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学物理中STS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陆建隆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学物理中STS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陆建隆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学物理中STS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陆建隆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引 言 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最早由James Gallangher 在1971年《Science education》上“科学教学更宽泛的基础”一文中提出。 STS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观

3 21世纪学科交叉的趋势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融合;
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成为高等物理和基础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热点。

4 《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 三、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以前科学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标准》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作为一个内容领域提出目标和要求,打破了科学与技术的人为分割,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将人、自然与社会有机地关联在一起,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学习,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以科学的态度处理个人问题和参与社会问题决策的习惯。

5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1.3.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物理课程标准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7 中国期刊网:输入关键词--STS教育,(1994-2003) 共有203篇文章
输入关键词--STS教育,共800余条相关新闻与报道

8 目 录 STS的概念和内涵 STS教育与科学素养 物理新课程中的STS教育 国外物理教改中的STS教育 中学物理中STS教育的实践
目 录 STS的概念和内涵 STS教育与科学素养 物理新课程中的STS教育 国外物理教改中的STS教育 中学物理中STS教育的实践 STS教育的效果与评价

9 STS的概念和内涵 孕育STS的条件 STS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STS研究的意义

10 1861年,美国波士顿市民的一个委员会就曾为科学-技术-社会课程规定过一个理论基础、课程目的。
1913年,STS思想又重新出现。 1920-1930年,人们认为科学教育涉及的是最严密的知识,而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1930年代,一些左翼科学家,如爱尔兰物理学家贝尔纳(J. D. Bernal)仍认为,科学也许能够为普通公民提供某种特殊价值。霍格本(L. Hogben)提出应该让更多的成年人认识到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1 二次大战后,越来越多的人对科学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959年,英国学者斯诺(C.P. Snow)发表演讲《两种文化》,以特定的方式提出了开展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克服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的呼吁,尤其还是在教育中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以达到两种文化的交融。

12 R.K.默顿 C.P.斯诺

13 孕育STS的条件 学术条件 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 科技史研究的外延 交叉学科的兴起 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反思 社会条件

14 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 19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进入大学及工业实验室,科学技术已不再是个人的事业,也不是完全靠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特别是二战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开发,并且得到政府的巨额经费资助,科学技术变成了一种包括大量人员、巨额资金、昂贵设备和复杂组织在内的规模巨大的大科学、大技术,变成了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业。科学技术已不再单纯是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成为一种“社会活动”、“社会事业”。

15 小科学与大科学 小科学 大科学 动力 为好奇心,为科学而科学 为了社会,为了人类 经费、设备 自己负担、自己制造 社会提供支撑 体制
私人,体制化弱 各种机构,高度体制化 成果 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6 一些大科学例子 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美国1943年3月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实验室。据统计,曼哈顿工程动员了50多万人,其中包括15万名科研人员,涉及数百个单位,历时近4年,耗资20多亿美元,光耗费的电力竟占全国发电量的1/3。再如:用电磁分离法分离高纯度铀,为此建成的电磁分离厂,耗费达3亿零4万美元,在此工作的就有2万人

17 阿波罗登月计划 从1961年5月到1972年底,历时11年半之久。参加“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除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中心外,先后有120所高校、2万家工厂、40多万人参加,耗资255亿美元之巨。

18 论文作者增多,有的高达数百人 1993年发表于国际刊物Physics Letter 上的测定Z0粒子性质的文章,作者名单就占了3页(30多个单位,近450个作者)

19

20

21 “921”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1992年9月21日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上马到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次日安全返回: 历时11年,前后共有110个研究院、研究所和工厂直接承担了研制任务,还有3000多个单位承担了协作研制任务,参与工作的科技人员过万,耗资180亿人民币。

22 科技史研究的外延 20世纪以前,对科学史、技术史的研究主要是以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技术设备和过程的历史
现在则转向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与政治、社会变迁、艺术、人文科学及经济学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科学社会学这一学科重点研究科学作为一种职业和社会建制方面的问题,如科学的奖励制度、分层现象、竞争、社会控制、交流网络等。

23 科学社会史 第一篇文章:《“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基础》 (苏联学者赫森1931年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的报告)
核心内容:17世纪英国的战争、贸易、运输的需要对牛顿研究工作的推动作用

24 交叉学科的兴起 涉及若干种运动形态、由若干门学科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交叉而形成的新学科。包括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及综合学科
边缘学科 :对现实世界不同层次的交错点进行研究,在两门以上学科的结合部成长起来的学科。

25 横断学科 :以许多种物质结构极其运动形式的某一个特定的共同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覆盖各门学科的横断面,带有方法论的性质。
例如控制论是一门横跨技术、生物、社会和思维的横断学科,它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神经生物学、数理逻辑、统计力学等多种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的产物

26 综合学科 :是以特定的物质世界的客体为对象,采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之进行研究的学科。
例如空间科学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集中应用了20世纪的一系列工程技术新成就,它涉及力学、热力学、材料学、医学、自动控制、电子技术、计算机、喷气技术、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

27 到20世纪80年代,交叉科学学科总量已达2580余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5.6%

