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节 概述 1、学习重点:了解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及其特点、重要作家作品 2、学习难点:历史背景对古典主义创作的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节 概述 1、学习重点:了解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及其特点、重要作家作品 2、学习难点:历史背景对古典主义创作的影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概述 1、学习重点:了解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及其特点、重要作家作品 2、学习难点:历史背景对古典主义创作的影响
第 四 章 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学习重点:了解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及其特点、重要作家作品 2、学习难点:历史背景对古典主义创作的影响

2 一、17世纪的欧洲文化 (一)英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因而历史界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史的开端。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出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对于清教徒来说,《圣经》是衡量一切的准绳,革命党人借用《圣经》来号召人民革命。 清教徒主张过简朴节俭的生活,他们把剧院也当作“罪恶的娱乐”场所而加以抨击,1642年,资产阶级下令关闭伦敦剧场。

4 (二)法国 16世纪,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路易十四有“太阳王”的称号,他统治的时代是君主专制鼎盛的时期,他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巩固王权。 1.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2.建立绝对王权。 3.划分社会等级:僧侣、贵族、平民。 4.控制文学艺术,设立法兰西学士院。

5 路易十四

6 理性至上 17世纪法国是重理性轻热情。路易十四建立绝对王权,意味着对一切生活领域,包括经济和精神领域的全面控制。个人的首创精神、个人自由的任何表现,都受到绝对的压制。

7 法国文化的崛起 法国在文艺复兴时期,仅仅产生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长篇小说,这就是拉伯雷的《巨人传》。然而在17世纪,它领导了古典主义运动,在18世纪领导了启蒙运动,以后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和现实主义文学中,都处于显赫的地位,以至到了20世纪,各种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派别,都首先在法国产生,法国一直处于西方文化的中心和领导地位。 17世纪是法国文化崛起的时代,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高潮。当时法国古典主义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思潮,古典主义盛行于法国,以后在西欧各国广为流行。

8 古典主义艺术 1、 古典主义绘画:在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思潮影响了整个欧洲艺术。古典主义绘画只重视纯客观的描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热衷于表现古典题材,排斥想象。

9 普桑(1594-1665) 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的创始人,他主张以崇高的风格去进行绘画创作,画家应该描写高贵庄严的行为,绘画要追求普遍和典型的东西,影响人的心智重于影响人的感官。在这种古典主义理念的指导下,他的绘画色彩不炽烈,构图不夸张,作品有宏大的气度和端庄的美感。  

10    达维特的《掠夺萨宾妇女》

11 1794年7月27日(法国革命新历为热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达维特也被罗织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这时,达维特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这一幅《劫夺萨宾妇女》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改掉了于1789年着手时的构图,至1799年最终把它画完了。

12 《劫夺萨宾妇女》追求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逼真感。在这一类题材上他始终保持一种观点: 艺术之道在于模仿"地道的"古代生活,并"立意作考古式地真实再现"。他说: "我的意图是要以一丝不苟的准确性去描绘古代风尚,要让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看了我的画后,不会感到我的画同他们的风俗习惯有格格不入之处"。

13 绘画题材来源 《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14 勒布仑(1619-1690)是法国首席宫廷画师,他以普桑的古典主义为主,汲取巴洛克艺术的营养,创造了官方学院艺术风格。在他的《大法官塞基埃的骑马像》中,服装与坐骑富丽堂皇,马前后的侍从的姿势典雅,构图对称稳定。

15 2、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力图表现封建王权,政治色彩浓厚。1671年巴黎设立建筑学院,崇尚古典主义。路易十四经常召集艺术家在王宫讨论设计方案,最后由他作出决定。巴黎的凡尔赛宫、卢浮宫、残废军人新教堂、旺多姆广场,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古典主义建筑采用古罗马的柱式为构图基础,造型严谨,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表达理性和王权的力量是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审美标准。

