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心理学视角下的校园危机事件的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聂 振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心理学视角下的校园危机事件的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聂 振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理学视角下的校园危机事件的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聂 振伟

2 提纲 一、校园危机事件的概念与成因 二、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 三、校园危机事件管理中的心理援助 四、校园危机事件管理中的大众传播与法律风险防范

3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2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
在对全国11个城市4.3万余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非致命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24.1%,其中造成身体伤害的占1.64%,永久性伤残的占1.01%。 由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组委在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十个省市进行的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调查显示,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依次为:学校占51.44%,公共场所占36.32%,自然环境占10.44%,家里占1.8%。 这一系列数据都在提醒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解决青少年在校的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017/3/16 3

4 在处理校园危机事件过程中,一方面,受伤害学生及其家长所受的身体、精神上的痛苦让人十分同情;另一方面,学校为处理危机事件而牵涉的大量时间、精力又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潜在的危机是,学校管理者、教师的倦怠,学生的被束缚,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如何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纠纷,成为每个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关注的重点。 2017/3/16 4

5 根据世界经验,我国已经进入危机高发期,(人均GDP1000-3000美元)学校是社会的细胞,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风险社会的影响。
危机常态化理论认为,危机已经根植于当今社会的经纬之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危机已由“非常态”的情景或者“事件”,变成现代社会的“持续”状态。 目前在学校频发的学生危机事件证明了其是客观存在的,是当今学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面对频发的校园危机事件,面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学校管理者不能无所作为,因为危机事件具有破坏性的负功能。

6 危机对人是一种危险与威胁,任何危机的出现都会给人造成物质损失和精神困扰。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会给人类带来精神障碍、付出沉重代价、加剧前进阻力等消极效应。

7

8 危机对人类是一把“双刃剑”与“两面币”,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正面价值与积极效应,如“5
危机对人类是一把“双刃剑”与“两面币”,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正面价值与积极效应,如“5.12”汶川地震使心理援助、心理健康知识在四川、在全国得到空前广泛的宣传。 而在另一些条件下会折射出反面价值与消极效应。“5.12”后《2012》世界末日来临的恐慌与盲目消费等现象。 校园管理者——学校发展的掌舵人的职责就要主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用辩证的眼光,客观正确地看待校园危机事件,要看到校园危机的发生对于学校和师生的破坏性及建设性的双重效果。

9 一、校园危机事件的概念与成因 1、校园危机事件的概念 (1) 什么是危机?
危机是生活意外事件造成的情感创伤,使人的心理内环境出现巨大的失衡,以致不能自持及至精神濒临崩溃的状态。 危机的本质在于人们身心系统的失衡。危机也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于是产生紧张、焦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控制时,就会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和混乱。

10

11 心理危机事件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 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 存在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
是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12 (2) 校园危机的概念 校园危机事件是在危机事件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专指以学生、教工为主体,或涉及师生利益的,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或潜伏尚未发作的,对学校的声誉、秩序或部分成员造成严重影响的情景。

13 一类事件直接与公共危机事件有关。如: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宫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火,325条生命瞬间丧身火海,其中288位是豆蔻年华的孩子们。
2003年的SARS在全国的蔓延,学校封校 2005年山西某中学21条师生的生命葬送在疲劳驾驶的大货车轮下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2008年“3.14”打砸抢造成学生伤亡事件、2010年福建南平重大凶案(8名学生死亡)、2011年校园大门口群殴致命案)。

14 第二类直接来自校园内。 如时常见诸于媒体上的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案(国内每年处理学校食物中毒事件100多起) 校园踩踏事件、校舍或设备倒塌伤及学生事件 学生集体罢课事件、学生罢餐、学生校园游行 内地每年处理80多万人次的校园伤害案(如马加爵案件、北京某大学“弑师”案件、药家鑫案。) 师生校园自杀案(广州某高校“黑色星期一”(一周内连续四人跳楼) 校园强奸案 学生宿舍违规用电造成火灾,等等。

