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国文学 王馨
2
第四编 隋唐五代十国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馀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唐代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后人把强盛繁荣的唐代,与汉代并列,称为“汉唐盛世”。
3
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国力的日渐强大,为士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
4
唐代是这样一个朝代:它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
5
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戮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大繁荣与大破坏都经历过了,然后是力图兴而始终未能的振作.
6
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了他们激情,让他们不得不歌吟.
7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8
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的清醒认识,和“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的提出,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其史臣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形成的对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
9
所谓“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
10
“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实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则是一种缺憾。
11
贞观诗风的宫廷化倾向,与受南朝文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太宗李世民是个爱好文艺的君主,现存的太宗诗里,感时应景·吟咏风月的多达五十馀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12
盛唐的诗人群体 与当时许多想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才士一样,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13
但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如(山居秋瞑)
14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15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如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16
在当时,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诗人孟浩然。他的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
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如《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7
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似有惋惜之情,却又无迹可寻。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相较而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18
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过程中写了不少山水诗。遇景入咏时,他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9
拈花微笑的空灵境界,是禅的最高境界,也是王·孟等人在山水诗创作中所追求的艺术极境。
20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作品多带有禅意和禅趣,但像王维那样直接契入空灵禅境的并不很多。王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21
李白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22
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彭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23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入世思想。
24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25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26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27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狂风吹我心,西桂咸阳树。”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28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29
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30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3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的形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
32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得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33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的高洁人格。
34
杜甫 比较一下盛唐诗歌和中唐诗歌,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别。在中唐诗歌中,盛唐诗那种浓烈的理想色彩消退了,人间的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思虑送走了少年的情怀。中唐诗有一种生活化的倾向。盛唐诗人追求的是境界的浑融;而到中唐,我们才看到了有意识的字锤句炼。
35
中唐诗人在盛唐诗那样的艺术颠峰面前,表现出拓展新的诗歌艺术领域的巨大努力。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
36
唐玄宗后期,沉溺于声色,挥霍无度;且又沉溺于道教和密宗佛教,很少过问朝政。朝廷大权先后落入权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手中。自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到天宝十一载(752),李林甫专权16年;天宝十三载(754)之后,杨国忠又独揽大权。
37
这场巨大的灾难,给唐诗带来了不少的转变。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传统对他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有巨大影响。他的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
38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
到了杜甫,才从如此广阔的视野并如此频繁地写时事。 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39
1·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 2·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