16 凡尔赛宫 1661年路易十四独立执政,即下令改建凡尔赛宫。经过两代人的建设,一座如上帝般的君王宫殿屹立在巴黎西南郊。它是国家的中心,又是王室的居所,震惊了整个欧洲,影响深远。凡尔赛宫建筑规整、对称,完全是古典主义的。

17 凡尔赛宫

18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与古典主义艺术同时发展的艺术流派。“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原义是指不规则的珍珠,最初是18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家用来讥讽17世纪意大利建筑、雕刻、绘画等作品奇形怪状的风格违背了古典艺术的规范,此后就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总称。巴洛克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动感强烈,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影的效果。

19 巴洛克艺术发源于意大利,与教会势力有关。天主教会为了显示教会的富有,在教堂内制造神秘莫测的气氛,提倡建造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巴洛克风格在17世纪风行欧洲各国,在建筑、美术、音乐方面都有表现。

20 贝尼尼(1598-1680)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首席代表。1655年,他受教皇之托,在圣彼得大教堂前修建一个与教堂雄伟气势相称的广场。广场由两个四列柱子的柱廊围成,造型奔放而具有动感,彷佛环抱着的手臂,象征天主教对信徒的庇护。气势恢弘,光影效果强烈。

21

22 巴洛克美术将建筑、雕刻、绘画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特殊的舞台幻觉效果。贝尼尼为彼得大教堂祭坛创作的青铜华盖(1624-1633)具有巴洛克美术的突出特点。

23 位于教堂两个长廊的十字交叉点,即传说中圣彼得的墓穴之地)的螺旋形圆柱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整个建筑都在旋转,在上升腾,而那雕塑则看起来摇摇欲坠,这便是巴罗克艺术所要追求的效果

24 意大利的卡拉瓦乔 深厚的写实功力是通过他特有的强烈明暗手法表现出来,笼罩在整个画面上的是一片幽暗,只有那束强烈的光柱才使一切人物、景物显现出来,于是形象的真实感又带有舞台照明般戏剧性的效果。 《耶稣下葬》

25 巴洛克美术的杰出代表并非是意大利画家,而是弗兰德斯的鲁本斯。
鲁本斯(1577-1640)是17世纪欧洲绘画大师,擅长表现人体运动,他将华丽的巴洛克艺术与尼德兰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画风。

26 三女神

27 《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28 《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约作于1618年。取材于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与丽达所生的孪生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吕刻斯,合伙抢劫迈锡尼王吕西普的两个女儿为妻的故事。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空间,人和马的交错动势,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 天刚蒙蒙亮,两个正在睡梦中的少女就被两个壮汉抢掠而去……枣红马、腾空而起的灰白花斑烈马与两个黑红肤色的壮汉及两个粉红肉体的少女交织在一起;迎风飘扬的斗篷,强烈而有力的斜线,近大远小的特写表现,以及色彩、质感、动势感的强烈对比与反衬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惊心动魄之感。

29 然而让人叫绝的是这丰满、拥挤的构图并没有使人感到憋闷、压抑,这紧张、动荡的暴行并没有使人感到忐忑不安。有意压低的视平线使大面积的天空和清新的朝霞展现出来,不但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更进一步强化了这欢快爱情的主题。作者在画中表现的是一幕带有戏剧性的远古时代的“抢婚”风俗。从那有意强调的女性肉感,从那有意把少女中年化了的表现方式都可以反映出作者既是对大胆追求爱情的赞颂,又是对放纵生命力的赞赏,这新兴贵族的新的审美趣味,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延伸。

30 这种艺术到了路易十四那里,便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了。可以说巴罗克的建筑使宫廷生活更炫赫、更豪华。
凡尔赛宫是这种奇特结合的中心,这些贵族终日饮宴游乐于其中,戴着假发,身穿富丽的长袍,在吕利作的乐曲下跳芭蕾舞,路易十四还亲自扮演歌剧中的角色。

31 凡尔赛宫镜厅

32 巴洛克音乐 是指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的一种音乐风格,它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流派。巴洛克音乐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代表作曲家是巴赫、韩德尔、拉摩。

