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考阅读 复习备考交流 西安铁一中分校 向连吾
2
我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考试的阅读考查分为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和古诗文阅读的考查。
着重考查学生对相关语言材料的感受、理解、分析、欣赏、评价和探究的能力。 以篇章精读的形式考查阅读能力。共46分,约占38%。 现代文阅读材料为典范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说明类文章及文质兼美的中外文学作品(如散文、小小说)。分值为12+18=30分。 古诗文阅读材料为浅显的古代诗文。分值为12+4=16分。
3
一个帮手 两个意识 三个环节
4
研究一个帮手:《考试说明》 树立两个意识: 文体意识——整体感知 把握内容 考点意识——通晓题型 准确作答 落实三个环节: 紧抓课本教材——研究中考试题——扎实有序精练
5
一个帮手 研究《考试说明》 一、研究考试内容 现代文阅读考试内容: ①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②筛选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 ③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⑦准确的评价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发掘其内在价值。 ⑧结合自身体验,对语言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发掘和探究问题。
6
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 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⑨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
7
二、研究题型示例 2013年《考试说明》中说明文的两篇示例(《飞向火星的“萤火一号”》《魏碑书法》)。
题型一、整体感知,整合信息。(“萤火一号”到达预期火星轨道的过程;概括魏碑书法独特的艺术特色。如2013中考题10) 题型二、归纳要点,概括文意。(仿照句式,填入中心句。如2013中考题8) 题型三、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抽取语句放回原文,哪一处更合理?为什么?如2013中考题9)
8
题型四、语句语段作用分析。(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如2012中考题10)
题型五、说明方法判定及作用分析。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列举一系列书法家有何作用?如2011中考题9) 题型六、把握文意,理解判断。(选择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自2008年固定小阅读为说明文开始,一直有的题型。
9
研究《考试说明》的目的: 1、了解考试范围。 2、了解考试要求及内容。 3、了解试卷结构及难易程度。 4、了解考试题型、考点,总结答题方法。
5、明确复习的方向,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0
两个意识 一、说明类 整体感知内容—— 树立文体意识 本文介绍的对象? 有什么特点? 思路?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结构?在内容的整体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注意说明文的术语,如说明了(介绍了),使事物某特点更鲜明突出,更令人信服。
11
二、文学类 整体感知内容—— 树立文体意识 本文主要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 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
事情是如何发展下来的?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作者对人物或景物的情感态度如何? 文章的结构思路怎样?安排有什么特点?
12
树立文体意识,能使学生迅速融入文本,整体感知,准确地把握文意。在答题时能运用该文体的知识和术语答题,不至于张冠李戴,错误百出。
13
两个意识 一、说明类 树立考点意识 明确题型考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明确说明顺序 了解说明方法 分析说明语言 概括说明要点
理清文章结构
14
近四年说明类文本阅读考点 2010 《秦岭》 8.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3分) 9.分析说明方法·引资料(2分)
8.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3分) 9.分析说明方法·引资料(2分) 10.把握词语含义·及作用(简答4分) 11.把握文意·转述选择(3分) 2011 《古蜀栈道》 8.整体感知、概括要点(4分) 10.提取整合信息(4分) 11.把握文意·转述选择(2分) 2012 《丝路织锦》 8.把握文意、概括要点(3分) 9.筛选信息,概括对象特点 (2分) 10.文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分) 2013 《丰图义仓》 8.归纳概括说明要点(3分) 9.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3分) 10.提取整合信息(3分)
15
树立考点意识 一、文学类(小说、散文) 明确题型考点—— 了解概括事件经过 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理解重要词句含义及作用
