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走過光陰 ── 眷村 三平 2號 何苡瑄
2
眷村的形成 台灣到民國四十五年為止,各地軍眷缺乏住所者依然不少,軍人常強佔廟宇或民宅的事情常有,為解決問題,因此集中居住的眷村興建。
3
眷村、台灣歷史簡介 民國34年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十月八日 ,第一批國軍從淡水登陸台灣。
民國34年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十月八日 ,第一批國軍從淡水登陸台灣。 民國36年 為了安置隨部隊來到台灣的眷屬,因此有了眷村的出現。 民國37年 撤退來台的軍隊及眷屬增多,因此眷村逐漸增加。為聯勤總部第四十四兵工廠所蓋的四四南村是台北的第一個眷村。 民國38年 國共內戰失利,國民政府領六十萬部隊撤退到台,多數眷屬暫時借住在學校、寺廟或是防空洞。 民國 39 年 眷村快速增加,各部隊以克難的方式蓋房子,用竹子、泥巴、稻穀殼做為材料,每戶五到十坪 ,裡面卻往往住了六、七人以上,戶與戶之間緊臨而居,排與排之間只由狹小巷弄隔開。有些眷村四周用竹籬笆圍起來,因此「竹籬笆」成為眷村的代名詞。
4
民國 43 年 一月二十三日,一萬四千多名參與韓戰的反共義士分批來台,稱之為「一二三自由日」。
民國 44 年 國軍戰役失利,大陳島三萬八千多名軍人、眷屬、老百姓撤退來台。 民國 45 年 蔣宋美齡向工商業界、華僑募款來興建軍眷住宅,完成多批眷舍。 民國 47 年 爆發金門八二三炮戰。 民國 48 年 十 一月一日 , 榮民總醫院在台北的石牌開幕,服務對象是軍人、眷屬。 民國 50 年 九月二日 , 強烈颱風波蜜拉夾帶強風豪雨侵台,造成嚴重損害,建築結構簡陋的眷村受創尤為嚴重。 民國 53 年 總政戰部第五處成立,接辦軍眷業務,負責眷舍的興建、修繕、分配、醫療等業務。
5
民國 59 年 國防部成立軍眷業務管理處,處理眷村重建、遷移、眷舍管理以及軍眷服務等工作。
民國 60 年 竹籬笆眷村歷經多次颱風已殘破不堪,因此原地重建或遷建的比例增多。新蓋的眷村,以 RC 結構取代了原先的克難小屋。 民國 66 年 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確立了「國軍老舊眷村重建」的原則,由軍方提供土地,與省市地方政府合作興建國民住宅。 民國 68 年 一月一日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 民國 69 年 台北市政府與國防部簽訂「合作運用眷村土地試辦興建國民住宅協議書」,合作改建眷村。眷村改建不但改善了軍眷的居住環境、提供台北市民平價住宅,加速都市的發展。 民國 70 年 眷村改建加快,十層以上的眷村相繼出現,「竹籬笆眷村」走入歷史。 民國 71 年 中華婦女聯合會的調查資料顯示,全台共有眷村879個。
6
民國 76 年 七月五日 ,實施了三十八年的戒嚴令正式宣告解除。 十月五日 ,行政院通過「赴大陸探親辦法」,因內戰而分隔了近四十年的家人親友,終於得以重逢相聚。
民國 85 年 一月一日 ,立法院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 民國 86 年 立法院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基金」。 民國 87 年 台北市政府提議,建眷村博物館,將台北市的第一個眷村 ── 四四南村保留起來,做為歷史的見證。 民國 94 台北市政府從民國六十九年與軍方合作改建眷村至今,共改建了77處眷村,興建兩萬多戶國民住宅。
7
七十年代開始,木造或磚造的房舍已不堪使用。政府顧及安全,全面改建。改建過程能順利是因組成了聯建小組,分工合作,不計酬勞,監督施工,協調眷戶,地方政府協助修建道路均功不可沒。
眷村的改建,解決人民住的問題,改變了市容,土地充分使用,促進繁榮,使以前專供軍眷住的眷舍,改變為不分族群的社區。共享共榮,共同為這塊土地共同奮鬥,明天一定會更好! 眷村改建
9
眷村文化 眷村是台灣社會中特殊的社群,眷村及眷村人民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次文化,成為台灣歷史及台灣文化的一部份。
台灣眷村的形成與發展也有特殊的背景,是民國以來最大的人口遷移,同時也是「被迫型政治性人口移轉」 。 有關眷村的生活方式、建築景觀及人際關係的種種,不僅是民國三十八年以後,六十萬大軍在台灣的生活寫照,眷村的變遷也是台灣五十餘年來重要的歷史發展進程。
10
眷村文化特質 眷村文化的負面影響 .眷村人有較為強烈的愛國情懷 .語言、生活背景與習慣的不同,產生出較為團結的眷村性格
.早期眷村子弟不易融入台灣社會,職業選擇受限,多數從軍 .眷村傳統的「外省人意識」極為強烈,使得眷村隔離封閉。 眷村文化的負面影響
11
飲食 道地的家鄉口味、紮實的材料以及便宜的價錢,構成了眷村飲食的主要特色 。 牛肉麵 饅頭 水餃 小龍包 豆漿 鍋貼 烤鴨 糖炒栗子 蔥油餅
水煎包 燒餅 油條
12
器物 眷村的文物,讓第一代回憶起當年對抗艱困的日子;第二代重溫在眷村成長的舊夢;第三代及後代體會到前輩們在眷村所留下的歷史軌跡。 砲彈箱
砲彈箱 鏟子等工具 畚箕 麵粉袋 洗澡盆 蒸籠 飲水機 燈
13
娛樂 ●京劇 ●麻將
14
眷村的人們 走過一甲子,許多年輕的小夥子以變成白髮老翁,從眷村他們認識台灣這塊土地、認同這個新家。
住在眷村的日子裡大家的感情似乎也比較濃厚,孩子們打成一片,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彼此依賴、幫助。
15
消費眷村 《寶島一村》 《光陰的故事》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6
眷村子弟從軍 四四南村 眷村巷道 改建後的眷村 房子客廳 眷村代表的紅門 台中春安彩繪眷村
17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