33 巴赫:音乐之父 巴赫(J·S·BACH ,1685-1750)是德国作曲家,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被称为“音乐之父”。巴赫的创作包括除歌剧外的各种音乐体裁,其中有管风琴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长笛曲、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作品多以复调写成,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 、《C大调前奏曲》 (插播视频) (圣母颂)。

34 巴赫在世时有“管风琴之王”的盛名。管风琴是古老的宗教乐器,体积庞大,一般有三层手键盘和一排脚踏键盘。最大的高达十几米,有三万多根音管,手键盘和脚键盘共有七层,演奏时发出宏大壮阔的音响。是最具宗教色彩的乐器。 (插播视频)管风琴

35 巴洛克音乐成就:创造歌剧 巴洛克音乐的巨大成就是创造了歌剧。歌剧(opera)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也是戏剧性的歌唱的音乐。歌剧诞生于意大利,15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私人集会上演出了最早的歌剧《达夫内》。现存最早的歌剧作品是作曲家佩里和普契尼创作的《尤丽迪西》(1600)。

36 歌唱艺术大师:阉歌手 巴洛克歌剧的诞生出现了歌唱艺术大师,其中最重要的是阉歌手。阉歌手(Castrato)是指一些在7岁至12岁就施行阉割手术的男性歌手,成年后,既有男子的体格和肺活量,又能保持童声时期的声带和喉头。阉歌手结合了男性的肺活量与女性的音域,其灵敏性、呼吸的控制能力以及独一无二的声线吸引着聆听者。 阉歌手出现的政治文化原因 阉歌手的出现与教堂规则有关。在西方,女子被禁止在教堂中说话也不许歌唱,教堂唱诗班就以男童(Boy Soprano)代替女声,但男童遇有变声期问题,歌唱年龄有限,罗马天主教的教堂音乐以阉歌手或者具有出色假声演唱技巧的男性代替女歌手。所以,阉歌手和假声演唱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女性排斥在文化政治生活之外的一种手段。

37 韩德尔的弥撒曲( 哈里露亚)是传世之作。韩德尔创作过数量繁多的歌剧、清唱剧和器乐曲,其中以清唱剧最为重要,题材大半取自《圣经》,他最注意合唱
(插播视频)

38 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与古典主义并行不悖的发展,影响了巴洛克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巴洛克艺术在18世纪转变为洛可可风格而告结束。

39 十七世纪文学的三种类型 十七世纪的文学主要有三种类型,以法国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文学,以英国为代表的清教徒文学,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巴洛克文学。其中,尤以古典主义文学影响最为深远,代表了十七世纪的文学、文化精神。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古典主义文学,同时也了解什么是清教徒文学和巴洛克文学。

40 十七世纪英国的清教徒文学 十七世纪英国政治背景:由于新航路的发现,欧洲商业重心发生转移,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反动势力的矛盾斗争十分激烈。164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164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标志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加上后来内部又发生了分化,到1660年出现了“王政复辟”,又恢复了封建专制。1688年资产阶级又发动了“光荣革命”,才基本上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这个政权虽是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但还是代表了历史的进步方向。 清教徒思想: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41 弥尔顿 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命文学的代表。40多岁双目失明,由他口述,女儿记录,写出了他一生的三部杰作,史诗《失乐园》、《复乐园》,悲剧《力士参孙》。

42 弥尔顿的创作 约翰·弥尔顿(1608——1674),出生于伦敦一个清教徒家庭,在剑桥大学求学期间和毕业后一段时期,钻研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熏陶。1638年他到意大利,访问过被天主教会关在狱里的伽利略,并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交往;1639年,英国革命形势紧张,他回国参加反对国王和国教的斗争,在1641—1645年间发表过许多政论小册子,1649年共和国成立时,被新政府任命为拉丁文秘书。他写过不少文章捍卫共和国。虽积劳成疾,双目失明,但仍然坚持斗争。王朝复辟后,他受到迫害,著作被焚毁,生活贫困,这一时期,他完成了3部杰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前两部是长诗,后一部是诗剧。

