合的效果; 誓死报国的决心与浑融蕴藉的内涵; 妥贴真切的想象与奇诡新颖的审美。

19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二节 诗坛难兄难弟--刘禹锡柳宗元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第二节 诗坛难兄难弟--刘禹锡柳宗元

20 一、刘柳的患难人生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有“诗豪”之称。
柳宗元( ),字子厚,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九年(793),二人同登进士第。 十年后,二人一起由地方调入京城,任监察御史。 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同年八月,刘贬朗州(常德)司马,柳贬永州司马(“二王八司马”事件)。 十年后,分别迁官到连州(广东连县)和柳州(广西)。 柳宗元死于柳州。年47岁。有《柳河东集》,存诗160余首。 刘禹锡后转夔州、和州,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有《刘宾客集》,存诗800余首。

21 二、刘禹锡诗歌创作 1、雄直劲健的豪歌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十四年后的828年)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22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二、刘禹锡诗歌创作 2、凝练悲怆的咏史: 《西塞山怀古》: “唐人怀古之绝唱”。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穿越时空,涵盖古今; 场景开阔,意脉含神; 悲怆沉重,思虑颖新; 思接千载,感慨遥深。

23 二、刘禹锡诗歌创作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竹枝词九首》其二: 山上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3、清新自然的民歌 《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竹枝词九首》其二: 山上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4 二、刘禹锡诗歌创作 4、率中见情的唱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826年刘禹锡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25 三、冷峭简淡的柳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封州、连州:今属广东。815年柳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全诗中表现出仕途的不幸、沦落的不平、真挚的友谊和难抑的相思。

26 四、刘柳诗歌风格比较 刘诗昂扬,柳诗沉重; 刘诗外扩,柳诗内敛; 刘诗气雄,柳诗骨峭; 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Download ppt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