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七章 肉类加工企业废弃物 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及其消毒.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七章 肉类加工企业废弃物 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及其消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七章 肉类加工企业废弃物 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及其消毒

2 第一节 废弃品的处理与卫生监督 一、废弃品的概念和无害化处理的意义
废弃品:是指在屠宰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兽医卫生要求的下角原料,主要包括各种有病变组织、器官、腺体、碎肉和因病死亡的动物尸体。 意义: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科学的、卫生的综合利用。企业 经济收益,防止环境污染 社会效益。

3 二、废弃品的搬运的原则 搬运时都应严格注意防止污染和散布病原菌。因此,要求用密闭、不透水和便于消毒的专用车辆进行搬运。

4 三、废弃品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一)湿化法 1.原理:是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直接作用于动物尸体,用湿热使脂肪熔化,蛋白质凝固,同时也借助蒸汽产生的高温与高压,将病原微生物完全杀灭。 2.方法:利用湿化机进行处理。湿化机相似,大型的高压消毒器 3.优缺点:动物尸体可以不经解体直接送入湿化机内处理,处理彻底,产品水分含量高,易氧化变质,不宜利用 。

5 (二)干化法 1.原理:利用蒸汽提供的热能,使废弃品在干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2.方法:装料、排气、做磅、退磅和出品五个步骤。 3.优缺点:炼制过程较快,所得油脂因含水和蛋白质较低,品质较高、耐存性好。油渣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或肥料。缺点是不能化制大块原料或全尸。

6 (三)土灶炼制法 (四)焚化法 (五)掩埋(生物热法)

7 四、 废弃品处理时的卫生监督 1、防止污染和扩散病原,严格消毒。 2、废弃物品及病死畜禽的尸体化制处理必须
四、   废弃品处理时的卫生监督 1、防止污染和扩散病原,严格消毒。 2、废弃物品及病死畜禽的尸体化制处理必须 在兽医的监督下在化制车间(站)进行; 3、主要任务是剖检动物尸体、登记检查结果、确定处理方法、监督无害化处理的正确实施和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

8 第二节 肉类加工污水的处理 一、屠宰污水的特点
第二节 肉类加工污水的处理 一、屠宰污水的特点 1.含污物含量 废水中含有屠宰加工过程中抛弃的血、毛、脂肪、碎肉以及从胃肠中冲洗出来的饲料和粪便等大量的有机物和悬浮物; 2.流量大 屠宰一头猪平均用水量为290~320kg。 3.气味不良 4.含有大量病原体 如不经处理,将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易造成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工业用水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甚至造成疫病传播,危害人、畜健康。

9 二、屠宰污水的处理方法 1、按其作用原理: 物理处理法(机械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2、按其处理的程度: 一级、二级、三级处理。
3、按其处理程序: 机械处理和生物处理两道程序。

10 (一) 预处理 包括粗格栅、细格栅、曝气撇脂沉砂池、沉淀池等。
预处理是利用物理学的原理除去污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油脂和泥砂。最常用的预处理手段是筛滤、隔油、沉淀等机械处理方法。 包括粗格栅、细格栅、曝气撇脂沉砂池、沉淀池等。

11 (二) 生物处理法 利用自然界的大量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除去废水中呈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使其转化为稳定、无害的低分子水溶性物质、低分子气体和无机盐。 生物处理法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土壤灌溉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12 1.好氧处理法的基本原理 污水的好氧处理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助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的过程。
⑴污水中溶解的有机物质可透过细菌细胞壁,为细菌所吸收; ⑵固体和胶体的有机物,被一些微生物分泌的粘液(多糖类、多肽、蛋白质等)包围,附着于菌体外,再由细菌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渗入细菌细胞内。

13 ⑶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有机物的C被氧化成CO2,H和O化合成H2O,N被氧化成NO3-,P被氧化成PO4-3,S被氧化成SO4-2),并释放出细菌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⑷转化为细菌本身所需的营养质,组成新的原生质,于是细菌逐渐长大、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菌。除了醚类物质外,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相应的细菌氧化分解。

14 (1)活性污泥法 A、原理:活性污泥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原生动物、藻类等,并吸附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絮状微粒所组成。
活性污泥法是通过曝气充氧向废水中注入空气,在一定时间内,使空气和含有大量微生物群体的絮状活性污泥与废水中底物(有机污染物)紧密接触,发生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和沉淀的作用过程,达到去除废水中有机物,使水得到净化的目的。

15 B、活性污泥系统的主要设备 活性污泥系统:曝气池或氧化沟、沉淀池 污水 筛滤、隔油 初级沉淀 曝气池 二次沉淀 处理水 返回的活性污泥
污水 筛滤、隔油 初级沉淀 曝气池 二次沉淀 处理水 返回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 排放