15 危机事件中一定会涉及到危机中的人。财物损失可以估价,可以补偿;而人的心灵伤害有的可以自我修复,有的则终生存有遗憾,严重的导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心理学的视角是在探讨危机事件中不可缺少的。是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危机的理论依据。体现在: 保障学生的生命权。 维护学生的健康权。 尊重学生的发展权。

16 学生观:人们对学生持有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 正确的学生观是进行有效学生管理的前提。我们曾局限于认识论的视野,对学生的生命意义、主体能力极其巨大潜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导致学生观的简单化和浅层化。随着社会的和时间的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学生观的内涵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17 新时期科学的学生观包括: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平等的学生观,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生观直接影响校园危机事件管理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影响对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情感、手段的选择,影响管理的价值取向,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18 具体来说,在危机事件处理决策上,以大多数学生及教师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为依据,把保护和尊重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管理者的利益。在危机事件处理上,深入师生,体察受害者的疾苦,把学生的需要当做第一选择,把学生的利益当做第一考虑,把学生的满意当做第一标准。

19 (3)校园危机事件的一般特征 校园危机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有共性。特征有: ①突发性。 ②危害性。对正常秩序的扰乱、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对社会或学校的核心价值造成破坏、影响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的营造,必须由有关组织积极应对处理。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秩序。 ③紧急性。危机事件的形态特征。危机事件往往事发偶然,发展迅速,伴有紧迫性,不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缓解,事态可能进一步升级。 ④不确定性。源于危机事件的不可预料性。 ⑤转化性。危机从字面上看,由“危”和“机”两个字组成。“危”意为危险、威胁,多为贬义;“机”可以理解为“机遇”、“机会”,多为褒义。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风险性,当危机事件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而果然除了恰当及时,可以转“危”为“机”。

20 (4 )危机事件的层级 危机事件的分级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做好预警,采取最合适的方式处理事件。
I级(特别重大,红色表示):事件涉及社会核心价值观,涉及范围广、影响大,造成巨大损失或伤亡,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复杂,较难控制事态和局面。 II级(重大,橙色表示):事件涉及范围、影响和杀伤力仅次于I级,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伤亡,处理的周期长。如2003年的SARS发生期间,学校的排查和隔离事件。 III级(较大,黄色表示):事件仅涉及一定的范围,未造成严重的后果,事件发展在可控制范围内。如学生自杀事件、学生集体罢餐事件等。 IV级(一般,蓝色表示):事件的性质较轻微,不涉及核心价值观,影响的范围很小,事件发展的走向比较清晰,容易控制事态的发展。如学生打架、斗殴事件。 级别的转化:男学生头发过长——老师硬性要求剪短——学生上课头披床单——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留级、试读

21 2、校园危机事件的成因 政治因素(国际争端、国家安全) 社会因素(安全事故、网络信息、社会治安、家庭教育、性别认同)
个体因素(生理和心理疾病、家庭教养、情感沟通) 国人的狭隘意识和传统教条往往让知识也成了一种禁锢思维的武器,更何况女性群体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又处于弱势,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女性自杀率远远超出男性。

22 教师 (教育思想、学生观, 心理健康水平 ) 学生 管理者的 心理健康知识 与水平 家长(教育态度及心理健康水平)

23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老师的态度 父亲 母亲 求学经历 社会经历 (同僚、同学) (成长的助力) 的态度(家庭生活) 称赞 被爱护
被了解 被肯定 受支持 接纳 被关心 欣赏 被注意 被重视 受拥护 (成长的助力)

24 破坏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老师的态度 父亲 母亲 求学经历 社会经历 (同僚、同学) (成长的阻力、破坏力) 的态度(家庭 生活) 被讥笑
的态度(家庭 生活) 求学经历 被讥笑 被虐待 被放弃 被责骂 被忽略 被误会 被贬抑 被羞辱 被轻视 被孤立 被否定 (成长的阻力、破坏力)

25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l、遗传因素的影响 2、素质因素的影响 3、分娩因素的影响 4、发育迟缓因素的影响因素的影响 5、生理疾病和外伤、中毒等因素的影响 6、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