28 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反思 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祸患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9 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从远古时代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陶瓷烧制、房屋建造、弓箭发明、丝麻纺织、人工取火到古代为农业服务的天文学、力学、数学等科学知识发展到手工、冶炼、铸造技术和简单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到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均给人类带来福趾

30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 (16-17世纪) 科学革命: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技术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阶段为标志。 影响:社会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人类社会开始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1 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 (1820--1860年) 科学革命:奥斯特电流磁效应 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科学革命:奥斯特电流磁效应 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技术革命:电动机 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 影响:使人类社会由蒸汔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机械化-- 电气化 1800年,英国的煤产量占整个欧洲产量的2/3; 1860年,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生产工业品占世界工业品总产量的45%。

32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科学革命: 相对论(广义与狭义)(1905,1916); 量子论(20' S);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科学革命: 相对论(广义与狭义)(1905,1916); 量子论(20' S); 原子结构与基本粒子(30—40 ' S); 分子生物学(50 ' S)。 技术革命: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 影响:由工业革命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33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祸患 早在1721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对科学技术发展可能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进行思考:
“我觉得不寒而栗,生怕到了最后,有人发现某种秘密,而能够用简捷的方法,置众人于死地,整个地摧毁一切民族和一切国家。”

34 例1、战争破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60 ‘S以后,多次局部地区冲突与战争 1991年:海湾战争
2003年:美伊战争

35 例2、国际上公认的重大核事故 时 间 地 点 事 故 原 因 1957.10.10 英国温茨凯尔核电站 石墨砌块内韦格纳能量释放
时 间 地 点 事 故 原 因 英国温茨凯尔核电站 石墨砌块内韦格纳能量释放 美国爱达荷SL--1反应堆 中央棒提升过度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 系统阀门故障、稳压器仪表失灵,堆芯两次失水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一再误操作

36 例3、科学和技术相关的全球问题 80年代初期和中期,拜比等对科学和技术相关的全球问题作了调查,对象是来自41个国家的262位科学教育工作者。以下是调查结果:科学和技术相关的全球问题

37 1、世界饥饿和食物资源(食物生产、农业、耕地保护)
2、人口增长(世界人口、移民、承载能力、远景容量) 3、空气质量和大气(酸雨、CO2、臭氧层衰竭、地球变暖) 4、水资源(废物处理、河口[港湾]、供应、分配、地下水污染、肥料污染)

38 5、战争技术(神经错乱性毒气、核发展、核武器威胁)
6、人类健康和疾病(传染和非传染病、紧张、噪声、饮食和营养、锻炼、精神健康) 7、能源短缺(合成燃料、太阳能、石化燃料、保存、石油生产) 8、土地使用(水土流失、开垦、都市发展、野生生物损失、砍伐森林、盐碱化)

39 9、有害物质(废物垃圾场、有毒化学药品、铅漆)
10、核反应堆(核废料管理、增殖瓜堆、建设价格、安全、恐怖主义) 11、植物和动物灭绝(遗传多样性下降、野生动物保护) 12、矿物资源(非燃料矿物、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开矿、技术、低品位沉积物、再循环重复使用)

40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物质生活繁荣的同时,也会引发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20世纪30年代,保罗·米勒发明了杀虫剂DDT;
1948年,保罗·米勒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曾经两三天内制止了意大利一次班疹伤寒的蔓延; 使印度每年患病人数减少200万; DDT的使用减少了病虫害,挽回粮食损失近3亿吨,相当于10亿人1年的口粮。

41 但DDT不易被生物降解(DDT在土壤中分解95%需时长达4—30年)

42 纳米科学技术 使材料和基于纳米结构的功能性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性能发生彻底的变革。
期待纳米科技给21世纪的科学技术、工业、农业、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等带来福音。 如:工业生产的纳米材料,已应用到化妆品、涂料、医药诊断等传统产业中。

43 纳米颗粒的毒性与生物环境安全问题 纳米颗粒比细胞小几个量级,与较大的蛋白质尺寸相当。他很可能侵入人体和其他物种的自然防御系统,进入细胞并破坏细胞的功能,产生特殊的毒性细胞。

44 WHO组织专家对已有实验数据分析: 周围空气10微米的颗粒每增加100微克每立方米,死亡率增加6%-8%;
当周围空气2.5微米的颗粒每增加100微克每立方米,死亡率增加12%-19%; 周围空气10微米的颗粒每增加50微克每立方米,住院病人增加3%-6%; 周围空气2.5微米的颗粒每增加50微克每立方米,住院病人增加25%;

45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时写道: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 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46 社会条件 反战运动 二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扔的两颗原子弹所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提出了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问题,掀起了以科学家为核心的反核战争和平运动。 美国在越战中使用了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在内的各种高科技武器,葬送了大批美国青年的生命,这不能不使人进一步深思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

47 环境运动 60年代美国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使环境污染严重发展。1962,美国出版了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书中通过大量的事实,痛述着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所处的危险境地。当人类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 时,已写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纪录。“大地的绿色斗篷”正被严重污染。这一著作如石头落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千层波澜。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和控制环境.从而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公害的环境运动。

