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4高級中醫2-4中醫如何看病 陳彥霖 醫師 郭綜合區域教學醫院中醫科主任 南台生物科技研究所 台灣亞太肥胖學會會員 中西整合專科醫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4高級中醫2-4中醫如何看病 陳彥霖 醫師 郭綜合區域教學醫院中醫科主任 南台生物科技研究所 台灣亞太肥胖學會會員 中西整合專科醫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4高級中醫2-4中醫如何看病 陳彥霖 醫師 郭綜合區域教學醫院中醫科主任 南台生物科技研究所 台灣亞太肥胖學會會員 中西整合專科醫師

2 臨床思維 四診 收集病情(病因 病性病位病勢) 臨床印象 西醫檢查 西醫加中醫診斷 治療 修正治療

3 中醫診斷 1.望診時要注意“形”、“神”、“色”、“舌”、“物”、“境” 2.聞診要注意“息”、“聲”、“味”、“語” 3.問診在四 診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切脈、切頭、足,切腹 5.切脈還要注意細審脈“神” 6.必須注意“四診合參”

4 八綱辨證 陰陽為八綱之總綱_ 八綱辨證的功能 陰(裡、虛、寒)、陽(表、實、熱) 概括病症類別_陰陽 判斷病位深淺_表裏 判斷病變性質_寒熱
判斷正邪盛衰_虛實

5 陰陽辨證 陰陽是八綱的總綱,是對表裏、寒熱、虛實的總概括。 是通過判別病證屬陰、屬陽,大致區分病證位置、性質及邪正盛衰狀況的辨證方法。

6 四診與陰陽 陰證 陽證 望診 色澤晦暗為病在陰分,其病深重。 色澤鮮明為病在陽分,其病輕淺 聞診
語聲低微無力,少言而沉靜者,屬虛,屬寒,呼吸微弱,聲低氣怯,多屬虛寒 語聲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動者,屬實,屬熱,呼吸有力,聲高氣粗,多屬實熱 問診 惡寒,口不渴,便溏,脈遲為陰 發熱,口渴,便秘,脈數等為陽 切診 尺為陰,遲者為陰,沉澀細小為陰 寸為陽,數者為陽,浮大洪滑為陽

7 類型 病因病機 主 證 舌脈象 陰證 凡病在裡、在血、 屬寒,正氣不足, 機體反應多呈衰退 的表現均屬陰證的 範疇。 精神萎靡、面色蒼 白、畏寒肢冷、氣 短聲低、口不渴、 便溏、尿清 舌淡苔白 脈沈遲弱 陽證 凡病在表、在氣、 屬實,屬熱,正氣 未傷,機體反應多 呈亢盛的表現均屬 陽證的範圍。 心情煩躁、面赤身 熱、氣壯聲高、口 渴善冷飲、呼吸氣 粗、腹痛拒按、大 便秘結、尿短赤、 舌紅絳苔黃 脈浮數有力

8 表裏辨證_表證 分析病變部位和病勢深淺的辨證方法。
表證:病變部位表淺的一類病證。一般指因六淫等邪氣侵犯人體皮毛、肌膚等淺表部位所表現的證候。 發熱、惡風寒(或惡風)、舌苔薄白、脈浮為主症,可兼見頭痛、四肢關節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 具有發病急、病程短、病位淺的特點,主要見於外感病的初期階段。

9 表裏辨證_裏證 與表證相對而言,指病變部位深、累及臟腑氣血的一類病證。其範圍較廣。

10 寒熱辨證 寒證 熱證

11 虛實辨證_虛證 虛證:指因人體正氣不足而產生的各種虛弱證候的一類病證。具體可分為:氣虛、陽虛、血虛、陰虛

12 虛實辨證_實證 實證:指邪氣過盛,正氣未衰,邪正鬥爭激烈的一類病證。如:寒邪、邪熱、痰飲、水濕、瘀血、食積

13 類型 病 因 主 證 舌 象 脈象 表證 外感六淫侵犯 體表 發熱惡寒頭 痛身痛 苔薄白舌質變 化少 裡證 臟腑功能失調 各種臟腑病 變表現 舌質變化較大 苔剝或苔厚 寒證 外受寒邪、陽 氣內虛 蒼白、惡寒 、喜熱 舌淡苔白滑 熱證 外受熱邪、陽 氣過盛 面赤、發熱 、喜冷 舌紅苔黃乾 虛證 久病、老年、 過勞 萎靡乏力、 氣弱懶言 舌淡嫩少苔 無力 實證 新病體壯、積 興奮、聲高 、息粗 苔厚膩 有力