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理解分析文章突出的表达技巧 认识评价作者情感态度
16
近四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 2010 《秦腔吼起来》 12.把握文意,整合信息(4分) 13.分析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心理 (4分)
14.筛选提取整合信息(2分) 15.分析语言作用(3分) 16. 概括人物形象;个性探究问题(5分) 2011 《紫阳腰》 12.筛选提取整合信息(4分) 13. 通过动作描写分析人物(3分) 15.把握文意筛选整合(3分) 16.深度分析理解主旨(6分) 2012 《游司马祠》 12.把握文意、理清顺序(游踪)(3分) 13.写景的作用(3分) 14.理解语句含义(人物评价)(3分) 15.赏析语言表达效果(3分) 16.探究文眼、理解主旨(4分) 2013 《又见姑姑笑颜》 12.把握文意,理清思路(2分) 13.关注人称、分析作用(3分) 14.分析场面描写·对比理解(4分) 15.分析人物形象(6分) 16.深度分析理解主旨(3分)
17
三个环节 紧抓课本教材——用好课文这些“例子” 研究中考试题——总结答题这些“法子” 扎实有序精练——熟悉阅读这些“路子”
在后期的复习中,时间紧、任务重,师生须心中有底,手下有方,有条不紊地抓好最后宝贵的三个月。这三个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必须依次进行的。保证知识板块清晰、系统全面,能查漏补缺即是收获。
18
第一环节 紧抓课本教材 以文学类阅读(大阅读)为例,从考点的角度来系统梳理: 一、各种写法汇总
象征: 《在山的那一边》《未选择的路》《华南虎》《雪》《雷电颂》《日》《月》《海燕》《星星变奏曲》《我爱这土地》 托物言志:《行道树》《陋室铭》《爱莲说》 托物寓意: 《马说》《赠从弟》《咏喇叭》 借物抒怀: 《紫藤萝瀑布》 借物说理: 《贝壳》 借事说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伤仲永》
19
直抒胸臆:《黄河颂》《钱塘湖春行》《土地的誓言》《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我爱这土地》 借景抒情:《社戏》烘托急迫欢快的心情。 联想想象:
《金色花》《《荷叶·母亲》《天上的街市》《静夜》 欲扬先抑: 《蝉》《阿长与山海经》《列夫·托尔斯泰》 伏笔: 《爸爸的花儿落了》《猫》 双关: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第一本书》《我用残损的手掌》《枣儿》
20
插叙: 倒叙: 补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以乐写哀: 《羚羊木雕》《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杨修之死》
《地下森林断想》《羚羊木雕》 补叙: 《我的第一本书》《智取生辰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口技》《观潮》《音乐之声》《孔乙己》 以乐写哀: 《孔乙己》
21
讽刺: 移情于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化虚为实:“载不动许多愁” 白描:《天净沙·秋思》《湖心亭看雪》《望江南》 工笔: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对比文明与野蛮、反语全部赞誉) 《藤野先生》(反语、细节描写、比喻夸张修辞) 《范进中举》(对比、夸张、细节描写) 《变色龙》(对比、细节描写) 移情于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化虚为实:“载不动许多愁” 白描:《天净沙·秋思》《湖心亭看雪》《望江南》 工笔: 《云南的歌会》(八下P133)细腻真实,细致具体,如在眼前。
22
虚实结合:《观沧海》《沁园春·雪》《春》 动静结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化静为动: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3
二、语言风格品析: 朱自清《背影》朴素平实,李森祥《台阶》口语化,余秋雨《信客》质朴典雅,巴金《日》《月》热情坦诚,冰心《荷叶·母亲》柔美隽丽,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平淡有味淡淡的幽默,刘绍棠《蒲柳人家》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鲁迅的凝练深刻犀利辛辣。 三、景物描写分析: 《登上地球之巅》《芦花荡》《云南的歌会》 作用:交代时间地点天气时令等;展示了什么的风光(景物);有身临其境之感;有一张一弛的美感;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人物什么心情;暗示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24
四、双线并行(明线、暗线): 五、细节描写: 六、第一人称: 七、入正题之前,先写某内容有何作用?
《爸爸的花儿落了》《藤野先生》《智取生辰纲》《心声》好处:内容更丰富紧凑、有详有略、结构严谨,有悬念感,能更深刻地表达主题。 五、细节描写: 《最后一课》(金甲虫、字帖)《伟大的悲剧》(国旗耀武扬威猎猎作响)《春酒》(舔指甲缝,“往怀里一靠,用筷子一点,舔一舔”)好处:表现人物形象,营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 六、第一人称: 《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事件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增强真实性亲切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更强烈地抒发情感表现主题。 七、入正题之前,先写某内容有何作用? 《端午的鸭蛋》先写端午种种习俗?《信客》为何先写老信客?《我的母亲》为何先写我童年时的身体性格特点?