48 1962,美国出版了卡森的 《寂静的春天》

49 STS学科的诞生 1964年,哈佛大学在IBM公司的资助下建立“技术和社会”计划,这个相对孤立的计划未发展成熟就解体了。
前者旨在开发“在大学本科水平上与全球问题有关的交叉学科课程”, 后者意欲鼓励学生对社会的批判性反思与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化理解,以便造就有知识的公民,使之有能力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

50 STS的概念(殷登祥) STS作为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一门渗透着价值的复杂社会事业;它研究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其他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它还研究STS在整体上的性质、特点、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机制。

51 STS研究的内容

52 STS的一些理论、 观点方法及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几个方面 科学的性质 科学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追求
科学的性质 科学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追求 技术的性质 技术是用科学及其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的性质 社会是科学技术发生变革的人类环境

53 科学对技术的作用 新知识的产生促进了技术的变革
技术对科学的作用 技术资源的可能获得性将限制或促进科学的发展 科学对社会的作用 科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影响人们对自身、对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4 科学对社会影响的例子 德国诗人歌德评述哥白尼学说:
自古以来没有这样天翻地覆地把人类意识倒转过来。因为若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相信伊甸的乐园、赞美的颂歌和宗教的故事呢?

55 社会对科学的作用 社会通过提供经费等手段影响科学研究的方向
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某一部分人掌握的技术对这一部分人生活方式产生极大影响。 社会对技术的作用 国家及私人的压力可以影响问题的解决,从而也影响技术变革的方向。

56 STS的研究意义 STS是一种新的发展观 STS是一种新的科学观 STS是一种新的教育观

57 STS是一种新的发展观 传统的发展观是一种旧的工业化模式,即片面地利用科学技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极其严重的问题:人口膨胀、土地侵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等。 STS的发展观是:社会发展不能只考虑经济数量的增长,要注意质量的发展,特别是环境质量。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和环境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58 STS是一种新的科学观 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对自然界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和在每门科学内部的独立的分析研究。其特点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分解为简单的,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但这种方法发展到极端,就成了一种典型的机械论的科学观。 机械论的科学观:“部分--整体--部分”,部分是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整体是部分的简单总和;

59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科学的综合化、整体化的强大趋势,其主要标志就是诞生了一大批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
新的STS科学观在自然图景和科学图景之间架起桥梁,促进它们的交流、沟通和融合。它的思维模式,是“整体--部分--整体”,整体是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的统一体,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具有自己的特点。

60 STS科学观强调联系、系统、综合,实际上是一种整体论的科学观。它把人类、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统一体,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进行研究,这是最大的综合研究。

61 STS是一种新的教育观 旧的教育观是一种专业化、系科化的范式,其主要特征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割裂,科学技术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其结果是学生的片面发展。 STS的教育观则截然相反,它是交叉学科的范式,其显著特点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和整体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结合;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素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型公民。作为领导者的公民具备了科技素养,就能提高科技决策的质量;作为普通公民具备了科技素养,就能参与科技决策,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62

63 STS教育与科学素养 科技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我国科技素养调查情况及比较 STS教育的目标与主题

64 科学素养(science literacy ) 的概念和内涵
素养:基本的写和读的能力,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学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对象是一般普通大众。 科学素养: Hurd于1958年在“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首次提出 公众理解科学和技术的最低水平最基本内涵是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熟悉一些科学方法和对科学功能正确认知

65 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包括: 概念性知识 科学的理智 科学的伦理 科学与人文 科学与社会 科学与技术 共六大范畴。

66 美国《2061计划》中科学素养的内涵 熟悉自然界; 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 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
了解科学的一些重大概念和原理,有科学思维的能力; 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认识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 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

67 现代科学素养 当今科技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所必备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知识与技能----基本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基本的技能;
科学方法----学习、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方法; 科学品质----科学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科学意识----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认识

68 目前通用的科学素养内涵 对科学知识(词汇、概念)的理解 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的理解

69 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简称“2049计划”)的建议,该计划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科技部、教育部等14个部委共同推进实施,力争到2049年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之际实现“人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70 美国科学素养调查结果 1985年: 5.0% 1990年: 6.9% 1999年: 8.4%

71 我国科学素养调查结果 1992年:0.3%; 1994年:0.54% 1996年:0.2% 1998年:0.3% 2001年:1.4%
2003年:1.98%

72 中国上海: 1993年: 2 .6% ; 1995年: 3.3% 1997年: 3.5% 1999年: 4.3% 2002年: 6.9%
中国湖北:2001年:2.8 % 北京: 2002年: 6.6% 江苏:2001年:3.25 % 辽宁:2003年:3.37% 湖南:2003年:1.41%

73 《巨大的惰性—论中国科学的落后》 (留美学者钱文元1980s)
主要观点: 一无对科学的兴趣; 二无科学教育; 三无科学的思想方法; 四无对科学作用的认识。 观点偏激,但有一定合理性。

74 STS教育的内涵 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认为,STS教育是在人类经验范围内的科学的教学和学习。
耶格尔(R. E. Yager)把STS看成是科学教学的核心。 克罗姆霍特(R. Kromhout)和古德(R. Good)将STS教育看成是激发学习科学动机的因素。

