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認識同志 與同志學生的輔導 弘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劉安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認識同志 與同志學生的輔導 弘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劉安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認識同志 與同志學生的輔導 弘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劉安真

2 到底是要輔導誰? 是誰需要被輔導?

3

4 美國馬里蘭州法院十月卅一日判決,一所基本教義派教會二○○六年在一名陸戰隊員的喪禮外抗議,聲稱伊拉克戰爭傷亡,是上帝對美國容忍同性戀的懲罰,造成該隊員家屬心理受到創傷,必須賠償家屬一千零九十萬美元(台幣三億五千萬元) 資料來源: 聯合報A18版

5 是同志需要被輔導? 還是那些仇視同志的人 需要被輔導?

6 同志學生的校園處境 校園內性傾向歧視與同性戀恐懼的問題比同志學生內在的心理困擾更值得重視
「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已成為廿一世紀輔導與諮商領域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友善校園的重要性 對弱勢族群而言,社會環境的不利處境是造成其心理困擾最大的原因 改變對弱勢族群的不利處境才是最終的輔導策略 如果大家都可以接納同性戀,同志學生還需要被輔導嗎?

7 影響同志之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 內化的同性戀恐懼(internalized homophobia) 不友善的環境(歧視、暴力攻擊)
同性戀者本身無法接受自己的性傾向 校園環境也可能加深同志學生內化的同性戀恐懼(老師在課堂上不友善的言論、同學間的嘲諷、不友善的教科書所傳遞的錯誤觀念) 不友善的環境(歧視、暴力攻擊) 基於evidence based 的精神,同志的輔導應從上述兩個因素著手

8 性別平等教育法 第十四條:「學校不得因學生之性別或性傾向而給予教學、活動、評量、獎勵、福利及服務上之差別待遇。但性質僅適合特定性別者不在此限。學校對因性別或性傾向而處於不利處境之學生應積極提供協助,以改善其處境。」

9 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的專業學會 對同志議題的立場與看法
同性戀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 同性戀者在心理健康上和一般人沒有兩樣 心理衛生工作人員應該致力於破除對同性戀的恐懼與偏見 用心理治療來改變一個人的性傾向是無效的,也是不道德的 心理輔導的目的在於協助同性戀者自我接納,並促使社會更接納同性戀者

10 肯定式諮商或肯定式心理治療 Affirmative Counseling Affirmative Psychotherapy
同志諮商或同志輔導的 基本立場 肯定式諮商或肯定式心理治療 Affirmative Counseling Affirmative Psychotherapy

11 肯定式同志諮商 (Affirmative Counseling)
同志諮商或同志輔導的目標在於協助同志更認同自己的性傾向,並且協助同志學生克服內化的同性戀恐懼,提高同志學生的自尊,輔導人員也要盡力改善同志的社會處境

12 同志的肯定式心理治療— 以下資料引自台大醫院精神部賴孟泉醫師96.10.27
為什麼採用肯定立場(affirmative stance) 從信念來說:相信多元文化與平權 從心理治療哲學來說:治療是為了移除成長的阻礙 從心理治療文獻裡經驗的累積來說:非肯定式的治療對個案是有傷害的

13 續上頁 從生物科學證據來說:(狹義的)性傾向極可能大部分與”先天”因素相關。此外,同性吸引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人性
從臨床醫學觀點來說:沒有證據支持非異性戀性傾向可構成/被定義成一種疾病或病理狀態。且性傾向是持久不變的

14 肯定式心理治療(Milton, Coyle & Legg, 2002) 引自賴孟泉醫師之演講資料
非肯定式 肯定式 基本理念 病理化非異性戀之性傾向 非異性戀傾向不是病理,為健康、自然且正常 核心議題 Homosexuality Internalized homophobia 發展觀點 未重視性傾向多元存在之可 能 視多元性傾向為發展主軸之一,相關於該性特質之知識為必須 社會文化因素 忽略異性戀主義之影響 強調異性戀主義的影響,著重在歧視性文化脈絡下之壓力議題 治療結果 易因忽略性傾向議題,而強 化內在恐懼/低自尊/症狀 幫助個案覺察內在同性戀恐懼的影響,以增強自我形象及自尊

15 認識同志議題

16 為何要認識同志 讓社會中所有的人都不會因為性傾向而受到歧視與傷害 讓身為多數族群的異性戀者更懂得尊重性傾向少數
認識同志的課程,其目的是要減少對同志的偏見與誤解

