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北京名小吃 (33種) (資料來自互聯網)
2
1.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麵加水蒸熟,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麵。製作時將黃米麵外面沾上黃豆粉麵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
3
驢打滚製作時要求餡捲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鬱的黃豆粉香味兒。
4
2.艾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艾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酌中誌》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5
3.糖捲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山藥鮮品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精纖維及維生素等成分,是中醫傳統的用藥。大棗更是中醫和民間常用的滋補品,
6
糖捲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山藥鮮品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精纖維及維生素等成分,是中醫傳統的用藥。大棗更是中醫和民間常用的滋補品,
7
4.薑絲排叉,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薑,因而食用時有明顯的鮮薑味而得名。
8
5、奶油炸糕是北京小吃中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
9
它用上好麵粉為原料,先燒適量開水,將麵粉倒人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麵團由白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麵。白糖用水化開,香草粉用水化開,適量雞蛋液在碗內攪勻,分幾次加入燙麵中,最後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勻。
10
6.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
11
前人有詩說:「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 」並註說:「糖耳朵蜜麻花,為清真教人所製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麵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稱之稀也。」
12
7.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13
8.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它的製作比較麻煩。在事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搓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髻。
14
9.沙其瑪,這是很多女孩子愛吃的零食哦,實際上是滿族的一種糕點。
15
10.焦圈,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 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
16
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製作比較麻煩。說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個「焦圈俊王」,原是「南來順」職工,已故去。他的技藝一般人不能與之相比,炸出的焦圈個個棕黃,大小一般,特別是具有香、酥、脆的特點,放在桌上,稍碰即碎,決無硬艮的感覺。
17
11.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 缸爐燒餅原為河北省小吃,後傳入北京, 成為北京小吃。其特點是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18
12.豆餡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製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
19
13.豌豆黃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
20
清宮的豌豆黃,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莊」所製最有名。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
21
14.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記載。
22
北京人講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說。老北京都喜歡吃爆肚,如梅蘭芳、李萬春等梨園界的名角無不喜食。爆肚又脆又鮮,不油不膩,據說還可治胃病。北京天橋有「爆肚石」,門框胡同有「爆肚楊」。
23
15.滷煮火燒在北京是一種人盡皆知的食品,它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具體製作過程是這樣的:
24
把處理好的豬小腸和豬肺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種香料、調料配製的滷湯煮,八成熟的時放入生麵火燒、炸豆腐片、血豆腐,待到腸、肺爛熟,火燒煮透又不脫形的時候撈出,小腸切段,肺、火燒、炸豆腐切塊,澆滷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據口味自行添加。
25
16.炒肝是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
26
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最初吃炒肝時講究沿碗周圍抿並搭配著小包子一塊吃,但現在吃炒肝早已沒有那麼多講究了。
27
17.麵茶是北京特色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麵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28
18.芸豆捲是北京最傳統的小吃之一,它口感綿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吃起來入口即化卻留有濃鬱的豆香,令人回味悠長。芸豆捲不僅和諸多北京小吃一樣,有著宮廷小吃的光環,它的身份還具有傳奇色彩。
29
據說有一天,慈禧在北海的靜心齋乘涼,忽然聽到紅牆外有一陣叫賣聲,她便問:「那是幹什麼的?」當差的答道:那是賣芸豆捲的。慈禧一聽,這東西新鮮啊,就讓當差的把那個人叫了進來。那賣芸豆捲的小販十分聰明,便跪著呈上了自己做的芸豆捲讓慈禧品嚐。慈禧老佛爺一吃,這芸豆捲果然香甜爽口,入口即化,便喜歡上了芸豆捲的味道。於是就把這個人留在了宮中,專門為她製作芸豆捲。
30
麒麟酥是把裹著豆沙餡的麵皮經過油炸,再沾上一層耶絲,香酥可口.
19.麒麟酥。 麒麟酥是把裹著豆沙餡的麵皮經過油炸,再沾上一層耶絲,香酥可口.
