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九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九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九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中药是我国医药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药典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 汉代张仲景: 《伤寒论》和 《金匮要略》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

3 中药分析: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中药材和饮片、提取物和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是药物分析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分析: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中药材和饮片、提取物和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是药物分析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4 中药及其制剂在ChP2010中的新特点: 1、品种大幅增加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已收载2165种,其中中药材及饮片1155种,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种,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1063种,品种数比2005年版药典增加1019 种,修订634种。

5 2、中药饮片首次有了明确的定义和地位 ChP2010: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ChP2005仅收载饮片23个,而ChP2010收载饮片822个。

6 3、中药质量标准更符合中药特色。 (1)专属性鉴别:所有药材、饮片及含生药粉末的中药制剂都建立和修订完善了横切面或粉末显微鉴别项目,除矿物药外基本都建立和修订完善了薄层色谱鉴别项目。 (2)专属性检测:由单一指标成分定性定量转向活性有效成分、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 (3)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纳入标准。

7 4、应用现代新技术和方法 ChP2010一部新增了LC-MS、DNA分子鉴定技术和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等。 5、中药安全性评价更受重视 ChP2010对中药注射剂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对用药时间长、儿童常用的品种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检查,对易霉变的桃仁和杏仁增加了黄曲霉素的检测。

8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的特色与分析特点和对策 1. 整体观和“君臣佐使”的原则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中要遵循“用中医理论指导”的原则。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的特色与分析特点和对策 整体观和“君臣佐使”的原则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中要遵循“用中医理论指导”的原则。 中药及其制剂的生产和使用有中医理论的指导。 1.

9 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有多环节多因素的影响 2. 中药材品种繁多、成分复杂、产地分散、替代品多,加之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加工炮制等因素,造成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的差异。 中药制剂受生产工艺、包装运输、储藏等因素的影响,质量控制环节复杂。 中药质量分析应在各个方面全面严格把关。

10 中药指纹图谱体现了中药化学成分的整体和轮廓信息。
3. 中药及其制剂的成分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1、单一植物中含有多类不同结构的多种成分 中药指纹图谱体现了中药化学成分的整体和轮廓信息。

11 2、不同来源中药中的同一待测成分含量差异显著。
(1)不同植物来源中药的相同成分含量差异显著 麻黄基源植物 麻黄碱含量 中麻黄 最低 草麻黄 居中 木贼麻黄 最高

12 (2)不同产地中药的相同成分含量差异显著 草麻黄不同地区样品中的麻黄碱含量范围为1.5%-15.4%

13 (3)不同采收期中药的相同成分含量差异显著
丹参酮 11、12月份含量最高 薄荷脑 秋季叶变黄时含量最高

14 (4)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用药部位中药的相同成分含量差异显著
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的含量 部位 重量比(%) 总皂苷含量(%) 周皮 韧皮 木质部

15 3、中药在煎煮炮制和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有量和质的变化
中药在煎煮炮制和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可能发生结合、分解而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16 例 三黄泻心汤干浸膏 4. 有效成分与浓缩干燥方法的关系(%) 常压 减压 逆浸透 成分 浓缩 浓缩 喷雾
中药不同工艺和不同制剂中同一成分的质量标准有不同的要求 4. 三黄泻心汤干浸膏 有效成分与浓缩干燥方法的关系(%) 常压 减压 逆浸透 成分 浓缩 浓缩 喷雾 大黄酸葡萄糖苷 小檗碱 黄连碱 黄岑苷

17 中药制剂繁多 丸、散、片、锭、合、酒、酊、 膏、露、茶、栓、颗粒、糖浆等

18 蜡丸 蜂蜡 蜜丸 蜂蜜 糊剂 糯米粉、黄米粉 曲剂 发酵 胶剂 豆油、黄酒、冰糖 针对不同的剂型,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后测定

19 现代剂型:口服液、片剂、软胶囊剂、颗 粒剂、滴丸、气雾剂和注射剂等。
二、中药及其制剂的分类与质量分析要点 传统剂型:丸、散、膏、丹、酒、汤、茶和锭等。 中药制剂 现代剂型:口服液、片剂、软胶囊剂、颗 粒剂、滴丸、气雾剂和注射剂等。