75 拜比(R. W. Bybee)认为,STS教育是为学习知识、过程以及达到职业目标提供学习背景等。
所罗门(J. Solomon)指出:STS教育应致力于理解包括全球环境在内的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威胁、技术的经济和工业方面、科学的脆弱性,讨论个人的观点、价值观和民主行动,以及多元文化的维度;科学教育不是传递培根对科学的看法,而是通过科学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解放,是为大众的科学。

76 还有:STS教育是STS研究在教育中的实践运用,是在当代社会与文化范式转型过程中,对当代科学教育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采取的一种文化策略。

77 蔡铁权:STS教育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革和交叉学科勃兴的应然产物,旨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激起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内在动机,正确理解和处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作为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体现和追求,是科学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范型。

78 STS教育的特点 多元化 价值教育、道德教育 开放性 综合性 互动性 人本性 发展性
2002年9期

79 特点1: 多元化 价值教育、道德教育 STS教育承认多元文化的教育方式、多元文化的教育资源,提倡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

80 特点2: 开放性 STS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在外部与社会、文化环境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既与科学技术等因素发生相互作用,在内部其各因素发生着非线性作用,进行更迭代谢。他内涵了一种开放的新科学观。 STS教育在体现从封闭体系走向开放系统中,不但教育空间开放、教育内容开放,而且主体心智也是开放的。

81 特点3: 综合性 STS教育的课程既体现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在内容上的融合,也体现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论体系的整合。
特点3: 综合性 STS教育的课程既体现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在内容上的融合,也体现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论体系的整合。 科学、技术与社会本身都是高度复杂的系统,STS教育系统则是一个复杂关联的巨系统。 作为一种交叉学科课程、一种跨学科课程,STS教育课程是真正的综合课程。 STS教育作为一个综合整体的系统,从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多视角、全面地向学习者描绘科学世界的图景,从而引导学习者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现实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

82 特点4: 互动性 STS教育认为知识和技能只有镶嵌于具体的生动情景中,才能更容易被认知主体所理解和迁移;知识只有在互动和联系中才显示出意义。
特点4: 互动性 STS教育认为知识和技能只有镶嵌于具体的生动情景中,才能更容易被认知主体所理解和迁移;知识只有在互动和联系中才显示出意义。 学生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STS教育因此强调科学教育以具体的情景问题为组织因子,承认学习的独特性,强调各学习者间、学习者与教师间、学习者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互动,形成学生群体丰富的统一。达到每位学生对世界的整体、全面理解。

83 特点5: 人本性 STS教育从 目标上强调从个体的发展出发,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
特点5: 人本性 STS教育从 目标上强调从个体的发展出发,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 在教学上承认个人发展的能动性,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参与, 在合作中注重个人责任的落实。

84 特点6: 发展性 STS教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通过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特点6: 发展性 STS教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通过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STS教育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STS教育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引入科学、技术与社会各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协调有序的整体,具有自组织性。 STS教育可以在外部提供一定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条件下,依靠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自组织演化,成为一个具有内在发展动力的系统。

85 STS教育的内容 突出科学和技术的社会环境。科学和技术虽然不同,但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不仅仅传授具有历史意义的知识,更应强调知识的使用 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86     培养逻辑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决策能力的培养其着重点在于民主科学化,科学民主化,决策科学化,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正确的伦理和价值观。其目的在于考察人的价值是怎样反映于(或没有反映于)现代技术之中的。凸现出人类目标和价值观的社会价值体系

87 实施STS教育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育—科学教育-- STS教育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关系的认识 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教学策略

88 境外STS教育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其他

89 美国STS教育近况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大学都提出了专门的“STS研究计划”

90 名称 所在学校 主要研究领域 授予学位 工程与公共政策系 卡内基-梅隆大学 工程与公共政策,社会与决策科学 理学学士、硕士、博士 技术与政策计划 麻省理工学院 应用科学与管理,工业与政府中的技术政策 理学、硕士、博士 技术与社会计划 纽约州立大学 工业管理,电化教育,环境与废物处理 理学、硕士

91 科学技术与社会系 康乃尔大学 科学技术的历史学与哲学,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科技政策与法律 文学学士,硕士,博士 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 麻省理工学院 科学技术的历史学,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科学技术与政治 博士 科学与技术研究系 伦塞勒综合技术学院 科学技术的人文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控制 STS学士,硕士,博士 社会中的科学研究中心 弗吉尼亚工学院 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科学技术的哲学研究 STS硕士,博士

92 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旨在立足21世纪,全面改革美国的科学、数学与技术教育。
阶段1(85-88)与STS教育有关的有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生存环境,人类社会,被设计的世界等 阶段2(91-93):制定《科学素质的衡量标准》

93 阶段3:具体措施的实施 对学生进行广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教育,为他们处理当代广泛的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数理科学两方面的素养和技能,既把科学技术看作一种知识过程,又看作一种社会过程; 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处理他们在当今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 培养具有STS素养的自然科学和数学教师。

94 《 physical science 》 Prentice Hall Press in USA
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在每单元的章节中都有STS的教育思想渗透,典型做法是在每单元中最后部分都有科学报道。 两形式:1/由著名科学家写的科学前沿简介或介绍著名科学家正在研究的工作; 2/热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争论,教材中从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对争论的观点作出判断。