25
也可以以单元编排为序来梳理。如九上(九下)第一单元是诗歌教学。可结合课后题整理出诗歌阅读复习的重点。
1、发挥想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2、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3、“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4、叶赛宁的《夜》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5、怎样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因果关系?
26
小说阅读在九年级的教学中是重点。可以结合一些重点篇目进行小说考点的总结。如:
结合《变色龙》《孔乙己》《社戏》《我的叔叔于勒》分析社会环境描写。 结合《蒲柳人家》《孤独之旅》《社戏》《我的叔叔于勒》《热爱生命》《智取生辰纲》分析自然环境描写。 结合《变色龙》《热爱生命》《范进中举》分析细节描写。 结合《孤独之旅》《心声》《变色龙》分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结合《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分析人称及作用。 结合《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杨修之死》分析插叙的作用。
27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实,教材真的是个好例子。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共同发现共同总结,将会收获多多!
紧抓课本教材 用好课文这些“例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实,教材真的是个好例子。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共同发现共同总结,将会收获多多!
28
第二环节 研究中考试题 总结答题这些“法子” 研究方式:在训练中研究。
研究范围:主要是陕西中考题,其次由教师挑选其他省市的一些典型的中考题。 研究对象:不仅研究考点,还要研究题型的变式;不仅研究试题,还要对比研究答案。 研究目的:了解基本考点,总结答题方法。
29
现代文阅读自2008年至2013年,为说明文+散文(或小说)的模式。分值为30分。
选材突出了鲜明的地域性,典范性、人文性、时代性和可读性。其文字量控制、问题设置、难易程度等已趋稳定和成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习惯。 大略估算,说明文的阅读量一般在1100字左右,散文或小说的阅读量一般是1300字左右。
30
古诗文阅读的考查自08年以来相对稳定。总分值为16分。古文阅读除了2012年为课内外对比阅读(柳宗元《石渠记》《小石潭记》),其他均为课外阅读。阅读材料出处 ,08出自《晏子春秋》、09~10出自《战国策》、11出自《三国志》13出自《晏子春秋》。 考点稳定: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08、10、11均为课内外对比题目)。 古诗阅读,08~09为宋诗,10~13为唐诗。体裁由绝句到律诗。考点涉及炼字、情感,手法、语言品析、画面描绘、景物分析、个性解读等。
31
说明文阅读 研究题型考点,总结答题方法。 一、整体感知,提取信息。 如:(2012)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 )
(2012副)介绍了唐代长安城中哪几种类型的园林? (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公共风景园林。 ) (2010副)墨演变几种形式?(天然墨,墨锭,墨汁)
32
二、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形式一:概括具体步骤 形式二:概括程序特点
2009《我国的太空植物》仔细阅读第①段,概括培育太空植物的具体步骤。(3分) 精选种子→(用航天器搭载种子) →(选择变异性状优异的种子) →(科学家精心研究、培育) →培育出太空植物 2011副《洛川面花》请根据文章相关内容,补全面花的制作步骤。(3分) 和面——(做造型)——(入锅蒸熟或:烙熟)——(涂颜色 ) 形式二:概括程序特点 2010副《墨的演变》概括下面三个时期人工造墨技术(工艺)的显著特点。(3分)
33
形式三:理清逻辑思路 2013:抽取一句话,放回原文。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④段抽取出来的,它应放在【A】【B】【C】三处中的【 】处。(3分)
外城西北角有砖砌走廊,是粮仓管理人员通往对面大寨子住宅区的通道。 (逻辑思路:外城——内城;“防御” 紧承“防线”;主要特点——次要特点)
34
三、理解文意,概括归纳。 形式一:直接简答。 (2009)太空植物的哪些共同优点使它能够迅速推广,“栽遍大江南北”?(3分)
(2010)秦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结合文意简要概况。(3分) (2011)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古蜀栈道的?请简要概括。(4分) (2012)读第⑥段,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的特点。(2分) (2013副)目前,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在哪些“方向”取得了新进展?请简要概括。(3分)
35
形式二:填空概括。 (2013)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3分) “丰图义仓在(选址)、布局、构建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的忧患意识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36
形式三:理解词语。 答: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修建用时长;创造了多种栈道形制。
(2011)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4分)(“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 答: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修建用时长;创造了多种栈道形制。 (2012副)第⑦段加点词语“这些”具体指代什么?(2分)(“这些风格和思想值得今人重视、传承和发展 ”) 答 :凸显前朝园林大气磅礴的风度,风格有所创新和突破;追求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37
四、说明方法判定及分析 形式一:自主分析。
2005《迷雾探踪》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其中两种方法的作用。(5分) 形式二:判定分析。 2008《生命探测仪》本文在介绍雷达生命探测仪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文章第⑥段【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能做为依据吗?简述理由。(3分)
38