20 (一)中药材和饮片 显微鉴别是药材和饮片的特色鉴别方法。 含量测定强调专属性,提倡和推广指纹谱和特征谱。

21 (二)植物油脂和提取物 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系指从植物、动物中制得的挥发油、油脂、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大部分用于中药制剂的原料。
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应围绕该类或该成分建立,强调方法的专属性,多种提取物均有指纹谱和特征谱标准。

22 指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微丸等
(三)中药成方和单方制剂 1、 丸剂 指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微丸等

23 显微鉴别(含药材细分) 显微鉴别 检查项目 溶散时限 微生物限度 水分 (过多易霉变) 重(装)量差异

24 选择君药、贵重药、毒性大等药物中的成分测定,注意蜂蜜等辅料的影响
含量测定 选择君药、贵重药、毒性大等药物中的成分测定,注意蜂蜜等辅料的影响

25 2、 散剂 检查项目 指饮片细粉或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和外用散剂。 显微鉴别 粒度 外观均匀度 水分 装量差异
无菌 微生物限度

26 需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后再进行,方法可同药材。
含量测定 需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后再进行,方法可同药材。

27 系指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饮片细粉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泡腾性颗粒剂。
3、 颗粒剂 系指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饮片细粉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泡腾性颗粒剂。 理化鉴别或显微鉴别(含药材细粉) 检查项目 粒度 水分 溶化性 装量差异 微生物限度 含量测定常用HPLC法。

28 4、 合剂与口服液 一般检查项目 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合剂也可称为“口服液”)
pH 微生物限度 装量 相对密度 一般检查项目 ChP2010规定: 合剂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 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常含有糖类、蛋白质等)

29 含量测定 需将待测组分提取出来后再进行。

30 酒剂与酊剂 5、 酒剂 酊剂 一般检查项目 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甲醇量检查 (GC) 含乙醇量 (GC) 总固体 一般检查项目 微生物 限度 装量

31 6、 煎膏剂(膏滋) 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 蜜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 应无焦臭、异味,无糖结晶析出 相对密度 不溶物 装量 微生物限度 检查项目

32 7、 片剂 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 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园片状 或异形片状的制剂,分为浸膏片、半 浸膏片和全粉片 检查项目 重量差异 崩解时限 微生物限度 原粉片≤30′ 浸膏片≤1h 薄膜衣片≤1h

33 8、 胶囊剂 硬胶囊剂 软胶囊剂 肠溶胶囊剂 检查项目 水分 装量差异 崩解时限 微生物限度

34 9、注射剂 应与化学药品的注射剂有同样的严格要求。 制订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特征指纹图谱,并获得指纹图谱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35 三、中药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一)取样与样品保存
多采取估计取样,即将整批中药抽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供试样品进行分析、观察,得出规律性“估计”的一种方法。 均匀;合理

36 (二) 中药分析用样品的制备 1、样品提取 超声提取法 (1) 利用超声波的助溶作用进行提取,适用于固体制剂。 超声波振荡器(超声波清洗器)
简便 省时 提取率高 原理 超声波在液体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物体辐射,出现“空化”现象(气泡的形成、产生及破裂现象),形成超过1000个大气压的冲击力

37 (2) 回流提取法 样品置有机溶剂中加热回流的提取方法。 加快溶出速度,省时 适宜受热稳定的药物 适宜较难溶出的组分 特点 仪器 普通回流装置 通过更换溶剂,使提取更完全

38 有机溶剂+药物

39 (3) 连续回流提取法 蒸发的溶剂经冷凝流回样品管的提取方法。 节省溶剂,提高提取效率 适宜受热稳定的药物 特点 仪器 索氏提取器

40 药物 有机溶剂

41 萃取法 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 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 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将测定 组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4) 萃取法 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 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 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将测定 组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主要用于液体制剂中待测组分的提取分离。