31
20.燒麥是以麵做皮,以肉為餡,頂上捏出十八個褶,就像朵麥梢上綻開的花,所以稱為燒麥。在製作上,它用小籠蒸熟,造型很美,有如朵朵蓮花,吃起來皮薄餡大,味道鮮美,香而不膩。
32
過去,每當秋高蟹肥的季節,這裡還出售蟹肉餡燒麥,只是由於近年來生活水準的提高,吃蟹的人越來越多,螃蟹越來越少,原料中斷,蟹肉餡的燒麥已很少見了。
33
21.褡褳火燒因製作成形後,酷似古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因而得名。它是一種油煎食品,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有些人吃韭菜易反胃,但做餡時又喜食韭菜的味道。因此用韭菜的中段兒包在類似鍋貼的褡褳火燒裡,煎熟後把韭菜抽出食用。這樣既得到了韭菜的香味,又不會導致反胃。
34
22.芥末墩兒是北京傳統風味小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講究的家庭都要做芥茉墩兒。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茉墩最好不過了,清爽、利口,頗受老北京人喜愛。
35
做芥茉墩,要把大白菜切5公分左右的段,用開水澆燙一下。用洗淨的瓷罐或瓷盆,碼一層菜段,撒一層白糖,抹一層芥茉,一直將罐或盆碼滿後,適量地放一些白醋,最後用大白菜葉子蓋在上面,蓋好蓋,過幾天就可打開食用了。
36
23.炒疙瘩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傳統清真小吃。已有近百年歷史,製作過程中煮炒兼用,顏色焦黃,配以時令蔬菜,選料考究。吃起來又綿軟又有勁,越嚼越香。實為清真小吃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37
24.糊塌子是老北京的一種特色小吃。做起來非常方便。主要原料是西葫蘆絲,雞蛋,麵粉。味道極為鮮美。吃的時候佐以醋、蒜、醬油、鹽、糖、味精、香油等.
38
25.羊蠍子是一種物美價廉美食小吃,風靡北京。主要原料採用帶里脊肉和脊髓的羊脊椎骨,那一節一節的羊龍骨從橫切面上看去,成「丫」字狀,而那「丫字狀」的下面,還有一個小的分叉,這就是蠍子張揚的形狀了,「羊蠍子」因此而得名。
39
26.豆腐腦,又叫老豆腐,係用糖餳起色,加火燒開後,加入濕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絲,加豆腐腦適量,蔥鹽椒調味。其色澤金紅透亮,質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帶絲、金針、韭菜丁、胡椒粉,淋點芝麻香油,濃香無比。
40
27.豆汁是北京具有獨特風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過去賣豆汁的分為「售生」和「售熟」兩種。「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車,同麻豆腐一起賣;「售熟」者多以肩挑一頭是豆汁鍋,另一頭擺著焦圈、麻花、辣鹹菜。
41
老北京人把麻豆腐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當飯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28.麻豆腐。北京的特產,他處皆無。 老北京人把麻豆腐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當飯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42
29.驢肉火燒發源於河北省古城保定,廣泛流傳於京津地區和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縣的漕河地區歷史最為悠久。
43
30.門丁肉餅或閘釘肉餅是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為形狀像古時候城門上的門釘而得名。而且據說門釘肉餅有吉祥的含義。
44
31.京東肉餅以牛羊肉為餡,每個大約500公克。京東肉餅為北京以東夏墊鎮(屬今大廠回族自治縣)楊景祿(別名大麻七)所創製。據傳1770年乾隆皇帝路過此地,曾品嚐過這種肉餅,對其色香味讚不絕口。從此京東肉餅生意大振,至今仍為很多北京人喜愛。
45
32.芝麻涼糕均屬粘糕類中的一個品種,大多在夏季食用。製法:把江米淘淨蒸熟,晾涼。用一塊案板,鋪上一層揉碎的熟江米飯,抹上一層豆餡,共鋪三層熟江米飯,兩層豆餡,第三層用濕屜布蓋在上邊,用手拍平,撤去屜布,撒上青紅絲,食用時切成塊,放入盤內,撒上白糖即成。
46
33.老北京炸醬麵可謂位居北京小吃之首,其實除炸醬麵外,還賣著其他老北京小吃。有太多文學名家、美食家寫過這種最簡單卻又最有名的麵食,如梁實秋、劉齊、唐魯孫,將一碗普通的麵條上升為一種象徵北平文化的高度,可見美食總是與文化息息相關。
47
吃炸醬麵,講究三樣:勁道有嚼頭的麵條、色彩斑斕的各色麵碼和醇香誘人的炸醬。
48
謝謝觀賞 編製:HR glm壓縮整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