形式三:只析作用。 2011年《古蜀栈道》第②段引用《史记》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2010 《秦岭》第③段引用《史记》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2011年《古蜀栈道》第②段引用《史记》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答:说明了关中和四川的沟通势在必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在结构上也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2012副《唐代长安园林》第⑤段引用韩愈《示儿》这首诗有什么作用?(3分) 答: 韩愈《示儿》这首诗,展现了唐代长安私家庭院的景况,引证了私家园林以山水为中心、与宅院紧密结合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9
五、分析词语表意 2010《秦岭》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 “要领”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2分) (2)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009副《中国民间年画》 8.文章第①段中“活化石”指什么?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3分)
40
六、对内容的理解或推断(选择题) 常见题型: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考查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局部理解。
如《丰图义仓》选项“丰图义仓不仅建造了用于长期储存粮食的仓洞和环形回廊, 还”,而原文是“仓洞间有砖瓦结构的廊檐,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具有防雨、防潮以及临时储粮的功能 ” 再如《古蜀栈道》选项“对于古代先民来说,如果从巴蜀来关中,或由关中入四川,都必须先穿越米仓山、大巴山脉,然后穿越秦岭这道屏障”而原文是“对于古蜀先民而言,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
41
《丝路织锦》选项“中原丝织品上的西方元素纹样和图案是西域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影响的结果。 ”而原文说了两种原因:“有可能是内地工匠听闻……主动设计;也有可能是……”
选项“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原文是“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双向汇流的通道。 ”
42
注意:范围扩大或缩小?程度绝对还是有分寸?时间有无起止?方位有无变化?人名地名等混淆?程序打乱?逻辑混乱?
要特别注意一些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时间词、地点方位词等。
43
研究题型考点,总结答题方法。 文学作品阅读 1、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2、理解分析、归纳概括 3、人物形象塑造及分析 4、人称及手法运用
5、词语理解分析 6、语句赏析
44
7、语句含义及作用 8、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9、细节描写 10、写某内容的作用 11、标题的含义 12、理解情感主旨 13、联系课内对比阅读 14、个性阅读
45
一、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形式二:理清事件发展 形式一:理清游踪先后 20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
正门→(展室)→“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司马祠或大殿)→(司马迁墓) 形式二:理清事件发展 2013北京《洞茶》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 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 还有如:上海《和老妈过招》天津《一棵树的智慧》长沙《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的表格形式。
46
形式三:理清记叙顺序(新!) 2013. 请找出既照应第①段又交代了文章主要事件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这一次去看望姑姑,是因为前不久她一觉醒来,两耳无故失聪了。(评分标准:找出的句子正确,得1分;句子抄写正确,得1分。) (本文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其中③~⑤为插叙,第①②段是写现在。第①段说姑母耳朵聋了,设置悬念,第⑥又回到现实。 )
47
二、理解分析,归纳概括 形式一:针对某语段内容的理解分析
2009《陕北的山》 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2分) 2010《秦腔吼起来》 参加剧团考核时,为什么香怜“一声大吼”使评委惊呆了?(2分) 2011《紫阳腰》第一二段中两处加点的文字,写出了紫阳城怎样的特点?(3分)
48
形式二:针对全文的理解分析 2010《秦腔吼起来》小说题目“秦腔吼起来”中的“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2013,姑姑笑颜常开的原因还有很多。你认为除了性格原因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至少答出三点)(3分) 示例:(1)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政策使姑姑走上了富裕之路,她喜不自胜。(2)子女们的孝顺与家庭的和睦让姑姑笑口常开。(3)农村养老政策消除了姑姑的后顾之忧,让她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4)姑姑、姑夫相濡以沫,安度晚年,也让姑姑倍感幸福满足。(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49
三、人物形象塑造及分析 1、人物形象塑造 2010副《回乡》小说写母亲的笔墨不多,但其形象却跃然纸上。小说是怎样塑造“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4分) 答:小说开端部分,运用插叙,通过王市长回忆童年往事,勾勒出了“母亲”的形象;小说发展部分,通过小镇上的人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侧面烘托出了“母亲”的形象;小说出乎意料的结尾,使王市长的所作所为与“母亲”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了“母亲”的形象。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共4分,
50
2、人物形象分析 形式一:直接提问 2013:由插叙的往事,可以看出姑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形式二:间接提问
2010:《秦腔吼起来》仔细阅读小说的结尾,回答“另外一个自己”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2分)
51
2011副《补丁也开花》: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笑”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试加以分析。(4分)