42 (a)萃取溶剂的选择.(相似相溶原理) 用于皂苷类 用于生物碱类 正丁醇 氯仿 乙酸乙酯 乙醚、石油醚 用于黄酮类 用于挥发油

43 (b)水相pH的选择 酸性成分 比其pKa低1~2个pH单位 比其pKa高1~2个pH单位 碱性成分

44 (c)仪器和提取次数 鉴别——1次 分液漏斗 含量测定—— 3 ~ 4次 (d)酒剂和酊剂——先挥去乙醇 (e)防止和消除乳化

45 (5) 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具挥发性的可随水蒸气蒸出的组分的测定 麻黄碱、槟榔碱、丹皮酚、挥发油

46 (SFE法) (6) 超临界流体萃取 当压力和温度超过气体的临 界点时所形成的单一相态 超临界流体 是一种处于超临界点之上的流体,
是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一种物相,兼 有气体与液体的一些特性

47 超临界流体 临界点 三相点 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 P/Pa T/℃ Critical point
Solid Gas Liquid Supercritical fluid Triple point Critical point 超临界流体 临界点 三相点

48 T↓ 压力↑ 气体 超临界流体 T↑ 压力↓ 气体

49 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化学法萃取相比有 以下突出的优点:
(2)溶质在 流体中的扩散 系数与气体相 似,具有传质 快,提取时间 短的优点; (1) 它具有与液体相似的密度,因而具有与液体相似的较强的溶解能力; (3)超临界流体的表面张力为零,易渗透到样品中,带走测定组分;

50 (5) 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 萃取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无臭、无毒,故安全性好;
(4)超临界流体在通常状态下为气体,萃取后溶剂可立即变成气体而逸出,易达到浓集的目的; (6) CO2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取得,且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7) 该技术易与其他仪器联用实现自动化

51 SFE 工艺流程

52 2、 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萃取法 1、 利用药物与杂质溶解性能的不同进行分离 生物碱盐 氨水 H2O

53 (1)保留测定组分在柱上,洗去杂 质,再用适当溶剂洗下组分 (2)保留杂质于柱上 常用固定相 硅胶 氧化铝 大孔吸附树脂
2、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柱色谱法 (1)保留测定组分在柱上,洗去杂 质,再用适当溶剂洗下组分 (2)保留杂质于柱上 常用固定相 硅胶 氧化铝 大孔吸附树脂

54 第二节 中药的鉴别 根据中药材、中药制剂的性状、组织学特征以及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来判断该中药材及其制剂的真伪。

55 (-)性状鉴别 利用其外观、形状及感观性质等特征作为真伪鉴别的依据。 药材和饮片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特征以及气味等
中药制制的外观及内容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56 (二) 显微鉴别 快速,简便,覆盖面大 选择原则 1、应选有专属性的特征进行鉴别 2、多来源的药材应选择共有的特征进行 鉴别
(药材或饮片切片/ 含饮片粉末制剂) 快速,简便,覆盖面大 选择原则 1、应选有专属性的特征进行鉴别 2、多来源的药材应选择共有的特征进行 鉴别

57 安宫牛黄丸 1、水牛角浓缩粉 2、麝香 3、珍珠 4、朱砂 5、雄黄 6、黄连 7、栀子 8、郁金 9、黄芩

58 (三) 理化鉴别 抗干扰能力差 根据中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采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别,从而判断其真伪。干扰多,现多被薄层色谱法代替。 1)微量升华法 2)化学鉴别反应: 颜色反应与沉淀反应法(主要矿物药)

59 (四) 色谱鉴别 TLC法——应用最多 (Rf、颜色、荧光) GC法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 的药物 HPLC法——常与含量测定同时进

60 薄层色谱法 (1)供试液的制备:溶剂提取法、蒸馏法、升华法和柱色谱法。

61 (2)色谱条件的选择1 )固定相的选择 硅胶G板(可加0.3% - 0.5% CMC-Na)—— 多用 氧化铝板 —— 常用于生物碱类药物
聚酰胺板 —— 常用于黄酮类及酚类药物 纤维素板 —— 常用于氨基酸类药物

