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职教研究及其发展大趋势 关键词:职教内涵 发展动因 研究领域 发展趋势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 雷正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职教研究及其发展大趋势 关键词:职教内涵 发展动因 研究领域 发展趋势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 雷正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职教研究及其发展大趋势 关键词:职教内涵 发展动因 研究领域 发展趋势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 雷正光

2 期待解决的问题 一、What —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二、Why — 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因 三、How — 职业教育的实施战略

3 职教发展科学化引领职教高端化 ——思想理念 职教建设信息化实现职教现代化 ——方法途径

4 何为职业教育——What?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是高中阶段的教育;高职是高等阶段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类型。(技能、智能、体能、德能) 职业教育是培养有文化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5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跨界 教育 职业 社会需求 教育目标 人文导向 企业需求 行业标准 就业导向 社会的人 社会合格公民 企业的人 企业合格员工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类型 教育界 企业界

6 职业教育核心特征——动态 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动态适应 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动态对接 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动态统一 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动态匹配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动态衔接等等

7 ——Why 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因 职业教育的社会意义——社会的安定和谐 职业教育的经济意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的教育意义——教育的体系合理 职业教育的人才意义——人才的结构优化

8 职业教育是博大精深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创建社会阳光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完善教育体系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合理人才结构的教育

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

10 现代职业教育 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 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
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 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

11 一、不唯学历崇尚技艺 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12 二、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 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 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13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鼓励中外合作 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

14 四、引导社会兴办职教 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15 五、政策支持监控保障 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 加强职业院校的督导评估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 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16 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文件的“四个新”

17 一是职业教育的新定位 习总书记说,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位是非常合适的

18 二是职业教育的新部署 诠释了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 解读了刘延东同志讲话中概括的16个字:适应需求,面向人人,有机衔接,多元立交

19 三是职业教育的新突破 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0 四是职业教育的新举措 在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改革上加大力度、取得突破;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

21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How 一条特色道路 两个重点加强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体系和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两个重点加强 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 突出三大成果 1.学生形成两种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2.学生获得两类证书
使学生获得学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学校做出两大贡献 促进职业学校为国家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出贡献

23 改革四大模式 1.改革办学模式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 完善政府主导、依靠社会、市场、企业 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模式

24 2.改革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 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有效地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以及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

25 3.改革教学模式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改变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模式 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 加强实践教学,按照生产服务实际设计实施教育教学过程 构建学中干、干中学、学做一体、理实一体,以及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等的教学模式

26 4.改革评价模式 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 转变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内部评价方式 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27 建成五个载体、五个现代和五个对接 1.加强部门协调——多元合作 2.密切行业联系——行业指导 3.健全决策机构——专业指委
4.开展科学研究——科研引领 5.推进校企一体——集团办学

28 1、现代职业教育 2、现代职教体系 3、现代学校制度 4、现代学徒制度 5、现代学校文化

29 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4、毕业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0 创新六大环节 1.创新专业设置 2.创新教学环境 3.创新教材应用 4.创新教学方法 5.创新队伍建设 6.创新管理制度

31 职业教育的研究领域 一、职业教育哲学观 定义、特质、内涵、哲理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体现。 二、职业教育文化观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结合点的内涵、文化观的体现形式。

32 三、职业教育历史观 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均有不同的职教模式,研究职教的历史,全面了解职教的发展史,并测定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职业教育发展观 职业教育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研究,包括国家层面、院校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发扎模式研究。

33 五、职业教育社会学 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意义研究。 六、职业教育经济学 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研究。 七、职业教育管理学 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院校特质性的管理研究,管理和经营的双重性。

34 八、职业教育教育学 职业教育的界定、定义、性质、特征、层次、分类、功能、作用等研究。 九、职业教育法 如何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完整的法律体系,并制定相应各个环节的法规条例。

35 十、职教促进法 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发展工程,全社会都要参与促进职教的发展,研究其“促进”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协调和策略。 十一、职教投资法 职业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类型,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究政府、企业和民间等对职教投资的规定、途径和方法。

36 十二、职教师资法 职教教师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教师相比,从目前而言,其面对的风险,工作量、授课难度以及其心理压力等都要大得多,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职教教师待遇和保障等法律法规。

37 十三、职业教育专业论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定义、动因、理念、模式、原则、类型、内涵、形式、过程和方法等研究。 十四、职业教育课程论 理念、体系、模式、开发、结构、形式、实施等研究。

38 十五、职业教育教学论 职业教育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师资、装备等研究。 十六、职业教育评估论 符合职教特征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

39 职业教育发展大趋势 一、职教发展科学化 六、职教教师专业化 二、职教体系现代化 七、职教形式终身化 三、职教办学合作化 八、职教管理法制化
一、职教发展科学化 六、职教教师专业化 二、职教体系现代化 七、职教形式终身化 三、职教办学合作化 八、职教管理法制化 四、职教建设信息化 九、职教课程功能化 五、职教理念人文化 十、职教面向国际化

40 职教发展科学化 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同样首先是“教育”,而职业教育则是以“教育”主体的职业类的“教育”,其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规律为引领,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科学化。

41 基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当代理念,全社会的经济在转型,产业在转型,企业也在转型,随之与其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也必须转型,而转型发展的基础是创新驱动,科研引领,因此职教科学化发展势在必行。

42 科研就是通过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对客观存在的事实和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以找出客观事物和过程的发展变化规律,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
教育科研就是在教育科学领域中进行总结归纳,探索创新和应用开发。

