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廣州、香港防護SARS經驗交流會 日期:2003年5月3日 題目: 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型肺炎小結 講者: 廣東省中醫院護理部主任 張廣清女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廣州、香港防護SARS經驗交流會 日期:2003年5月3日 題目: 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型肺炎小結 講者: 廣東省中醫院護理部主任 張廣清女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廣州、香港防護SARS經驗交流會 日期:2003年5月3日 題目: 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型肺炎小結 講者: 廣東省中醫院護理部主任 張廣清女士
香港政府華員會 暨 護士分會、登記護士分會、香港護士總工會主辦 廣州、香港防護SARS經驗交流會 日期:2003年5月3日 題目: 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型肺炎小結 講者: 廣東省中醫院護理部主任 張廣清女士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非典型肺炎小结 广东省中医院 2003年4月

3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3年1月7至2003年4月5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已收治112例非典型肺炎患者,其中死亡7例,余均痊愈出院。

4 图1 本组SARS患者不同结局平均年龄示意图

5 痊愈患者: 疗治后平均退热时间:7.1±4.2天 平均住院天数:18.7±5.4天 死亡患者: 多数患者合并心、肾等严重基础疾病 平均住院19.4±7.3天死亡; 均出现ARDS并多脏器功能不全。

6 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

7 西医方案: 参照广东省非典型肺炎治疗专家组出台的治疗原则进行。

8 中医方案: 分期、分证候个性化辨证论治 中医专家组:邓铁涛教授、任继学教授、焦树德教授、晁恩祥教授、路志正教授、陆广莘教授、颜德馨教授、周仲瑛教授、刘伟胜教授等。

9 中医认识: 属春温、湿热疫病范畴 主要病机特点: 湿热蕴毒、阻遏中上二焦 易耗气挟瘀 重则内闭喘脱

10 分期: 早期(发病后1-5天左右) 中期(发病后3-10天左右) 峰期(发病后7-14天左右) 后期(发病后10-14天以后)

11 早期 时间:多在发病后1-5天左右 病机特点:湿热遏阻,卫气同病 常见证候:湿热阻遏肺卫证、表寒里热挟湿证; 治疗原则:强调宣透清化;
治疗方法: 湿热阻遏肺卫证: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表寒里热挟湿证:麻杏甘石汤合升降散加减

12 早期 1.湿热遏阻肺卫证:症见发热,微恶寒,身重疼痛,乏力,口干饮水不多,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浮略数。 治法:宣化湿热,透邪外达。 方药:三仁汤合升降散加减。 药用:杏仁12g,滑石15g,通草6g,白蔻5g(打、后煎),竹叶10g,厚朴6g,生苡米20g,法半夏10g,白僵蚕6g,片姜黄9g,蝉衣6g,苍术6g,青蒿10g(后下),黄芩10g

13 早期 2.表寒里热挟湿证:症见发热明显、恶寒,甚则寒战壮热,伴有头痛,关节痛,咽干或咽痛,口干饮水不多,干咳少痰,舌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化湿 方选麻杏甘石汤合升降散加减: 药用:炙麻黄6g,生石膏30g(先煎),炒杏仁10g,炙甘草6g,白僵蚕10g,片姜黄9g,蝉衣6g,薄荷6g(后下),连翘15g,银花15g,黄芩10g,芦根15g,生苡仁20g

14 中期 时间:多在发病后3-10天左右 病机特点:病机以湿热蕴毒、邪伏膜原、邪阻少阳 常见证候:湿热蕴毒、邪伏膜原和邪阻少阳
治疗要点:强调清化湿热、宣畅气机 治疗方法:湿热蕴毒证:甘露消毒丹加减化裁 邪阻少阳证:蒿芩清胆汤加减化裁 邪伏膜原证:达原饮加减化裁

15 中期 1.湿热蕴毒:症见发热、午后尤甚,汗出不畅、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口苦或口中粘腻,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解毒 方选甘露消毒丹加减: 药用:生石膏30g(先煎),炒杏仁10g,茵陈15g,虎杖15g,白蔻6g(打、后煎),滑石20g,法夏10g,僵蚕10g,蝉衣6g,苍术6,姜黄10g,石菖蒲10,柴胡12g,黄芩10g

16 中期 2.邪伏膜原:症见发热、恶寒,或有寒热往来,伴有身痛、呕逆,口干苦,纳差,或伴呛咳、气促,舌苔白浊腻或如积粉,脉弦滑数。
治则:疏达透达膜原湿浊 方选:达原饮加减 药用:厚朴6-9g,知母10g,草果1-3g(后下),黄芩12g,柴胡15g,法半夏10g,杏仁10g,生薏仁30g,滑石20g

