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电大转型社区教育何以可能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 吴遵民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电大转型社区教育何以可能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 吴遵民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电大转型社区教育何以可能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 吴遵民教授

2 内容提要 Abstract 问题的提出 社区教育与社区大学 电大转型创建社区大学面临的困境 对策与建议

3 问题的提出 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与方针。
“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 问题的提出 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确实具有非常大的实践空间与成功可能。
完全依靠政府开展社区教育陷入困境,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广大农村的社区教育仍处在真空与留白的状态; 电大成人正规学历教育的需求日趋减弱、传统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双重困境; 电大介入社区教育,具有覆盖全国城乡的立体办学网点、庞大教师队伍等优势,也迎来重振雄风、重拾新办学增长点的契机。

5 社区教育与社区大学 社区教育 中国社区教育是由地区住民自发产生的,为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及对终身学习的需求,由政府提倡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其宗旨是提高地区住民的精神与文化素养,满足其自我完善的要求,切实保障地区居民的自主学习权利。

6 社区大学 街道一级的为社区学校 省市一级的为开放大学
社区大学隶属于社区教育,就层次而言,它与区县级的社区学院属于同一级别。在中国,社区教育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省市一级的为开放大学 (部分没有转型的则仍为广播电视大学) 区县一级的为社区学院或社区大学 (部分省市系由区县的业余大学或电大分校转型而来) 街道一级的为社区学校

7 社区大学的办学定位 社区大学内涵定位的关键应是服从于构建学习社会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确立社区大学以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原则与理念,竭力把社区大学建设成为一所新型的、面向全体市民、具有社会化和开放式性质的学校,从而实现社区大学成为终身学习体系的服务平台、社区教育的教学平台、社区活动的信息平台、社区服务的资源平台、社区开发的咨询平台和研发平台的根本转型。未来社区大学可以保留部分学历教育,但非学历教育将成为它的主流。

8 在电大转型为社区大学的过程中,必须打破原先单一型的学历教育模式,走出传统成人高等教育的固定形态,因为社区大学是姓“社”而不是姓“电”,否则社区大学就有走过场的危险,与真正的社区教育渐行渐远。而这也是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必将面临的严峻挑战。

9 电大转型创建社区大学面临的困境 意识转变的困境
不仅包括电大自身必须转变的领导意识、教师意识、管理意识以及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意识等,甚至还包括尚未展开社区教育地区的政府意识和社区居民意识等深层次的意识转变问题。 政府观念转变。唯有政府深刻意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才会在政策和经费层面给予大力支持。 领导意识的转变。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通,全面提升其面向社会和市场的服务能力。 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意识转变。妥善解决教师和管理人员对社区教育的困惑与误解,才能获得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社区居民的意识转变。社区居民是否具有终身学习意愿和意识,直接决定了社区居民社区教育的参与程度。

10 体制与机制转变的困境 我国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主要通过政府制定的具体政策,电大若在政府缺位的情况下独立承担起社区教育的运作难度极大。
管理体制。过往电大办学只需面对一级电大,而转型发展社区教育就必须面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文化部门乃至基层行政组织等多个机构,其中因条块分割造成的责、权、利不配套的问题与弊端也会十分明显。 运行机制。省市级电大的约束机制、竞争机制、质量监控机制、系统办学机制和学习者学习动力机制等,都是为学历教育配套的内部机制,转型社区大学如何重新定位、重新形成符合社区教育发展的综合机制至关重要。

11 教育对象转换的困境 电大教育对象多为因工作或升迁的需要而学习的在职成年人,年龄亦以30~40岁的青壮年居多;社区大学属于基层社区的草根型教育,其对象是社区内全体成员,诸如青少年、老年人、失业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以及在职人员等。从以往单一型学历教育以及较为固定年龄层的学习者,转换为社区全体,且职业类型不同、学习需求不同以及接受教育的目标也大不相同的人群,也要求电大必须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根本变革。

12 扎根基层的困境 社区教育以服务社区所有居民的学习需求为第一要务;而正规教育长期难以摆脱精英教育的束缚,“求学”“读书”也成了人们为获取“资格”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追求。如何彻底摆脱了精英主义的桎悎,使教育切实关注平民需求、走进平民生活,并成为任何人在需要时都触手可及的活动,也是电大转型的巨大挑战。

13 师资队伍转型的困境 电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一支熟悉远程教育运作方式的师资队伍。但就现状来看,这支教师队伍的结构参差不齐,水平良莠不分,学科型、专业性的教师居多,实践型、技能性的教师较少;文科教师居多,理工科教师偏少;能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居多,能把握社区教育、职业培训和休闲教育的教师偏少。尤其是电大教师擅长传统型学科类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基于基层多样化学习需求、教育内容种类繁杂、教育形式多元的社区教育往往束手无策。

14 对策与建议 推动办学理念的更新 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实现办学形式的多元化。在单一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拓宽办学思路,融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坚定公益性教育的价值观。肩负起推动教育改革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转型的时代使命,确立的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发展目标。 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将电大的开放办学与面向社区所有民众、开放学习的类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联系在一起。

15 构建双赢的办学体制 电大转型为社区大学,大多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多元办学体制,有利于电大拓展办学功能和发挥原有的资源优势,同时又能起到优化办学机制,拓展资源整合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目标。 向社区教育延伸,可以起到拓展电大教育领域,有力促进电大内部改革的功效; 可反哺电大学历教育的发展; 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开创了先例,也为电大开展非学历型的社区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可拓展教师的多元能力、提升师资的综合实力; 可使电大教师向教养型、培训型、指导型教师的专业方向发展,形成复合与多元的新型师资队伍。

16 重新定位电大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 电大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方针,因此亦实现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目标。电大转型后,原有的培养目标因为仅针对学历教育就显得狭隘,因此需根据社区教育的目的重新定位和拓展培养目标。

17 实现办学模式的整体转型 突破传统学历教育的模式,以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为核心,构建社区大学的办学机制,即打破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界限、学科课程与培训课程的界限,使电大的发展目标既能适用于学历教育,又能适用于社区教育,实现电大与社区教育课程的融通与共享,为不同需要的学习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学习服务。

18 推动管理模式的持续变革 电大转型社区大学,要理顺电大的上级管理体制。管理归属可以保持现状,但在具体的管理机制上,必须将基层政府力量纳入其中,以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 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应进行相应变革,即变管理为治理、变约束为监督、变控制为服务,肩负起对社区教育的支持、推进和援助作用,其功能主要集中在宏观管理层面,如政策制定、经费划拨、质量监管以及统筹协调等。

19 重建复合型的师资队伍 参与社区大学工作的教师就需要有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从仅仅传授学科知识,逐渐转变为塑造灵魂的教育者。
采取“培养+引进+聘请”的建设模式,以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全面、结构多样的师资队伍。 通过培训和转型,充分挖掘电大原有专职教师的潜能,培育其从事社区教育的能力; 引进具有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或与大学联合培养从事社区教育的专业人才,以逐步完善社区大学师资的智能结构。

20 Thank You!


Download ppt "电大转型社区教育何以可能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 吴遵民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