14 類型 病因病機 主 證 舌 象 脈象 氣虛 體內營養物質受損或臟腑功能活動衰退所出現的證候 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動時諸症加劇 舌淡 脈虛弱 氣滯 體內某些部位或某一臟腑氣機阻滯,運行不暢引起的病變證候 悶脹、疼痛、時重時輕、走竄不定,得暖氣或矢氣後脹痛減輕。

15 類型 病因病機 主 證 舌 象 脈象 血虛 體內血液 虧虛所引 起的症狀 面色萎黃或蒼白、唇 色淡白、神倦乏力、 頭暈眼花、心悸失 眠、手足麻木、婦女 經量少、衍期甚或閉 舌質淡 脈細 無力 血瘀 瘀血內停 所引起的 病變證候 局部痛如針刺,部位 固定,拒按,或有腫 塊,或見出血,血色 紫暗,有血塊,面色 晦暗 舌質紫 暗,或 有瘀斑 脈澀

16 臟腑辨證_肝 臟腑 部位與生理 病理表現 舌脈表現 肝 循行脅下小腹 肋脅痛,經痛 脈弦緊 藏血 血虛:目眩經 少,面蒼白萎黃
肝不藏血:出血症候 舌淡脈細濇 肝主筋 血不養筋:痙攣,拘攣,抽筋 氣為用 肝氣鬱結:抑 鬱多怒 脈弦

17 臟腑辨證_心 臟腑 部位與生理 病理表現 舌脈表現 心 位居左胸 心痛胸痛胸緊 舌暗紫脈緊濇沉 藏神 心悸失眠健忘 主血、脈
血虛、血瘀、出血 舌淡脈細濇不規則

18 臟腑辨證_脾 臟腑 部位與生理 病理表現 舌脈表現 脾 司中氣 氣虛疲倦、乏力嗜臥、納差 舌淡胖脈弱 主運化水濕 腹脹便軟、消化不良
舌胖苔滑脈滑緩 主肌肉四肢 肌肉消瘦

19 臟腑辨證_肺 臟腑 部位與生理 病理表現 舌脈表現 肺 主氣 氣虛疲倦乏力, 嗜臥短氣 舌淡胖脈弱 肺系司呼吸 咽啞胸悶,氣喘短氣瘖啞,鼻塞
主皮毛,主表 感冒,多汗 舌淡嫩苔白脈浮

20 臟腑辨證_腎 臟腑 部位與生理 病理表現 舌脈表現 藏精 不孕遺精 位於腰部 腰酸背冷膝腿冷痛 主水液 小便不利 主骨生隨 頭暈骨痛

21 中西醫學臟腑異同簡表 臟 腑 西 醫 中 醫 心 心,腦,舌,血管,精神(喜樂 仲)心包心包膜心包膜及上述各項 肝
中 醫 心,腦,舌,血管,精神(喜樂 仲)心包心包膜心包膜及上述各項 肝,血,神經,眼睛,指甲,肌腱,精神(謀慮,虛怯,夢,怒)脾脾脾,胰,唇,唾液腺,思慮,記憶,肌肉 肺,鼻,喉,氣管,皮毛,精神(惶惚不寧、悲) 腎,生殖器,耳,骨,牙齒,髮,腦,精神(恐驚,記憶,意智)腎上腺等各種內分泌腺 三焦 微血管,淋巴腺,結締組織,胸膜,腹膜 膽囊 膽囊,精神(決斷,戰慄顛狂) 咽,食道,胃,肌肉 大腸 小腸 膀胱 膀胱,腎小管,輸尿管

