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浙江省2007年高中证书试卷分析及复习备考研究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郑肖文 2007年10月12日 -1-
2
主要内容 一、2007高中证书会考试卷与新会考例卷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比较 二、 2007高中证书会考试卷的特点和学生答题主要问题的分析 三.2007年新会考化学考点内容及其在例卷试题中的分析情况 四.复习备考建议
3
2007年浙江省高中证书会考化学卷和新会考例卷,都能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新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体现会考基础性工程、保底作用。试卷保持近几年高中会考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着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试题设计科学规范,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对高中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4
总题量 第Ⅰ卷(选择题) 第Ⅱ卷(主观题) 分值
新会考例卷与2007年、2006年、2005年会考试卷的比较 总题量 第Ⅰ卷(选择题) 第Ⅱ卷(主观题) 分值 2005年 35 28 7 56%+44% 2006年 2007年 新会考 40 24+10 6 68%+32% 新会考例卷与近三年会考试卷整体保持稳定,第Ⅰ卷(选择题)增加6道题,第Ⅱ卷(主观题)减少1道题,第卷第36题也设有一道选做题。题型、知识点、分值分布紧扣新《会考标准》。
5
(一) 2007高中证书会考试卷与新会考例卷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比较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选择题 1 原子结构 理解与应用 STSE 联系科技识记 2 物质结构(化学键) 识记与理解 物质分类 识记 3 电解质 氧化还原 识记理解 4 常识化学 联系生活与应用 电解质 3 5 物质的量 分散系 增
6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选择题 6 有机物(烃的类型分类) 识记 物质分离 联系生活与应用 7 基本理论(化学变化) 识记与理解 化学用语 13 理解 8 无机化学(命名) 烃和烃的衍生物6 9 元素化合物(元素确定) 物质的量5
7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选择题 10 原电池 理解应用 化学键2 识记理解 11 有机化学(命名) 识记 常识化学4 联系生活与应用 12 元素化合物性质(物质特性) 理解与应用 电化学\电解增 13 化学用语 理解 元素化合物(碱金属)增 14 元素化合物(铝) 识记与理解 化学实验(仪器名称)
8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选择题 15 氧化还原反应(特征) 理解与应用 物质的量计算 理解应用 16 基本理论(化学平衡) 元素周期律18 理解 17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识记 化学反应与能量增 识记理解 18 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 电化学(原电池) 10
9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选择题 19 元素化合物(离子方程式) 理解 应用 PH离子共存 理解应用 20 有机化学(酯化机理) 识记 化学实验(常识处理) 21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 元素周期律 22 有机化学(结构)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增
10
元素化合物(Fe与Cu及化合物的)物质的量计算 理解应用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23 物质的量浓度 理解 应用 有机反应判断 识记理解 24 元素化合物(pH、离子共存) 元素化合物(Fe与Cu及化合物的)物质的量计算 理解应用
11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选择题 有机计算 理解与应用 有机物组成测定 理解应用 化学实验
25 有机计算 理解与应用 有机物组成测定 理解应用 26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识记 同分异构体判断 识记理解 27 基本常识 同分异构体书写 28 基本概念(有机高分子) 溴笨制取增
12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主观题/选择题 29 (1) (2) (3)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识记理解 理解应用 溴乙烷水解/化学实验 增 理解
13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主观题/ 选择题 30(1) (2) 有机推断、结构式 元素化合物的推断(氮) 综合应用 烃的衍生物的计算 理解应用 31 环境保护(温室效应) 理解与应用 分离提纯 理解 32 化学实验(仪器使用) 识记 有机反应/实验
14
2007年会考试卷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主观题/ 选择题 33 乙醇的新用途开发与应用 识记、理解、应用 糖类 识记理解 34 有机物计算(化学式的确定)删 理解与应用 蛋白质 识记理解应用 35 化学计算(混合物的计算) 综合应用 烃的衍生物(酯化反应) 理解
15
新会考例卷 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 填 空 题 有机推断、分子式结构简式书写30 综合应用 无机推断30
36a 有机推断、分子式结构简式书写30 综合应用 36b 无机推断30 37 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计算、 实验现象 简 答 38 常用仪器使用、基本操作要求17, 32 识记、理解、 39 实验探究(烃的性质)增 识记、理解、应用 计算 40 方程式计算(过量)、溶液计算增
16