62 2 )展开系统的选择 突出主斑点,有利于主斑点的分析比较 理想的Rf值: 0.2-0.8 通用展开系统: 1)无水乙醇-苯(1:4)
通用展开系统: 1)无水乙醇-苯(1:4) 2)苯-氯仿(1:3) 3)丙酮-甲醇(1:1) 选择原则: 先用 无水乙醇-苯(1:4)展开, 如Rf值﹥0.8 则用 苯-氯仿(1:3) 如Rf值﹤0.3 则用 丙酮-甲醇(1:1)

63 3)系统适用性 用供试品和对照品对实验条件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检测灵敏度,分离度和重复性要求。

64 (3)对照物的选择 1)对照品对照法: 采用制剂中某味药材所含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对照品制备成标准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与阴性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显色后,比较与对照溶液相同Rf值位置上有无同一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液在该处无斑点。

65 2)对照药材对照法:把制剂中某药味的对照药材制成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同法操作进行对照。
3)阳性对照法 把制剂中要鉴别的药味,按制剂工艺的制备方法处理,以和制剂相同的比例,条件、方法提取,所得的提取液称为该药味的阳性对照液(使用较少)。

66 4)阴性对照法 把制剂处方中要鉴别的某味药除去剩余的各药材按制剂工艺同法处理所得的提取液。
(4)显色与检视方法 在日光下显色的,直接观察;无颜色,喷显色剂;在荧光灯或GF254板上展开后,在荧光下观察。 (5)测定方法 1)鉴别 2)限度检查

67 O O O O O O × × × 阴性对照 样品 阳性对照

68 大补阴丸 黄柏的TLC法鉴别 对照 药材 O O O O O × × ×

69 第三节 中药的检查项目与内容 水分 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残留农药 其他(杂质检查、有关杂质、黄曲霉素等) 主要项目

70 杂质来源及检查意义 水分 —— 结块、霉变或有效成分水解 灰分 —— 控制药物本身及泥土、沙石 等无机杂质 重金属 —— 环境污染和使用农药引入 砷盐 —— 剧毒,常由除草剂、杀虫剂 或化肥引入 残留农药—— 有毒

71 一、杂质检查法(主要中药材) 杂质为药材中混存的物质: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检查方法:肉眼观察或筛分出杂质,称重,计算其在供试品中的含量。

72 二、 水分测定法 烘干法(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 甲苯法 (含挥发性成分) 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贵重药) GC法

73 三、 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中药材) 总灰分的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更准确反映外来杂质)

74 限度 干法破坏 硫代乙酰胺法 湿法破坏 四、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测定 (所有中药注射剂;用药时间长、儿童常用品种 铅≤5ppm 砷≤2ppm

75 五、 残留农药的测定 测定方法:GC法 来源: 减少病虫害,喷洒农药,残存在药材中 分类: 1)有机氯类: 六六六 滴滴涕 五氯硝基苯等
分类: 1)有机氯类: 六六六 滴滴涕 五氯硝基苯等 2)有机磷类: 对硫磷 甲基对硫磷 乐果 氧化乐果 甲胺磷 敌敌畏 3)拟除虫菊酯类: 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 溴氰菊 酯 其它: 氨基甲酸酯类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无机农药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测定方法:GC法

76 六、有关杂质的检查 七、其他 (一)黄曲霉素测定法(易霉变的杏仁、桃仁等) HPLC法 (二)乙醇量测定法 GC法(20℃ )和蒸馏法( 20℃相对密度) (三)膨胀度测定法 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 (四)酸败度测定法 油脂或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和饮片

77 第四节 中药及其制剂中成分的含量测定 和质量整体控制 中药及制剂中含有众多类别的化学成分,成分复杂,加之大多数有效成分尚不十分清楚,其药材应该是多种化学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中医药理论,选择相关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群,建立含量测定项目和方法,对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材批间差异或制剂的相对稳定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78 一、中药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一)指标成分选择的原则 1 首选君药及贵重药建立含测方法,其次考虑臣药及其他味药。
1 首选君药及贵重药建立含测方法,其次考虑臣药及其他味药。 2 剧毒药必须建立含量测定项目。 3 有效成分明确的,可选专属性强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成分类别清楚的,可测某一类总成分的含量。

