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主讲人 杨爱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主讲人 杨爱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主讲人 杨爱华

2 资   料 调查 1、上海 例心理咨询案例(2-12岁) 调查内容:学习困难 6192例 % ,活动过度 2020例 21.2%,智力问题 1183例 12.0% , 其它 465例 4.6% 问题分布: 学校适应不良 5285例(53.6%) ,注意缺损 2583例( 26.2%),智能发育不全 1163例( 11.8%),行为问题 119例(1.2%), 情绪障碍 285例( 2.9%),抽动症和秽语抽动综合症108例(1.2%),睡眠障碍138例(1.4%),言语障碍98例(1.0%),强迫症58例(0.6%),重性精神病18例(0.6%),其他障碍15例(0.15%)

3 高、最需要辅导、咨询的前十位: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 不够;注意障碍;自控力差;自我中心;
2、 上海 名中小学生 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频率最 高、最需要辅导、咨询的前十位: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 不够;注意障碍;自控力差;自我中心; 耐挫力低;学习焦虑;自卑;社交退缩

4 主要内容 中小学生学习障碍问题及其辅导 人际关系问题及其辅导 中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辅导

5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在身心成长 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 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 状态。
具体表现学习障碍、人际紧张、行为问题 等。

6 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 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 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 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 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 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 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 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

7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 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 忍不住地嫉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 敌人的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 子会陷于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 已从入学持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 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 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 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8 一、中小学生学习障碍问题及其辅导 一般是指中小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 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
(一)学习障碍问题 一般是指中小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 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 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 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 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其原因 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小学 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成的。

9 (二)中小学生学习障碍问题的表现 1. 学习动力不足 2. 学习倦怠 3. 偏科 4. 学习成绩波动 5. 旷课或逃学

10 1.学习动力不足 表 现:      懒惰行为      容易分心      厌倦情绪      缺乏方法      独立性差

11 2.学习倦怠 表现: (1)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精神恍惚; (2)情绪低落、波动大、容易烦躁、发怒、哭泣,甚至情绪失控;
(3)嗜睡、失眠、食欲下降; (4)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

12 3.考试焦虑 表现:    (1)生理反应    (2)心理反应    (3)行为反应

13 4.成绩波动 原因:   1、学习动机不足   2、自控能力较差   3、对学习环境依赖性比较强

14 5.旷课或逃学 (1)不去上课   (2)欺骗父母   (3)厌学   (4)闲逛游荡   (5)夜不归宿   (6)具有反复性和持续性

15 (三)中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 1、心理方面——某方面的认知 能力较差/ 某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知识结构有很
多漏洞/ 情感和意志的缺陷/ 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行 为习惯不良,等等。 2、生理方面——体质弱/神经衰弱/ 视、听、发 音器官发育不全等。 3、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情感 及语言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等。

16 4、现实教育环境中学习障碍问题的复杂性 (1)学习障碍本来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差异性的 正常表现,但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甚至变本加厉 的现实环境中,学习障碍往往成了“选拔——淘汰” 教育或“选拔——淘汰”预备教育的重要标准。各种 名目的“快班——慢班”、“实验班——平行班”、“奥 赛班——普通班”,从初一、高一开始就在事实上 把一批批学习障碍学生集中在一起,使他们环顾四 周发现的都是一张张“失败者”、“落伍者”的熟悉的 脸,看到的都是欲哭无泪的“苦恼人的笑”。这种无 情的现实不可能不严重地伤害他们的脆弱的自尊 心,使他们坠入痛苦的深渊,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心 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17 (2)学校应试教育压力的直接承受者是教师。教
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常态下本来可 以保持的教育理智,抑制他们原本潜能无限的教育 智慧,并使他们在学习障碍学生面前变得焦躁不 安、缺乏耐心。而所有这些,又必然通过教师的教 育行为和态度言语转化为学习障碍学生的新的心理 矛盾,使得他们倍感痛苦、失望和孤立无援。

18 (四)对学习障碍问题学生的辅导 1、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肯 定进步。 2、配合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心理素质薄弱的方 面。 4、试试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创设成功情景(降低 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悦。 5、克罗华特的“角色地位改变”法(帮助低年级学 生),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生产生责任感并改进方法。

19 二、人际关系问题及其辅导

20 中科院心理所 王极盛 20000多名中小学生的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18 %—36 %
中科院心理所 王极盛 多名中小学生的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18 %—36 %  人 际 关 系 % — 44 % 心理承受力 % — 51.9% 适应性方面 % — 68 % 心理平衡性 % — 41 % 情绪稳定性 % — 54 % 焦 虑 % — 52 % 抑 郁 % — 44 % 敌 对 % — 35.7 % 偏 执 % — 50 % 躯体化问题 % — 40 %

21 (一)人际交往障碍 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 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
等原因引发的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或退 缩,当事人大多伴有持续、消极的情绪体验, 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2 常见种类—— 2、师生交往困难 3、亲子代沟 4、孤独与孤傲 5、嫉妒与猜疑 6、自我中心 7、过度敏感、防御心理及反应过度
1、自卑与同伴交往退缩(社会退缩行为) 2、师生交往困难 3、亲子代沟 4、孤独与孤傲 5、嫉妒与猜疑 6、自我中心 7、过度敏感、防御心理及反应过度