43 《失乐园》 《失乐园》(1667)共有1万多行,分12卷,故事取自《旧约》,讲的是亚当和夏娃因受撒旦引诱,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子,被逐出伊甸园。撒旦原是身居高位的天使,但他骄矜自满,纠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战,战败后被上帝打到地狱里受苦,他想出一个间接报复上帝的办法,就是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了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挠撒旦。撒旦冲过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和夏娃居住的伊甸园。上帝派遣天使拉非尔告诉亚当面临的危险,同时把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告诉他。但是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受了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上帝决定惩罚他们,命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之前,迈克尔把人类将要遭遇的灾难告诉他们。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容易感情冲动,走错道路,丧失乐园。夏娃的堕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仙;亚当的堕落是由于溺爱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骄傲自满。不会得到和平与幸福。弥尔顿这种思想正是革命的清教徒思想的反映。

44 《复乐园》 《复乐园》(1671)共分4卷,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叙述耶稣经受考验的故事。耶稣在约旦河畔受圣徒约翰的洗礼后,准备公开宣道,这时圣灵把他引到荒郊,先要给他一次考验,这考验就是让撒旦对他进行引诱。撒旦第一天以筵席、第二天以城市的繁华和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引诱耶稣,都遭到拒绝,第三天撒旦使用暴力,把耶稣放在耶路撒冷的庙宇顶上,但耶稣毫不畏惧。后来天使把他接下来,认为他胜利地经受了考验。于是耶稣开始布道,替人类恢复乐园。 《复乐园》与《失乐园》都在于说明生活中的引诱问题,但《失乐园》所强调的是理性控制情欲,是人文主义对生活的肯定和道德观之间的相互协调,而《复乐园》则强调信仰消除情欲,体现宗教思想的胜利。

45 悲剧《力士参孙》 取材于圣经,写以色列大力士参孙战功赫赫,于是自满轻敌,敌人买通其妻,将他诱捕并挖去他的双眼,参孙在屈辱中等待时机,终于在一次宴会中撼倒大厅支柱,与敌人同归于尽。作品着力展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历程,是部杰出的心理剧。剧中悲壮激越的基调反映了誓不妥协的革命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作者的自况:虽然双目失明但仍坚持斗争到最后一息。

46 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是英国小说家,青年时代正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因反对王政复辟,宣扬清教徒信仰,曾被囚禁12年,在狱中写作《天路历程》。梦幻寓言小说

47 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巴洛克(baroque)源于葡萄牙语的barocco,原指“一颗不圆的珍珠”,后指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等国出现的一种富丽繁杂、豪华动感、精雕细刻建筑风格。以后巴洛克风格扩大到美术、音乐和文学等领域。巴洛克文学不是统一的文学运动,但有一些共同之处,如思想上的悲观颓丧倾向和艺术上的雕琢怪诞等,表现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追求,适合封建贵族的口味。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如在意大利出现的“马里诺诗派”,在西班牙出现的“冈果拉诗派”,完全从贵族的兴趣出发,内容空虚平乏,形式上咬文嚼字,是没落的贵族文学的一种回光返照。

48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49 释词: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一词源于罗马语classic,有“高级的”、“第一流的”意思。古罗马人提及classic,即指古希腊文学。其后,classic却指古罗马文学。到了17世纪,法国出现古典主义(classicalism)文艺思潮。

50 定义:古典主义 指17世纪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希腊罗马文学而得名。其特征是: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宣传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战胜情感的过程;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51 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 请注意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这两个词: 文艺复兴:复兴希腊罗马古代文学 古典主义:以古代的艺术为本
这两个字面上相近的术语却有着不同的文学内涵,如果说文艺复兴继承的是希腊文学中那种对人生命本质的肯定,那么,古典主义却是更加强调了罗马文学中那种庄严和理性。