二、 2007高中证书会考试卷的特点和学生答题主要问题的分析 年级 章 节 题 号 分值 合计 比例
章 节 题 号 分值 合计 比例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名称) 17、26、32 10 10% 高一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27 1 18 18% 第二章 碱金属 第三章 物质的量 5、23 4 第四章 卤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2, 18, 13 8 第六章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4、31(2) 第七章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17
年级 章 节 题 号 分值 合计 比例 高二 第二章 化学平衡 第三章 电离平衡 第五章 烃 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 第八章 合成材料
章 节 题 号 分值 合计 比例 高二 第一章 氮和氮的化合物 8、12、30(2) 4+6 72+6 72% 第二章 化学平衡 16 2 第三章 电离平衡 3、19、24、35 12 第四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 10、14、15、21、27、29(3) 11 第五章 烃 6, 7, 9, 19, 21, 25, 29(1、2), 30(1),31(1) 15+6 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 6、11、20、22、33、34 18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7、21、28 3 第八章 合成材料 28 1
18
分块内容 题 号 分值 比例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2、3、5、8、10、13、15、16、18、19、21、24、27 28 28% 元素化合物 4、12、14、21、30(2)、31(2)、 10+6 10% 有机化学 6、7、9、11、20、22、25、28、29(1、2)、30(1)、31(1)、33 28+6 化学实验 17、26、32、33 16 16% 化学计算 20、23、34、35
19
知识内容 知识块 考试水平 试题难度 2、试卷分值分布 项 目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高一 23% 28% 26% 高二
项 目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知识内容 高一 23% 28% 26% 高二 77% 72% 74% 知识块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6% 28% 元素化合物 12% 10% 有机化学 化学实验 18% 16% 16% 化学计算 考试水平 识记 30% 理解 42% 38% 40% 应用 22% 18% 综合 14% 12% 试题难度 容易题 68% 66% 稍难题 20% 20% 较难题 14%
20
根据以上表格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试题知识点分布高一约占30%,高二约占70%(把化学实验加以划分),基本上符合《会考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化学知识板块分布与05年和06年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化学试卷的稳定性。考试水平、试题难度的分布也基本上与前两年持平,只是知识在应用方面稍加权重,显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考查力度略有提高,但总体难度与去年差不多,这是正常、合理、科学的,完全符合《会考标准》。
21
3、试卷结果的分析 第Ⅰ卷选择题由于机读没有分析。 第Ⅱ卷:非选择题 温州 29 30 31 32 33 34 35 总分 总分满分 10 6 4 5 7 44 平均分 7.26 5.23 2.60 3.97 5.02 4.38 4.34 32.80 难度值 0.73 0.87 0.65 0.66 0.84 0.88 0.62 0.75 温州抽样20本,共592份试卷,基本概括了所有学校的情况。从表中数据得知,试卷整体难度值与去年高(去年难度值为0.65今年为0.75),29、30、33、35题得分率明显高于06年,但31、32题难度值分别为0。65和0。66比去年0。71与0。68得分率略低,2007
22
年31考核的内容是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与环境保护联系能源问题,32题考核的内容是一道实验题,这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难度比去年稍大点。本试卷整卷难度控制在0.75—0.80左右,符合新课程会考的难度要求,试题虽然很基础而且难度不大,但在命题中也重视试题的能力考查 。这对高考的基础复习,以会考促高考有一定的好处,对高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3
(三)试卷特点 1、试卷紧扣《高中会考标准》,立足教材基础知识,不超纲不超标,充分体现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的目标。 2、试卷保持相对稳定,考查的知识点、试题题型、试卷长度及分值分布均与05年和06年基本相似。 3、试题的题量、难度、知识覆盖面控制合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答题,容易题的分值占66%,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思维能力的检测,如T9、T22、T31、T32、T34,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综合能力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4
4、重视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如T4(危险品常识)、T7(牛奶保存、果汁浓缩)、T9(小实验设计)、T22(食品香料)、T28(有机高分子材料)、T31(温室效应)、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兴趣,更好理解新课程的新理念。 5、试卷中理解与应用的要求比例略有增加,更加注重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提倡人文关怀。如31题环境保护,引导学生树立与加强环保意识。 6、试卷中出现开放型的试题,如32题,对于气体的干燥由学生自主思考,自选合适的干燥剂。利用气体干燥创新性发散要求学生,老问题考出新思路,对考查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十分有创造性,符合新课程标准。