23 辅导对策—— 1、调整认知结构,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悦纳自己 2、训练沟通技巧(语言表达、沟通方式,目 光、表情、距离等非语言信息,化解矛盾的技巧 等) 3、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和交往方式,增强个 体的人际吸引 4、小组团体辅导:敏感性训练 5、个体训练技术:角色扮演

24 (二)青春期性心理障碍的主动干预 1、增进青春期中学生对性成熟过程的知识,强调这时期 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只是暂时性的,不必过分忧虑。
2、鼓励学生适当地装扮自己,以改善体态上自己不满意 的特征,从而变得快乐起来,并学习适当的性别角色。 3、引导家长、有关教师了解此时的青少年学生难免有疲 倦、乏力、功能失调的情况,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暂时 的退步不加责备,并适当减轻其负担,以免产生不愉快或 挫败的感觉,进而诱导其发展潜能。

25 4、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必要的异性交往,多组织集体交
往活动,以满足中学生向往与异性交流的情感需求,并 引导他们把握异性交往分寸,防止学习期间交往过密 (预防在先)。 5、宽容学生出现暂时性的忧郁,减少其受排斥、不受 关爱的感觉。只有当青少年学生觉得快乐时,才可能保 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并可能愿意来学习成人的行为模 式。 6、对已经出现“青春期恋情”的学生,一要理解,二要 通过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来引导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选 择。

26 三、行为问题 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 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
(一)行为问题(含品行障碍) 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 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 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后者也称之 为“少年品行障碍”、“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等)。 行为偏差又可以分为三类: 1.过失行为 2.不道德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27 1、过失行为 ⑴说谎行为 ⑵课堂违纪行为 ⑶考试作弊行为(怕失败、保全面子,熊川武 提出:要与学生商定一个既改正错误又照顾其面子
的学业评价办法,如只考查不计分,或让学生选择 与自己现实水平相应的考试内容,再作纵向评价) ⑷青少年吸烟行为(替代反应法) ⑸厌学、逃学行为

28 ⑹网络迷恋行为 例:母亲的哭诉 ⑺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⑻依赖行为(任务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 ⑼激惹行为(任性行为) ⑽逆反行为

29 2、不道德行为 (1)攻击行为 (2)偷窃行为 (3)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酒、敲诈勒索等) (4)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5)暴虐行为

30 3、自我消极行为 (1)自残自伤行为 (2)自杀 例:2006年11月14日红庙坡14岁少年跳楼自杀身亡

31 “少年品行障碍”的识别界限 1、年龄低于18岁,超过18岁则可确认为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 2、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偶然
的、短暂的不良行为(如恶作剧、偶尔旷课、打 架、调皮捣蛋等)不能确定为“品行障碍”。 3、至少应具备下列行为问题中的3条:

32 ⑴ 不止一次地偷窃并伪造不在场证据 ⑵ 在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期间,离家出走, 至少达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 回家 ⑶ 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而说假话) ⑷ 敲诈勒索 ⑸ 经常逃学或旷课 ⑹ 不止一次地在打架斗殴中使用凶器 ⑺ 蓄意破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

33 ⑻ 残忍地虐待动物。 ⑼ 虐待他人。 ⑽ 经常主动挑起斗殴,故意寻衅。 ⑾ 不负责任地多次发生性行为。 达到或超过3条、造成轻微后果的,可视为轻度品 行障碍;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视为重度品行障 碍;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视为中度品行障碍。

34 (二)行为问题的成因 1、生理因素: ⑴ 精神发育不全、脑损伤等可能造成心理活 动异常; ⑵ 青春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导致生理
和心理的矛盾状态。

35 2、心理因素: ⑴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 力差; ⑵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等; ⑶异常心态的影响,如情绪波动、缺少理智感、 好冲动; ⑷耐挫力低引起的极端行为; ⑸持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心理定势并不断得到强化。

36 3、家庭、社会因素: ⑴ 单亲家庭造成的情感匮缺; ⑵ 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 ⑶ 家庭暴力; ⑷ 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 ⑸ 媒体渲染暴力与色情,报道过细。

37 4、学校教育的缺失:能力分班的负面影响 (能力分班具有标记作用,影响教师期望及学生自我知 觉,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形成事实上的待遇差别 / 能力分班形成高度竞争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外部与 内部压力 / 能力分班影响学生情绪,后段班学生沮 丧、没价值、受拒绝,前段班学生紧张、焦虑); 师生关系的不良(教师的权威式领导 / 体罚与心罚造成 对立情绪 / 低成就学生失去自尊与颜面,破罐破摔); 辅导功能不佳(重视不够 / 不能及时提供心理支持与 情绪宣泄出口)

38 (三)行为障碍的矫正 1、行为疗法 (1)阳性强化法(正强化)(2)负性强化法(负强化)
(3)消退法 (4)代币法 (5)示范法(模仿法) (6)厌恶疗法 (7)系统脱敏 (8)相继渐进法(逐步养成法) (9)行为契约法 (10)放松训练

39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心理咨询 (2)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4)组织开展多项课外活动,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5)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40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主讲人 杨爱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