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小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小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小吃

2 臭豆腐 臭豆腐是中國民間特色豆製品小吃之一,流傳於大中華圈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發酵製品。在各地的製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當大的差異。臭豆腐是相當流行的小吃。,曾作為御膳小菜送往宮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親賜名御青方[1]。臭豆腐在香港、長沙、上海、北京、台灣是頗具代表性的小吃。

3 紅豆餅  車輪餅是一種常見於台灣街頭的車輪狀點心,在大街小巷都很常見,也是許多大台北夜市攤販固定販賣的一種小吃。其實,車輪餅是一種在日據時代從日本引進的傳統美食,原名為今川燒,在台灣一般來說稱為紅豆餅或車輪餅。

4 豆花 豆花,或稱豆腐腦,是由黃豆漿絮凝後形成的果凍狀食品,比豆腐嫩軟,是一種常見小吃。對它稱謂則各地略有不同,中國北方多稱豆腐腦,南方多稱豆花,但在部分地區也有其他稱謂。傳統的製作方法,豆花多使用石膏或滷水凝結,在口感上有明顯的粗澀的感覺。現在多使用新型絮凝劑,口感更細膩。

5 鳳梨酥 相傳在三國時代(公元220-280年),即劉備以喜餅迎娶孫權之妹,而訂婚禮餅中便有以
鳳梨(即菠蘿)入餡制成的大餅。 早期的鳳梨禮餅因太大塊,一般人消費不起,近百年前,臺中縣一位糕餅師傅顏瓶,經 常挑著擔子、帶著自己做的“龍鳳餅”到臺中販售。最初的“龍餅”是包了肉餡的大圓餅, 同樣大小的“鳳餅”,則以菠蘿為內餡。“龍鳳餅”因為吉祥的寓意,被認為是訂婚、結婚 不能或缺的喜餅。后來經過顏瓶改良,鳳餅縮小成每個大約25至100克的精巧小餅,鳳梨酥 從此誕生。 后來更演變為結合西式派皮與中式鳳梨餡料所制成的現代“鳳梨酥”,由于外皮酥松化 口,鳳梨內餡甜而不膩,此種“中西結合”的鳳梨酥,連西方人也贊賞有加,故逐漸成為島 外觀光客最喜歡的臺灣手禮之一。 鳳梨酥和鳳凰酥內餡的口味有些區別,鳳梨酥是甜餡, 而鳳凰酥是咸甜口味的,其中在鳳梨冬瓜餡的基礎上加些咸蛋黃,口味更佳。

6 鍋貼 鍋貼的由來就是慈禧太后喜歡吃餃子,但是一旦涼了就不肯吃了,所以御膳房就得不停的下餃子以供給太后熱騰騰的餃子,並且把涼掉的餃子撤走並且丟掉。一天太后到後花園賞花,聞到宮牆外傳來一陣陣食物的香味,好奇的步出宮外,原來是一群乞丐正在煮食一鍋東西;太后夾起一個,只見麵皮煎得金黃,狀似餃子但是皮卻不完整,嘗了一口覺得皮酥餡多汁,便質問是哪一位名廚所作?眾乞丐只敢小聲的回答:這只是到御膳房外拾得太后丟棄的餃子,因涼掉了皮黏在一起,分開時扯破了不容易用水煮,便用油煎熱食之,當時就把這種煎法的水餃稱為鍋貼,並廣為人們所喜好。在經過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流傳與轉變,更隨著人們對於鍋貼的口感與要求,而在煎煮過程中加入許多變化,本店更自行研發獨門製作方式,才能做出更被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的口味。

7 雞排 香雞排,或稱炸雞排,是台灣常見的一種小吃,為炸雞的一種,通常的做法是先以醬料醃漬雞胸肉入味,再以麵包粉或地瓜粉裹覆雞胸肉下鍋油炸,起鍋後再灑上胡椒鹽而成,絕大多數是將雞排放入防油紙袋內食用

8 小卷 當然廟口少不了著名的「烏魚米粉」、「皮刀魚米粉」,食客絡繹不絕,但是烏魚和皮刀魚都有季節性的限制,這些只有在冬天的台南才有的美食,鍋裡的米粉比麵條還粗,這種獨步全台的粗米粉也稱之「糙米粉」,口感也與一般米粉大大不同,吃起來有通心粉的糜感,樣子像「米台目」,未下鍋前是長條狀,加熱飽吸湯頭的鮮味後,攪動會自動斷裂成每段約兩三公分,耐燉,佐以煮過鮮魚的原汁湯頭,和芹菜細片,一點點胡椒,滋味鮮美。

9 土魠魚羹 在台灣,吃過了螃蟹,秋天也宣告來臨,這時肥美的鰆魚大型魚,已經迴游抵達台灣海域,而鰆魚這種大型魚就是當時提督施琅很喜歡吃的,於是百姓就叫這種魚為「提督魚」。叫著叫著,因為台語發音的關係,「提督魚」後來就走音演變成了今日的「土魠魚」了。今天府城人依然熱愛土魠魚羹,土魠魚羹的做法分成魚塊與羹湯。魚塊部份,將魚清潔處理後去骨切塊,再以蒜頭、糖、鹽及特製配料調味醃浸,待其入味後,沾裹蕃薯粉以肉油油炸,較香而且氣味才留得住,這又必須靠技巧與火候的掌握。羹湯部份,先炒香蒜頭碎丁,再加入水、糖、鹽等佐料,然後是多量大白菜(其他菜煮久顏色會變深,不宜),勾芡即成,羹湯在菜汁清甜中散發一股蒜香味,添上鮮香菜段和五印醋,即成

10 米糕 在清領時期早年,清廷在台南設立台灣府,下設台灣縣、鳳山縣、諸羅縣和澎湖巡檢司。而身為行政中心的台南這時大量興建廟寺,1683年的水仙宮、1684年的法華寺、1685年的藥王廟、1711年的台灣縣邑城隍廟、1732年的開隆宮、1739年的風神廟、1742年的三山國王廟、1750年的五條港景福祠等等。加上明鄭時期的廟寺,到了乾隆年間,享譽全台的「府城七寺八廟」,其中「七寺」︰開元寺、法華寺、竹溪寺、彌陀寺、龍山寺、重慶寺、黃蘗寺。「八廟」︰台灣府城隍廟、祀典武廟、大天后宮、水仙宮、藥王廟、東嶽廟、風神廟、龍王廟。這些都是香客遊人必至的伽藍勝地。

11 米糕1 這些廟口則是小吃雲集,生意鼎盛。小吃攤的佳肴已有魚丸湯、米糕、蚵仔煎、芋頭粿、碗粿、米粉炒、肉臊飯、擔仔麵....這個時期有許多的台南小吃店家,都已經喜歡淋上肉香四溢的內臊,肉臊則是以豬頸肉來熬,耐焢不糜,加上獨特調味料,之後放在甕中三天,使肉臊的香氣真正發揮出來,使用時再用文火加溫。所以,「肉臊鍋」從那時開始便與讓人垂涎三尺的台南小吃劃上等號


Download ppt "台灣小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