17 幾個概念與名詞 生理性別(sex) 性別角色(gender)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 性身份認同(sexual identity) 以上這些名詞可能都無法用二元對立的觀點來理解

18 有關性傾向 你為什麼會是異性戀啊? 你什麼時候認定你自己是異性戀的? 你如何確定自己是異性戀?
你有沒有想過,異性戀可能是階段性的,搞不好有一天你會喜歡上同性? 有沒有可能,你之所以喜歡異性,是因為你內心害怕與同性接近? 你為什麼會害怕與排斥同性呢?是跟你小時候的家庭經驗有關嗎?

19 續上頁 你之所以喜歡異性,是不是…嗯…是不是有被性侵害的經驗啊?才會讓你害怕跟同性在一起?
如果你從來沒有跟同性交往過,你怎麼確定自己是異性戀呢? 那麼多異性戀夫妻離婚,還有家暴,真正幸福的夫妻沒幾對,前幾天報紙有報導,有太太被先生殺了二十幾刀耶,你確定你要當異性戀嗎? 路上那麼多酒店,網路上一大堆色情網站,一大堆異性戀男性愛看A片,異性戀者為什麼成天只想到「性」啊? 總之,我就是不能接納異性戀啦

20 破除對同志的刻板印象 偏見與刻板印象 某甲:「我真受不了同性戀,其他生物都不會這樣!」
某乙:「您有所不知,同性戀的行為普遍存在於生物界中,並不是人類獨有的。」 某甲:「可見同性戀跟動物沒兩樣!」

21 同志是心理異常或是 心理比較不健康嗎? A:1973年12月美國精神醫學會將同性戀從心異常的名單中移除。1975年美國心理學會發表官方聲明,支持上述的的行動,並要求所有心理衛生從業人員要帶頭破除社會對同性戀的心理異常的污名。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動? 這是基於科學研究基礎上所做的決定,因為科學研究顯示,同性戀者在情緒、人際與各項生活功能上都與異性戀者沒有差異

22 這樣的結果可信嗎? 異性戀者 同性戀者 臨床個案

23 Evelyn Hooker的貢獻 Dr. Hooker是第一位以「正常的」同性戀者為對象,進行心理學研究的人(1953年)。依照Hooker的研究結果,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在心理健康上並沒有差異 在Dr. Hooker之前,所有與同性戀者有關的研究,其樣本都是來自於精神醫療的臨床個案或是監獄的犯人,而且這些個案都是無法接受自己是同性戀,想要改變自己性傾向的人(Rothblum, 2000)

24 續上頁 之後,很多的心理學家重複驗證了Dr. Hooker的研究,結果都是類似的。這些研究結果促成了美國精神醫學會決定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與心理異常的手冊中移除(1973年) 美國心理學會於1975年發表支持上述行動的聲明: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urges all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take the lead in removing the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that has long been associated with homosexual orientations.

25 我們要相信 科學研究的結果 (Evidance-based)? 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偏見?

26 同志是因為小時候有不愉快的 經驗或是來自破碎家庭嗎
沒有科學的研究可以支持這樣的說法,有研究試圖找出同志與異性戀者在幼年的經驗與家庭背景上有無差異,結果並沒有發現同志在家庭經驗上與異性戀者有何差異(該研究稱為舊金山研究,此研究比較了舊金山灣區1000位同性戀者與500位異性戀者的早期經驗) 此刻板印象讓同志父母親充滿了罪惡感

27 同志是否討厭異性? 是否有受創的異性交往經驗?
許多同志和異性都有很好的友誼,他們只是談戀愛的對象是同性並不表示他們討厭異性,就像一位異性戀者並不會因為他想和異性談戀愛,就會討厭同性一樣。 同志也不是因為受創的異性戀關係而轉向成為同志。根據舊金山研究,同性戀者並沒有不愉快的異性交往經驗,其實,他們是少有與異性交往的經驗。

28 同志是否都是娘娘腔和 男人婆? 一個人喜歡或不喜歡自己的性別,或是他要不要表現出另一種性別的行為,這是屬於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不一定有關。因此,你可能會認識非常陽剛的男同志,也有非常女性化的女同志,當然也有女性化的男同志,男性化的女同志。