25
二、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大题(29、30、31) 对化学反应的规律不理解与识记不清。 a、符号书写错误严重:Br2的化学式被错写成“Br”,N2的化学式被错写成“N”;H+被写成“H-”或;Al3+被写成Al2+或Al+;Al(OH)3被写成AlOH等。 b、方程式书写不熟练: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有较多学生弄不清它的反应本质,错写成乙烯与四氯化碳反应;对于苯与液溴的反应,遗漏书写反应条件的非常多。31题的第(1)小题,是一道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题,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其反应规律,出现的错误答案惊人的一致,即把2CO2+6H C2H4+4 H2O 写成 2CO2+2H C2H4+2O2 ,
26
c、结构简式书写错误: CH2=CHCl 写成CH2CHCl, CH2=CH2 写成CH2CH2,苯的六边形写成五边形、八边形,或把结构简式写成分子式 等。 2、专用名词书写和表述错误:如把“加成”写成“加层”、“取代”写成“替代”等。 3、概念模糊:对于氢氧化铝是难溶物质、氯化铝是可溶物质不清楚,许多学生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将氢氧化铝写成离子形式而把氯化铝写成分子形式。 4、审题不清:要求写离子方程式的却写成了化学方程式。30题是一道选做题,有的学生没有仔细阅读答题要求,两小题都做了,而(1)做错了,(2)有对的,但按评分标准不能得分。
27
第三大题(32、33) 1、学生对实验意图不够明确,从气体的密度入手分析气体收集的多样性,出现多选。 2、基本功不过关: a、学生错别字发生率较高如“羟基”的“羟”字错误率相当高。 b、同时对官能团的概念不清,在书写“-OH”时常常漏写“-”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c、干燥剂中的浓硫酸的浓字漏写也不在少数。 3、书本记忆内容出现混淆,如在加热铜丝后放入乙醇中所出现的现象,有较多的学生描述为砖红色,明显与新制氢氧化铜与醛的反应出现互换。
28
第四大题(34) 第34题是利用国家食品药品“亮菌甲素注射液”为载体,考查学生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数求二甘醇的分子式。答题中暴露出学生对物质的量这个重要概念认识不够明确,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数求分子式的方法掌握不好, 主要错误有: 1、把1摩尔分子中元素物质的质量视为物质的量,分子式错误写成C48H10O48或C48H10O4 等形式; 2、通过碳、氢、氧物质的量的最简整数之比直接得出分子式;
29
3、审题不清,把含氧的质量分数当作氢的质量分数来进行计算;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氢的质量分数计算得9的错误较多,计算能力比较差; 5、化学计算题答题不规范,思路不清; 6、前面计算正确,书写分子式错误,如:C4H3O10;C3H10O4 ;C4H10O4 ;C4H10N4 (而正确是C4H10O3); 7、分子式写成结构式,并且结构式又写错;
30
第五大题(35)主要错误有: 1.第1空溶液酸碱性判断错误,甚至有回答“酸碱性”、“ 阳性”的,而“碱”字的书写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减、咸、甚至酉旁的咸,部分学生素质令人担忧。 2.第2空BaSO4质量计算错误,从答案看不会计算的占小部分,因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和数据处理错误的占多数,如答“4.66”的较多,显然是数据处理错误,而“0.462”、“0.464”、“0.468”等显然是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造成,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错误答案中“0.446”最常见,甚至一本试题中出现十多个,而其中相当
31
一部分学生的第2小题的计算完全正确,可见笔误和想当然造成的错误也应予以重视。至于另一部分学生的答卷以及“0. 4”、“0
一部分学生的第2小题的计算完全正确,可见笔误和想当然造成的错误也应予以重视。至于另一部分学生的答卷以及“0.4”、“0.46”等错误情况也应该思考和重视。 3.题意解读错误。因为已知数据以图像形式给出,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中硫酸体积20mL 以及50mL的含义,将前者看成是NaOH消耗、将后者看成是NaOH、Ba(OH)2分别消耗的都很多。 4.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有的产物写错,有的不配平或配平错误,致使计算出错。 5.计算方法错误。一是根据方程式列的比例式有问
32
题,出现了“系数×式量∶物质的量=系数×式量∶物质的量”或“系数∶物质的量=系数∶溶液的体积”等错误;二是关系式错误,出现了“n(NaOH)=1/2n(H2SO4) ”。
6.基本概念混淆造成的错误,如将硫酸溶液体积除以22.4L/mol来求硫酸的物质的量,将物质的量的单位错写为mol/L或L等。 7.计算不规范,题设未知数没有设其定义,解题过程中无单位的数据、结论经常出现,经加工处理得出的数据不交待其得出的过程。
33
三、试卷批改反思 在本次批改中,从学生的卷面情况给广大批改教师留下如下几点印像,希望也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加强与应用。 1、针对学生在答题时的基本功不扎实,如分子式、有机物中文名称等的错别字。教师在教学中仍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 2、如32大题的第3小题部分,标准答案为浓硫酸,而事实上其它的干燥剂也合理,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等。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散型思考,以增加学生实验创新和改造能力,以应付考试中多变的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