52 古典主义产生的背景 王权政治:路易十四的统治,路易十四是一个传奇的君主,他五岁继位,在位五十五年。他一面加强王权统治,另一面又支持商业的发展。所以,他在位期间,一方面是长期的稳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统治的加强。他本人重视文艺,有一批御用文人,包括布瓦洛等,成立了法兰西戏剧院,所以当时文艺表现出对王权的推崇并不奇怪。

53 法兰西学士院 法兰西学士院是1634年在首相黎世留的亲自敦促和庇护下成立的,学士院的院士成了文艺界中央集权统治的代表。为了使院士的身份成为社会上作家和学者羡慕追求的对象,政府规定院士的名额固定为40名,给他们以“不朽者”的称号,非得有一个院士死后,才能由其他院士共同选举另一人来补充。这种制度一直维持至今。法兰西学士院有很强的性别意识,院士都是男性.直到1980年,被称为“男性俱乐部”的法兰西学士院第一次接纳女院士。

54 社会混乱:文艺复兴运动一方面带来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也带来了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和社会的混乱。16-17世纪中叶,西欧一些国家相继爆发内战和宗教战争,一度混乱的社会现实使人们意识到理性的重要性。 科学诱因:这一时期,牛顿、哥白尼、莱布尼茨等人的自然科学成果告诉人们,宇宙是井然有序的。因而,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体的人的自由必须合乎或服从于社会规范,而不是一味地“做你所愿意做的事”。 哲学原因: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把人的自我意识、人的思维和理性作为人的主体来看待,赋予人的理性以至高无上的地位。

55 社会心理 “谨慎被看成最高的美德;理智被尊为对付热狂之辈顶有利的武器;优雅的礼貌被歌颂成抵挡蛮风的一道屏障。” ------罗素 与这种社会心理相适应的文学,必然是一种接受理性和现存秩序束缚的文学,一种有克制的文学。

56 补充材料:艺术创作提倡理性 在认识论上,笛卡儿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把“理性”置于最高位置,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他说:“不管醒着还是睡着,永远只听从于理性的证明。” 从理性出发,他认为艺术应该符合“明白与确切”的标准,制定严格的法规。艺术创作应提倡理性,抑制情感冲动,为理性主义美学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基础。在笛卡儿理性主义的影响下,一些文艺理论家制定出一套古典主义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法规。

57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1)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这一特点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他们希望结束封建割据的局面,主张国家统一。高乃依的悲剧《熙德》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即使莫里哀的喜剧,也表现了这一特点。《伪君子》猛烈抨击教会,讽刺教会的伪善,但是在剧本的结尾,他还是塑造了一个英明的国王,将伪君子达尔丢夫逮捕,保护奥尔恭一家免遭陷害

58 (2)崇尚理性原则,遵守公民义务 理性是古典主义作家创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指出:“首先必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拉辛的悲剧《安德洛玛刻》是这个原则的代表作。

59 (3)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 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 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

60 三一律 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 三一律形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它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继承和曲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情节的“整一性”,演出时间以太阳运行一周为限。文艺复兴意大利学者提出“一个事件,一个整天,一个地点”的主张。 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但它束缚了剧本的自由创作,在浪漫主义兴起后被打破。 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

61 高乃伊和他的《熙德》 高乃依 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熙德》,这也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和奠基作。

62 高乃伊的《熙德》 罗迪克和施曼娜是一对相爱的男女,这对青年都是高官子女,他们真诚相爱。国王要为太子选师傅,结果选中了罗狄克的父亲,施曼娜的父亲因此妒忌在心,在一次争论中打了罗狄克父亲一记耳光,罗狄克的父亲受辱,要罗狄克为自己复仇,执行父亲的命令就是履行家庭的义务,结果罗狄克以履行义务的理性战胜爱情,杀死了施曼娜的父亲;施曼娜也是封建家庭中有高度理性的人,面对恋人杀死父亲这个现实,她也发誓要为父复仇。罗狄克因后悔而跪在施曼娜面前请求她的处罚,她请求皇帝帮助。刚好这时外族入侵,国王派罗狄克去打仗,罗狄克打了胜仗后得了一个“熙德”的美称,施曼娜从内心上更加爱上罗狄克,但自己又没有为家族尽到义务。结果,国王想了一个办法,由罗狄克与施曼娜所请的一个武士决斗,胜者要娶她为妻。施曼娜请了一个武艺高强而又奇丑的武士,结果武士不是罗狄克的对手,本来不可调和的矛盾,因国王的英明而消解。一方面顾及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恋爱自由,一方面又对封建专制尽了义务。反映了封建专制和资产阶级之间那种相互斗争又妥协的关系。

