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二 药物的吸收 absorption-----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二 药物的吸收 absorption-----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 药物的吸收 absorption-----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影响吸收的因素: 1 药物的理化性质 2 吸收环境:排空快慢,食物多少 3 首关效应 二 药物的吸收 absorption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1 消化道 po:最常用: 方便 安全 不快 液体能吸收, 固体不吸收(崩 溶); 胃:弱酸药可在胃吸收,但吸收少; 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有绒毛,面积大,血流多,pH宽; 饮水量、空腹状态、pH、胃内容、酸和酶、肠道菌群可影响吸收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2 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tion 有些药物口服时首先在胃肠粘膜和肝脏被部分灭活代谢(主要是肝),导致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
首过消除多高时,生物利用度低, 加大剂量,则代谢产物增多,可能会出现代谢产物毒性

3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口腔: 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唾液 1-2L/日,吸收快,无首过消除。 (硝酸甘油,异丙) 直肠: 面积不大,血流丰富,吸收快; 可经中、下痔静脉入下腔静脉 但中、上痔静脉有交通支 直肠给药约2/3 可绕过肝脏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4 2 注射给药: im,iv, sc;ia, 毛细血管壁吸收: 简单扩散,滤过。 吸收较快,速度与局部血流及剂型有关。
热敷 按靡 加快; Ad 减慢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5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3 呼吸道给药:肺泡上皮吸收 (脂溶性 挥发性如乙醚,异丙) 4 皮肤给药:脂溶性药可缓慢通透,(杀虫药), 氮酮(硝酸甘油)。 5 粘膜给药:鼻腔粘膜面积大,血管丰富,吸收快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6 三 分布 distribution —入血的药物转运到组织器官的过程。 体内分布不均匀,有选择性和再分布特点。
药物先流向血流多的组织器官:如脑; 再向血流少的组织器官转移:再分布; 如巴比妥类药静脉麻醉 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匀: 如碘集中在甲状腺 链霉素多在细胞外液 氯喹集聚在红细胞 平衡后,血液与组织器官的血药浓度相对稳定, 血药浓度可间接反映靶器官药物浓度水平

7 结合的特点: 影响分布的因素: 1 与血浆蛋白结合:多数药物可与血浆蛋白可逆结合; 血浆蛋白结合率 ① 非特异性结合;②可逆性结合,
影响分布的因素: 1 与血浆蛋白结合:多数药物可与血浆蛋白可逆结合;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结合以白蛋白为主,也有糖蛋白、脂蛋白 游离型 可跨膜 产生药效。 结合型 不跨膜 储存形式。 二型处于动态平衡。 结合率高的药,消除慢,维持长 结合的特点: ① 非特异性结合;②可逆性结合, ③ 饱和性,饱和后,增加用量, 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效毒性增强。 ④ 结合率高的药物同用,竞争性置换 华法令+ 保泰松;磺胺与胆红素 ⑤病理状态对血浆蛋白结合有明显影响 D== == D + P DP

8 2. 体内屏障: 药物在血液和器官间转运时受到阻碍的现象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血眼屏障
2. 体内屏障: 药物在血液和器官间转运时受到阻碍的现象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血眼屏障 血脑屏障: 血管内皮细胞由 紧密连结相连 内皮细胞代谢酶 代谢屏障 the blood-brain barrier 阻碍许多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性药物通过 脂溶性药物可通过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9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 胎盘绒毛与子宫 血窦间的屏障 胎盘对药物的通透性与一般毛细血管差别不大,多数药物可进入。 胎、母血液浓度相似。 孕妇禁用对胎儿有毒的药物。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10 血眼屏障 blood-eye-barrie 是血液与视网膜、血液与房水、血液与玻璃体屏障的总称

11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3 器官血流量 吸收后先分布到血流量大的组织:肝肾脑,药后迅速达较高浓度, 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再分布 redistribution)。 脂肪组织面积大,是脂溶药的储库(硫喷妥重分布)。 4 组织的亲和力 某些药对组织有特殊亲和力: 碘-甲状腺;钙-骨;氯喹-红细胞 5 体液的pH细胞内液7.0,外液7.4. 弱酸药在较碱侧(细胞外)解离多,易从胞内向胞外转移。 碱化血尿,可促进弱酸性药(苯巴比妥)从脑向血转移,并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从尿排泄增加。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12 四. 代谢(metabolism) -----体内药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结构变化
药物进入体内后,机体动员各种机构使改变药物结构,即药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以便消除。代谢是药物消除的重要途径。 1 药物代谢的意义: 灭活inactivation—由活性转化为无活性 活化activation—由无活性转化为有活性(环磷酰铵,磺胺) 前药 使活性药物变为有活性的代谢物 多数脂溶性药转化为极性大或脂溶性小的代谢物,易排出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13 2. 药物代谢酶 存在肝细胞内质网的酶系。 肝微粒体酶 (肝药酶) 基本作用是从辅酶Ⅱ及细
主要器官:肝 多数药物在酶的催化下代谢 肝微粒体酶 (肝药酶) 存在肝细胞内质网的酶系。 基本作用是从辅酶Ⅱ及细 胞色素b5 获H,使药物羟化,并结合成水。无相应还原产物,又称单加氧酶。是细胞色素P450。含多种异构酶,有70余种,特异性差,可催化许多不同的药物,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 非微粒体酶:肝 肠 肾的线粒体、细胞浆及血浆中:MAO,AChE。

14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3. 药物代谢的时相和类型 第一相:包括氧化、还原、水解; 加减极性基团(-OH,-COOH,NH2,-SH,-CH3) 氧化:可分别通过微粒体酶系或非微粒体酶系催化 还原:不及氧化普遍。亦为酶促反应。 水解:多发生在含酯键和酰胺键的药物。水解酶。 第二相:结合:药物或代谢物,在转移酶的催化下进行结合 反应。结合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及乙酰 化等。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15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4 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① 选择性低,催化多种药物; ② 变异性大:种族、种间差异,快代谢、慢代谢; ③ 酶活性易受影响。 酶诱导药:使肝药酶合成加速或降解减慢,产生耐受性。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等有药酶诱导作用。可使自身或其他药物代谢加快。 酶抑制药:能抑制肝药酶活性或减少其合成,如氯霉素,异烟肼等。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16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5. 药物转化的两种依赖形式 药物经血流被肝细胞摄取,被肝药酶转化。 当药物的转化速率高时,其转化速率依赖于肝血流的改变。称肝血流依赖性药物,其有明显的首过效应。如:硝酸甘油、吗啡等。 当药物的转化率低时,转化主要依赖于酶活性的改变,称肝药酶依赖性药。如巴比妥。有的药物有酶代谢饱和现象。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17 四.药物排泄excretion—药物/代谢物经代谢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排泄:最重要器官。三种功能与排泄有关: ① 肾小球滤过:属膜孔扩散,多数游离的药物及其代谢物均易通过 ② 肾小管分泌:近曲小管主动分泌,选择性不高,可竞争抑制。 如丙磺舒可使青霉素在肾小管分泌减少。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③肾小管再吸收:易化扩散方式。这种重吸收与尿pH有关,改变尿pH可影响药物再吸收。如碱化尿,使弱酸性药物在肾小管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多(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碱化尿液,可促进其排泄)。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18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胆汁排泄:有些药物形成肝肠循环。洋地黄,四环素 肠道排泄:有主动和被动机制参与:洋地黄、红霉素、苯妥英钠 其它途径:肺(NO、酒)、乳腺、唾液腺,汗腺等。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Download ppt "二 药物的吸收 absorption-----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