43 目前应关注的若干问题—— 职教科研相当薄弱,要提高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必须同时加强职教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 科研兴教、科研兴职、科研兴校。 通过科研,带一支队伍,出一批成果,建一个模式,创一个品牌。 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科研教研机构。

44 职教体系现代化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5 三维现代职教体系 系统协调 终身教育 产业对接 层次分明 校企合作 育人为本

4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重要属性 一、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即外部适应性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
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这个体系必须是开放的 需要通过教学标准与用人标准的融合,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

47 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即内部适应性是根本目的 要求这个体系要坚持以育人为本 强调人的终身发展 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即内在系统的协调性是重要实现手段 要求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突破培养层次的局限。

48 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劳动力市场 专业博士 学术博士 专业硕士 学术硕士 本科层次高职 普通本科 专科层次高职 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初中教育
初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49 中高职十大衔接原则——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二、专业结构布局的有效衔接 三、课程以及教材的有效衔接 四、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
五、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衔接 六、人才成长途径的有效衔接 七、教师培养培训的有效衔接 八、行业指导作用的有效衔接 九、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衔接 十、教育评价改革的有效衔接

50 职教办学合作化 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多元化”的办学机制,其与社会各界均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其在办学过程中必须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并与其紧密合作,才能取得相应的办学效果。

51 校企合作为主体(行业) 校政合作为基础 校所合作为支撑 校际合作为动力

52 推进职教现代学徒制试点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 学校和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和学生签订用工合同。

53 企业和学校联合制订培养计划、课程方案和实习实训流程。
企业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 统筹安排国家财政资金、企业职工培训资金用于学生(学徒)培养培训。

54 职教建设信息化

55 职教信息化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5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共建共享,突出特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专家支持、学校创新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 加快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共享型职业教育网络,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

57 职教理念人文化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职业教育应满足有关职业部门需要的技术教育,同时要保证个人人格和文化充分发展所必须的一般教育。(汉城会议宣言)

58 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导下,注重人的个性形成以及智力和能力的开发,这是一种体现人格尊严的教育。
教育体系需要的是职业教育人文化和普通教育的职业化(汉城会议宣言)

59 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它能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60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以下意识的教育—— 劳动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形象意识、行为意识、感恩意识、道德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等教育。

61 人文教育中的若干标识—— 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高尚、高贵、高雅、高能。 素养、涵养、教养、修养。 风尚、风度、风范、风情。 价值、情感、意志、诚信。

62 人文教育教育中的“文化”对接—— 加强以先进产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 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

63 实现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艺术与人文修养教育。 要把以劳动为荣、以实践为荣、以创造为荣、弘扬诚实劳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64 职教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思想上理解和热爱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进行教学研究,深入社会企业实践、拓展学科领域,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过程。

65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 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教育和专业并举为取向;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终身性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是内发性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和途径是全方位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问题来学习,增强学习与发展的针对性。

66 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现状—— 教师发展专业化 教师师资标准化 教师学历高移化 教师地位法律化 教师培养制度化 教师聘任规范化 教师类型双师化 教师队伍结构化 教师待遇保障化 教师提升终身化

67 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 · 掌握教育的真谛 · 丰富的实践经验 · 熟知职教的理念 · 较强的教研能力 · 相应的学历职称 · 对学生充满爱心 · 扎实的学科知识 · 美好的行为形象 · 高超的教学水平 · 高尚的道德品质 · 相宜的双师素质 · 健康的生理心理

68 职教形式终身化 TVE-TVET 终身教育有多条通道,职教是其中的一个通道,能使人的能力不断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培训)

69 当今无论在国家的、地区的乃至个人的层面上,知识富有者与知识贫穷者的差距都在加大。因此提供终身的教育与培训是我们唯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她们能够在当今的世界中生存(UNESCO-汉城大会宣言)

70 我们需要的是使TVET与就业结合的新局面,使教育、培训、就业几方面的工作,在一个国家内、在国际范围内联系起来。实施职教三位一体化,使职教稳定地可持续发展。(汉城会议宣言)

71 职教管理法制化 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社会、家庭、学校、企业、劳动部门、财政部门、就业指导中心、职业介绍所以及教育部门等诸多方面有着紧密关系的教育类型。因此,必须有相关法制和法规来制约诸多方面的关系,以使职教顺利实施。 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企业法、劳动法、教师法、职业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投资法、青少年保护条例等。

72 中国目前的现状,光是“大力发展”和“加快发展”是不够的,必须有相应法制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法律是职教发展体制、机制和投资的基础。 法律是职业院校办学的保障。 明确政府 ,企业(行业)和学校三者严格的权利和义务。 立法必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3 职教课程功能化 以“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职教课改。 坚持马克思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来实施新一轮的职教课程改革。
职教课程不应该成为功利化课程,而是要构建功能化的课程体系,即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74 职教课程的功能化内涵—— 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主体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 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支撑 促进学生的体能增强——保障

75 职教发展国际化 职业教育需要有国际公约,许多国家均有普遍追求相似的目标,因此需要在职业教育方面制定共同的方针。
职业教育的“标准”、“资格”和“能力”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国际标准。(汉城会议宣言)。

7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共同化的大潮中,地球越来越小,我国也同样要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发展职业教育。
增强职教全球化概念。培养全球通用型职业人才。

77 中外合作办学。 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和模式。 聘请外籍老师,或派教师出国交换、进修、访问学者等。 引进国际专业教学标准和相应的等级证书,实施三证融通。 制定三年制中职或五年制高职国际专业教学标准。

78 谢谢!


Download ppt "职教研究及其发展大趋势 关键词:职教内涵 发展动因 研究领域 发展趋势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 雷正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