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省委党校校委委员、教授 魏恩政 2010.1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省委党校校委委员、教授 魏恩政 2010.1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省委党校校委委员、教授 魏恩政

2 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一、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重要力量 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三、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四、推进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 一、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重要力量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国防部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概念。针对传统的硬实力,约瑟夫·奈指出: “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当在别人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

4 约瑟夫.奈所列的美国的软实力:1、移民全球第一;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出口国;3、在全球留学生中,在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占28%;4、有8.6万名外国学者在美国的教育机构工作;5、美国的出版物、音乐制品居世界首位;6、美国的电子网址是日本的13倍;7、美国的物理、化学和经济学诺贝尔奖居世界首位;文学诺贝尔奖居法国之后,位于世界第二位;8、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世界第一;9、对于各种文化的包容、社会的责任和人们之间的诚实与信任。10、发达的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5 我们认为,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软实力。约瑟夫·奈所列举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等要素都可归结为文化。
约瑟夫-奈所说的文化包括两个层面和两种形态:一个是内隐的观念层面,它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理念、精神或原则等形态,可称之为观念性文化;一个是外显的制度层面,该层面属于一种社会性的文化约定,或者说,是文化的社会化实现,它表现为战略、政策或规范、规则等形态,可称之为制度性文化。 就是说,制度的影响力并不来自制度本身,而是源于制度背后的文化理念的传播和说服。

6 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定义是否可以这样界定: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其硬实力来说的。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现实物质力量及其对外强制他国的能力;文化软实力则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可见,文化软实力在行为层面体现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体现为国家或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外部体现为渗透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7 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清晰的过程,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8 (一)文化是教育人民、培育社会 主义新人的根本力量
(一)文化是教育人民、培育社会   主义新人的根本力量    文化最根本的力量是对人的再设计和再塑造。    文化在不断的创造、传承和累积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她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提供特定的价值系统、知识系统、行为规范及意义网络,以自己的面貌设计着和塑造着创造它的主人,提升人的能力。

9 文化为人们提供特定的价值体系,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塑造人的理想信仰、观念系统和行为规范,形成特定民族的特殊人格特质,解决“怎么做人”的问题;
文化为人们提供知识体系,提升人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和改造人自身的能力,解决“怎么做事”的问题。

10 (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民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文化为全民族传承着共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精神家园,进而在现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平的基础上,形成全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理想信仰和精神追求。促成着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出巨大的凝聚力量、创造力量和动员力量。

11 民族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文化的发展,继承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成果,开辟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发展着民族的创造性。可以说,文化的发展,累积着民族的智慧,从根本上促进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育,促进着民族创造力的提升。

12 (三)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谐的重要力量
1、文化的革新是社会革命的先导。 每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制度的革命的时候,表达这种要求的最强大的声音总是来自思想文化领域,因而思想文化的革命、价值体系的重建总是成为社会革命的先导: 批判和冲破旧文化对人的束缚,启发人的觉悟; 培育革命的新人; 设计和规划新社会的蓝图。

13 2、新的文化价值体系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新文化说明新制度的合理性,为新制度提供道义的基础。同时内含着社会主体 “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那样做”的意蕴。 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种种矛盾,就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的功能,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调节、整合作用。

14 3、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文化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塑造着、培育着新人,提供着强大的思想的力量、科学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民族精神和智力,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动力源泉。

15 第一,文化与经济越来越相互交融,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文化的支持,文化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综合国力是一国可以用于生存、发展和施加国际影响的各种力量的合力。其中文化的地位在迅速上升。 第一,文化与经济越来越相互交融,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文化的支持,文化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日益重要的商品和独立的贸易形态;(例如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60-70%的电影市场,30%的音乐市场,40%的电子游戏市场。甚至有人说美国是用“三片”占领世界,“土豆片、芯片、大片”)。 第三,文化领域已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16 (四)文化是解决民生幸福的迫切要求 我国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之后,精神文化需要更加突出、更加强烈。
   我国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之后,精神文化需要更加突出、更加强烈。    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讲公平公正,文化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    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    讲生活质量,文化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17 三、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 。    民族素质则是指整个民族所具备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    民族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对外影响,是实现民族自立的强大力量。    民族素质是该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18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 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创造力及其对外的影响力的主要源泉来自核心价值体系,来自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自觉遵从。 所以,没有哪一个真正优秀的民族,不在经济勃兴的同时,开展出色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体系的创造,并使之化入自己的血肉灵魂之中,作为精神形态的生命线的。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共同理想追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共同理想追求]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精神动力和支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行为规范]

20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途径 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要有示范榜样和示范群体。因此,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是关键。 要提炼和概括出简练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制度的结果是最好的教育。 贯穿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特别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

21 (二)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二)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1、道德的含义及意义 道德,是基于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一系列价值评价而形成并加以维持的社会规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尚的道德理想支撑 ;     社会的稳定需要良好的道德规范;      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市场秩序需要优秀的道德维护。

22 ☆必须做到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2、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
  ☆必须做到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3    3、道德建设的途径    道德建设主要通过造成社会舆论、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内心信念等方式,指导人们按照一定的善恶观念决定自己的行为,推动社会形成一定的主流风尚,调节和规范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保持和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24 (三)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衍生出大量的社会问题。    当前,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人们思想困惑、精神焦虑、心理失衡、心态浮躁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迫切需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25 第一,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其中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必须主要途径: 第一,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其中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 第二,加强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26 第三,注重心理疏导:主要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本质和特点,授以战胜心理疾病的方法,激励心理疾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促进心理疾患者自身心理病理的转化,减轻、缓解、消除症状,并帮助认清心理疾病的产生规律,改造个性缺陷。

27 (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28 (五)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29 四、推进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化的繁荣兴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动力是什么?一是改革,二是创新。    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         当今文化发展,创意制胜、内容为王。应当把创新作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对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开掘和利用,提高创意含量和竞争优势。

30 (二)推进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1、推进文化创新必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元典精神,也就是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
   1、推进文化创新必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元典精神,也就是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31    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现在,很多人都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    那种数典忘祖、蔑视传统、一味丑化民族文化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当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32 2、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不同的文明,在不同文明的背后,是五彩缤纷的不同特质的文化。纵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交流和融合历来是文化生成和进步的主要路径之一。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

33 吸收外来文明要有正确态度    第一,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各有所长。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只有兼纳百家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    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

34    第二,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开放包容不是盲目崇外,学习借鉴也不是照抄照搬。
   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离开了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必然发生变化。    同时,外来文化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优劣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一定要有分析、有比较、有鉴别,做到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35    第三,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吸收外来文化,贵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
   要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要同中国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要同中国人民的接受习惯结合起来,创造适合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

36 3、推进文化创新       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管根本、管长远。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文化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化体制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既包括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包括微观运行机制的改革。

37    在宏观管理体制上,主要是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直接面向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38    在微观运行机制上,一方面,围绕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一批文化领域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围绕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39 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2、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4、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5、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40      谢 谢


Download ppt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省委党校校委委员、教授 魏恩政 2010.1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