95 第一单元 物质的多样性 飞行恐龙化石的发现与飞行动力学专家Paul MacCready的仿生飞行恐龙模型的研制过程及其潜在的社会意义,该内容深刻地反映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热点问题:空间计划值吗?值与不值的问题牵涉到价值观和伦理观、判断、决策等诸方面的讨论。

96 第二单元 物质内部的结构 英国科学家史第芬.霍金的事迹: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在文章中除了能通俗地了解现代宇宙观还看到了两幅照片,一幅是霍金和他的学生讨论的照片,这幅照片反映出合作精神、和谐的师生关系、身残志尖个人奋斗精神。另一幅是霍金和他的家人生活照片,这幅照片显现的家庭幸福对美国中学生是一种心灵触动,与当前美国出现的回归传统家庭的趋势相合拍,反映了社会的要求。

97 科学的热点问题:第五种力存在吗?文章介绍了可能存在第五种力的理论,及其对物理学的可能的影响,还有另外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否定的观点。文章提出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挑战性与强烈的时代感(1988年),(现在已证明第五种力不存在,但这场争论的影响仍是深远的。)

98 第三单元 物质的化学相互作用 美国第一位女黑人物理学博士Shirley Ann Jackson的事迹:科学使你生活地更美好。用事实向中学生表明女人、黑人同样地可以成为非常杰出的物理学家。 科学热点问题:聚变能---未来燃料还是愚蠢的妄想? 文章中介绍了核聚变能源的开发历史与利用前景和现实中的困难,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你认为探索开发聚变能值得花时间、精力、金钱吗?聚变能是未来能源问题解决的答案,还只是一种昂贵的实验呢?文章中还给出了研究者利用激光产生聚变所需的高温的照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99 第四单元 运动、力、能量 Dick Rutan和 Jeana Yeager的共同合作的事迹:开创航空史的记录,讲述了科学合作创造奇迹的动人故事 科学的热点问题是:机器人---意味着自动化还是失业?文中认为,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向前发展,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是必然趋势,那么人的意义就在于人的独特性、创造性,做机器做不了的工作。

100 第五单元 热 能 介绍Jenefir Isbister的事迹:她利用微生物吸收煤中的硫化物,减少燃烧煤所带来的污染。
第五单元 热 能 介绍Jenefir Isbister的事迹:她利用微生物吸收煤中的硫化物,减少燃烧煤所带来的污染。 热点问题:介绍了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有些科学家推测这将导致地球每年的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将带来一系列影响,例如,地球两极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将淹没所有的港口与海滨城市,同时又出现了大量的干旱地区、淡水大量短缺、还有龙卷风、洪涝等其他影响。而另一部分科学家却认为烟尘、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到达地球上热量变少,因而地球会变得比现在更冷。你是如何想的?

101 第六单元 电和磁 Alan Macdiarmid研制的导电塑料偶然发现经过,以及这种新材料的发现对技术革命的影响。
热点问题是:核能---希望还是危险?

102 第七单元 波:声和光 介绍了John Carlfield的全息照相的美妙世界对传统照相术的影响。 科学热点问题:超音速飞行---越快越好吗?
第七单元 波:声和光 介绍了John Carlfield的全息照相的美妙世界对传统照相术的影响。 科学热点问题:超音速飞行---越快越好吗? 这个问题中讨论了投入与效益关系,牵涉到如何系统地评价技术。

103 第八单元 物质科学和技术 介绍了Stan Ovshinsky的开发新型玻璃的事迹 ,文中介绍Ovshinsky对理科实验感兴趣,高中毕业后未上大学,自学研究出新型智能材料----电子玻璃,能够记忆信息,甚至停电后,也还可保持信息,以及用它制成的便宜高效的太阳能电池。 介绍科学热点问题:我们能为致命垃圾----核废料做些什么?讨论核废料的处理方法。

104 merril physical science USA(1995)
七单元: 物质科学基础; 能量和运动; 物质的本质; 物质的类型; 物质的相互作用; 能量和化学反应; 电和能源

105 主要栏目 小实验 技术 科学和社会 全球联系 职业 科学与艺术 科学与文学

106 科学和社会 新词汇 短文目标 短文 小节回顾 由你来决定

107 例 国际单位制在 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吗 目标:分析广泛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利弊 举一些在美国使用国际单位制的例子 国际单位制在美国
例 国际单位制在 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吗 目标:分析广泛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利弊 举一些在美国使用国际单位制的例子 国际单位制在美国 在美国,运动员比赛的跑道是用米来衡量的,药店出售的药品是以毫克或毫升为单位的,连许多零部件都是用国际单位制来测量的。但是,木匠们仍然用尺和寸作为计量单位来买木材;农民们用亩来丈量他们的土地,用蒲式耳(相当于八加仑)来衡量他们谷物的多少;布匹按码来出售,高速公路标志牌上用英里来标明路程的长短,用英/小时来限制车速。

108 近一百年来,国际单位制的倡导者们主张在美国广泛采用国际单位制,但持不同意见的人们则不遗余力地反对它。
工业代表们认为这种变换需要他们改变或置换机械,那是一个价值昂贵 的过程。但是,赞成这种变换的人们指出:机械总有一天要被更换,尽管暂时性的成本昂贵,但它会带来持久的利益。统一成国际单位制使我们与国外进行贸易时更加便捷,这是其至为重要的用途。又因为国际单位都是基于10的倍数,它使计算或换算工作更容易。使用月初种单位制将减少计算错误并节省时间。一些公民拒绝变换成国际单位制,因为他们是伴随使用了诸如尺、磅和加仑等单位而成长的,而且继续使用这些单位舒服方便。然而大多数人不很了解这些单位,尤其中知道它们之间如何相互转化。例如,你知道一盎司液体有多少立方英寸吗?你知道一磅等于多少布置司,一英里等于多少英寸?除此之外,你所明白的两种不同的里——海里和公里,它们各含多少英尺,多少码?一 有多少平方英尺?