63 《熙德》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异同: 相同:同样都讲述了两个处在家族冲突之间的男女的爱情
不同:由于这两对男女对责任和爱情的理解不同,所以故事结果不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的文化文学精神。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家族的争执是可以因为爱情而被忽略不计的,这实际上说明:文艺复兴对人的情感的重视超越了对理性戒律的遵从。而在《熙德》中,爱情的力量却不能够战胜理性,人不但是有个人情感的人,同时也是担负着家族责任的人。这个作品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王权最后成了矛盾的调解者,显示了对王权的推崇。 这显示出古典主义作品的两大特点:对理性和王权的服膺。那么,我们可以来更具体地看看十七世纪的这种古典主义精神的内涵及其形成。

64 拉辛和《安德洛玛刻》 拉辛:法国古典主义后期代表者,拉辛(1639——1699)。拉辛共写了11部悲剧和1部喜剧,主要作品有《安德洛马刻》(1667)和《费德尔》(1677),悲剧艺术发展到拉辛这个时期已基本成熟。 《安德洛马刻》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故事取材于欧里庇得斯的两部悲剧《安德洛马刻》和《特洛亚妇女》。

65 让·拉辛 古典主义悲剧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

66 《安德洛玛刻》简介 主人公安德洛马刻是赫克托耳的妻子,特洛亚城被攻破的时候,她和儿子沦为厄庇洛斯国王皮洛斯的奴隶,皮洛斯爱上了她,不肯和未婚妻爱尔米奥娜结婚。希腊使节奥莱斯特来到厄庇洛斯,要皮洛斯交出安德洛马刻和她的儿子,以绝后患。安德洛马刻为了保全儿子,被迫答应和皮洛斯结婚,爱尔米奥娜妒恨交加,利用奥莱斯特对她的爱情,唆使他杀死皮洛斯,后她自杀,奥莱斯特也发了疯。 对于过度欲望的谴责,对克己理性的赞赏

67 拉封丹和他的寓言 让·拉封丹(1621——1695)是以寓言诗出名的作家,他以诗的形式写了200多则寓言,诗中有性格化的形象、戏剧性的情节,有来自民间的语言,表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拉封丹的作品对寓言诗这种体裁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法国和欧洲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俄国的克雷洛夫受他的影响很大。

68 拉·封丹《寓言诗》的贡献 贡献:1、他把寓言这个文字体裁真正提高到了诗的地位。在拉以前,(如伊索)寓言的叙事方式很简单,几乎不做描写,而且多用散文文体,因此素被称为小品,被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拉让寓言进入了诗的殿堂。他采用诗体写作。2、他把叙事想象引入了寓言。他说:“没有和谐就没有好诗,没有虚构(小说式的虚构)也没有好诗。”

69 “立法者”布瓦洛 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法者,他是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拉辛和喜剧家莫里哀的好朋友,他在文艺理论方面总结了古典主义作家的经验,写成了诗体的理论著作《诗的艺术》(1647)。这本书经路易十四亲自过目,成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布瓦洛的美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理性,一切从理性出发,一切也以理性为归宿。他认为理性是艺术的最高准则,提出理性、真、自然三位一体的主张:为了求美就要求真,也就必须摹仿自然。他所说的自然指的是体现在事物中的“常情常理”,人性自然。

70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布瓦洛:《诗的艺术》,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和诗人。在代表作《诗的艺术》中,他根据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总结出各种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的规则,是法国古典主义文艺理论的法典。他还规定了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所谓三一律,是指在情节、地点和时间上的三个整一。即一个剧本的情节必须单一,故事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必须在24小时、即一天内完成,简单一句话,就是在一时一地内完成一个故事情节。符合三一律的创作,比较难以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而这又是王权统治所欣赏的。