22 臟腑辨證: 臟腑辨證是中醫常用診斷辨證方法,依照中醫臟腑患病時所現的證候加以分析和歸納,並與八網辨證常配合應用。

23 一、 心(小腸) 四、 肺(大腸) (1) 心陽虛 (2) 心氣虛 (1) 肺寒咳喘 (5) 肺脾兩虛 (3) 心陰虛 (4) 心血虛 (2) 肺熱咳喘 (6) 肺腎兩虛 (7) 心血瘀阻 (8) 痰火擾心 (3) 肺氣虛 (7) 大腸濕熱 (8) 心火上炎 (9) 小腸氣痛 (4) 肺陰虛 二、 肝(膽) 五、 腎(膀胱) (1) 肝氣鬱結 (2) 肝陽上亢 (1) 腎陰虛 (3) 心腎不交 (3) 肝陰不足 (4) 肝風內動 (2) 腎陽虛 (4) 膀胱濕熱 (5) 肝膽濕熱 三、 脾(胃) (1) 脾陽虛 (2) 脾氣虛 (3) 脾為濕困 (4) 脾蘊濕熱 (5) 心脾兩虛 (6) 脾腎陽虛 (7) 胃火熾盛 (8) 胃陽不足

24 中西醫「腎」不同 中醫的腎 涵蓋生殖 泌尿 神經 骨骼系統 內分泌免疫等系統

25 根據現代醫學的說法,老化的機轉可能與基因的改變有關,另外,自由基也是一個造成老化的重要因素,它會攻擊人體內許多的器官,使之老化,甚至導致癌病變。而中醫則認為,老化主要是因腎虛所致,若腎氣較勇固,則壽命會延長,但中醫師強調,以補腎抗老化補的「腎」,並不是位於腰間的腎臟,而是一種生命之根,本能表現的「腎」。 當患者出現倦怠、頭暈耳鳴、口乾舌燥、腰痠背痛、失眠多夢、遺精早洩、小便色黃或白濁等症狀時,經中醫看診後,往往被診斷為腎虛或「腰子」不好,但經抽血、驗尿等檢驗腎功能時,卻是正常的,讓患者困擾不已,無所適從。

26 中醫所稱的「腎」的生理,其作用包括腎主骨生髓、腎主生長、生殖、發育,腎主水、主恐、主納氣、藏精等,根據研究,都與下視丘功能有關。就腎的病理而言,腎陰虛、腎陽虛、腎氣不固、腎精不足、腎不納氣等,亦都與下視丘的功能失調有關。

27 所以不論是中醫的「腎」或西醫的涵蓋了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及西醫的腎下視丘,都是維持人體生命現象的生命之根。這一功能,都包括在中醫的「腎」藏象在內。因此,疾病的演變或症狀的產生,若和「本能」有關者,中醫均會從「腎」論治。

28 許多抗老的中草藥均和補益腎氣有關,根據現代中醫研究,許多抗老化補腎的中藥,均含有抗自由基的成份,如何首烏、枸杞子、黑芝麻、大棗,而維生素E有抗老化的作用,堪稱中醫補腎之藥。
最後,提醒民眾注意,若想要補益腎氣,仍需視自己的體質而定,切勿一味聽信不實的秘方,或是對他人有效的藥物,並不見得自己就適合服用的藥方,最好是找中西醫的專科醫師,以免造成腎臟病變,導致終身洗腎的後果。

29 人人都會「腎虛」嗎? 多少年來,尤其是生活水準漸進富裕的社會,補腎的廣告和壯陽保健品渲染鋪蓋地罩網而來,不禁讓人有一個疑問?難道台灣庶民人人都腎虛了? 就西醫的角度來看,中醫的「腎」包含了免疫、內分泌、神經、血液、呼吸系統及泌尿科、骨科、婦科、五官科的諸多功能。腎虛,簡言之就是指腎的這些功能不足了。臨床上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精神倦怠、腰酸腿痛、頭暈乏力、耳鳴耳聾、髮枯脫落、男子遺精等。在中醫臟腑學說中,有「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的說法,中醫學還有「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年過半百腎氣自半」之說,因此,從這些意義上來看,人過了中年以後腎氣虛弱的人不在少數。

30 但是目前社會上通常所說的「腎虛」實際上是些狹義的「腎虛」,主要是指性功能低下,如遺精、陽痿、早洩、性冷感、不育、不孕等。那,這種腎虛又有多少呢?這就難以驗證了!
提醒各位,千萬不要自己把自己診斷為「腎虛」。據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院院長、全國中醫性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日慶教授指出:「不少年輕人一見醫生就要求補腎,其實一般人到了中年以後才會腎虛,年輕人陽痿並不單純是腎虛所致,中醫學中的「肝」和「心」出現問題也可能造成陽痿。在中老年男性中,有性障礙的只占百分之五~十,腎虛者也只是其中的一部份。」 「即使真的腎虛,也不能盲目補腎,亂補有害無益。」另外北京京城名醫館館長、全國中醫男科專業委員會主委陳文伯說:「腎虛細分有陽虛、陰虛、氣虛、精虛、液虛五種,至少也要分陽虛和陰虛兩類,必須認真辨證施治。」