26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家庭的自然结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家庭的抚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5、家长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7 (三)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l、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2、学校教育结构的影响 3、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 4、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 5、教师教育态度及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6、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 7、学校校风、班风的影响

28 (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1、社区环境的影响 2、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3、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4、社会政治局面的影响 5、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6、社会风气的影响

29 二、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 1、潜在危机问题的特点: 隐蔽性:不易被人觉察。
可转化性:潜在危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突然转化为真正的具有破坏性的危机。如一个学生因为学习、交际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情绪低落,容易产生自杀的想法。可能突然有一天又受到一些刺激,并因此走上绝路。潜在危机化成了危机。(内在情绪由愤怒、冷漠到绝望) 可控性:一些学生可能自我疗愈(调节)康复力比较强,能危机消化潜在危机,或者可能由于学校及时介入,避免了危机的发生;也可能是得到了父母、周围同学的及时支持和帮助而度过难关。 潜在危机转化成危机往往有一个临界点,临界点之前,是我们处理的最佳时机,而错过了这个时机,潜在危机就不可避免地转化成危机了。(例:学生外校女老乡割腕事件)

30 2.学生潜在危机问题的类型: (1)学习危机: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的差别适应。 部分学生自律能力不够,放松对学习的自我要求,贻误学习; 自暴自弃;自卑心理;厌学情绪。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压力过大(按成绩名次排座位)

31 (2)生活危机: 家庭情感沟通缺少,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问题、寄养儿童、超生儿童等等。 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生求学期间的生活困难;
自理能力差,没有办法独立生活的学生。 患有先天性或传染性疾病的学生,维持日常生活存在困难,或接受治疗需要大量费用,等等。

32 (3)心理危机 因人际关系引发的,盲目与他人攀比或嫉妒心理过强。 因恋爱情感引发的。 因家庭突然变故引发的。5. 12一夜之间成为孤儿, 自卑心理,不能接纳自己的独特性,低健康的自我形象。如不喜欢自己的长相、身材、性别、性格等。如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疑凶韩裔学生赵承熙,赵承熙的同学、室友和老师震惊之余也有意料之中的感觉。他们眼中的赵承熙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孤僻和古怪,而赵承熙的作业剧本却揭示了一颗压抑、扭曲的心灵。

33 (4) 就业前景危机 高中、大学、研究生毕业,却发现社会竞争空前激烈,要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和岗位是需要经受重重考验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容易心灰意冷。

34 教师潜在危机: 职业倦怠表现为自我期待较高,工作胜任力有限, 工作头绪多界限不清 情绪调节能力有限,抑郁寡欢
生活家庭矛盾凸显,自我暂时无力解决 个性过于求完美;

35 •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绝望 •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 •觉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
教师职业困扰:耗竭感

36 3、潜在危机问题排查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库、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库;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定期开展心理测评。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要把握的几点:
专业的保密性与管理的透明性。月报告制度、危机事件及时处置制度、定期动态分析制度、三方联系会议 心理测查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O与C

37 2、师生危机教育的确立与开展 广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危机预防知识,掌握应对危机的能力;掌握互助互救的方式与技能;
开展生命教育;建立三级危机干预网络体系(学校、年级或院系、班级或学生) ; 编制操作性的《校园危机预防与干预手册》培训师生。

38 必要的心理求助是强者的行为! 关注自己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明天的健康生活买保险! 关注他人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和谐的生存环境做建设!

