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 斌 诗词格律简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 斌 诗词格律简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 斌 诗词格律简介

2 诗词格律简介 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 (618-907年) 分成两大类:
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今”指的是唐朝),它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对每首诗的句数、字数和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故称为“格律诗”。它基本上可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 唐朝以后不受格律束缚的诗歌体裁就只有打油诗和自由诗了。 中国诗歌文学的演变过程 春秋:诗经 战国:楚辞 西汉:乐府 唐:诗 宋:词 元:曲 汉:赋 古体诗 近体诗 现代诗

3 诗词格律简介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4 诗词格律简介 沁园春.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雾霾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 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 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车舞长蛇,烟锁跑道, 欲上六环把车飙, 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 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 唯露双眼,难判风骚。 一代天骄 ,央视裤衩, 只见后座不见腰。 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5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近体诗的基本要素 ——平、仄、粘、对、韵。
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在近体诗中,单句称出句、双句称对句,相加称一联。 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粘”。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混欲不胜簪。 ├ 首联 ├ 颔联,对仗 ├ 颈联,对仗 ├ 尾联 粘 ┤ 中国诗歌文学的演变过程

6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一、押韵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古人押韵按韵书。隋朝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采用,稍经修改后称《唐韵》。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改称《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修订,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世称《平水韵》,也就是明清以后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7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和韵母。例如“公 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 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拚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例: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8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二、 四声 声调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据说梁武帝非常喜好文词,但是不解四声,曾请教学者周舍:“何谓四声?”周舍答道: “‘天子圣哲’是也” 。“天子圣哲”四字,按古四声读,依次为平、上、去、入。 《康熙字典》开篇载有一首四声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9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这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山西、内蒙古、湖南等一些地方也保存有入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10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入声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声调,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中不复存在。 1. 凡b、d、g、j、zh、z等声母的第二声字(阳平),都是古入声字。例如:拔跋白薄别脖舶伯百勃渤博驳。答达得德笛敌翟跌迭碟独读毒夺。格阁革隔国。及级吉急即疾集夹洁结劫杰截局菊决掘角厥脚觉绝。札扎铡择翟折轴竹妯竺烛筑逐浊琢拙直质执职。杂则择责贼足卒族昨。 2. 凡d、t、L、z、c、s等声母跟韵母e拼合,不论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得德。勒肋乐垃。特忒螣。则择泽责啧舴贼仄昃。侧测厕策册。瑟色塞濇涩圾。 3. 凡k、zh、ch、sh、R等声母与韵母uo拼合,不论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阔括廓扩。若箬蒻。桌捉涿着酌浊琢啄濯卓倬拙斫浞。戳绰啜醊龊婼。说勺芍妁朔槊箾铄硕率蟀。 4. 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die字例外。例如:憋别别。撇瞥。灭蔑。碟牒谍跌迭昳叠。帖贴铁。列冽烈裂猎劣。捏聂镊涅孽啮。 5. 凡d、g、h、z、s等声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得给黑贼塞。 6. 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例如:法发伐砝乏伐阀罚发。佛缚。 7. 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嗟jue,瘸que,靴xue除外。例如:曰约月玥悦阅乐药耀跃粤岳。决玦角厥珏脚觉爵绝。虐疟谑。略掠。缺阙却怯确榷确阙鹊雀。薛穴学雪血削。 8. 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例如:色册摘宅翟窄择塞,薄剥摸,白柏伯麦陌脉,肉粥轴舳妯熟,六陆衄,药疟钥脚角削学。

11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三、 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
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平仄在诗词中交错能使声调多样化。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和谐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的交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12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四、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对偶一般指两句相对。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 “卫”都是动词相对,“美” “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 名词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 过去蒙学老师教学童背诵:“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他们背诵的就是工对范例。

13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宽对就是比较宽松的对仗, 只要平仄相对、词性相同, 不讲究具体门类。
第一、严格的工对很难,一般也没有必要那样苛求。例如: 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刘威《游东湖》) 第二、首联和尾联的对仗,本属可用可不用,如果用对仗,就更允许宽松些。有不少就是半对半不对。似对非对,这都是可以的。例如: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第三、错综对。出句和对句中, 同类相对的词, 在位置上不对应。例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第四、流水对,把一件事、一个意思如同流水般地连续说下来,出句和对句之间有着时空上或因果上的连贯性,互相不能颠倒。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 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 炉寒火尽,须把意马牢拴
一、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律诗中对仗的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符合律诗对仗的标准。 对联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山间竹笋,嘴尖破厚腹中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墙上、山间、根底、腹中都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 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句中自对又两句相对显得特别工整。 纪晓岚为庙宇题的一副楹联: 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 炉寒火尽,须把意马牢拴