形式三:分析人物动作神态 2011《紫阳腰》文中画线部分表现了紫阳女子身姿、动作、性格上的什么特点?请分别回答。(3分)(她们抛甩着纤媚的臂腕,扭动着柔细的腰肢,展示着风致的身段;脚一跺,腰一侧扭,臂一斜扬,头发就抛上月亮了。) 2011副《补丁也开花》: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笑”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试加以分析。(4分) (1)她笑着说,原来的手也不像现在这么笨拙…… (答:表现了她的从容、乐观与自信) (2)她看看女儿,笑着说,是啊,她很懂事。 (答:表现了她的赞许、欣慰与满足。)
52
形式四:理解人物评论 201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答: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与赞美,他刚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通古今之变,文史兼美,流传千古!
53
四、分析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 答(1)“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2)“我”是事件的叙述者。(3)“我”是“山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2013:请简要概括“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答(1)“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2)“我”是事件的叙述者。(3)“我”是“山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2011副:小说采用的是第几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 第一人称。便于表达作者的同情和赞叹之情;让读者有真实、亲切的感觉。 2013连云港《幸福的玫瑰》请分析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 (3分) 答: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文章始终。 用 “我 ”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通过“我 ”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表现了小城里众多人物的人性之美。
54
五、品析词语 形式一:理解含义 2012副: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坐在台阶上,看着金色的阳光在细仄的山路上婆娑。 (2)山石渐渐包容了我,阳光扑簌簌地投在我全身。 形式二:两词互换 2009副: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 A. 神一清、气一定,那秦声就从胸腔里冲出来,吼声如雷滚。 B. 当柔美的声音从她们心底飘出时,我听到清泉滴脆的声音…… 形式三:好在哪里 2008: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55
六、赏析语句 2012: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
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或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 2012副《爬华山》 请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在语言上的表达效果。(4分) 阳光想把山路挤压得更加细仄,而山路则想把显得无所不达的阳光挤到山谷里,最好摔得重一些,无力再爬到山坡上。) 2009副《说陕西》请从修辞与内涵两个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品析。(4分) 每一道小吃,都是一锅市井的老汤;每一道好菜,都有一罐黄土的清香。
56
2013(山东滨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的划线句。(3分)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在龙卷风里的状态,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以及人在巨大灾难面前的渺小、无助。 2013(兰州)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 答:运用反复的修辞,突出了地震瞬间带给人心理感受上的时间之久。
57
七、写某内容的作用 2009《陕北的山》 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4分)
答: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2分),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2分)。 2009副《说陕西》 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加以说明。(4分) 答: 起过渡和总起下文的作用。由赞美历史上辉煌的陕西转入叙写“民间的陕西”(陕西的人、陕西人的生活)
58
2011副《补丁也开花》作者写女孩时,为什么要谈及同学家的儿子?(2分)
答: 为了反衬(1分)女孩的懂事与可爱(1分)。 2013副《父亲的瓦屋》 文章的前三段,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 答:写出了我家老屋的破落和生活的清贫;引出下文父亲盖瓦屋这件事;用我的少不更事衬托父亲内心的愁苦。
59
八、理解标题含义 2011副《补丁也开花》 小说标题含意丰富。请说说你对它的理解。(6分) 答: 她在破旧的裙子上织补出一朵牡丹花;她用残缺的身体和勤劳的双手编织出美丽的人生之花;一家人乐观地面对艰辛的生活,共同浇灌出幸福之花。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2013兰州《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4分) 答:地震中没有倒下的大衣橱;灾难中人们坚强、团结、乐观的精神。
60
九、联系课内,对比阅读 (1)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吴敬梓《范进中举》)
2013下面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却反映了不同的人情世态。请分别加以分析。(4分) (1)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吴敬梓《范进中举》) (2)一时间,端菜的、添酒的、上茶的、道贺的、说笑的,鱼贯往来。 2013副 文中的父亲和《台阶》中的父亲这两个形象既相似又不同,请对此简要分析。(5分)
61
2009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3分)
2013呼和浩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对比《风筝》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4分)
62
十、个性阅读 2012 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2012副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文眼是“爬”,有人认为是“笑”,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你认为香怜的女儿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自己”?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2010副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63