71 三一律:   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 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是一条线索, 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 剧情不能超过 24 小时。

72 布瓦洛的美学原则 1、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3、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意义。 布瓦洛的一切文艺法则都建立在他的美学原则上,其中虽有合理可取的因素,但作为法规却束缚了作家的创作才能。他的《诗的艺术》对法国和欧洲的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成为欧洲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73 1、学习重点:了解《伪君子》的思想内容及戏剧性 2、学习难点:理解莫里哀的创作与专制王权的关系
第二节 莫里哀及其《伪君子》 1、学习重点:了解《伪君子》的思想内容及戏剧性 2、学习难点:理解莫里哀的创作与专制王权的关系

74 一、生平 莫里哀(1622—1673)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奠基人。
生前被法兰西学士院拒之门外,死后学士院为他立的塑像上刻着这样的话:“他的光荣什么也不少,我们的光荣却少了他”

75 《贵人迷》、《史嘉本的诡计》、《女博士》、《没病呻吟》
创作分期 作 品 第一阶段(1659——1663),风俗喜剧 《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 第二阶段(1664——1669),讽刺喜剧 《伪君子》、《堂璜》、《恨世者》、《吝啬鬼》 第三阶段(1670——1673) 幽默喜剧 《贵人迷》、《史嘉本的诡计》、《女博士》、《没病呻吟》

76 《吝啬鬼》 本剧揭露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取材古罗马喜剧《一坛黄金》。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富商、高利贷者阿巴公。 阿巴公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半夜起来偷吃自己牲口的马料。见面打招呼:“我借给你一个早安。” (点击视频)阿巴贡拒绝慈善 (点击视频)阿巴贡请客

77 《贵人迷》 讽刺贵族社会附庸风雅。大富商茹尔丹想当贵族,当不了本国的贵族,就做土耳其的假贵族。他说:“哪怕手上少长两个指头呢,只要生下来就是一个伯爵或侯爵,我也是情愿的。”

78 《贵人迷》写情书造句 茹尔丹追求贵妇人,请哲学老师为他写情书造句:
美丽的侯爵夫人,你的美丽的眼睛我爱得要死。我爱得要死,美丽的侯爵夫人,你的美丽的眼睛。你的美丽的眼睛我爱得,美丽的侯爵夫人,要死。要死你的美丽的眼睛,美丽的侯爵夫人,我爱得。爱得你的美丽的眼睛,美丽的侯爵夫人,我要死。

79 三、如何理解莫里哀创作的民主倾向? 首先,从作品内容看,他不是一味地歌颂国王,无原则地歌颂专制王权。他能尖锐地揭露宗教势力地邪恶,指出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甚至对他所属的阶级——资产阶级的贪婪、妥协性给予揭露,是文艺复兴运动反封建、反教会传统的继承者。 其次,从与人民的关系上看,13年的流浪生活,使他接触了社会、了解了人民的需要,懂得了人民的艺术欣赏习惯,且热爱平民,把他们写成极富正义感,聪明智慧,有胆略,有才干,表现了底层人物在品行及能力方面远远超过他们的主人。莫里哀塑造这样的形象,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有力冲击,是对封建贵族及教会的无情批判。 第三,在艺术上,他注意从民间艺术汲取营养,尤其偏爱法国民间闹剧,不断地、大量地学习它们的表现技巧,采用民间文学地传统题材,运用各种方言俗语。 综上所述,莫里哀是一个具有鲜明民主倾向的作家。

80 四、《伪君子》(《答尔丢夫》)分析 第一幕 柏奈尔夫人 欧米尔 奥尔恭 达密斯 第二幕 玛丽亚娜的婚事 玛丽亚娜
第一幕 柏奈尔夫人 欧米尔 奥尔恭 达密斯 第二幕 玛丽亚娜的婚事 玛丽亚娜 第三幕 达密斯的被逐 桃丽娜 第四幕 欧米尔的计谋 克莱昂特 第五幕 悬念

