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海洋生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海洋生態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海洋生態系

2 海洋依水的深度分為淺海區與大洋區

3 淺海區 1.位置:低潮線以下、水深200公尺以內的淺海區 2.特徵: (1)不受潮汐升降和乾燥空氣的影響,海浪的作用較小 ,常受洋流的影響。
(2)陽光充足,礦物質豐富,為世界主要的經濟漁場。 3.生產者:浮游植物、附著於底層岩石上的大型藻類。 例如:矽藻、綠藻、昆布、 馬尾藻。

4 柔角菊珊瑚 白穗軟珊瑚 4.消費者:珊瑚、海綿、海膽、大型節肢動物、魚類、海豹、龜鱉類。
科學家們曾做過實驗,將一塊海綿擠入一個特製的篩管中,結果發現原來的海綿被分離成許多細胞,但如果把這些分離的細胞放進一盆海水中,牠們又會重新結合成一個或好幾個新的海綿體。 柔角菊珊瑚 海綿 海豹 白穗軟珊瑚

5 海膽 海膽 正在利用管足上 的吸盤吸附在珊 瑚蟲上的海膽 ★ 海膽的身體是一個圓頂形的結構,而在硬質表層上突出許多具保護作用的針狀物,嘴部位於身體下端的中央,有 5條向上突出、帶有細孔的步帶海膽的細長管足便是從步帶的孔洞伸出;牠藉著這些管足及體表刺針的幫忙來走路,並利用管足吸附在岩石表面,而在海床上摸索著找尋食物碎屑。有時則利 用嘴邊尖銳的牙齒,取食一些比較堅硬的食物,如海藻和管蟲。 綠蠵龜

6 5.利用:近海漁業、淺海養殖業、人工魚礁(海洋牧場)。
例如:每年夏季蘭嶼附近的飛魚。

7 人工魚礁的介紹 (一)魚礁本生之結構、堆放後之重疊效應、及其表面附 著性 之生物所造成之孔隙、洞穴,成為底棲魚、 貝、介類及 仔稚魚棲息避 敵場所,發揮培育資源效果,而提高資 源量。 (二)魚礁表面及隱蔽處,可供給許多魚類黏著性卵、烏 賊等附著孵化,孵化後之仔稚魚亦可獲得庇護成長 之環境。 (三)因環境保護與污染房防治工作的缺乏,以致原屬沿岸河口孕育漁業資源極佳場所,不復適應魚、貝、介類的 棲存。因此政府為有系統實施沿近海漁場更新改造工作,有效防止漁場老化,並改善海域底 層環境,提供魚類棲息、繁殖場所,以提高沿近海海域生產力。大量製造 投放各類人工魚礁、藉此各種魚礁之投放,以培育漁 業資源。

8 大洋區 1.位置:包括大陸斜坡和深海平原。依陽光的 穿透程度,分為透光區和無光區。 (1)大陸斜坡:自大陸棚向下延伸,坡度突然下 降的區域。
(2)深海平原:自大陸斜坡繼續向下延伸的海洋 底部。

9 透光區 (1)海洋的上層有充足的陽光穿透,使綠色浮游生物的生長旺盛,孕育許多原生動物、甲殼類、烏賊、各種魚類。
(2)由於離陸地甚遠,缺乏河流沖積的含氮、磷、鉀的有機物,使海洋生物無法大量繁殖,動植物的種類數量均很少,生物歧異度和生物量都很低。 (3)生產者:以浮游植物為主,其中以矽藻的數目最多。 (4)消費者: a.浮游動物:以浮游植物為食。 例如:原生動物、小型甲殼類、魚苗。 b.烏賊、魚類:以浮游動物及小型魚類 為食。 c.大型動物:以中大型魚類為食。 例如:旗魚、鯊魚、鯨豚 d.鬚鯨類:自海水中濾食浮游生物。 e.齒鯨類:以魚類和烏賊為食

10 矽藻 鯊魚 烏賊 海豚

11 無光區 (1)深海地區的壓力大而水溫低,光線無法到達。 (2)區分: a.亞深海區:自透光區以下至2000公尺深的海域。
b.深海區:2000公尺以下的海域。 (3)生物:沒有植物分佈。 a.動物以下沉的上層生物遺體碎屑與排泄物為食, 例如:海葵、海參、魚類。 b.螃蟹、貝類、海星:外部具有硬殼,藉以適應深 海的高壓環境。 c.魚類:個體小、形狀怪異,部分具有發光器,藉 以照明、誘捕食物。 d.螃蟹、蝦類:外殼薄而透明、體呈白色、眼睛退化 ,是長期演化的結果。

12 ★胺慷魚 深海中的魚類都有一張大嘴,胺慷魚也不例外,以適應深海食物缺乏的環境。左圖可見其背部的發光器
★因深海地區光線不足 ,所以要生活在這環境 的生物大部分都會具有 發光器,或者是具有能 反射光線的銀自體色。 右圖為深海魚類的發光

13 左圖:海參的幼蟲,浮游在 海面上,長成成蟲後 再移居到海床上 右圖:長條狀的海參成蟲 海參 ★身體上長有鮮紅色的刺陽燧足是海星的一個親戚,也有長而纖細的管足,當受到掠食者攻擊或因某些意外而失去腕足時,仍可再生,這種再生能力是其他動物少見的哦! 扁海星

14 ★註 深海魚類與淺海魚類 有血緣關係:目前已 知深海魚類出現於中 生代以後。 海葵是一種全憑本事生存的簡單動物,可藉本能的反應將動物纏繞。
章魚

15 熱海深泉生物圈 (1)發現:1997年發現於東太平洋深海區『加拉貝哥裂縫』的熔岩熱水噴口處。
(2)分佈:美國西北海外的Easter島、加州海灣、加拉貝哥群島附近、大西洋、墨西哥Baja Califonia頂端的南方約150英哩處。 (3)生產者:化學合成細菌(與管蟲共生),利用氯化甲烷、硫化氫釋出的化學能,藉以合成有機物,供其它生物做為食物來源。 管蟲 Spirobranchus tricornis 管蟲屬環節動物門,常有顏色十分鮮艷的觸鬚,捕捉微小的食物。牠們是海洋的蠕蟲,身體柔軟。

16 淺海區與大洋區的比較 水深 範圍 海底 環境變化 生產者 消費者 淺海區 大洋區 小於200公尺 大於200公尺 潮間帶及潮下帶
透光區、為光區及無光區 海底 大陸棚 深海斜坡及深海平原 環境變化 大〈受潮汐、海浪影響〉 小〈不受潮汐、海浪引響〉 生產者 大型藻類〈固著性〉如石篿、紫菜及團扇藻 小型藻類〈浮游性〉 消費者 固定性的動物為主,如珊瑚,‘海綿,海膽,魚‧甲殼類及軟體動物 移動性動物〈游泳動物〉為主如魚類、水母、烏賊及鯨魚

17 組員: 黃湘芸 潘曉琳 李吉凌 林佳蓉 The end


Download ppt "海洋生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