2013河南《放学》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答:示例一:我赞同主旨是表现母爱。安安放学回家晚了,妈妈很焦急,为他的安全担心。妈妈对安安回家晚有疑问,却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亲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都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童真重趣。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孩子们爬短墙、逗狼狗等活动,表现了儿童好奇、爱冒险、爱探索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关注儿童成长。文章把安安与妈妈在放学回家所用时间产生的矛盾摆在人们面前,意在引起人们反思:不应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应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行为,精心呵护他们成长。
64
文言文阅读 研究题型考点,明确复习方向。 题型 1. 解释、判断、选择。(4分)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型
1. 解释、判断、选择。(4分)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型 2.选择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考点 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题型 3.翻译(一句或两句)。(4分) 考点 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题型 4.主观问答。(2分)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态度,体会语言特色,分析表达技巧。
65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型:自08年来,大多为解释题。但2013正、2011正副题为判断题,09副、08正副题为选择题。目前看来,基本上是判断正误或直接解释的形式。 应对: 1、通假现象。如:说(悦)、曾(增)、距(据)、反(返) 2、活用现象。如:“苦”(形—使动)、“桥”(名—动)、“止”(使动)、“南”(名—动)
66
3、一词多义。遗(遗留,赠送)固(本来,固陋)怜(怜悯,爱)过(过错,犯错)文(文彩,画文彩)亲(亲人、亲近)益(利益,有好处)
4、课内重点实词。如: 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亡、私、辞、居、谓、及、纳 5、从现代成语中迁移推导。如: 仆(前仆后继)、计(无计可施)、患(患得患失)释(手不释卷、如释重负) 6、根据语境组词。如:天下服(服从、顺服)抚百姓(安抚)咸畏而爱之(爱戴)彰示来者(彰显)
67
二、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0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 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 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 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2013副.下列句子中的“于”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8
重点文言虚词 之、以、而、其、于、为 乃、与、若、虽、且、安 应对: (按近六年中考正副题出现的频率来排序)
结合课文例句,全面讲解其意义及用法。
69
三、翻译。 2013 翻译:(4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答: 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
2013 翻译:(4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答: 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 评分标准:大意1分;关键词“节”“养”“先”翻译正确各得1分。共4分。 2013副: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答:压榨百姓来侍奉君主,如同割下(自己的)肉填饱肚子,填饱了肚子人却死了,君主富有了国家却灭亡了。
70
应对: 1、了解大意,读出停顿。 如“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翻译: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翻译:压榨百姓来侍奉君主,如同割下(自己的)肉填饱肚子,填饱了肚子人却死了,君主富有了国家却灭亡了。
71
2、重点字词要明白地慎重地解释出来。 如:“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翻译: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翻译: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遣我带着千金来祝贺。 3、学会必要的“留、增、删、换、调”。 4、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72
5、掌握几种常见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2010副:“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译: 况且那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能考虑这件事(除掉他)。(判断句) 2009副:“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 ”译:从古至今,没有喜好奢侈却能(使国家)长久的帝王。(定语后置) 2008:“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译:“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主谓倒装)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73
四、主观问答。 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 2013: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2011: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2010副:选文中记载的卫鞅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74
题型二、归纳内容要点 2009副: 隋文帝的哪些言行体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请分点概括。 2012: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013副:甲文中的唐太宗李世民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结合选文简要说明李世民忧患的是什么?