39 3、校园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 (1)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应急处理 (3)全面到位的信息沟通管理 (4)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40 危机干预对象 当事人的心理危机干预 当事人室友、好友、同学的心理危机干预;
当事人亲属的心理危机干预。学生是一个家庭未来希望所系,对学生当事人亲属的心理危机干预不仅直接影响到危机事件的处理,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亲属、家庭的未来。 受危机事件影响的师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群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相互感染性,学生危机事件常常会对事件当事人有相同特征的同学产生强烈的冲击,并可能引发类似危机事件的再度发生。如2006年广州某高校“黑色星期一”一周内连续四人跳楼自杀的连锁反应;2010年富士康的接连13跳等。

41 三、校园危机事件管理中的心理援助 (一)心理援助的理论与技术 1、沟通技术
心理援助首先要借助沟通技术建立良好关系,如果不能与危机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干预技术则较难得到执行和贯彻,不会取得干预的最佳效果。因此,建立和保持双方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人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感,保持心理稳定和有条不紊的生活,以及改善社会支持系统。

42 沟通的三个层次 闲谈:谈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只在人生的浮面游动,无法深入。如“你想看哪部电影?”“你们宿舍的某某最近------”
讨论:对某事或某人等有“你来我往”的各自观点的交流; 谈心:不但谈得来,还能深入到心灵领域进行探讨,这时候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汇,在这阶段,很自然地将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向对方敞开。也由于双方已经到了“知心”的层次,所以不担心暴露自己的缺憾和短处,反而在相互倾听、彼此鼓励,得到调整和成长的机会。

43 2、心理支持技术 应该给予危机当事人以心理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者的认知错误或行为,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心理危机,使危机当事人的情绪得以稳定。 可以用解释、劝导、启发、鼓励、暗示、保证、疏导、环境改变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转介至住院进行短期的治疗。 同时,在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中须注意,不应带有教育的目的。心理教育虽说是心理工作者的任务,但应是危机解除后和康复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44 3、解决问题技术 解决问题的技术以改变求助者的认知为前提,一般可以先采取以下方法: (1)会谈以疏导被压抑的情感为主导。
(2)认识和理解危机发展的过程及与诱因的关系。 (3)学习问题的解决技巧和应对方式。 (4)帮助求助者建立和改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人际交往关系。同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45 “授人以鱼,一日享用;救人以渔,终身受用。”
助人自助

46 同感(同理心): 从客观或外在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而是辅导员放下个人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从来访者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能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并且了解他们如何看自己,看周围的世界,由此而产生的独特的感受。

47

48 危机的特征 危险与成长的机缘并存 人对危机复杂的反应症状 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 生活中选择的必要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

49 危机的反应 (1)情绪反应: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
(2)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有时害怕自己发狂,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知觉。 (3)行为改变:不能专心学习工作或劳动;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令人生厌或粘着性;与社会联系破坏,可发生对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没有的非典型行为。 (4)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 (5)人际关系方面:不愿与人交谈或见面,人际关系恶劣,经常责怪他人或孤立自己;与人沟通时无法集中注意力。

50 时间限制 一般而言,普通人无法忍受长期失衡状态和压力,他必会以不同方法及应变以使自己再度获得平衡状态。
大量相关研究指出,一个人由危机出现到恢复平衡大概是六至八个星期时间。基于此,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把握此时限,以协助来访者度过难关。

51 危机的评估 危机是包罗万象的、连续的和动态进展的,通过对求助者的应付能力、所遭受的个人威胁以及是否失去能动性的评估,能了解其过去和现在的危机状况,判断危机干预工作者所要采取的行动类型。

52 德兰修女获和平奖时 讲了这样几句话: 1、 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 ——而是指爱心的渴求;
德兰修女获和平奖时 讲了这样几句话: 1、 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 ——而是指爱心的渴求; 2、 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 ——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 3、 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 ——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

53 (一) 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以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
(一) 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以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 危机干预又称危机调停,是以急诊访问或劝导的形式,改善那些有自杀念头或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人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各种条件,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4 危机干预的专业机构 世界上最早的自杀求助热线是1960年在美国洛杉矶出现的生命热线。其功能主要是通过电话对那些打算自杀的人在临死前进行情绪疏导,挽救生命。发达国家目前都设有“危机干预网络”,由危机干预热线和警方、消防队、急救中心、精神病院、社区组织等组成。一旦遇到自杀事件,这些人将采取统一的行动,最大程度挽救生命。