15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掌握诗词格律,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平仄,二是用韵。伟大诗人毛泽东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平仄排列最基本格式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以五言诗为例: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和七言的绝句、律诗, 共16种, 都可从基本格式推导出来。 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16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五绝 一、五言诗的格式及示例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王之涣《登鹳雀楼》 南山宿雨晴, 平平仄仄平 春入凤凰城。 仄仄仄平平 处处闻弦管, 仄仄平平仄 无非送酒声。 平平仄仄平 ——刘禹锡《路旁曲》 五绝 岸芳春色晚, 平平平仄仄 水影夕阳微。 仄仄仄平平 寂寂深烟里, 仄仄平平仄 渔舟夜不归。 平平仄仄平 ——司空曙《黄子陂》 月黑雁飞高, 仄仄仄平平 单于夜遁逃。 平平仄仄平 欲将轻骑逐, 平平平仄仄 大雪满弓刀。 仄仄仄平平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17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 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18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七绝 二、七言诗的格式及示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山色空蒙雨亦奇。 仄仄平平仄仄平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仄仄平平平仄仄 淡妆浓抹总相宜。 平平仄仄仄平平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 岂有豪情似旧时,仄仄平平仄仄平 花开花落两由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何期泪洒江南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 又为斯民哭健儿。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鲁迅《悼杨铨》 七绝 荷尽已无擎雨盖, 仄仄平平平仄仄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年好景君须记, 平平仄仄平平仄 最是橙黄桔绿时。 仄仄平平仄仄平 ——苏轼《赠刘景文》 兰陵美酒郁金香, 平平仄仄仄平平玉碗盛来琥珀光。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使主人能醉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不知何处是他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李白《客中行》

19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并且和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是相对应的,只是每句诗的前面多了两个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20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七律——白居易《城上夜宴》 留春不住登城望, 平平仄仄平平仄 惜夜相将秉烛游。 仄仄平平仄仄平
风月万家河两岸,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笙歌一曲郡西楼。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听越客吟何苦, 平平仄仄平平仄 酒被吴娃劝不休。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道人生都是梦, 仄仄平平平仄仄 梦中欢笑亦胜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仄仄平平平仄仄 乌蒙磅礴走泥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军过后尽开颜。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中国诗歌文学的演变过程

21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三、格式以外的规则
五绝、五律和七绝、七律共十六种格式,这些是标准化、理想化的格式。事实上,律诗很少有每个字都符合上面所讲的平仄格式的,几乎每首诗总有些字不符合,但要有补救措施。“孤平拗救”举例: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平仄仄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古原草》)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标准格式是写诗重要的基础,但除了格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则起作用。这些规则也都是历史形成的、公认的。

22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格式外习惯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七言诗每句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平仄两可,可平可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必须按照平仄格式的规定选用平声字或仄声字。第七个字涉及韵脚,必须分明。 就五言诗而论, 那就是 “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第五个字当然也属于不言而喻,是必须分明的。 这个口诀,简明易记,很有用处。但必须注意,它只是大概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掌握的时候,要加上一些修正才行。抛开变格先不说,最重要的修正有两点(以五言诗而论):

23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一是:“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的第一个字决不可不论。如果误用了仄声字,使这一句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那是大错误,诗论的术语叫做“犯狐平”(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科举考试时,犯了“孤平”,诗就不及格了。此是大忌。 二是:“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的第三个字也应当论。如果不论,最后三个字都变成了平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这叫“三平调”。“三平调”是古风的特色,对律诗来说,被认为是比较大的毛病,应当避免。另外,“平平平仄仄”这一句式中,第三字也可能不用仄声,以免形成“三仄脚”,但这不是格律的硬性规定。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4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四、律诗的布局结构
律诗通常有八句,这八句的结构如何呢?《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时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起承转合,是一首诗的布局结构。两副对子,就是两联对仗。 起,指的是首联,它是起始,要求平直。 承,是指颌联,承接上文,承上启下,要求有重量,有分量。 转,指颈联,要求有转折感,有变化。 合或叫“结”, 是指尾联, 要体现结尾性, 要求含蓄而意味深长。 起承转合只是律诗的一种比较好的结构,但不是唯一的。每首诗的内容都不一样,应当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结构既要合理,也需要多样化。