31 比如,檢驗自己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可以簡單地區分是怕冷還是怕熱來辨別,陰虛的大多臉發紅,五心煩熱,陽虛的則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再如,補陽藥多是熱性的藥,如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肉從蓉、巴戟天等,補陰藥多是甘寒藥,主要有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女貞子、桑寄生、西洋參等。補陰中成藥的代表是金匱腎氣丸。同時,由於中醫還講究「陰陽互根」,因此治療中還要做到「擅補陰者,陽中求陰,擅補陽者,陰中求陽」。 所以如果真的有病,必須去看醫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或服用保健品。

32 而「腎虧」一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從市面上醫藥廣告、電視媒體、到不學無術的江湖郎中,到處充斥於我們的視聽。我們的醫藥與醫學知識來源實在非常缺乏,有的竟然由廣告得來,「見色精流」或「飲水人入口即欲尿的人」是「腎虧」或「敗腎」,不受誤導也就難了。中醫文獻之中,絕對沒有「腎虧」、「敗腎」這一字眼。因此市面上流傳的說法是錯誤的,不但誤用中醫名詞還濫創名詞使社會大眾對中醫留下不良印象。中醫病理方面一個常用術語是「腎虛」,而非「腎虧」、「敗腎」。

33 中西醫的肝有什麼不同?                  中西醫師陳彥霖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一般人在出現口乾、口苦、眼睛酸澀、煩燥、失眠等症狀時,都是由於“肝火旺”。一般患者都是因為一些小問題來求診,聽醫師這麼一說,嚇得趕緊去做檢查,結果卻發現肝功能完全正常,更無任何肝臟發炎的現象。此時便會回朔到之前看中醫時醫師的診斷,一口咬定是中醫師“誤診”。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往往是由於患者對中醫用詞上的不了解,加上醫師並無給患者適當的解說,因此造成這些不必要的誤會。

34 肝臟,是人体內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代償性最強的器官,只要還有七分之一以上的功能,就無自覺症狀,也因此常會有“一病不可收拾”的情況出現。
中醫“臟象學說”十分強調整体觀念,臟腑之間以及五臟與形体組織,五官(眼、耳、口、舌、鼻),九竅(雙眼、雙鼻孔、雙耳竅、口、前後陰-泌尿生殖道和肛門)之間,都是相互聯繫影響的。 中醫所說的“肝”,並非只是解剖學上所指的肝臟,它還包括與人体維持情緒及肌肉張力之大腦與自律神經的功能有關。其範圍如下列- 肝臟:肝炎、肝硬化

35 神經系統:緊張、多慮、多夢、失眠 血:(血虛)吐血 眼睛:酸澀痛、夜盲 肌腱:痙攣、抽風 精神:精神抑鬱、情志不暢、無精打采 其他如:胸、肋作痛、胃痛、頭痛、頭暈等皆可能為肝的問題,這也就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寶貴之處。

36 其他辨證方式 氣血辨證 衛氣營血辨證 六經辨證 六淫辨證

37 7.3.4 津液病 津液病,通常可分為津液不足和水液內停二部份。
津液不足:又稱津虧、傷津,主症可見口渴咽乾、舌燥唇焦、皮膚乾裂少彈性、大便秘結、尿少色深、脈細數等,而造成津液不足的原因有大汗、吐瀉、失血、多尿及燥熱。 水液內停:是指臟腑功能失調,影響到津液的代謝,停聚於人體各部,稱為「痰飲」,一般以濃稠狀為「痰」,清稀狀為「飲」。痰證又可分為「風痰」、「熱痰」、「寒痰」、「濕痰」、「燥痰」等,飲證又依水停部位不同分為「痰飲」、「懸飲」、「溢飲」、「支飲」等。