75
题型三、分析写法 2010: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对方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答:燕使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进行劝说;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进行劝说。 2008副:晏子是怎样成功劝谏景公的? 答:晏子针对“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的观点,引用历史上暴君被诛杀的史实,使景公认识到自己的固陋。
76
题型四、理解主旨 2009: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项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011副: 这则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2分) 2012副: 请说说甲乙两文(元结《右溪记》吴均《与朱元思书》)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77
应对: 1、理解文章内容。找出人物的相关事情,关注景物的描写。 2、画出议论抒情的关键句重点品味。 3、掌握经典课文的内容、写法及主旨。
如:梳理总结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沈复、方仲永、吕蒙、孙权、陶渊明、陈涉、唐雎、刘备、诸葛亮、公输、曹刿、愚公等。
78
常见的说理方法,如:类比说理(《孟子二章》《公输》《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输》)、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鱼我所欲也》)
常见的写景方法,如:白描、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大笔勾勒、融情于景、整体到局部、多种感官角度 思想情感,如:取信于民(《曹刿论战》)、忧国忧民(《岳阳楼记》)、与民同乐(《醉翁亭记》)、广开言路(《邹忌讽》)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热爱自然、避世隐退(《与朱元思书》)高洁傲岸安贫乐道(《陋室铭》)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爱莲说》)
79
古诗阅读 题型归纳: 1、分析炼字 2010副,诗中使用“作”字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09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2008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008副,说说诗中第一句使用“肥”字的好处。 应对: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分析有何突出手法(拟人、夸张、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等);展开联想想象还原句中情境;点出该字传达怎样的意境或情感或事物特点。
80
2、描绘画面 2013副,诗歌的尾联是写行客“遥见”的场景,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
201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011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2011副,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后两句所呈现的画面。 应对:抓住典型的意象,结合内容体会其意境,再把这一系列的意象(人物)无一遗漏地描述下来。
81
3、把握情感 201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 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2012副,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 2010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200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09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应对:看题目;看作者和注释;抓关键词句;了解一般诗歌题材的常见情感。如边塞诗多抒写报国壮志或念家思归。羁旅诗多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和思亲念家。送别诗或写别时留恋,或写别后思念,或表达彼此勉励。田园山水诗多表达不满世俗、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鄙弃官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82
4、品析诗句 2013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013副,“月出钓船稀”呼应了诗中的哪一句?写出了渔家怎样的生活状况? 2012副,后两句诗写景有什么作用? 2011诗歌前两句写由楼中望秦岭、巴山,这样写有何用意? 2010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应对:1、明确写法上有何突出手法。如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动静、虚实、渲染、烘托等手法。 2、体会句子的含义。 3、联系全诗指出,突出了人物或景物的某特点。
83
5、理解手法 2011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反衬或衬托作用。 2013山东潍坊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 “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84
应对: 1、了解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如白描、衬托、用典、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寓理,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小中见大,虚实结合,声色结合,以动衬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还有修辞的角度,如比兴、对偶、拟人、对比、比喻、夸张、双关等。 2、看清题目指向的是某几句还是全诗。 3、用规范准确的术语回答。 4、主观题要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不能只答概念术语不作分析。
85
关注对比阅读 2010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2010副,《题木兰庙》和《木兰诗》中所塑造的木兰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 2009副,诗歌后两句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营造的氛围是否相同?请简析。(2分) 小结:分别从情感、人物、意境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86
第三环节 扎实有序精练 熟悉阅读这些“路子” 刘勰《文心雕龙》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一定量的阅读训练是有必要的。
积累阅读经验对于培养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阅读的步骤和方法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量的阅读和有一定质的思考。
87
如何训练? 1、练:练陕西近五年的中考正副试题;练题型考点与我省相同或相近的其他省市中考题;老师原创或根据需要改编试题。
2、比:比照参考答案,看自己答案的出入,查找原因,分析归纳,自己整理心得。 3、拟:学生尝试命题、作答(分文体分小组)。看题干设置合理否,看问题指向明确否,看答案拟写科学否,看大家是如何作答。 4、结:在不断的训练中总结题型及答题要点,总结自己的得失,再运用到下一次的训练中。
88
最后强调: 不是老师总结印刷资料即可 ——可以师生共同命题 不是发动优秀学生行动即可 ——可以学生示范监督 不是老师分析试卷成绩即可
——可以学生对比分析
89
谢谢大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