34
3、在33题中学生对初生态的铜的颜色概念模糊,无法准确描述,针对这种现象,分析原因还是学生实验动手的次数太少。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的机会,加强对化学试剂特征的直观认识,以提高在考试中对试剂物理性质及实验现象描述的正确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特别是在阅读题目的认真、仔细方面和解答问题的表达上。强化有机计算解题的书写规范,提高计算题的书写质量与得分率。
35
2007年新会考化学考点内容及其在例卷试题中的分析情况
模块 专题 单元 考 点 题号 分值 分析 化 学 Ⅰ 专 题 1 第一单元 1.物质的组成分类 2 2.物质的变化性质 3.物质的量简单计算 9 4.分散系(胶体特征,鉴别) 5 增加 5.电解质,电离方程式 4 第二单元 6.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6 7.常见5种离子的检验(NH4+ Na+ K + Cl- SO42-) 8.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36
模块 专题 单元 考 点 题号 分值 分析 化 学 Ⅰ 第三单元 9.STSE的化学学科素养 1,11 4 10.原子结构 2 第一单元 11.卤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增加 12.氧化还原反应 3,37(2) 3 第二单元 13.钠镁及其化合物性质 13 2 14.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电离平衡 19,35(2)37(1) 6 专题3 15.铁铜及其化合物性质 16.原电池(电化腐蚀) 12,18 删除(一)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三)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37
模块 专题 单元 考 点 题号 分值 分析 化学Ⅰ 专题4 一 17.硫及其化合物性质 18.酸雨环境污染 删除(二)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化 学 Ⅱ 专题1 19.核外电子排布周期律(表) 16,21 4 二 20.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化学键) 10 2 删除(三)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2 2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2 增加 四 22.化学能与电能太阳能氢能 17 删除(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三)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38
模块 专题 单元 考 点 题号 分值 分析 化 学 Ⅱ 专 题 3 一 23.烃(甲烷、石油、乙烯、乙炔、煤干馏、苯) 8,39(1,2,3) 8 24.有机物基团,反应类型 23 2 第二单元 25.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 35(1), 36(1) 10 26.常见官能团性质 27.油脂分子结构性质(皂化反应去污) 28.葡萄糖、糖类 33 29.蛋白质 34 30.氨基酸 删除(三)人工合成有机物。
39
模块 专题 单元 考 点 题号 分值 分析 化 Ⅱ 专题4 31.化学与化工生产(合成新物质) 32.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1 一 33.研究测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方法 25 2 二三 34.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反应 增加 专题2 35.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官能团类别) 26 二 36.有机物命名分类和同分异构体书写 27
40
模块 专题 单元 考 点 题号 分值 分析 专题3 常见烃 37.烷(烯、炔)烃、苯、石油、煤 专题4 常见烃的衍生物 38.卤代烃(增)、醇、酚、醛、羧酸、酯 28, 29 4 专题5 39.油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核酸(增)
41
模块 专题 单元 考 点 题号 分值 分析 化学计算 40.物质组成计算 30 2 41.溶液计算 40(1) 42.气体物质的计算 43.物质的量计算 24 44.化学方程式计算 40(2) 4 增过量 化学实验 45.常用仪器使用 14,38 8 46.基本操作要求 20,32 47.物质检验(5种离子Na2CO3和NaHCO3,葡萄糖
42
模块 专题 单元 考 点 题号 分值 分析 化学实验 48.物质制备(溴、碘的提取,动物脂肪制肥皂) 31, 37(3) 3 增加 49.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50.探究实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钢铁腐蚀原因,钠、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43
四、2007年高中新会考化学复习备考的建议 高中会考的着眼点是素质教育,旨在使学生达到高中毕业应具备的水平。《会考标准》是省会考化学试题命题的依据,是指导学生备考的大纲。近几年省会考化学试卷都没有突破《会考标准》框架。传统的“紧扣教材”的复习不是一种完全跟会考接轨的教学方法。会考复习的立足点应始终放在《会考标准》上,做到“纲本(教材)结合”。指根据《会考标准》所规定的考试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和复习的阶段性特点等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分别指导、形成网络、及时评价”的复
44
习模式。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巩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同时也承担着素质教育和高中达标考试的重要使命。会考复习虽然没有高考复习的难度、深度、广度,但存在着时间短、内容多、对象广的特点。会考复习,特别是文科班的复习,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从分析学生失分的情况可知一二,可以用一个“细”字表示。因此,会考复习的计划应该从现在的教学过程开始,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知识点,通过复习再将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