38 病因

39

40 「六淫」為什麼能致病:        一般說來,中醫所謂的病邪,實質上大都屬於外邪「外因」的範疇,是疾病發生的條件。        中醫所指的外邪,除疫癘外,可用「六淫」予以概括。「六淫」就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不正常氣候對人體的影響。有時也泛指一切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在正常情況下,這六種氣候是四季不同氣候變化的表現,也是人類和生物生存的條件。但事物是變化的,當這六種氣候太過或者不及、或是氣候不合時令,人體不能適應其變化時就發生疾病。        六淫引起的外感病多有季節性,如春季易有風病(傷風)、夏季多暑熱病(中暑)、長夏多濕病(腹瀉)、秋多燥病(秋燥、咳嗽)、冬多寒病(傷寒、痛痹)等。但也並非絕對如此,由於四季六氣變化異常,人的體質所虛的環境不同,則病變常錯綜複雜,有時兩種或三種外邪可同時侵入人體。如感冒在中醫的診斷上有風寒、風熱的不同;痹證常是由風、寒、濕三氣雜合而致。此外,六淫由外(如皮毛,口、鼻等)而內地侵入人體後,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轉化,如寒邪可以化熱,熱病也能化寒等都是例證。

41  1. 風邪:             風本是春季的常氣,但當其太過、不及或至非其時時,四季中均可使人患病。 且寒、濕、燥、暑、熱等外邪,多依附於風而入侵人體。故中醫認為,風邪實為外感病證的先導,因而《素問.骨空論》有「風為百病之長」,「風者,百病之始也」等生動的理論概括。 中醫認為風邪致病的性質和特點是:        (1)風邪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點,故為陽邪,且易侵犯人體的上部(如頭面)和肌表,可使皮毛、汗孔開泄,而出現汗出、惡風等病態。由於風性輕揚、無處不至,故風病證狀,可表現於身體的任何部分,上至頭,下至足,外至皮膚,內至臟腑氣血均可因而發生病變。 但初起一般多在上部、外部和體表,故《素問.太陰陽明論》「傷於風者,上先受之」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42  1. 風邪:         (2)風邪善行而數變:風邪致病,發病速、變化快、病位遊走不定。如風痹的關節疼痛,多在周身幾個關節走竄、部位不定。故《素問.風論》說:「風者,善行而數變」。此外,風邪致病還常與其他五氣相結合,如風與寒合則為風寒,其他如風熱、暑風、風濕、風燥、風火等。        (3)風性主動:風邪所致的病證具有動搖不定的特點,故風證多不安靜,如肝風在體內妄動時,可出現眩暈、痙攣、顫動、抽搐等特徵。在某些風證時,甚至可出現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一般風證來急去驟,病程多不長。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風勝則動」。《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由此,我們必須先辨識外風與內風。初感外風,多有惡風、自汗、發熱或癢,有的可併發咽痛、口渴、咳嗽、流涕等外風致病的特徵。此外,還有一種內風,其證有虛實之分。實證指「熱極生風」,多係肝火亢盛致肝風內動;虛證指「血虛生風」,是病後血虛所致。故風證雖較複雜,但只要掌握其特徵,就不難鑒別。

43 2. 寒邪:        寒是冬季的主要氣候,但異常時,則可成病邪而侵犯人體。因其所犯部位的不同而有「傷寒」、「中寒」的區別:風寒傷犯肌表稱為「傷寒」。也稱之為「表寒」;寒中體內臟腑稱為「中寒」,也名之為「裡寒」。寒邪的特點是:        (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從而常出現惡寒或一派寒冷清澈的證侯。寒邪束犯肌表,傷陽氣則惡寒;寒邪入裡,損傷脾胃則有上腹冷痛、嘔吐腹瀉;若脾腎陽虛,則可見畏寒肢冷、腰脊寒痛、腹瀉、食不化、小便清長等。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其他如陽虛而引起的四肢冰冷,脈微不易摸到,則屬於虛寒,即「陽虛生寒」之類。        (2)寒邪凝滯、主痛:寒邪易使人體氣滯血瘀而發生局部疼痛或筋脈收縮痙攣。這就是「不通則痛」的道理。故《素問.舉痛論》說:「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3)寒性收引:寒邪致病,往往使人體功能收斂閉塞。如寒邪侵犯肌表,可使毛竅閉塞,衛氣不能發揮而有惡寒、發熱、無汗等病狀;當寒邪傷四肢經絡時,則肢體多痙攣收縮或麻木清冷。這就是《素問.舉痛論》所說的「寒則氣收」的表現。