109 这些正是我们使用当前这种单位制过程中所出现的一问题,仔细寻找解决它的办法,然后才明白在国际单位制中进行单位互换该是多么简单。
小节回顾: 1、写出在美国测量长度所用的不同单位的列表,并给出各单位之间的换算所需的必要诸,并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作同样的换算,哪个容易? 2、对在美国采用SI单位制,写一页纸的简要总结表明你的观点。 由你来决定 美国必须单独地转换成用SI单位制计量吗?如果这样,如何才能完成这种转换?

110 哈勃太空望远镜 一、目的 1、讲述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展和目标。 2、评价研制太空望远镜的必要性。 二、它值那么多么?
想象一下试着从一个游泳池的底端去辨认一个标志物。水歪曲了你对水面外物体的视场。与此相似,地球的大气模糊了我们太空视场中许多星星,行星和其它天体。即使是放置在高海拨地区的高分辨率望远镜也不能使我们清楚地看清遥远的天体。

111 1990年4月20日,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升空了哈勃太空望远镜。这架望远镜提供了比地球上高分辨率望远镜更清晰的图象,从地球大气层外的轨道上让我们看见行星,星星和遥远的星系。它被设计用来探测通常被地球大气所阻挡的太空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哈勃太空望远镜被放置在地球上空600公里处的轨道上。这个13米长,11300千克重的望远镜以一个天文学家爱德温P.哈勃的名字命名。哈勃因他对许多河外星系的观测而著名,并且证明宇宙是在膨胀的。 请参看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示意图。太阳能电池板为系统提供电力。一个直径2.4米的主镜和一个小一些的辅镜对光线进行收集和聚焦以形成图象。在望远镜上各种各样的仪器转译数据并将它传送给地球上的科学家。

112 这个项目的复杂性带来了发射前后的许多挫折。寻找修改软件瑕疵,重新设计望远镜以便于用航天飞机发射,并且由于航天飞机计划本身的耽搁导致发射望远镜时已比预期发射日期迟了7年。望远镜的不稳定和主镜形状的一个缺陷都已限制了望远镜的使用。 哈勃项目最终花费了大约二十亿美元的国家经费。以我们的投资,我们希望得到什么作为回报呢?我们希望利用望远镜来解决科学难题,例如宇宙是怎样起源的?是否在遥远的恒星周围有环绕着它的有人居住的星球?许多人质问花费这么多的钱去探索宇宙,因为他们觉得在地球上还有这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怎样看呢?

113 三、小节复习 1、为什么在地球上空轨道上的望远镜能形成比地球上望远镜更清晰的图象? 2、我们希望从哈勃太空望远镜上获得什么知识呢? 四、请你来决策 针对我们目前社会所面临的未解决的主要难题和疑问列一个表。考虑解决了这些总会对以后能得到什么好处。对于宇宙探索,你把它定在了你表上的什么位置?你认为我们应该花费更多的钱来回答关于宇宙的这些问题吗?一些人甚至支持发射更多的太空望远镜。你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太空望远镜吗?

114

115 科学与文学/艺术 (每个单元一个,共7个) 温 度 计 科学联系 海豚 制陶艺术 地球屋——环保型建筑 阿玛,伍得西,汤姆生——油彩画家

116 职业 介绍 单元一 调查员、质量控制检测员 单元二 HVAC 技术员、AERONAUTICAL 工程师 单元三 水处理工程师、化学教师
单元一 调查员、质量控制检测员 单元二 HVAC 技术员、AERONAUTICAL 工程师 单元三 水处理工程师、化学教师 单元四 PHARMACIST 、农民 单元五 油漆分析师、水治理技术员 单元六 光学机械师、摄影师 单元七 广播工程师、计算机程序师

117 英国的STS教育 对学生进行广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教育,为他们处理当代广泛的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数理科学两方面的素养和技能,既把科学技术看作一种知识过程,又看作一种社会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处理他们在当今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具有STS素养的自然科学和数学教师。

118 1984年8月,英国科学协会(ASE)提出“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SATIS)计划,并出版了《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一书。 该书:
100个专题,特色: 完全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采取按主题编排的方式,取材新、视角宽; 内容来自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提炼和精选,与科学、技术、社会联系紧密; 及时吸取当代最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新进展。

119 《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 英国中学理科革新教材
101硫化混凝土 102真菌食品 103锈的控制 104食品中含有什么?——查看食品标签 105越大越好吗? 106设计平房 107Ashton岛——可再生能源问题 108食物中的纤维素 109核电站 110希尔脱普——一个农业方面的问题

