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組 偏差與正常 4A3I0006 周秀鎂 4A3I0009 閔佑婷 4A3I0035 蔡佩倫 4A3I0041 林宜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組 偏差與正常 4A3I0006 周秀鎂 4A3I0009 閔佑婷 4A3I0035 蔡佩倫 4A3I0041 林宜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組 偏差與正常 4A3I0006 周秀鎂 4A3I0009 閔佑婷 4A3I0035 蔡佩倫 4A3I0041 林宜臻

2 兩種能量 蒙特梭利認為,在成長小孩的身上,兩種能量作為平衡相互作用非常重要。一 種是身體的實質能量,尤其是表現在自主活動中的肌肉能量。另一種則是知識與 意願的心智能量,屬於一種非物質的精神能量。當然這兩種能量從來不會單獨作 用過。事實上,若有什麼可以代表蒙特梭利對兒童的看法,那就是:身體與心智 這兩個層面,絕不能分開來看。 如果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這兩種能量彼此分開或只是部分分開(而不是親密結 合在一起),我們就會看到偏離正軌的情形。而這種情形正是我們常見的。

3 生理與心理上的偏差行為 在提到生理的成長時,每個人多少都知道什麼叫畸形,因為大家都見過兔唇、腳彎或駝背。 生理上的畸形可以歸因於環境中的不良因素,或先天的疾病。 如果你和蒙特梭利一樣相信,心智成長亦是由內在指引所決定,那麼同樣的不幸也會降臨 到心智層面上,導致畸形。身體上的畸形由於會造成肉眼可看到的變形,故較易察覺。事實 上我們對於正常的身體,已在心智上烙下一層影像。因此我們若看見任何正常的情形,就會 覺得驚慌。但是心智上的畸形,卻不會如此清晰明顯地呈現出來,只有在某些行為與正常行 為有所差異時,才可以推論出來。

4 我們對正常的心智行為,無法像對正常的身體一樣,也有一清二楚統一影像,而這正是 問題的重點。
蒙特梭利很嚴肅地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真的了解正常心智的特性嗎?不但是成人的, 還包括成長的每個階段?她的答案是否定的,確實有些令人訝異。當有人問挖墓者,為 何哈姆雷特(他當時[瘋]了)被送到英國,他回答說:[那裡的人都是瘋了]。一群不正 常的人,勢必無法建立一個正常心智的標準。 我們將在稍後再來討論此一令人不安的看法;並嘗試將蒙特梭利具挑戰性的觀點予以 具體化。現在先讓我們看看心智與實質能量的互相作用,在兒童的成長上所扮演的重要 角色。

5 在兒童成長上可能造成的偏差因素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導致這兩種能量不自然地分開的主要因素有:(1)小孩有 動作的意願,卻被禁止;(2)成人的意願代替了小孩的意願。另外,我們還可加上第三 點:當大人讓兒童盡情玩耍時,兒童無法找到一條路徑,將這兩種能量結合在起一。我 們常聽到不耐煩的成人吶喊道:[小聲點!你難道不能做些有意義的事嗎?]然後那楚楚 可憐的聲音回答說:[我不知道做什麼?][我沒有事情可以做!]正如蒙特梭利所說:這 小孩覺得自己一無所處,明知道內心有一股衝動想驅使他,卻不知道要往何處去,明知 道要緩和下來,卻又不知道如何做。

6 兒童時代的偏差模式 兒童時代的偏差行為非常多;事實上,描寫正常行為特性要比例出所有可能的偏差模 式,要簡單多了。就好像[描繪一個瓶子,要比描繪瓶子掉落地後的碎片,要容易多 了。] 但我們仍可提出兩類主要的偏差行為。第一類是許多兒童心理學家所認同的偏差行為 的特性,包括撒謊、膽小、愛惹麻煩、貪吃、害怕多樣化、口吃、不守秩序、破壞性 的動作、持續反抗等。

7 除了這些較為人知的令人不快的特性外,蒙特梭利又將許多一般人認 為正常的行為模式也視為偏差。其中之一就是佔有性。 另一個就是虛構的過度發展——導致小孩生活在自己的虛幻世界中——例 如,小孩經常會對著自己想像的同伴說話。此外,我們也常看見小孩不停 地問問題,卻不期待答案;或是非常黏人的小孩,好像不如此就活不下去。 有的讀者對於蒙特梭利將注意力分散也列入偏差行為,因為大多數心理學 家都將此情形視為兒童時期的重要特性之一。

