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高考新改革与过渡 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向重新
2
7月23日, 王柯敏厅长赴湘潭 调研教育工作, 谈到湖南高考改革 方案: 2017年全国将实行高考综合改革,高校录取学生将实行 “两依据一参考”,湖南省计划明年选几个市先行试点。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18日发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43条:……,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 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 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国务院 2014年9月3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4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5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6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7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8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9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两依据, 一参考
10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11
都体现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走向; 均形成了四种主要选拔模式并存的格局; 已有的多元化考试招生机制和高中学考制度为深化高考招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 1、背景: 都体现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走向; 均形成了四种主要选拔模式并存的格局; 已有的多元化考试招生机制和高中学考制度为深化高考招 生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附:沪浙四种高校招生评价选拨模式的对比 浙江 上海 统一高考招生 统一高考 三位一体 春季考试招生 高职单独考试招生(面向中职学生) 高职面向中职学生招生 高职提前招生(面向普高和中职)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面向普高和中职)
12
扩大选择性,强调共同基础上的有差异发展; 强化综合性,改变评价形式过于单一的现象; 体现过程性,弱化一考定终身的现象。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2、改革的价值取向: 扩大选择性,强调共同基础上的有差异发展; 强化综合性,改变评价形式过于单一的现象; 体现过程性,弱化一考定终身的现象。
13
两省市均把高中学考纳入高考,实行高考和学考相结合,但 具体方式不同: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3、改革方案基本内容的共性和个性: 两省市均把高中学考纳入高考,实行高考和学考相结合,但 具体方式不同: 浙江——学考和高考选考科目一考两用,同一科设计2种试卷,学生在不同试场考试。 一种总分为70分,只有必考题,用于评定学生的学考等级,根据学生在70分试题上的得分,评定学考等级(分A、B、 C、D、E5级); 另一种为总分100(70+30)分,70分的试题与前一种试卷完全 相同,另30分为加试题。根据学生在100分试题上的得分,评定 其高考选考科目等级(21级),并赋分,每科计入高考总分的满分 值为100分, 各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每个学生每个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 会,其中30分的加试题只能参加3个科目的考试。
14
浙江选考科目的成绩等级、计入总分的分值和人数比例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浙江选考科目的成绩等级、计入总分的分值和人数比例 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赋分 100 97 94 91 88 85 82 79 76 73 70 67 64 61 58 55 52 49 46 43 40 人数比例
15
A+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上海——实行高中学考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两次考试、学生各参加1次考试。
合格性考试,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等级性考试设A、B、C、D、E五等11级,每科计入高考总 分的满分值为70分; 等级 A+ A B+ B B- C+ C C- D+ D E 赋分 70 67 64 61 58 55 52 49 46 43 40 人数 比例 5 10 学生须参加全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各1次,然后选择参加3科 等级性考试各1次。
16
两省、市均实行必考和选考科目的结合,但具体科目和分值 以及考试日期上有差异: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3、改革方案基本内容的共性和个性: 两省、市均实行必考和选考科目的结合,但具体科目和分值 以及考试日期上有差异: 两省、市的高考科目均为“3(语数外)+3(选考科目)”,语数外的 分值均为每门150分; 选考科目的分值不同,浙江为每门100分,上海为每门70分。浙 江高考总分为750分,上海总分为660分; 浙江选考科目为7(政、史、地、理、化、生、技术)选3,上海选 考科目为6(未设技术)选3; 语、数作为高考统考科目,每年的6月7日考一次; 外语一年考2次,均只选用其中1次成绩,浙江为每年的6月、10 月,上海为每年的1月、6月,但6月均只限当年高考考生; 浙江学考和高考选考一考两用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4月、10月,上 海高中学考合格性考试为每年的6月、等级性考试为每年的5月。
17
两省、市均实行考试成绩报告和计分方式多样化。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3、改革方案基本内容的共性和个性: 两省、市均不分文理科; 两省、市均实行考试成绩报告和计分方式多样化。 在高中学考的成绩报告上均采用粗线条的等级制(浙江为A、B、C、 D、E 5级,上海为合格、不合格2级); 必考科目“语、数、外”均采用卷面原始分计分; 选考科目均采用按较细的等级赋分的方式,将卷面分按事先公布的 比例确定等级(浙江设21级、上海设11级),再转换为百分制分数 计入总分,相邻等级的分差均为3分; 都要求学生学考合格后,才能在相同的高考选考科目上获得起点赋 分40分; 两省、市在具体的等级和分值上有所差异。
18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3、改革方案基本内容的共性和个性: 两省市均将学校录取批次进行合并或取消。
上海把本科院校的一批、二批合并,保留了本科和专科高职的先后 批次; 浙江取消了所有招生院校(包括本科、专科)的录取批次,按学生考 试成绩分段,重点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高职同时填报志愿和 投档录取。
19
均实行高校以专业为单位提出招生要求,在以院校还是专 业为单位平行投档上有差异。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3、改革方案基本内容的共性和个性: 均实行高校以专业为单位提出招生要求,在以院校还是专 业为单位平行投档上有差异。 都允许高校以专业或专业大类提出不超过3门的选考科目范围,学 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就能报考,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 生报考无科目限制; 在以院校还是专业为单位平行投档上,浙江方案明确“实行专业平 行投档”; 上海方案表述的是“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但在 具体实施方法上可能会向专业平行投档靠拢。