120 201生物量能 202电动车辆 203饮用酒精 204放射性的应用 205考察马达油 206试管婴儿 207弗里兹·哈伯的故事 208食品的价格 209眼镜和隐形眼镜 210杀虫剂问题

121 301空气污染——源自何方? 302在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生活 303物理奉口烹调 304一种控制血吸虫病的药物——部分1 305一种控制血吸虫病的药物一一部分2 306纤维光学奉口远距离通信 307食盐的化学产品 308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什么? 309利用细菌生产人胰岛素 310铝的回收

122 401供水的氟化 402DDT与疟疾 403英国的能源 404你将怎样生存?——一一个关于简单技术运用的练习 405背后的标签——查看服装纤维 406失明 407噪声 408工业气体 409大坝问题 410玻璃

123 501桥 502煤矿设计 503国民保健支出 504你的汽车是否安全 505制造肥料 506生活所需的部件——用新的代替旧的 507计算机和职业. 508危险 509顺势疗法一—一种可供选用的治疗方法 510珀金的苯胺紫染料

124 601按需要供电 602石灰石调查 603心脏起搏器 604金属资源 605大海底隧道的辩论 606特里斯坦一达库尼亚岛的牙齿调查 607水垢和浮渣 608我们应该修建放射性微粒掩蔽所吗? 609用单克隆抗体击中靶子 610机器人在工作

125 701电在你家中 702燃气供应问题 703素食 704电灯 705游戏场上的物理学 706干电池 707假肢 708合适的提水工具 709选哪种抗酸药物? 710什么是生物工程学?

126 801水污染的秘密 802体温过低 803厕所的技术 804静电问题 805魔力弹的探索 806心理压力 807辐射——你接受多少? 808核聚变 809球类游戏 810高压化学

127 901中国癌症探索 902酸雨 903什么是乐音? 904哪种漂白剂? 905信息技术的冲击 906温室中的信息技术 907你的星命——是启示还是宽慰? 908为什么不把发电和供热结合起来 909艾滋病 910一次性尿布

128 1001巧克力碎片矿 1002昆顿乃——一种工业危害 1003一次大爆炸 1004熏衣草 1005精神疾病 1006绝对安全 伏电压可以致死 1008为什么是240伏? 1009树的物理结构 1010能做到吗?必须做到吗?

129 1992—1993年纳菲尔德模数科学(Nuffield Modular Science)出版了13种出版物,把原来的纳菲尔德科学课程引向更高概念和实践性途径。
英国在大学设有STS专业,培养硕士、博士,中小学的STS教育也十分活跃。

130 加拿大 的STS教育 加拿大于1997年出台第一个国家科学教育纲要《科学学习目标公共纲要》(The Common Framework of Science Learning Outcomes),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STS科学教育范型,即通过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这反映加拿大的STS科学课程研究与开发已达到相当水平,并会对加拿大的科学教育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加拿大目前有多种STS课程计划,这些课程计划吸收了最新的科学教育主张,设置有独特的科学课程,并在部分省进行了教学实验。

131 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丹麦、瑞典、捷克、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尼日利亚、博茨瓦纳等国家也都有关于STS教育的成功研究和实践。

132 STS教育在中国 1914年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鸿隽、杨杏佛等一群怀“科学救国”之志的中国留学生,发起创办综合性科学期刊《科学》
《科学》在创刊后的二三十年中发表的文章,已广泛涉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与教育、科学与道德、科学与人生观等方面,有了经济、社会、政治和伦理的目标。这些文章正确地揭示科学的本质,强调科学的精神,注重科学的方法,特别是全面地审视、阐述了科学的社会功能

133 任鸿隽文集《科学救国之梦》 与STS主题有关的论文历历在目:《科学与工业》、《科学与教育》、《发明与研究》、《科学与近世文明》、《科学之应用》、《科学与近世文化》、《科学与社会》、《社会与国防》、《科学教育与科学》……诚如文集编者所言,“他老先生毕竟与STS有着先问其道的前缘”。

134 1982年王觉非的文章《STS——英国学校中的一门新课》。1984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加APEID第三轮活动计划——中学生早期素质的培养(APEID,即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这标志着STS教育活动在我国的开始。198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教育委员会,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苏州举办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研讨会。会后,北京、四川、山东、辽宁等省市的部分中学和苏州大学、辽宁教育学院先后组织了STS教育的实验。

135 1987年,STS教育课题被纳入国家教委“七五”计划,并组织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作为试点学校。
1993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STS研究中心成立。此后,我国STS研究和STS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36 我国STS教育实施的主要形式可以归纳为:在理科教育中渗透与延伸,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措施,在青少年科技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中开展,与具体的学科教学相结合,开设选修课,开设必修课,各种传播媒介的宣传活动等。

137 物理教育改革与STS教育 物理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借鉴STS教育在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的经验,形成一种加入STS教育后的新型物理教育

138 传统物理教育与 STS理念物理教育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课堂教学形式 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力培养

139 教学内容 传统 STS 注重物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技术、社会的内在联系
以过深过专的物理学单科知识为主,忽视了物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技术、社会的内在联系 STS 注重物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技术、社会的内在联系