81 “戏剧性” ①戏剧结构;②戏剧动作;③戏剧冲突;④戏剧场面;⑤戏剧悬念等)
第一次亮相 在剧中,答尔丢夫出场的“亮相”动作是吩咐仆人: 劳朗,把我的鬃毛紧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求上帝永远赐你光明。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 三幕二场) 鬃毛紧身是苦修的修士贴身穿的衣服,扎人的皮肤。苦修士穿这衣服,并经常用鞭子抽打自己,表示苦修。答尔丢夫也有这么一套行头,但那是准备做给人看的。他上场看见女仆桃丽娜,就叫仆人把它收起,好像他刚刚把自己抽打过似的,并嘱咐说,有人找他,就说他去监狱行善去了。

82 第一次对话 答尔丢夫:(从衣袋中掏出一块手帕)哎哟!天啦,我求求你,未说话以前你先把这块手帕接过去。 桃丽娜:干什么?
答尔丢夫:把你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 桃丽娜:你就这么禁不住引诱?肉感对于你的五官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当然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念头,不过我,我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丝不挂,你那张皮也动不了我的心。

83 假装忍辱负重 奥尔恭的儿子向父亲告发答尔丢夫企图调戏继母时,答尔丢夫装出一副忍辱负重的样子,跪在地上说: 上帝原要处罚我,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来磨炼我一下,因此无论人们怎样责备我,说我犯了多大的罪恶,我也决不敢自高自大来替自己辩护。 我愿意跪在地下忍受这种耻辱,当作我这一生一世所犯罪恶应得的一场羞辱报应来领受。 看上帝面上,你千万别动气,我宁愿忍受最残酷的刑罚,也不愿你的儿子因为我而受到一点点皮肤上的损伤。 你随他去吧!如果要我双膝跪在地下替他求饶的话。

84 与欧米尔说话,总要动手动脚,却表示:“我对您可并没有丝毫恶意,却多半是由于一种热忱的冲动。” 紧握对方的手指尖,“只是因为我热烈得太过分了。”把手放在对方膝上,只是“摸摸您的衣服,这料子多么绵软!”对方将椅子退后,他就将椅子前移,伸手去摸对方的帽子,口里叫道:“天啊!这花边可真细致,现下的手工活可说是巧夺天工” 没有半点他用手帕遮住眼睛抵制诱惑的虔诚面目。

85 贪食:一顿晚饭,“一个人吃下六个人吃的那么多的东西”(一幕二场)“很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第二天早晨起来,一次喝“四大口葡萄酒” 。“他的身体别提多么好了,又胖又肥,红光满面,嘴唇红得都发紫了。” (一幕四场) 没有半点喝圣水,清心寡欲的模样。 贪睡:“一离饭桌,他就回到了卧室,猛孤丁地一下子躺在暖暖和和的床上,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一幕四场)没有半点穿鬃毛紧身,用鞭子抽打自己的苦修表现。 贪财:把别人家的财产,“信以为实地赶紧接受下来。”(四幕一场)没有半点他“把钱散布给穷人”的品德。 贪色:既要娶奥尔恭的女儿,又要去勾引奥尔恭的续弦妻子欧米尔。看见谁对欧米尔做一个媚眼,他所表示的醋劲比奥尔恭本人“还大六倍”(一幕五场)。

86 四、《伪君子》评价 伏尔泰:《伪君子》“暴露了伪善行为的一切丑恶,起过许多良好的作用。”
普希金:“《伪君子》是不朽的,它是喜剧天才最强烈的紧张劳动的果实 别林斯基:“一个能够在伪善的社会面前狠狠地击中虚伪这条多头毒蛇的人,就是伟大的人物!《伪君子》的创作者是不会被忘记的!”


Download ppt "第一节 概述 1、学习重点:了解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及其特点、重要作家作品 2、学习难点:历史背景对古典主义创作的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