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97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理念及特色 新竹教育大學呂燕卿教授撰稿 廖順約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97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理念及特色 新竹教育大學呂燕卿教授撰稿 廖順約報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7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理念及特色 新竹教育大學呂燕卿教授撰稿 廖順約報告

2 壹、五項微調重點

3 一、「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以不動為原則」
二、修訂「實施要點,尤其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評量」

4 三、增加「教材內容」 四、教材內容分: 表現試探 基本概念 藝術與歷史文化 藝術與生活 四個面向 五、檢討自87年自97年間臺灣國民中 小學藝術課程之實施困境,作為 微調及啟動基礎研究參考

5 貳、課程綱要修正 新理念 及特色

6 一、「基本理念」之微觀與宏觀特質 二、「課程目標」強調藝術學習的 功能與價值 三、「分段能力指標」可分 短、中、長期轉化教學 目標與藝術價值統整功能

7 四、「十大基本能力與分段能力指標 之關係表」適用跨領域間、領域 內統整設計課程之功能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是本次 最關鍵性改變 六、增列「教材內容」

8 一、「基本理念」之微觀與宏觀特質 第一段:釐清「藝術學習」和「人文素 養」並立之關係; 以「藝術陶冶」 為本質性核心價值取向
第一段:釐清「藝術學習」和「人文素 養」並立之關係; 以「藝術陶冶」 為本質性核心價值取向 第二段:明示本綱要是為實踐我國藝術教 育法中「國民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的目的」

9 第三段:強調藝術的人文特質,對藝術與歷史文化、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環境的學習層面提升創意思考能力,建立價值觀很重要。
一、「基本理念」之微觀與宏觀特質 第三段:強調藝術的人文特質,對藝術與歷史文化、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環境的學習層面提升創意思考能力,建立價值觀很重要。 第四段:重視指導學生親自參與各類型藝術學習活動經驗,及學生學習表現、審美與實踐藝術的基本能力,臺灣藝術教育將邁入全面性藝術學習階段。

10 第五段:指引如何落實每一位學生藝術的學習方法與大方向。
一、「基本理念」之微觀與宏觀特質 第五段:指引如何落實每一位學生藝術的學習方法與大方向。 第六段:宏觀二十一世紀時代性意義,重視生命自身的豐厚,在均衡理性科技與感性藝術人文之間的價值,為臺灣培養具有素養的文化公民。

11 二、「課程目標」強調藝術學習的功能與價值

12 九年藝術學習的課程目標主軸: 探索與表現 審美與理解 實踐與應用

13 主張學校一般藝術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提供更廣泛的基礎教育經驗,順應自然,強化人性成長和發展,鼓舞個性潛能開發與創性思考、想像表達及娛樂價值等,主要採用非本質理論
與工具性基礎價 值目標取向。

14 三、「分段能力指標」可分 短、中、長期轉化教學目標與 藝術價值統整功能

15 整體四個階段共38條能力指標,具有美育意義的目標組織結構,能力指標的動詞包括:
嘗試、知道、認識、 瞭解、察覺、探索、 選擇、運用、辨識、 組織、評價、操作、 合作與互動 等含不同行為的能力層次

16 第一、審美情操、高尚氣質、思考力、想像力、創造力等方面自我與開發藝術潛能,成為美育的本質共識。
(五)分段能力指標學習成效之可達成性,展現在學生藝術素養與氣度中,如: 第一、審美情操、高尚氣質、思考力、想像力、創造力等方面自我與開發藝術潛能,成為美育的本質共識。 第二、善用藝術陶冶經驗,充實生活內容 之欣賞、表現與創新能力。

17 第三、兼顧個性與群性調合的心性發展方面,使學生勇於表達、溝通與分享能力。
第四、樂於參與各類型藝術活動,親自體 驗的多元化美感經驗,助於多元文化學習與藝術的傳承,開展微觀與宏觀之視野。

18 四、「十大基本能力與分段能力指標之關係表」適用跨領域間、領域內統整設計課程之 功能

19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實施要點著重建構臺灣多元文化藝術生活課程美學、架構具有人文競爭力品質之藝術內涵與學習順序、統整藝術不同 屬性的個別與綜合性 課程設計與教材內容

20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一)「課程設計」之修訂重點,用模糊分科、保 持彈性的文字說明,以符合統整的原則;強調養成欣賞與鑑賞能力。修訂重點如: 1. 課程可依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之個別特 質設計教學。 2.或以統整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的學習設 計教學。

21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3.課程統整之原則可運用諸如:相同的美學概念、共同的主題等,連結成有結構組織和美育意義的學習等價值統整。 4.強調養成欣賞與鑑賞能力,幫助學生溝通觀念和表達情感,鼓勵發展藝術語彙,建立美感觀,養成審美與展現藝術的能力。 5.藝術課程與教學應適度融入海洋教育、本土教育、生命教育、環境美育等各種議題,並鼓勵運用媒體教育的資訊科技等。(教育部,2008)

22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二)「教材編選」之修訂重點,分: 1.教材範圍 2.基本學習內容要項 3.教材編選原則

23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1.教材範圍: 涵蓋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與其他綜合形式藝術等個別與綜合性的鑑賞與創作 與歷史、文化的關係 實踐和應用生活藝術及 聯絡其他學科等範疇 評價、反思 與價值觀的建立

24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2.基本學習內容要項分述如下: (1)視覺藝術: 技術與過程的瞭解與應用 視覺審美知識 構成功能的使用知識 媒材 造形要素