140 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传统 一般只在指定的时间和教室开展教学活动 STS 不限定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教室,

141 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 以物理教师的教授为主,“填鸭式” STS 以讨论课、活动课及研究课的有机结合为主

142 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 学生被动地参与教学 STS 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143 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 以应试能力的培养为主,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STS
加强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注重“双基”,更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44 物理教育中 实施STS教育的途径 编写富含STS教育元素的教材 课堂教学有机渗透 课外活动 社会实践 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

145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STS教育 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关注反映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 注意渗透中华文化、人类文化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章导图与章导言 生活 物理 社会 信息库 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关注反映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 注意渗透中华文化、人类文化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146 有趣的人体尺寸

147 曾侯乙编钟

148 原子钟

149 纵目青铜面具

150 打捞中山舰

151 热机的发展历程

152 使用直流电的交通工具

153 部分相关学位论文目录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研究(98陈金秀) 师范学校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研究(99汤华)
活 动 课 程 中开展STS教育的模式与实践(99鲍 森)

154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探讨 (01张永青) 职业学校物理实践教学中开展STS 教育的探索(01杨 志 新)

155 物理课堂教学中 渗透STS教育的实践研究 遵循基本原则 体现STS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和中学物理知识体系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56 高中物理 知识体系 STS 思想和观 点 初定为STS 教育内容容 判断: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吗?或是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吗? 判断: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吗? 确定 STS 教育 内容 两次判断均为是则

157 渗透 STS 教育 内容 体系 、科学方法 、物理学史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学和现代科技 、热点问题聚焦 、科学探究和实践

158 活动课程中开展STS教育 特点 两者都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 两者都强调学生的亲历和相互合作

159

160 实例1 三峡工程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峡工程基本情况简介 :
实例 三峡工程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峡工程基本情况简介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这项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工程是中国人民梦以求70年,艰苦工作40年,反复论证了30年,终于在1992年4月3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准备,1994年12月14日,由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在三峡工地宣布正式开工。总工期17年。

161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防洪效益 发电效益 航运效益 其它效益

162 三峡工程的负面作用 国力承受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移民问题

163 开展STS教育的子课题 1、水力发电的原理及山峡水力资源估计 2、山峡水电站的选址及构造 3、远距离输电的技术及对材料的要求
4、三峡工程的认证与建设历程 5、三峡工程的地理概况及对环境的影响 6、三峡库区的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 7、三峡工程的移民问题 8、蓄水节能、电网改造和节约用电

164 案例 认识一个物理学家 时间安排:2月22日布置; 3月1日检查、指导; 3月10日交; 3月15日汇报

165 要求 列出生平简历 一组图片 主要科学贡献 一段趣闻逸事 你的评价 以上内容递交电子版;汇总后交流

166 每个同学自主选择一位给出的物理学家 牛顿 玻尔兹曼 费米 焦耳 卡诺 玻尔 富兰克林 爱因斯坦 本杰明·汤普森 迈克尔逊 基尔霍夫 卢瑟福

167 麦克斯韦 费曼 伽利略 普朗克 J.J.汤姆逊 亥姆霍兹 法拉第 开普勒 惠更斯 伯努利 托马斯·扬 迈特纳

168 基于网络环境的STS教育 汤 华在组织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二十章第八节《重核的裂变》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局域网教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并有效渗透STS教育,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169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重核的裂变,了解重核的裂变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公民责任感和提高决策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

170 科学、技术和社会 1 核能利用的安全性 2 核能技术-----呼唤公众的理解和接受 3 让大众和科学握手 4 20年内淘汰核能
1           核能利用的安全性 2           核能技术-----呼唤公众的理解和接受 3           让大众和科学握手 4           20年内淘汰核能 5           核能为什么是能源世界的“巨人” 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核能? 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171 教学过程 学前讨论 基础知识 教师网站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案例总结与启示:这是一堂典型的渗透STS教育的实践课,学生根据课件自学本节新课内容,然后登陆教师网站,阅读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学生还要参加一个由北京清华大学核研究所搞的一项社会调查,“你怎样看待核能?”,作业也是围绕STS教育这个中心而布置的,请学生回去之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如看待核能发展的文章,通过讨论,写出自己如何看待核电站,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说明理由。

178 STS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整个科学教育系统的支持,其中包括整个科学教育的目标、良好的课程、适当的教学策略、丰富的教学资源。

179 搞好STS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 编写出将STS教育思想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的理科教材 制定实施STS教育的合理的评价机制

180 运用综合评价指标 1、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采用“知识+能力”, 2、减少相对评价,加强个人纵向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以进步奖为奖励的运作; 3、是设置多种发明奖,如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奖,小发明、小创造奖,科技活动设计奖,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奖。

181 恰当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 定期组织各种科技知识竞赛,实验操作竞赛;
在广泛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的基础上,定期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 每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考察报告,实践活动报告; 举办各种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进行成果展出; 家长配合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评比。

182 参考文献 殷登祥. 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蔡铁权 STS教育: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科学 2003年3期 孙可平. STS教育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熊春玲 坚持实施STS教育 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中学物理教育实施STS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1年10期

183 谢 谢! Thank you!


Download ppt "中学物理中STS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陆建隆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