17 中期 3.邪阻少阳:症见发热,呛咳,痰粘不出,汗出,胸闷,心烦,口干口苦不欲饮,呕恶,纳呆便溏,疲乏倦怠,舌苔白微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 药用:青蒿10g(后下),竹茹10g,法半夏10g,赤茯苓15g,黄芩10g,炒杏仁10g,陈皮6g,生苡米30g,滑石20g,青黛6g(包煎),苍术6g,郁金10g

18 峰期 时间:多在发病后7-14天左右 病机特点:湿热毒盛、耗气伤阴、瘀血内阻 常见证候:同上 治疗要点:祛邪的同时重视扶正
重则邪入营血,气竭喘脱 常见证候:同上 治疗要点:祛邪的同时重视扶正 治疗方法:据证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清营汤、犀角汤等方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并静脉使用参附针、参麦针、丹参针等。

19 峰期 1.热入营分,耗气伤阴:症见身热夜甚,喘促烦躁,甚则不能活动,呛咳或有咯血,口干,气短乏力,汗出,舌红绛,苔薄,脉细数。
治则:清营解毒,益气养阴 方选:清营汤合生脉散加减: 药用:水牛角30g、生地15g、元参15g、银花15g,西洋参5g(另炖服),麦冬10g, 山萸肉15g。 并可静点参麦针以益气养阴。

20 峰期 2.邪盛正虚,内闭外脱:症见发热不明显,喘促明显,倦卧于床,不能活动,不能言语,脉细浅数,无力,面色紫绀;或汗出如雨,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治则:益气固脱,或兼以辛凉开窍 药用:大剂量静点参麦针或是参附针,并用参附汤或生脉散(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21 后期 时间:多在发病后10-14以后 病机特点:正虚邪恋,易挟湿挟瘀 常见证候:气阴两伤证、气虚挟湿挟瘀证
治疗要点:强调扶正透邪,重视化湿、活血 治疗方法:气阴两伤证:参麦散合沙参麦冬汤 气虚挟湿挟瘀证:李氏清暑益气汤、参苓白 术散合血府逐瘀汤

22 后期 1.气阴两伤证:症见热退,心烦,口干、汗出,乏力,气短,纳差,舌淡红,质嫩,苔少或苔薄少津,脉细或细略数。 治则:益气养阴
方选:参麦散或沙参麦冬汤加减化裁: 药用:太子参15g,沙参10g,麦冬10g,白扁豆12g,炙甘草3g,山药10g,玉竹10g,法半夏6g,芦根15g

23 后期 2.气虚挟湿挟瘀证:症见气短、疲乏,活动后略有气促,纳差,舌淡略暗,苔薄腻,脉细。 治则:益气化湿活血通络
方选:据虚实不同可分别选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参苓白术散或血府逐瘀汤等加减化裁。 药用:太子参15-30g,生白术15g,云茯苓15g,扁豆10g,生薏仁30g,佩兰10g,郁金10g,法半夏10g,桃仁10g,丹参12g,当归10g,赤芍12g,忍冬藤30g

24 中医药疗效

25 改善症状 减轻发热、头痛等中毒症状 改善恶心呕吐、食欲差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增强体力,明显减轻疲倦乏力、气短等症状

26 图2 非典型肺炎住院患者不同时点体温平均数(℃)

27 图3 非典型肺炎不同采样点脉博动态曲线

28 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减少肝、肾功能及心肌损害 减少胃肠道反应

29 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以甲基强地松龙计算)
死亡组: 平均使用总量:4276mg;平均使用天数:14.9天;日平均最大用量330mg,个人日最大用量500mg; 痊愈组: 平均使用总量:605mg;平均使用天数:7.4天;日平均最大用量63mg;个人日最大用量400mg;

30 肝功能损害情况:8例轻度谷丙转氨酶升高; 心律失常:1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阵发性窦 性心动过速; 一过性心肌酶升高:5例 消化道出血:1例

31 促进恢复期患者康复,促进胸片病灶吸收,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32 胸片吸收情况: 达峰后,多数患者胸部炎症病灶在7至10天 左右吸收干净,痊愈患者仅2例胸片吸收不 充分。

33 中医可能作用机理 抗病毒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调节炎症反应 减轻免疫病理损害 保护组织细胞功能

34 谢 谢!


Download ppt "廣州、香港防護SARS經驗交流會 日期:2003年5月3日 題目: 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型肺炎小結 講者: 廣東省中醫院護理部主任 張廣清女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