25 樂器演奏 B.音樂: 音樂知識 創作 音感 欣賞 歌唱 認譜

26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C.表演藝術: D.其他綜合形式藝術之鑑賞基本知能等 (教育部,2008) 聲音與肢體的表達 表演知識 展演 創作 賞析

27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三)「教學設計」之修訂重點 如:強調增加「社會責任價值」等層面 (四)「教學方法」之修訂層面最多, 發展技能 學習情境 教學方式 教學概念 培養美感態度 均有修正

28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1.發展技能方面 強調基礎技能展現的重要。 運用藝術四個面向統整教學培養學生藝術能力等。 2.教學概念方面 表現試探、基本概念、 藝術與歷史文化、 藝術與生活

29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要顧及各階段學生的感受與興趣、 能力與經驗、生理發展與學習心理 第一階段 (低年級) 第二階段 (中年級) 第四階段 (國中) 第三階段 (高年級) 逐漸培養較抽象的概念, 並銜接先前的藝術課程與教學 強調具體美感概念之應用 著重基本、具體和實用概念, 建構藝術的基本認知 做自發、自由的嘗試 與發現學習藝術的趣味

30 著重在培養對美的視 覺、聽覺、觸覺、動覺感受與知覺,同時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需求。 (教育部,2008)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3.培養美感態度方面 著重在培養對美的視 覺、聽覺、觸覺、動覺感受與知覺,同時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需求。 (教育部,2008)

31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五)「教學評量」完全更新,是本次微調中最具特色,強調突顯藝術與人文領域特質:分評量原則、評量範圍、評量方法,使藝術教學的實施及評量,提供嚴肅的學術評量和成就的衡量水準。修訂文本如下:

32 1.評量原則:本學習領域教學評量應依據能力指標及教材內容,採用多元評量方式,並兼顧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1.評量原則:本學習領域教學評量應依據能力指標及教材內容,採用多元評量方式,並兼顧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可採實作評量、動態評量、真實評量、檔案評量等方式進行,以呈現學生多元的學習表現。 2.評量的範圍:包括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的學習歷程及成果評量。

33 協助學生達到藝術學習與藝術素養的基本能力
五、「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 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量化形式資料 質化形式資料 如:藝術認知測驗、 美感態度量表、 表現作品、 素養指標測驗等 如:觀察紀錄、 角色扮演、 自學計畫、 審美札記、 藝術生活規劃等 協助學生達到藝術學習與藝術素養的基本能力 紀錄並應用 3.評量歷程:

34 4.善用其他評量方法,如:問答、問卷調查、軼事紀錄、測驗、自陳法、評定量表、檢核表、基準評量、討論等,確實掌握教學目標。 (教育部,2008)

35 六、增列「教材內容」 在生活中進行視覺文化學習, 在音樂中創作、表現和聆賞, 在情境中扮演角色,學習他人和認識自己,學習行動本身與結果,
發展學生表達他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的能力,並拓寬他們有關其他文化的知識,從中學得的技能水準,豐富心靈與藝術增能

36 (一)強調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教材要「繼續性」、「程序性」與「統合性」三者所組織學習經驗原則。
六、增列「教材內容」 (一)強調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教材要「繼續性」、「程序性」與「統合性」三者所組織學習經驗原則。 程序性與繼續性有密切相關,每一繼起的經驗,固當建立在 前一經驗之上,應對同一素材作更廣泛、更深 一層的處理;統合性則指課程經驗之橫的聯繫。就教材內容之設計而言,也提示了由簡入繁,由易入難的原則。

37 (二)為統整藝術教學,針對不同階段、不同的分段能力指標與不同的藝術屬性間之設計課程與教學成效。
六、增列「教材內容」 (二)為統整藝術教學,針對不同階段、不同的分段能力指標與不同的藝術屬性間之設計課程與教學成效。 (三) 將「教材範圍與基本學習內容要項」加以統整成四個面向: 表現試探 基本概念 藝術與生活 統整方向與 檢驗課程目標 藝術與歷史文化

38 六、增列「教材內容」 (四)「表現試探」與「基本概念」屬不同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雖以分科方式說明,但各項內容仍具有統整性質,而非切割分類;「藝術與歷史文化」與「藝術與生活」藝術產生以歷史、文化、環境作為藝術課程內容的基礎,則以統整方式為要

39 參、結語

40 一、以「藝術陶冶」作為本質性核心價值取向。
二、「課程目標」強調藝術學習的功能與價值。 三、「分段能力指標」可分短、中、長期轉化教學目標與藝術價值統整功能,以落實「每一位學生藝術增能」是本次教育改革的核心。

41 四、「實施要點」之修訂重點是本次最關鍵性改變。
(一) 「可依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之個別特 質或統整形式設計教學」 (二) 強調養成欣賞與鑑賞能力。教學目標增強 「社會責任價值」層面。 (三) 「教學評量」強調突顯藝術與人文領域特 質,在於確保教學品質,提供嚴肅的學術評量和成就的衡量水準。

42 五、增列「教材內容」統整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三方面藝術教學之重要性。
六、建構臺灣多元文化藝術生活課程美學、架構具有人文競爭力品質之藝術內涵與學習順序、統整不同屬性的個別與綜合性藝術教材內容面向,應達成「學校一般藝術教育」的價值與目的,為臺灣培養具有素養的文化公民,臺灣藝術教育將邁入全面性藝術學習宏觀時代。


Download ppt "97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理念及特色 新竹教育大學呂燕卿教授撰稿 廖順約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