16 2.厌氧处理法的基本原理 污水的厌氧处理法是在无氧条件下,借助于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可溶性或不溶性的有机废物进行生物降解。本法适用于高浓度的有机污水和污泥的处理,一般称为厌氧消化法。包括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两个阶段。 ⑴分解初期,不同微生物将蛋白质、糖类和类脂质转变为脂肪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及乳酸等有机酸,还有醇、酮、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此阶段由于有机酸的大量积聚,故称酸性发酵阶段。

17 ⑵在分解后期,由于产生的大量氨的中和作用,污水的pH值逐渐上升,加之另一群专性厌氧的甲烷细菌分解有机酸和醇,生成甲烷和CO2,结果使pH值迅速上升,故将这一阶段称为碱性发酵阶段。
用厌氧法处理污水,由于产生硫化氢等有异臭的挥发性物质而发出臭气,加之硫化氢与铁形成硫化铁,使污水呈现黑色。这种方法净化污水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停留约一个月),而且温度低时效果不显著,有机物含量仍较高。所以,目前多数厂家在进行厌氧处理后,再用好氧法进一步处理,才能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18 (三)消毒处理 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特别是病原微生物,需经药物消毒处理,方可排出。
1.氯化消毒法 将液态氯转变为气体,通入消毒池,可杀死99%以上的有害细菌。近年的研究证明,用漂白粉或液态氯消毒污水,会造成氯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 紫外线消毒法 将紫外线灯成排地安装在污水净化处理后排水口前面,待排出的水在紫外线灯周围经过0.3s,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19 四、屠宰污水的测定指标 (一) 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温度下,水体中有机污物受微生物氧化分解时所耗去水体溶解氧的总量,单位是mg/L。国内外现在均以5d、水温保持20℃时的BOD值作为衡量有机物污染的指标,用BOD5表示。BOD5数值越高,说明水体有机污物含量愈多,污染越严重。污水处理的效果,常用生化需氧量能否有效地降低来判断。清洁水生化需要氧量一般小于1mg/L。

20 (二)化学耗氧量(COD) 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和一些还原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所消耗氧的量,单位为mg/L。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化学耗氧量是水被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当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所测得的化学耗氧量用CODcr表示,而高锰酸钾法则用CODmn表示。因屠宰污水中污物含量很多,成分复杂,CODcr法氧化较完全,能够较确切地反映污水的污染程度。

21 (三)溶解氧(DO) 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单位是mg/L,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以及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水受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而耗氧,使水中溶解氧逐渐减少;当污染严重时,水中溶解氧不断减少,甚至会接近于零。这时,厌氧性细菌繁殖起来,有机物发生腐败,使水体发臭。因此,水中溶解氧也可作为水被污染程度的标志。我国的河流、湖泊、水库水的溶解氧含量多高于4mg/L,有的可达6~8mg/L。当水中溶解氧小于3~4mg/L时,鱼类就难以生存。

22 (四) pH pH是水体被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pH对水中生物及细菌的生长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当pH升高到8.5左右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使水体自净能力受到阻碍。 我国规定,污水净化后排放时要求pH为:农业灌溉水为5.5~8.5;渔业水域水质(淡水)为6.5~8.5。

23 (五) 悬浮物 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 悬浮固体物质是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淤泥、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细微的悬浮物质,直径一般大于100μm。污水中的悬浮物质,能够影响污水的透明度,从而降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我国污水排放标准规定:污水排入地面水体后,下游最近用水点水面,不得出现较明显的油膜和浮沫。允许排放浓度为500mg/L。

24 (六)浑浊度 浑浊度:是指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对光线透过时的阻碍程度。浑浊现象常用来判断水是否遭受污染的一个表观特征 。 浑浊度的标准单位是以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白陶土/硅藻土(二氧化硅)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1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25 (七)硫化物 屠宰加工企业的污水中,蛋白质(胱氨酸、半胱氨酸)在分解时会产生硫化氢,在水中缺氧时,有机物的分解也能产生硫化物和硫化氢。硫化物能减少水中的溶解氧,妨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硫化氢的存在也是水发出异臭的重要原因。 (八)微生物 屠宰加工企业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虫卵等。如果未经处理而排放,则会对公共卫生和畜禽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对净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彻底消毒后,才能排放至公共下水道。

26 屠宰加工企业的卫生消毒 一、消毒的概念及种类 (一)消毒的概念
1.消毒:指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或措施。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 2.灭菌:杀死物体及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称为灭菌。“一切微生物”包括病原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等。

27 (二)消毒的种类 1.预防性消毒:指平时对可能被病原菌污染的物体和场所实施的消毒。
2.随时消毒:指在传染源存在的疫源地进行的随时的、多次的消毒,目的是迅速杀灭刚从传染源体内排除的病原菌。场所、排泄物、分泌物、用具、物品等。 3.终末消毒:指在传染源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28 3、屠宰加工企业消毒的意义: 1.是保证肉品质量,防止畜禽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2.防止和减少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蔓延。
3.保障环境卫生和人类身体健康。