44 3. 暑邪:       暑是夏季的主氣,異常時則可致病,且有明顯的季節性。暑邪易致夏令病。中醫認為,「凡病傷寒而成溫化者,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其以熱邪為主的稱暑熱;兼有濕邪的稱為暑濕。        中醫將暑病分為陰暑、陽暑兩型。        陽暑又名中暑,偏重於陰虛而熱。如有的人在烈日下勞動過度,出現頭痛、燥熱、捫之肌膚燙手發熱、多汗、多飲、多渴、困倦、小便紅而排泄不暢等。        陰暑亦名暑熱中寒,偏重於陽虛而寒的。如暑天貪涼露宿,喜食生冷則易致此病。可有惡寒、發熱、頭痛、頭重或腹痛、吐瀉等表現。        歸納暑邪致病的特點是:        (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因暑是夏季炎熱之氣,故致病時易出現高熱、口渴、汗多、脈象洪大等一系列火熱證候。        (2)暑性升散,易耗氣傷津:因暑邪性主升散,故易上犯頭腦,內擾心神,肌膚汗孔開泄,故易耗損津氣,從而出現頭昏、頭痛、心煩悶亂、汗多、口渴、小便色紅而短等證侯。津氣耗傷太多,則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3)暑多挾濕:夏季炎熱,人多貪涼飲冷,或夏多雨濕,故暑邪常挾濕入侵人體而出現胸悶嘔惡、不思飲食、困倦乏力、腹瀉、大便稀溏、小便短少、苔膩等證候。

45 4. 濕邪:        濕為長夏的主氣,異常時,四季均可發病,但多見於夏天或多雨季節,一般分外濕、內濕兩種。        外濕,指在長期陰雨、住處潮濕、水中作業、淋雨涉水,或汗出後未及時換衣等情況下,感受外來濕邪所致的病證。多有頭脹、關節酸痛、身體困倦、四肢浮腫等,並常伴有胸悶、上腹脹、食慾不好、口不渴、脈濡緩、脾胃功能減退等證候。它如濕疹、疥瘡等,中醫認為亦由外濕所致。        內濕:因多食生冷瓜果或嗜好茶酒,使脾胃功能障礙,脾陽虛損,不能運化水濕而致,多有肌膚水腫、腹瀉、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胸膈脹滿、多痰,或白帶、淋濁、腳腫,或頭重、面黃等證侯。        總之,濕邪由外入侵的,以肌表、經絡的病占多數;濕從內生的,以脾胃病居多。        濕邪致病的一般特性是:       (1)濕為陰邪,易影響機體功能,損傷陽氣,阻遏氣機,使氣機升降失常。如濕痰阻肺,可有胸悶氣滿、咳吐白痰;濕阻脾陽,則上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泄。且濕邪常與其他邪氣合病,如寒濕、風濕、濕熱、暑濕等,故濕病多較複雜。 (2)濕性重濁:濕邪致病,常感沈重、穢濁,其證多見頭重如裹、身體困倦、肢體沈重,面現垢色、小便混濁、大便溏泄、下痢膿濁、婦女或多白帶;有的可有皮膚病瘡瘍□疹、破潰流膿淌水等。  (3)濕性粘滯:從證侯言,可有大便粘滯不爽,小便滯澀不暢等:從病性言,則濕邪纏綿、病程較長、起病較緩,如濕溫、著痹等。且濕邪致病較廣泛,可發生在人體各部、遍遍臟腑、經絡、肌肉、皮膚,常留著難移,固定於一處。

46 5. 燥邪:        燥是秋季的主氣,異常時可因氣候乾燥而致病,其特點是燥邪乾枯、易傷津氣。燥邪傷人,自外多從口鼻入侵,始於肺衛。燥病有外、內之分。外燥病變多反應於肺與皮毛。外燥有溫、涼之分,初秋尚熱,易成溫燥;深秋漸涼,易患涼燥。溫燥於外則皮膚皺褶,或身熱有汗、乾咳無痰、氣喘、心煩、口渴、舌邊紅、苔白,病情較涼燥為重。涼燥多頭痛、惡寒、鼻塞、無汗、唇燥、咽乾、咳嗽、苔白而乾。內燥,多為人體內津血內虧所引起,津液不足,內臟津虧,可出現口燥咽乾、皮膚乾澀、毛髮乾枯、肌肉消瘦、小便短少,大便燥結等證。        總之,燥邪傷人,或傷津化燥,均易導致人體津液虧耗,《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燥甚則乾」就是指此而言。