45
1、紧扣《会考标准》,克服盲目性。《会考标准》是专家命题的依据,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标准,对标准中的:“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各层次的要求心中有数。对标准中的样题要细琢磨。(现阶段的教学,特别是文科班的教学,可以参照2006年的标准,把握好教学深度和广度)紧扣标准,分层教学。考试水平按《会考标准》上的规定,由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即“识记、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依此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来组织会考复习,能有效地使学生达到既定的知识、能力水平。例如,对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化物”测试点,《会
46
考标准》上的及格水平只要求考生达到“识记”这一较低的考试水平层次,笔者在复习中就只设计这样一道题:“主族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R2O7,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都正确的是( ) A、H2RO4 H2R B、HRO4 HR C、H3RO4 RH3 D、H2RO3 RH4”。通过“练、评”帮助学生过关,从而避免了脱离《会考标准》的盲目拔高。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依据标准选编例题和达标训练题,尽量做到选题科学,用题准确,更好地发挥《会考标准》的指导功能。
47
2.抓常规教育,落实双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课本,落实双基,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高考还是会考试题都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只要学生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那就不怕试题的千变万化了。因此,用好课本、培养能力,以求不变应万变。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知识点的落实,用好化学教科书,把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而学生普遍不爱看书,在平时的教学中,从预习、复习等学习常规入手。同时进行阅读教科书的指导,根据化学课本的基
48
其一,读标题(标题是章节的概括,可以由此入手)
本内容,让学生读课本的六大部分 其一,读标题(标题是章节的概括,可以由此入手) 其二,读概念、定律(这里特别要说明,高二化学课本中的化学平衡状态、平衡移动原理、盐类水解的定义等都需要学生熟读) 其三,读例题(读例题要分清步骤,找出关键词语弄通各步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的习惯,学习规范表达) 其四,读实验(强调常用仪器的构造,操作过程、观察的内容和部位等几方面注意事项) 其五,读插图。 其六,读习题(课后习题在会考试卷中也是屡有出现的)。
49
3.进行化学用语等的规范书写的养成和训练。在试卷中多次出现,由于化学用语的不规范,而导致的失分,比如29题,不少考生就是因为错别字、生造字而被扣分。比如,把酯写成脂、成写成层,或者有机物分子式中C、H、O顺序排列错误、有机物结构简式中短横连接的元素不合理等。30题中出现书写错误;31题第(1)小题的CO写成CO2,配平忘了,条件不写等;计算题的错误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因为化学方程式的失误、没有配平等原因,导致错误。我想,对于化学用语部分的失分,可以通过细读课文找范例,强化训练促成效,把这些分
50
数变成为考生的囊中之物。另外,加强学生化学计算格式的规范训练,其中包括设问、方程式的书写、列比例等等。教学时课堂上应增加板演,教师规范书写,并适当让学生板演,对课后作业有针对的讲解和纠错。
4.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会考中考核学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化学语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化学实验能力、化学计算能力等。这些能力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在教学中不要把知识教死,而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上产生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第31题的第(1)小题答题情况可知
51
学生的错误原因主要是产物水的判断有一定的难度,这与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有关。如平时训练书写给出个别产物而不熟悉的方程式时,告诉他们书写的方法,如化合价变化法,酸碱盐之间反应的规律法等等显然学生在平时写方程式时没有掌握一定的规律,CH4和O2产物可以同时生成吗?从碳元素的价态可知CO既可作氧化剂又可还原剂,遇到还原剂H2时应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到已给的产物CH4,H2在反应中通常被氧化成稳定的水。另外,特别要提出的是审题能力。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是顺利解题的先决条件.象29题的第1小题中已经明确指出“写出乙炔与
52
氯化氢在之时,能展示实物,并让学生了解该仪器的特点注意事项,同类仪器进行比较异同,那么,化学实验的得分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会考复习要为高考打好基础,直观教学,积累素材,让学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但仍有许多学生将之写成加聚反应或写成与2mol 氯化氢加成得到二氯乙烷的反应。第3题要求写离子方程式,不少学生却写成化学方程式。32题要求填字母,有许多考生填仪器名称。可见,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看全题,断章取义。考试中又粗心大意,急于求成。我觉得通过养成读题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的一个重要渠道。