29 一、饲养场地和圈舍的消毒 (一)饲养场地的消毒 1.预防性消毒:经常清扫,保持场地的清洁卫生,定期用消毒药喷洒。
2.随时消毒:被细菌芽胞污染场地,先用20%漂白粉液或其它对芽胞有效的消毒药液(如2%~4%的氢氧化钠液)喷洒;对于其它传染病所污染的地方,则应用消毒液仔细刷洗消毒;若系泥地,按每平方米面积撒上干漂白粉2~2.5kg,然后以水湿润、压平。 (二)畜禽圈舍的消毒 1.预防消毒:一般每半个月或一个月消毒一次。 2.随时消毒:彻底清扫,若发生了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如猪丹毒、炭疽等,清扫之前应用有效消毒药物喷洒后再打扫、清理,以免病原微生物随尘土飞扬造成更大的污染。

30 二、屠宰加工车间的消毒 (一)预防性性消毒
每日工作完毕,必须将全部生产场地、用具彻底洗刷干净,并用82℃热水或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4%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喷洒,保持1~4h后,用水冲洗。器械可用82℃热水消毒或0.015%的碘溶液消毒工作人员的手也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胶鞋、围裙等橡胶制品用2%~5%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擦拭消毒,工作服、口罩、手套等应煮沸消毒。 (二)随时消毒 对病毒性疾病的消毒,多采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对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炭疽杆菌,应用10%的氢氧化钠热水或10%~20%的漂白粉液进行消毒,也可用2%的戊二醛溶液进行消毒。

31 三、运输工具的消毒 1.对运输途中未发生传染病的运输工具,清扫后用85~90℃的热水冲洗消毒即可。
2.对装运过感染一般性传染病畜及其产品的运输工具,清扫后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或0.1%的碘溶液洗涤消毒,清除的粪污应进行生物热消毒。 3.对装运过由形成芽胞的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畜及其产品的车船,先用4%福尔马林溶液喷洒,然后清扫,再用4%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消毒。保持30min后再用热水仔细冲洗,最后再用上述药液喷洒消毒,清除的粪便焚烧销毁。 4.对粪便须经发酵处理后再利用;发生过烈性传染病车船内的粪便,应集中烧毁.

32 四、粪便的消毒 粪便的消毒有焚烧法、掩埋法、化学消毒法及生物热消毒法。其中生物热消毒法是对粪便最经济的消毒方法,所以,粪便的消毒多采用此法。 湿粪堆积发酵所产生的生物热可达70℃或更高,能杀灭一切不形成芽胞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粪便,由于发酵腐熟快、肥效良好。 一般好气堆肥,在夏季需1个月左右,冬季需2~3个月方达腐熟。被分支杆菌污染的粪便,应堆放6个月之久。 但对于炭疽、气肿疽病畜的粪便,只能焚烧或经有效的消毒液化学消毒后深埋。

33 六、饲养管理人员及器械的消毒 工作服、帽及器械浸泡于有效化学消毒液中;手及皮肤裸露部位用消毒液擦洗、浸泡一定时间后,再用清水清洗掉消毒药液。
对于接触过烈性传染病如炭疽病畜及产品的工作人员,可采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治疗。

34 二、常用消毒药品的选择、配制和使用 (一)、常用消毒药品的选择 理想的消毒药品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杀菌性能好,作用迅速。对人畜无毒害作用,对金属、木材、塑料制品等无损坏作用。 2、性质稳定,无易燃性和易爆性,不会因自然界存在有机物、蛋白质、渗出液等而影响杀菌效果。 3、价格低廉,容易买到。

35 (二)、常用消毒药品的配制 配制消毒药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药量、水量和药与水的比例应准确 2、配制消毒药品的容器必须干净配制;
3、注意检查消毒药品的有效浓度; 4、配制好的消毒液不能久放;

36 (三)、化学消毒药的分类 根据结构分类 1、酚类消毒药:如石炭酸等,能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而呈现杀菌作用。
2、醇类消毒药:如70%乙醇等,能使菌体蛋白凝固和脱水,而且有溶脂的特点,能渗入细菌体内发挥杀菌作用。 3、酸类消毒药:如硼酸、盐酸等,能抑制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菌的物质代谢。乳酸可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水解。 4、碱类消毒药:碱类消毒药如氢氧化钠,能水解菌体蛋白和核蛋白,使细胞膜和酶受害而死亡。