25 二、律诗的格式及写作规则 五律和七律,都要用对仗。对仗的位置,正例是在中间两联即领联和颈联。 第一、在一首诗中,两联对仗是基本的,多则不限。
第二、作为变例,律诗的对仗也有单联的。这种只有一联对仗的诗,盛唐时期比较多见。仅有的这一联对仗,一般用在颈联,诗评家称这种直到颈联才出现对仗的诗为“蜂腰体” 。 第三、还有一种变例,诗中虽然存在两联对仗,但不是都用在中间,而是用在首联和颈联。有的诗评家称这种形式为“偷春格”, 因其把本应在颌联出现的对仗用在首联。 绝句不要求用对仗。用对仗当然也可以,但不是必须的。

26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有二千三百多人。 初唐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盛唐时期,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派和高适、岑参代表的边塞诗派。 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刘禹锡代表作《陋室铭》等。 晚唐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 19m20’

27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1. 李白(701-762)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汉族,出生于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 开始了广泛漫游,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天宝元年(742年),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 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的第二年(756年),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 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

28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iú),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 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29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2. 杜甫(712-770)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30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杜甫名诗摘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1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3. 白居易(772-846)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汉族(龟兹血统),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三大诗人,人们尊杜甫为“诗圣、诗史”, 尊李白为“诗仙”,对白居易称“诗魔、诗豪”等,日本学界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唐宣宗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 二仙。 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释杂糅的。

32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白居易此诗以“古原草送别”为题,故诗须扣住“古原”、“草”、“送别”等题意。 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远芳——广远的草原。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公子王孙。此指所送之人。 萋萋——青草繁盛纷乱的样子。 4m20’

33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4. 李商隐(约 )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 (王维29首、李白27首)。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15m12’

34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传世佳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五绝登乐游原)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五律晚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七律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七律无题)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七绝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贾生)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七律无题二首)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七绝嫦娥)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七绝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七律无题二首)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绝夜雨寄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七律锦瑟)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七律无题) 传世佳句

35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枉然。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36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5.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文学成就: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及时行乐。

37 三、唐诗名人佳作欣赏 杜牧七言绝句欣赏 七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山行
七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绝-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绝-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38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1. 词的基本概念 词,初见于唐,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宋,传延至今。
1. 词的基本概念 词,初见于唐,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宋,传延至今。 词是由近体诗演化来的。广义的讲,词是诗的一种。 词是按“词牌”填写的。每一词牌都有自己固定的句数、字数、平仄要求,并在固定的地方押韵。 词的写法可以简捷地概括成一句话:按词谱填写。 按每个词调字数的多少来划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外)。 分为两段的词叫双调;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词的一段称为“阕”或“片”,表示音乐奏过了一遍。

39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词的句子,基本是律句,平仄要求很严格。注意,律诗中的变格规则不能套用到词中。
词句的平仄,每句都要按照词谱的要求来填写。当然,词中也有许多律句,其第一字和第三字在词谱中就被规定为可平可仄。 填词,没有必须用对仗的规定。凡连续出现两个字数相同的句子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仗。且不要求平仄相对。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有重复字的句子,或两个均带韵脚的句子,也可以对仗。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40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每个词牌对韵脚都有明确规定。有的词牌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则是平声字和仄声字互相押韵,即平仄互押,或平仄通押。 如:苏轼西江月《重九》的下阕: 莫恨黄花未吐, 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千古。 其中“扶”“萸”为平声,“吐”“古”为仄声。 有些词牌,使用不止一个韵,中间转韵。有些词牌强调用入声韵,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等。 律诗押韵用诗韵;而词的押韵则是用词韵。 词韵不像诗韵那样具有权威性,因而也不被严格遵守。诗曾是科举考试的项目,诗韵是官定的,而词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清朝道光年间,戈载编著的《词林正韵》,较为精密,为后来词界所遵用。

41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2. 词牌与词谱选讲
词牌是词调或曲调的名称,每个词牌代表着一个曲调。不同曲调的词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的要求不一样。 词共有一千多个格式。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名称,那是因为各家叫法不同。 所谓词谱,就是每一词牌的体式格式,是写作时用于对照的样品,为填词提供方便和依据。写词需要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句数、字数、平仄、韵脚等格式去写,所以叫“填词”而不是跟写诗一样说“作词”。

42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词牌:如梦令 又称《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叠句), 如梦令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4min

43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词牌:乌夜啼。 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4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词牌:长相思。
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 作者: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明月人倚楼。