55 (四)危机干预的原则 (1) 引导危机面临者及时、有效地接受帮助 (2) 帮助危机面临者有所作为地对待危机事件
(3) 向危机面临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4) 不要责备他人,以防止危机面临者责备他 人,不去承担责任,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

56 1.定义问题 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3.提供支持 4.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5.做出计划 6.获得承诺
危机干预六步法 1.定义问题 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3.提供支持 4.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5.做出计划 6.获得承诺

57 哀伤历程 第一阶段:震惊与逃避 否定 震惊 麻木与迟钝 逃避 第二阶段:面对与瓦解 愤怒 抑郁 退缩 焦虑 忧伤 绝望 面对
否定 震惊 麻木与迟钝 逃避 第二阶段:面对与瓦解 愤怒 抑郁 退缩 焦虑 忧伤 绝望 面对 第三阶段:接纳与重整 接纳 归还 重组 适应 有研究表明,70%多的人有较强的自我康复力。可以在1-2周内自行消退症状反应。还有一些人可能需要专业人士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58 创伤后三个阶段的表现 哀伤是一个过程。 回避阶段: 不敢看电视节目 不敢看亲人照片 逃避人群,害怕别人提及 面对阶段: 追思活动、募捐活动
适应阶段:

59 应激事件常见反应 生理层面: 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晕眩、胃痛与腹泻 头痛 虚弱感、麻木感、疲惫感 食欲改变

60 认知层面 注意力差或出现记忆力方面的问题 理解困难,思考缓慢 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 对环境的警觉性增强 与自我失去联系(分离)
闪回(场景反复再现) 噩梦

61 情绪层面 焦虑与恐惧 没有安全感 无助感 冷漠或疏远 悲伤、哀悼、心情低落 内疚 愤怒、易怒、高度亢奋的、不休息的
情感否认、麻木感、什么事情都不喜欢 失去信心 自卑

62 行动层面 退缩或远离他人 容易惊吓 回避 敌对或好攻击 沟通困难,不管是口语上或书面写上 愤怒感,经常与别人争吵 饮酒,抽烟或服过量药物
进食习惯改变

63 学校管理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任务 一、向教师、学生、家长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 二、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设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为教育教学服务 四、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64

65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处事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对学生已形成的不良心理或障碍进行矫正。

66 管理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学校中的党务工作、团队工作、行政工作、班主任工作等都必须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心理素质,进而可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能。 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必须符合参与者的心理特点。在管理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促使管理者自觉地了解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充分体会心理氛围对工作的影响作用,并注意使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适应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67

68 心理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咨询员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帮助来访者接受新信息,学习新行为,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及做出某种决定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69 “咨询是生命的流露”—— 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触抚。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员人生观、价值观、个性、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诸方面的展示, 而这些都是影响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咨询工作最主要、最核心的因素是咨询员本身。

70 营造一个安全网(一) 消除歧视 学习接纳他人 1、接纳成长的经历和早期经验 2、接纳当事人现实的想法 3、消除病耻感

71 营造一个安全网(二) 抑郁和自杀是重大的社会公众问题 自杀不是软弱的表现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识别自己与周围的人
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72 营造一个安全网(三) 告之当事人自杀的想法的出现是一件正常的事 鼓励当事人有意识到改变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鼓励当事人建立应对的行为方案
帮助当事人找出能够为其提供帮助的内部及外部资源 将能够为其提供帮助者的姓名、联系方式记录下来 告诉当事人如果自杀的想法或欲望再次出现,而不知道如何应对时,可能求助的人或机构 给予当事人鼓励和希望

73 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74 学校管理者健康的心理素质 环境适应能力 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 自我认识与觉察能力 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 人格感召影响力

75 四、校园危机事件管理中的大众传播与法律风险防范
(一)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危机事件中的大众传播 (二)校园危机事件主要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 1、厘清相关界限是防范法律风险的前提 2、实现工作规范化,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76 危机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方能有效应对,如法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只有不断借鉴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扩展研究的视野,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Download ppt "心理学视角下的校园危机事件的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聂 振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