37 (三)、化学消毒药的分类 5、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一遇有机物即释放出初生态氧,破坏菌体蛋白和酶蛋白,呈现杀菌作用。
6、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等容易渗入细菌细胞内,对原浆蛋白产生卤化和氧化作用。 7、重金属类:如升汞等,能与菌体蛋白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而产生杀菌作用。 8、表面活性剂:如新洁尔灭、洗必泰等:能吸附于细胞表面,溶解脂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和代谢中间产物流失。 9、染料类:如甲紫、利凡诺等,能改变细菌的氧化还原电位,破坏正常的离子交换机能,抑制酶的活性。

38 (四)常用的消毒剂及其使用 (1)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对细菌和病毒有强大的杀灭力。可用1%~2%热溶液对圈舍、地面、用具等消毒。本品有腐蚀性,消毒后应用清水冲洗。 (2)碳酸钠(纯碱)常用4%热溶液洗刷或浸泡衣物、用具,消毒车船和场地。 (3)10%~20%新鲜石灰乳l份生石灰(氧化钙)加l份水即制成熟石灰(氢氧化钙),然后用水配成10%~20%混悬液用于墙壁、圈栏、地面等的消毒。因熟石灰久置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而失去消毒作用,故应现配现用。生石灰粉可用于阴湿地面、粪池周围等处消毒。

39 (四)常用的消毒剂及其使用 (4)漂白粉又称氯化石灰或含氯石灰
主要成分次氯酸钙遇水后产生极不稳定的次氯酸,再离解产生氧原子和氯原子,通过氧化和氯化作用而产生杀菌作用。漂白粉的消毒作用与有效氯含量有关,其有效氯一般在25%~36%之间。漂白粉很不稳定,有效成分易散失,即使保存于密闭干燥容器中,每月仍损失约1%~3%的有效氯。漂白粉在使用时必须测定有效氯含量,凡有效氯含量在16%以下的则不适合消毒用。漂白粉常用浓度为5%~20%,其5%溶液可杀死一般病原菌,10%~20%溶液可杀灭细菌芽孢。一般用于畜禽圈舍、地面、水沟、粪便、水源及运输车船等的消毒。

40 (四)常用的消毒剂及其使用 (5)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为白色粉末,有味,杀菌力强,较稳定,含有效氯62%~64%,是一种有机氯消毒剂。用于空气(喷雾)、排泄物、分泌物的消毒,常用其3%的水溶液,若消毒饮水或清水,按4 g/M3使用。

41 (四)常用的消毒剂及其使用 (6)福尔马林为含甲醛37%~40%的水溶液,有很强的消毒作用。1%水溶液可作畜体体表消毒,2%~4%水溶液用于喷洒墙壁、地面等。圈舍、孵化器、种蛋等的熏蒸消毒时常与高锰酸钾以2:1(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的比例使用,福尔马林用量一般为14~42mL/m3。福尔马林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使用时应注意人畜安全。

42 (四)常用的消毒剂及其使用 (7)新沽尔灭、洗必泰、消毒净及度米芬(消毒宁)均属季胺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新洁尔灭性质稳定,无刺激性、腐蚀性,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杀灭作用,但对病毒、霉菌效果较差。上述四种消毒剂的0.1%水溶液用于浸泡消毒各种器械(如金属器械需加0.5%亚硝酸钠以防锈)、玻璃、搪瓷、橡胶制品及衣物等,除新洁尔灭液需浸泡30分钟外,其他三种只需浸泡1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使用该类消毒剂时应注意避免与肥皂或碱类接触,以免降低消毒效力。

43 三、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浓度 2、消毒剂作用时的温度 3、环境湿度 4、消毒剂作用的时间 5、环境的酸碱度 6、环境中的有机物
7、配制消毒剂时的水质 8、环境中的中和剂

44 四、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二、化学消毒法 三、生物热消毒法 1、清扫、洗刷圈舍;2、阳光、紫外线和干燥 3、高温;4、辐照
1、喷洒法 ;2、浸泡法; 3、熏蒸法 三、生物热消毒法 1、掩埋尸体;2、堆肥

45 五、消毒效果检查 1.清洁程度的检查:做到干净、卫生、无死角。 2.消毒药剂正确性的检查:查看消毒工作记录,了解选用消毒药剂的种类、浓度及其用量。检查消毒药液的浓度时,可从剩余的消毒药液中取样进行化学检查。 3.消毒对象的细菌学检查:消毒对象随机划区(10×10cm)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检验,据检查结果,评定消毒效果。

46 4.粪便消毒效果的检查 (1)测温法 :测量发酵粪便的温度,根据粪便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的温度来评定消毒效果。在60—70℃时,经过1—2昼夜,可使其中的巴氏杆菌、布氏杆菌、沙门氏杆菌及口蹄疫病毒死亡;24h可以杀灭猪丹毒杆菌;12h能杀死猪瘟病毒。 (2)细菌学检查 按常规方法检查,要求不得检出致病菌。


Download ppt "第十七章 肉类加工企业废弃物 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及其消毒."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