20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3、改革方案基本内容的共性和个性: 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 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
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 类)中, 不限选 考科目 有选考科目要求 选考1门 选考2门 选考3门 54% 5% 8% 33% 46% 上海本市37所高校中,有14所 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 不限选 考科目 有选考科目要求 选考1门 选考2门 选考3门 59.8% 6.8% 7.8% 25.6% 40.2% 没有提出选考科目的涉及专业(类)主要有管理、法学、艺术等。
21
考生选考任何3门,至少可以报考约66%的专业(类)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3、改革方案基本内容的共性和个性: 选考科目与填报专业的关系 选考科目 浙江 上海市高校 占涉限专业 占所有专业 物理 81% 91% 94.1% 97.6% 化学 64% 83.5% 76.4% 90.5% 技术 36% 70.6% 生物 32% 68.8% 50.3% 80% 历史 19% 62.8% 9.3% 地理 15% 60.9% 10.7% 63.5% 政治 13% 59.7% 5.9% 62.1% 考生选考任何3门,至少可以报考约66%的专业(类)
22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3、改革方案基本内容的共性和个性:
23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3、改革方案基本内容的共性和个性: 两省市均提出尝试一档多投。
浙江方案已经明确: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试行一档多投:将符合条件 的考生同时投档给多所院校,被多所院校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一 所录取院校; 上海的方案表示, 要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等学校录取的可 行性。
24
沪、浙高考新方案解读
25
新高考方案带来的困惑 对新高考方案宗旨的理解困惑? 家长的担心、学生的无助、教师的迷茫、高校招生的尴尬 新高考方案推出后的自主招生的变化
5%?多层次自招?三位一体? 学校师资配置产生阶段性的不平衡? 高考前夕语、数、外老师人手不够怎么办 教学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什么时候选?如何选课(大类?菜单?任选?)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如何组织教学?(教室够用?走班?如何排课表?) 如何把握教学难度?(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教辅用书?) 如何落实教学效果?(怎么评价?)
26
新高考方案带来的困惑 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也使得教育过程及结果不可控。
学校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一定会“引导”学生们进入其固定的教育模式,学生的选择权根本得不到保障。 如果学校完全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用现有的文理分科机制应对,所谓的改革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多个利益相关者从不同的目标函数出发,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行动,有可能出现多种复杂甚至是坏的情况。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
27
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变化的时代
28
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1、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模型图
29
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2、重视理、化、生和技术的选修教学:
30
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3、规范生涯规划指导 编纂生涯规划教材,开设生涯规划课; 系列讲座介绍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方向; 强调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体能提升活 动,对促进智育有 积极作用。
31
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学生科学院、创新实验室、加强学科竞赛辅导、特 长学生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课时时长调整——增加自修课 设立自主学习教室
4、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及学习潜能的挖掘 优化生源组合 突出个性化学生的特色化培养 学生科学院、创新实验室、加强学科竞赛辅导、特 长学生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时时长调整——增加自修课 设立自主学习教室 形成教师答疑制度,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倡导周末或假期组织网络课程学习和返校自主自修
32
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学科基础 学习兴趣 发展愿景 学考和选考时间的安排、进度安排 5、建立行政班、教学班“双班管理体制”
学生选课指导意见的形成 学科基础 学习兴趣 发展愿景 每周选定时间段,统一实施走班教学,建立教学班班级管 理组织 明确学考教学与选考教学的安排 学考和选考时间的安排、进度安排
33
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平均分、学科贡献率、成绩增量、成绩基准比较、 团队考核方案 6、形成教学质量多元考核办法 基于团队的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建设
选考教学质量增量考核办法 开发使用学生成绩分析软件 研究根据全省排名计分的规律
34
提供给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试卷分析软件
35
学科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分析系统
36
学生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和总分 走势分析图
37
学科教学量化考核贡献率分析图
38
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竞赛指导教师引进与培养的困难 优秀青年年轻教师成长的困难 成熟教师的教育激情激发困难
7、推进教师队伍优化工程 理性面对现实 竞赛指导教师引进与培养的困难 优秀青年年轻教师成长的困难 成熟教师的教育激情激发困难 积极探索应对办法 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设立红烛奖、小荷奖、青蓝奖、教学工作特别贡献奖 建立星级班主任制 形成专家治校载体 考试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创新实验教育研究
39
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坚实的基础、经验的收获、教训的积累、 发展目标的预设 8、理性反思,主动憧憬 教育的过去,写照了我们努力地构筑好路基
教育的未来,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修建立体高速路
40
再见!
41
高一1 黄琦伟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第8节 第9节 周一 数 C2(8) 电脑 英 B2(1) 地 B5(9) 体 (9) 化 B8(9) 语文 选修 周二 班会 物 A1(9) 周三 音乐 生 B4(9) 历 A7(9) 4S 周四 心理 政 A9(9) 周五 活动 自修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