53
5.增强教学直观性。复习中将仪器展示给学生看,进行对比。32题,有许多学生出现漏选的现象,说明学生对这些仪器不是很了解,若在复习生更好的适应实 验方面的创新试题,这样即进行基础训练同时培养了能力。
6.将知识网络化,便于知识的运用,在平时复习时要加强知识网络化整理,如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等为学生解推断题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必要的方法指导和实战训练。比如:氮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的形成,可以从价态的角度形成框架,然后,相同价态
54
的用酸碱盐之间关系来补充,再加上一些物质的特殊的反应等,就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网络了。
7.渗透STS思想渗透,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密切,因此,化学课堂必需关注社会生活、科技进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为新情景下的化学问题的解决积累了素材,形成学生扎实的基础学力。
55
综上所述,化学新会考复习备考要突出做好以下六点:
弄清新会考化学科要求与高考的关系(如海南省要求,浙江省的时间和内容的变化等).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会考和高考复习备考要整合考虑,统一安排计划. 把握新会考标准和考点内容变化(尤其是今年会考新增和删除的考点. 紧扣新会考标准中的三部分例证性试题(①不同能力要求的例题,②不同考试要求的试题,③一份例卷的试题)来编制复习课课堂问题、例题和习题进行备考训练.
56
打好化学知识的基础(化学知识的“双基”要求如何与时俱进①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化学知识②对化学的图、表、数据、图像、实验现象等如何分类、整理、分析和应用③化学用语等).
培养提高应试的能力(①高考化学能力要求: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新高考提的能力中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②会考化学能力要求:化学用语、科学思维、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能力.)
57
感谢大家的参与合作!!
58
浙 江 省 2007 年 高 中 会 考 试 卷 T3.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水 B.铁 C.醋酸 D.氢氧化钠 例卷T4、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食盐 B、盐酸 C、蔗糖 D、磷酸钠
59
5、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60
浙 江 省 2007 年 高 中 会 考 试 卷T13.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氯化氢的电子式:H+[:Cl:]- C.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 D.蔗糖的分子式:C6H12O6 例卷T7、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Cl:]-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苯的分子式:C6H6 D.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61
例卷T9、摩尔是 浙 江 省 2007 年 高 中 会 考 试 卷 T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H2的摩尔质量是2g C.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D.1molH2O的质量是18g 例卷T9、摩尔是 A.物质的数量单位 B.物质的质量单位 C.物质的量的单位 D.物质的体积单位
62
浙 江 省 2007 年 高 中 会 考 试 卷T6.下列物质中,属于芳香烃的是—OH A. B. C.C2H6 D.C2H5OH
C、乙炔 D、乙醛
63
浙 江 省 2007 年 高 中 会 考 试 卷 T2.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NaCl B.HCl C.CO D.N2 例卷T10、下列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的是 A、NaOH B、HCl C、NaCl D、NH4Cl
64
浙 江 省 2007 年 高 中 会 考 试 卷T18.某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3,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H3RO3 B.HRO3 C.H2RO4 D.HRO4 例卷T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B.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C. ⅦA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其熔点随元素原子序数增大而降低 D.从上到下,Ⅶ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T21、下列有关项目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酸性:H2SO4>HClO B.氧化性:Fe3+>Fe2+ C. 沸点HBr>HCl D.原子半径 Na>Mg
65
17、当今社会,人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形式的能量,不可能由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产生的是
A.热能 B.风能 C.光能 D.电能
66
浙 江 省 2007 年 高 中 会 考 试 卷 T10.普通铜—锌原电池的结构如右图,下列有关铜、锌电脑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铜作负极