8 經由「工作」的正常化過程 行為偏差的兒童 有一種治療方式,可以治癒各種偏差行為,那就是「工作」。
若沒人看著,可能會侵犯、折磨他人,有可能非常反抗,缺乏自律能力。 以肯定、尊重來對待,提供工作機會,不施壓而鼓勵,有一天會以從未有過的自發性的集中力認真去做。 有一種治療方式,可以治癒各種偏差行為,那就是「工作」。

9 隨著每位兒童依照個別的時間與地點達成自發性的集中力。
擁有數十種偏差行為的兒童。 隨著每位兒童依照個別的時間與地點達成自發性的集中力。 形成一種習慣之後,終究可達到正常化。 專注之鑰 專注是特別為兒童打開以藏在他身上的鑰匙,透過特別的工作而結合在一起。

10 正常兒童的特性 喜愛工作: 自發性的注意力: 對真實的執著: 喜愛秩序:
蒙特梭利:「對於批評我的教學法是遊戲法的人我必須為自己辯護。 正常兒童的特性 喜愛秩序: 1.會延伸至最細微的地方,並表現「對環境的熱愛」、「保存環境整潔」。 2.智識是秩序的根源 喜愛工作: 1.這裡指的工作是指觸及兒童所有特徵的任何活動,並且其無意識在於建立人格,是種自我表達的方式。 2.工作不是遊戲,因為後者指滿足一 部份的本性。 自發性的注意力: 1.每一種物體透過個別生物體所散發的力量,可說是一種成長的現象。 2.這裡注意的是兒童的智力,經由與外界的溝通而建設自己。 對真實的執著: 藉由感官和動作來吸收,然後透過推理與想像,接收的訊息經過消化吸收後,就被納入智識的層次裡。

11 這並非指兒童喜歡一個人做事他指的是注意力 集中的結果,造成心靈上的「遺世獨立」
正常化兒童的特性 喜愛科學與單獨工作 這並非指兒童喜歡一個人做事他指的是注意力 集中的結果,造成心靈上的「遺世獨立」 佔有本能的昇華 正常化的兒童對準備環境以及期間所包含的所有事物,雖然相當喜愛,但在本質上卻不想佔有的。 蒙特梭利曾說:「善用他而不是去佔有他」

12 經由真正的選擇而動作,不是出於好奇心 服從 這群兒童是因為真正的選擇工作,好奇心已不再是動機。
幼兒不但服從,而且是有意願的服從。執行別人的命令,現在已成了自我表達的方式。

13 獨立與創見 自發性的自我紀律 在一班正常化兒童中,互助合作取代了相互競爭。這些兒童不但不想勝過別人或表現忌妒的心態,反而想協助他人。
紀律的觀念深根地固,即使教師長時間不再也不會有影響,這種紀律是自由成果之一。

14 快樂 一群正常的兒童最顯著特色就是快樂,很難形容卻很容易感受的到,這種愉悅是在我們正確使用機能時,大自然贈與我們的附屬物,只要順著本性的法則去運作就會得到這種快樂

15 (例如:算數算的怎麼樣了開始學習閱讀了嗎)
教育的第一步正常化 不要詢問學生學習成果如何 (例如:算數算的怎麼樣了開始學習閱讀了嗎)

16 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闡述正常兒童的真正特性 人們本末倒置地過於強調根據此一原則的教育方法以致反而以方取代了原則

17 蒙特梭利運動 蒙特梭利運動中有種奇異又奧妙的東西,但這迷樣的東西並 不是蒙特梭利博士或他的門生。它是在小孩身上,那個光采
四射的美麗傢伙,就是它給予我們動人而又無法預期的啟示。 蒙特梭利的發現,在人類歷史上添加了光彩的一頁。

18 未來的希望 任何人從此角度來看整件事情(這種人在每個文明國家都有), 這些正常化兒童已激發起我們對人性社會未來的新希望。這種 啟示的重要性,甚至可以下面的例子說:現代物理教導我們如 何釋出物理能量, 然後用以毀滅人類;蒙特梭利卻告訴我們要 如何仕初至今尚無人知的心理能量。這樣做是為了建設一個更 好更和諧的人性社會。