79 化学分析法 色谱法 常用定量方法 光谱法 4 测定成分应与中医理论、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 5 测定成分需考虑与生产工艺的关系
4 测定成分应与中医理论、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 5 测定成分需考虑与生产工艺的关系 6 测定成分应归属某单一药味 7 确无法含量测定的,可测定药物的总固体量 化学分析法 色谱法 常用定量方法 光谱法

80 (二)含量测定的主要方法 1、HPLC法 色谱柱 ODS 流动相 甲醇 - 水 RP - HPLC 外标法和内标法

81 2、GC法 1)用于测定含挥发油及其他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2)含水量及含醇量的测定

82 实验条件的选择  (1)固定相的选择  (2)柱温  (3)载气  (4)检测器的选择  (5)其它条件的选择   测定方法  (1)内标法  (2)外标法

83 3、 TLCS法 特点 A、分离效果好 B、适用于无法用HPLC法 测定的组分 C、准确度、精密度低于HPLC
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一种方法。 特点 A、分离效果好 B、适用于无法用HPLC法 测定的组分 C、准确度、精密度低于HPLC

84 1、 选择测定条件 (1)薄层色谱条件 分离好 不拖尾 (2)检测方法 吸收测定法 荧光测定法 反射法 透射法 外标法 内标法 (3)扫描方式 单波长 双波长 线性扫描法 锯齿扫描法

85 (4)散射参数SX 薄层板的散射使 Kubelka-Munk方程

86 注意事项 2、 (1)薄层板 均匀、平整 (2)点样量 准确 (3)斑点 应完全分离,不拖尾 (4)显色剂 均匀、适当
(1)薄层板 均匀、平整 (2)点样量 准确 (3)斑点 应完全分离,不拖尾 (4)显色剂 均匀、适当 (5)保护斑点 用相同大小洁净玻璃盖住薄层板,并用透明胶纸封住边缘,以起固定和隔绝空气作用

87 (三)中药及其制剂的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中药及其制剂中含有众多成分,仅以单一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不能全面反映药材质量,因此,目前大都选择多指标成分进行含测。

88 血塞通分离色谱图

89 (四)中药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 适用于对照品难得、制备成本高或不稳定的情况下的同类多成分的同时测定。
中药中常含同一类别的多种成分,可考虑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计算出各成分吸收系数间稳定的相关数值,仅测定1个有对照品的目标成分,通过计算得出其他待测有效成分的含量,这种质量控制方法称为“一测多评” 法。

90 二、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整体控制和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ngerprint)指中药材,提取物或中药制剂等经适当处理后,采取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其化学的、生物学的或其他特征的图谱。

91 色谱指纹图谱的基本属性 整体性 将指纹图谱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比较它的综合特征以达到鉴别的目的。
整体性 将指纹图谱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比较它的综合特征以达到鉴别的目的。 模糊性 强调分析、比较指纹图谱的相似性,而不是完全相同。 是一种综合的、量化的色谱鉴别手段。

92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能够尽可能多地反应中药的全貌。
不需要清楚每一个组分的化学结构;不需要对每一个组分都进行定量;只要求不同批号的同一种药品的指纹图谱保持一致。

93 10 批次三七总皂苷原料药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叠加图

94 10批宫血宁胶囊在苯基异氰酸酯-薯蓣皂苷键合硅胶色谱柱上的的高效液相色谱叠加图

95 指纹图谱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药效学指导下进行研究,保证指纹图谱反映的化学成分包括中药材中有效部位所含的绝大部分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全部。 2、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及测定方法应简便、经济、易行,且专属性、准确度与重现性好。

96 第五节 中药的体内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 一、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LC-MS /MS 二、中药的代谢组学研究
LC-MS、LC-NMR、UPLC-MS


Download ppt "第十九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