29 同志是否一個扮男的, 一個扮女的? 有些同志的確認為兩個人要區分角色,所以早期男同志有0號和1號的說法(或是哥哥與底迪),女同志有T和婆的說法。不過這樣的分類不一定適用每一位同志,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同志越來越不會在關係中扮演固定的角色 根據同志伴侶關係的研究,同志伴侶在互動的角色上是較具有彈性的

30 同志過得很痛苦, 為何要當同性戀? 同志不一定過得很痛苦,同志的感情也不一定沒有未來。過得快樂幸福的生活的同志很多,而且異性戀者也會有屬於他們的痛苦與壓力。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男同志伴侶與女同志伴侶,在伴侶關係的各個層面都優於異性戀夫妻,除了來自原生家庭的支持之外。(Kurdek ,2004) 同志在社會中屬於少數族群,的確會有較大的壓力,但是應該調整的是社會對待同志的態度,而不是要求同志改變他的性傾向

31 學生喜歡班上的同學,但是沒有發生性關係,這樣叫同性愛而不是同性戀對嗎?
我們會用有沒有性行為來判斷你是不是異性戀嗎?如果你還沒發生性行為,就叫做異性愛嗎?當一個人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同性戀時,就表示他認為自己對同性的感情已經超過一般友誼了,此時,應該協助學生討論他的感覺,而不是說服他,他不是同性戀 在舊金山研究中,絕大部分的同志在與同性發生性關係之前(約三年前),就已經覺得自己是同性戀

32 女校或男校的學生容易與同性發展感情,這是情境式同性戀嗎?
首先,所有感情的發生都是情境式的,接近性(近水樓台先得月)本來就是情感發生的要件 情境式同性戀這個名詞是對同性戀的污名化,好像這段感情無法持久,終究會結束一般(難道異性戀者都和他的國高中情人廝守一生嗎?) 所有因為情境而產生的情感,有些會持續下去,有些不會持續下去,無論如何,外人都不應該把這段感情名之為「情境式戀情」

33 同志的處境與壓力

34 自我認同:我是同性戀嗎 從開始懷疑到探索自己到底是不是同性戀,對某些同志而言,是一段辛苦的過程。因為一個人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可能需要面臨許多的壓力,例如:害怕別人發現,不知道如何探索自己到底是不是,不知道要不要和別人討論自己的感覺。此時,接觸同志朋友與同志團體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35 補充說明 一個人會如何探索與確定自己是否是同性戀?
同志認同的形成與發展 男同志覺察的線索多半來自「性的現象」(生理激發) 女同志覺察的線索多半來自「關係的吸引」(強烈地喜愛某個人、或受到某個人超過友誼程度的吸引)

36 他人的壓迫與歧視 許多同志遭受過他人的壓迫與歧視,或是曾經聽過別人嘲笑或是歧視同性戀,有人還會遭到家人的責備與壓迫。改善此一問題還需要從教育著手,讓社會上的人更懂得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會任意去壓迫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同志如果遇到被歧視與被壓迫的問題,可以與同志團體聯繫,了解如何處這些問題

37 向家人或朋友坦露身分 告訴別人自己是同性戀(coming out現身或出櫃),這對同志而言是很重要的,卻也是不太容易的。因為有人知道才有人可以分享與討論,不需要隱藏秘密。但是有人知道了,可能要承受別人不接受的後果。因此,要不要告訴別人就成為許多同志的困擾。大部分的同志會選擇身旁較友善的朋友現身。 對青少年而言,對家人現身是重要的議題

38 同志組成的家庭 同志是否可以結婚、組成家庭、領養小孩? 同志組成之家庭是目前同志研究領域中極為熱門的題目,例如:
同志是否可以成為好的父母?(放MTV) 同志伴侶的家務分工、親職

39 同志團體的資源 同志諮詢熱線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
電子信箱: 服務對象/同志朋友 青少年同志 同志的父母 婚姻中的同志 輔導老師及助人工作者 諮詢電話/(02) 每週一、週四、週五、週六、週日 7-10pm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 聯絡電話:(04)  

40 同志輔導與同志教育的光碟 認識同志:同志諮詢熱線 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之教學光碟—教育部
想要索取這兩片光碟的老師請離場時登記,光碟燒錄完成之後,會放到老師的櫃子中。 此兩份光碟皆屬有版權的光碟,老師可以在教學中使用,但請不要上傳到網路上


Download ppt "認識同志 與同志學生的輔導 弘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劉安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