19 尋找正常化 我們對於學童甚至青少年的真正特性,亦即他們的正常行為熟悉嗎? 是否在那偏差行為的掩蓋下,使我們對其所帶來的驚訝,無法真正 的理解?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未來。這有賴於所有將「在每個個別階段建立 『新關係』 」視為教育首要目標的人,來共同努力。這新關係將包 括設立正確的準備環境,配合每一階段的需要,並賦予孩子適當的 自由。 本書的論證要點(可以證實)即在於證明這不是個夢。此一解放 過程的第一階段已是既成的事實,和地心引力法則或孟德爾法則一 樣,是不容否認的。這些正常化兒童(即「新兒童」 ) ,是不會 在爭論下消失的。只要備妥適當的環境並排除成長的障礙,他們就 會像你種下的蘋果一樣被栽培出來。

20 當時就已察覺到,這項運動終將在學校外造成影響, 並朝著社會改革一途邁進。
「我預言,從小孩身上所學到的, 將帶給我們一種新的生活哲學。」 「這項發現要比馬可尼(Marconi)的發現重要的多。」 義大利瑪葛莉塔女皇在1907年對蒙特梭利說過一段話,多麼具有啟發性。 一位宗教界高層人士也說。 當時就已察覺到,這項運動終將在學校外造成影響, 並朝著社會改革一途邁進。

21 「新兒童」和原罪原則 和行為偏差的兒童比較下,正常的兒童是好兒童。他們沒有令人 不安的「惡劣」個性,例如撒謊、不服從、惹麻煩,占有慾、壞 脾氣等,好像蛇脫了層皮。事實上,從「壞」到「好」的變化是 如此明顯;許多人認為蒙特梭利的成就(像我們透露兒童的真正 本質) ,已駁斥了原罪的原則及其影響。當然不是這樣。從神學 上來看,這個問題相當簡單,很容易解決。 蒙特梭利對此問題一點也不擔心。她迫切的想幫助兒童,已沒有 時間花在神學的辯論上。但他仍然了解爭辯的要點,沒有人比他 更清楚,從下面這段話就可以看出:

22 在兒童身上出現的這種秩序,是從神秘、隱藏的「內在指引」而來,這 種內在指引只有透過自由才得以運作,才能表現出來。
我們看到星辰在天空閃閃發亮,如此忠實的在軌道上運轉,它是如此神 祕,但我們從未驚叫: 「這些星星真是好!」我們會說星星巡宇宙的法則 運轉,我們訝異於這種創造的秩序是如此不可思議。而在兒童的行為中, 也有一種順乎自然的秩序。 秩序不必然是代表良好行為。它也未必表示「性本善」或「性本惡」 。 它只證明了在建構人類的過程中,一個自然的必經之途。秩序不是「好 的行為」 ,但卻是達成「好的行為」所不可或缺的。 在兒童身上出現的這種秩序,是從神秘、隱藏的「內在指引」而來,這 種內在指引只有透過自由才得以運作,才能表現出來。 在達到真正「好的行為」之前(以超自然意義而言) ,首先必須「進入 自然法則的秩序中」 。然後以這層次為基礎,就可以提昇到一超自然的 秩序。 就「壞的行為」而言,我們也有必要區分喪失自然的秩序和降至較低層 次的道德兩者間的差別。在引導兒童正常發展的自然法則中喪失秩序, 並不一定是「壞的」 。 事實上兒童與成人的壞行為有不同的字眼來形容。前者稱為「調皮」 , 後者稱為「邪惡」 。

23 不管相不相信原罪的人,對於人類本質出現意想不到的 「好的行為」 ,應該會同樣的高興。後者高興的原因是 因為他們只相信人性中與生俱來的「好的行為」 ,前者 則因為(每位神學家都知道) ,自然美德的充分發展, 是超自然美德發展的最佳基礎,因為上帝並未摧毀自然, 而是更提昇它的地位。

24 Thank You


Download ppt "第三組 偏差與正常 4A3I0006 周秀鎂 4A3I0009 閔佑婷 4A3I0035 蔡佩倫 4A3I0041 林宜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