45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词牌: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6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词牌:忆秦娥。
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作者: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47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词牌:虞美人。 词牌格式:
亦称《虞美人令》、《一江春水》。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韵, 每句不同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m40’

48 四、词的基本概念及词牌词谱 词牌:临江仙。 词牌格式: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9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1. 苏轼(1037-1101)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 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 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思想比较复杂,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性格坦率真诚,随缘自适。他还是一位儒、道、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思想家,一位通达古今的学者,一位兼通药理、美食等多种生活经验的全才,林语堂《苏东坡传. 序》云: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总是会心地一笑"。

50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苏轼作品著名词句欣赏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3.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5.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6.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7.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8.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5.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9.人间有味是清欢。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2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4.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25.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 。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28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1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苏轼作品著名诗句欣赏 著名文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4.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9.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0.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11.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12.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13.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14.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15.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18.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19.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 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 著名文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4.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52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髪。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一百字 双调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注:此调较灵活,常用入声韵。上下阕后七句相同;蓝色:可平可仄,红色:韵。 9m05’

53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别名《台城游》《元会曲》《凯歌》等。九十五字 双调。 仄仄仄平仄①,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②(或上四下七)。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③,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④,平仄仄⑤,仄平平⑥。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②(或上六下五)。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③,仄仄仄平平。 注:上下阕后七句相同!蓝色:可平可仄,红色:韵。 ①可以用“(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上下阕②实际是十一字句,可以上五下六或上四下七。如上五下六,则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如果上四下七,则为: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上下阕③均可用“(仄)仄(平)仄仄”。④可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还可以用平仄平,切记不能用平平平!⑤可以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⑥多用仄平平,少用仄仄平、平仄平。

54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亦称《江神子》. 双调七十字, 前后阕格式相同, 一韵到底。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时作者任密州知州。其妻王弗已去世十年,葬在眉山,距密州千里。当年他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故上阙云"十年生死"、"千里孤坟"。  

55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初名《鹊踏枝》, 又名《凤栖梧》,《黄金缕》等。六十字, 双调。前后阕格式相同,一韵到底。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 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 ;“天涯何处无芳草”, 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 , 词人屡遭迁谪 , 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 下片侧重欢乐, 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 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 杳然而去; 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56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2. 李煜(937——978)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年在位, 字重光, 初名从嘉, 号钟隐、莲峰居士。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 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 善绘画, 通音律, 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他的继后小周后也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8min43’

57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 作者以形象的比喻, 诘问的口吻, 悲愤的情怀, 激宕的格调, 放笔悲号, 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 上阕曲调高亢悲慨, 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 炼就大手笔, 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 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暗描江山易改, 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 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8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望 江 南 》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 捣练子令》 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59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3. 李清照(1084-1155)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60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3m30’

61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4. 陆游(1125—1210)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创作诗歌内容极为丰富,词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62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陆游诗词作品名句欣赏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3. 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4.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5.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7.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8.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9.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5.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 1.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3.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4.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 叹流年、又成虚度。 6.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7.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8.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9.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10.水流云散各西东。 11.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12.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13.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14.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15.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陆游诗词作品名句欣赏

63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陆游二十岁时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 实质是唐琬不孕), 最后强迫陆游和她离婚。后来,陆游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唐婉和丈夫便走了。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正要抽身离去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陆游走后,唐琬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此后50年陆游思念不绝……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唐琬 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询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64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5. 纳兰性德( ) 纳兰性德,纳喇氏,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属满洲正黄旗,父明珠,为当朝重臣。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词风凄恻哀艳,悼亡之词尤称绝调,有满洲第一词人之誉。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 十八岁中举, 十九岁会试中试, 因患寒疾, 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补殿试, 中二甲第七名, 赐进士出身。被康熙留在身边, 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 后晋升为一等侍卫, 多次随康熙出巡。年仅三十岁患急病去世。

65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纳兰性德词欣赏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河传 春浅,红怨 掩双环,微雨花间 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 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 皆不是 空作相思字 忆当时,垂柳丝 花枝,满庭蝴蝶儿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清平乐 泠泠彻夜 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 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 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 莫教泪洒英雄 7m30’

66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至20世纪70年代末, 发表的共43首, 其中诗14首, 词29首。后来, 在与毛泽东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中, 又披露了毛泽东另外一些诗词。由刘先银编审编著的达到129首。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 :“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 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67 五、宋词名人佳作欣赏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m20’

68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中原工学院 高 斌


Download ppt "高 斌 诗词格律简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