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节 文学典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节 文学典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文学典型

2 一、典型论的发展演变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3 (一) 典型的含义 典型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文学形象,它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来体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形象。
一、典型论的发展演变 (一) 典型的含义 典型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文学形象,它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来体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形象。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4 一、典型论的发展演变 (二)典型理论的三个阶段 17世纪以前 18世纪以后 19世纪80年代 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类型说 个性特征说

5 (1)亚里士多德——西方典型论的雏形或萌芽 (2)贺拉斯——定型论
1、17世纪以前——类型说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17世纪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 (1)亚里士多德——西方典型论的雏形或萌芽 (2)贺拉斯——定型论 在他的《诗艺》中提出了人物性格创造的“定型论”,他把人物划分为男女老少各种类型。 (3)17世纪的布瓦洛 在其《诗的艺术》中重复论证了前者的“类型说”和“定型说”。

6 2、18世纪以后——(个性化)特征说 代表人物:康德→歌德→黑格尔
(1)康德的典型理论较为集中地表现在他的“美的理想”和“审美的意象”这两个美学范畴中 。 (2)黑格尔认为典型是“完整而又个别的有生命的形象”,是“这一个”。 (3)歌德认为典型应该“在特殊中显现一般”,而这种“特征”必须与有生命的整体结合起来 。

7 3、19世纪80年代——个性与共性统一说 (1)别林斯基认为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 (2)马恩:“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别林斯基→马克思、恩格斯 (1)别林斯基认为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 (2)马恩:“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马恩典型观的具体资料——四封信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给拉萨尔的信 ——评价《济金根》 1859年5月18日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信 1885年11月26日恩格斯给敏·考茨基的信 ——评价《旧人和新人》 1888年4月初恩格斯给哈克奈斯的信 ——批评《城市姑娘》

8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具有特征性 (二)具有艺术魅力

9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1、特征的含义 2、文学典型的特征具有两种属性 (1)外在形象具体生动、独特
(2)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深刻而丰富

10 祥林嫂的眼神 第一次“顺着眼”——善良顺从、安分守己 丧子之后“直着眼”——内心极度悲痛 捐门槛“眼光也分外有神” ——渴望新生活 临死时“眼睛间或一轮”——对生活的绝望

11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3、特征的特点 4、特征化的含义 5、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的两个层次 (1)文学典型必须有一个“总特征”贯穿其全部的生命和活动。 (2)文学典型通过种种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12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乘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

13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具有独特的个性 形象具体而生动 特征性 艺术魅力 形象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14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一)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既是指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那个具体环境,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和形成人物性格的时代的、社会的总的发展趋势。前者我们称为“小环境”,后者称为“大环境”。

15 (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互动作用: (1)典型环境决定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典型人物反作用于典型环境,即典型人物性格的展反过来影响或推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2、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1)典型环境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人物是环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中心。

16

17 谢谢!


Download ppt "第一节 文学典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