47 6. 火邪: 總之,火病可由溫熱邪氣引起,也可由五氣或臟腑功能失調和情志過激而化火引起。
       從一般常識而言,氣候是沒有「火氣」這個名詞的。中醫之所以把「火」列為六淫之一,這主要是外界的火熱可以引致內火,亦即虛火的病變;此外,中醫認為,火與熱常互稱,火證常見熱象。火與熱只有程度上的不同,熱之極便是火。火為熱之體,熱為火之用。火與熱的區別,大致可歸結為:從外因而得的為熱病,從內因而得的多為火病。此外,由於精神刺激,內傷勞倦所引起的某些虛證亢奮證候,也可稱「火」。五臟六腑的病,都可能化火,如肝火、心火、胃火、膽火等。從病因說,在風、寒、暑、濕、燥邪致病的傳變過程中,也能化火。所以,火有時出現於人體感受病邪後發生的某些病變中。        總之,火病可由溫熱邪氣引起,也可由五氣或臟腑功能失調和情志過激而化火引起。        火分虛實:實火多為外邪之火,凡是病勢亢盛,如實質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熱盛期,多為實火。虛火可由陰虛陽亢所引起,常見的陰虛火旺證,多有兩顴潮紅、五心發熱,或午後潮熱、心煩失眠、盜汗、尿少色紅、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證候。        火邪致病,具有發病快、變化多、個體反應強烈等特點。它的主要表現是:        (1)火為熱極、其性炎上:常見發熱、惡熱、煩躁不安、面紅目赤、舌紅苔黃、尿赤、脈數,或咽喉紅腫、瘡瘍紅腫熱痛等實火的證候。如虛火上炎,則可出現心火的口舌糜爛,胃火的牙齦腫痛,肝火的目赤澀痛等。        (2)火熱之邪,易耗津液,故火熱病證常兼見口乾渴、喜冷飲、舌乾少津、小便短赤、大便乾燥等。        (3)迫血妄行:由於火熱病邪易傷灼脈絡,故可迫使血液不循脈道而外溢,出現吐血、尿血、流鼻血(衄血)、便血或皮膚發斑(如紫癜)等。        除上述六淫外,明、清時,中醫更明確認為,一些具有傳染性的病證,是由一種不正常的氣──「疫癘」病邪所引起。中醫又稱「疫癘」為「癘氣」,因「癘氣」不止一種,故又統稱為「雜氣」。雜氣不同於六淫之氣,它有強烈的傳染性和流行性,對人類的健康危害較大。癘氣的成因,多由氣候的特殊變化,如久旱、久雨,或由環境衛生不良、汙穢物處理不當、病死動物掩埋不及時,使汙穢濕濁薰蒸而成。如嶂氣、山嵐之氣、疫氣等,有的還與地理環境有關。

48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藥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2]。此外,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3]。

49 4治療方法 治療手段和方法豐富多采,既有一般內服藥物的內治法,又有藥物外敷、熱熨、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獨特的針灸、拔罐、推拿、按摩、氣功、布氣等非藥物療法,還有以藥膳為代表的日常食品療法。 一般而言,完整的中醫處方,至少包括四項以上: 情治(情緒控制)方面的指導; 忌口(飲食應注意的事項); 運動的建議(游泳、跑步、導引、氣功等); 中藥的使用,或針刺、艾灸(前二者統稱針灸)、推拿等。故中醫在治療疾病時,是以身心合一的角度全盤考量。 近年來還湧現出了一批傳統藥物注射製劑,被用於肌肉和靜脈注射。此外,絕大多數藥物均為天然動、植、礦物,非人工合成之化學品,加之多為復方製劑,配方時可採用相應的拮抗措施。 相較於傳統中醫,現代中醫的革新發明例如:小針刀,傳統藥物注射製劑,科學中藥等。