B.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锌作负极 D.锌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例卷T18、下列举措不能防止或减缓钢铁腐蚀的是 A、在钢铁中加入锰、铬等金属,以改变钢铁的结构 B、在钢铁表面镀一层金属锌 C、将钢铁制品与电源负极相连 D、将钢铁放置在潮湿处
67
2007年会考T34.(5分)2006年5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因注射“亮菌甲素注射液”造成多位病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其主要原因是原料检验环节失控,用“二甘醇”替代“丙二醇”作为药用溶剂投料生产。二甘醇有很强的毒性,它在人体内可被氧化成草酸而引起肾脏损伤。 二甘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其中碳和氧的质量分数相同,均约为43.5%,其余为氢。请通过计算写出二甘醇的分子式。
68
例卷T39、(6分)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17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产物中有乙烯存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浸透了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后将得到的气体混合物通入盛有某试剂试管中加以验证(装置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乙烯性质的官能团是 ▲ 。 (2)验证该气体混合物中含有乙烯的 实验方案是 ▲ 。 (3)验证该气体混合物中含有乙烯的实 验现象是 ▲ 。
69
07会考T30.(6分)[本题包括2小题,每位同学只需选做1小题。若两题都做,按第(1)小题计分。]
(1)有机物A、B、C、D、E之间有 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最 简单的炔烃,A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 H2、HCl反应生成B和C,D、E均为 高分子化合物,且E不能作为直接盛装食品的容器材料。 请写出A、B、C3种物质的结构简式:A ▲ ,B ▲ ,C ▲ 。 (2)已知A为空气含量最多的单质气体, C气体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B,反应 后的溶液呈酸性。在一定条件下A、B、 C3种物质之间的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70
例卷T36、 (6分)[本题包括2小题,每位同学只需选做一小题。若两题都做,按第(1)小题计分。]
(1) 已知A是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的最终产物,现有下列转化关系: 写出A的分子式 ▲ ,B的结构简式 ▲ ,C的结构简式 ▲ 。 (2) 已知A是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金属单质,B是黑色固体,C是气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写出A、B、C各物质的化学式:A ▲ ,B ▲ , C ▲ 。 淀粉 H2O/H+ A 酒化酶 △ B 浓硫酸 C 170℃ H2O/H+ B C 高温 H2O A O2 点燃
71
浙 江 省 2007 年 高 中 会 考 试 卷T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危险品,允许旅客带上客车的是
A.浓硫酸 B.鞭炮 C.洗洁精 D.汽油 例卷T11、毛巾、口罩要经常用开水蒸煮消毒,其原理是 A、使糖水解 B、使油脂水解 C、使氨基酸变性 D、使蛋白质变性
72
例卷T12、如图所示装配仪 器,接通直流电源,电解 饱和食盐水,则电解一段 时间后,在碳棒和铁钉表 面都有气体生成,其中碳 棒表面生成的气体是 A、O B、Cl2 C、H D、HCl
73
新例卷T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石灰水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与NaHCO3反应 D.与足量盐酸反应要得到相同质量的CO2,用NaHCO3比 Na2CO3的质量要少
74
新例卷T22、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 就可发生
75
新例卷T28、实验室里用苯与溴反应制取溴苯,反应后将所得液体倒入水中,分层后水底褐色的液体是
A.溴苯 B.溶有溴的苯 C.溶有溴的溴苯 D.氢溴酸
76
新例卷T29、为了鉴定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试分析①~⑥的各步实验,其中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①加入AgNO3溶液 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热 ④加入蒸馏水 ⑤用HNO3酸化溶液 ⑥加入NaOH溶液醇溶液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① C. ⑥③⑤① D.④②⑤③
77
新例卷T40、(6分)现有一种铜和铁的混合物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铁的含量,某学生取10. 0 g此样品置于烧瓶中,将80
新例卷T40、(6分)现有一种铜和铁的混合物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铁的含量,某学生取10.0 g此样品置于烧瓶中,将80.0 mL稀硫酸分四次加入烧瓶并做相关记录。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计算: (1)此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2)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加硫酸的序号 加入硫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0 7.20 2 4.40 3 2.00 4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