50 科學史的借監鑑 火是什麼 用了幾十萬年也不知本質 英化學家波義耳(1627-1691)提出化學元素 火微粒說
1703施塔爾( )提出燃素說 1779拉瓦錫正式確認了氧 1980在燃燒概念 燃燒本質是可燃物質與氧的氧化過程 熱是什麼 法國物理學家伽桑狄( )熱和冷是由熱原子和冷原子引起的 拉瓦錫正式確認了氧 1980在燃燒概念 拉瓦錫否定燃素卻又提出熱素還把熱素列在元素表上 英國化學家布萊克( )建立熱素 熱現象的本質不是分子或原子而是這些實物粒子的混亂運動

51 陰陽失調 氣分陰陽 陽化氣 陰成形 陰陽是人身統一之氣的兩個方面 對于氣本質的研究正在發展尚未得出決定性的結論
現有研究:人身之氣是人的生命物質運動 具有場的那種連續性 彌漫性 量子場的特性 人身之氣以恆動的方式存在出入升降由變由化 是以物質能量信息的形式運動和轉化著的一種流程 有質而無形 無法歸結為某種實體 不可能還原提純出氣粒子氣素 而是以人的生命屬性(分陰陽) 功能(陽化氣 陰成形) 行為陰藏精而起亟陽衛外而為固陰暗互生互化互用

52 從臨床治療看 從臨床治療看 氣虛者宜參則人身之氣易生而人參非即氣也
陰虛者宜地服之則人之陰易生而熟地非即陰也 善調理者不過用藥得宜能助人生生之氣 針灸和氣功則不向人體導入任何物質成分 同樣可以調整人身陰陽更易了解

53 實體論被否定的理由 1.20世紀宇宙學:原子是宇宙暴漲到第100萬年才開始逐步產生出來 否定原子本性 2.實體只是物質存在的形態之一
實體及場形態 3.實體是能量轉化而來E=MC 能量實際上是構成所有基本粒子所有原子 從而也是萬物的實體1 海森堡物理學與哲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54 實體的錯誤 以高血壓降得快可以保護腎但洗腎的人越來越多 以高血脂為例 以糖尿病為例越來越多 以肥胖新陳代謝為例越來越多 可見 現代人 精神
運動 飲食 熬夜

55 (四) 高血壓最新藥.有三pathway如果都block會有什麼副作用?
1.systemic nervous 2.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3.total body sodium Ankle edema 生命會自己找出路

56 腎素抑制劑Aliskiren 新降血壓藥--Aliskiren藉由抑制腎素(renin)及降低血中腎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來抑制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達到降血壓作用。Aliskiren可作為高血壓之單一藥物治療或合併其他降血壓藥物治療。本藥為每日口服一次,最大降壓效果約在服藥兩週後出現。服藥後最常見的副作用為腹瀉(與劑量有關,較容易發生於女性及年長者)、頭痛及鼻咽炎,腸胃道副作用通常輕微且短暫。 腎素抑制劑 Aliskiren 血管收縮素轉化 酶抑制劑(ACEI) 血管收縮素Ⅱ 拮抗劑(ARBs)

57 Statin每年花費300億美元,可對冠心病的發病收效並不大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ichard Strohman對於疾病的基因型與表現型的關係問題,從系統生物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不僅僅是基因,而是一整個動態的複雜的網絡疾決定了疾病的表現[7],“在所有的複雜性的疾病中,基因起了必須的,但僅僅是部分的作用”。“在建立在一直忽視動態系統的科學體系基礎上的醫學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中,危機正在形成”,他覺得從整體代謝系統的角度進行代謝控制分析能為這些複雜動態網絡的研究提供一條途徑。 上述研究和觀點說明在西方醫學所能理解和認識的範圍內疾病的病因是很複雜的,針對單一基因,甚至對於多基因的特異療法在理論上行不通,更不要說技術上的困難了。而且,藥物治療為主的醫療保健體系成本高昂,收效卻不大。Willett在他的文章中舉例到單單控制血膽固醇的藥物Statin每年花費300億美元,可對冠心病的發病收效並不大。 7. Richard Strohman: Maneuvering in the complex path from genotype to phenotype. Science 296, p , April 26, 2002

58 謝 謝


Download ppt "2-4高級中醫2-4中醫如何看病 陳彥霖 醫師 郭綜合區域教學醫院中醫科主任 南台生物科技研究所 台灣亞太肥胖學會會員 中西整合專科醫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