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茶叶加工技术 授课教师:郝翻 联系方式:15185933202 QQ:254975282.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茶叶加工技术 授课教师:郝翻 联系方式:15185933202 QQ:25497528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茶叶加工技术 授课教师:郝翻 联系方式: QQ:

2 基础核心能力模块三 茶叶初加工技术 课业布置 茶叶加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一、课业能力培养目标
巩固重点理论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训练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 增强个人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力,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

3 二、课业基本要求 模拟某生产企业,针对绿茶、红茶加工编制具体生产计划(形式可多样,但要有科学合理性)。
成员之间分工合理明确,既要反映个人能力,又体现团队的协作精神。 方案设计要合理、清晰,要体现整体效果。 课业评估包括:书面和小组答辩 其中,书面稿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篇幅不宜过短,也不易过繁杂);小组答辩要求组员都要发言,且要陈述自己作该为企业员工的相应职责,及主要工作任务。

4 二、课业主要任务及要求 1、模拟某生产企业,编制一份生产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形式可多样,但要有科学合理性)。 2、成员之间分工合理明确,既要反映个人能力,又体现团队的协作精神。 3、方案设计要合理、清晰,要体现整体效果。 4、课业评估包括:书面和小组答辩 其中,书面稿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篇幅不宜过短,也不易过繁杂);小组答辩要求组员都要发言,且要陈述自己作该为企业员工的相应职责,及主要工作任务。

5 三、完成课业需做的准备(提示) 1、巩固鲜叶的相关知识 2、了解名优茶加工对鲜叶原料的要求 3、了解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内部的基本结构的设置 4、了解生产计划编制的基本要求及如何制作实施方案 5、各组模拟一家生产加工企业,并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身份的模拟及合理的分工 6、本计划及方案只限于茶叶加工前鲜叶原料的准备阶段。不涉及加工阶段的准备。

6 项目四 名优绿茶加工 任务六 名优绿茶加工的共性技术

7 任务六 名优绿茶加工的共性技术 关键核心能力模块 项目四 名优绿茶加工 学习目标 学习指南 能力目标
任务六 名优绿茶加工的共性技术 通过鉴赏名优绿茶产品及参观名优茶生产线,使学生从感观上认识名优绿茶及名优茶的加工过程,进而为后续的学习及工作任务做铺垫。 学习目标 对名优茶的认识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明确其概念。掌握名优绿茶加工的共性技术,需要掌握加工各个工序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同时作为能力拓展,还需要了解工作计划、方案的制作等基本技巧。 学习指南 强化自主学习、总结归纳,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巩固工作计划、方案制定技巧 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 关键核心能力模块 项目四 名优绿茶加工

8 一、名优茶的概念及名优绿茶的特点 (1)名优茶概念? (2) 名优绿茶的共性特点?

9

10

11 名优茶的概念 原料优良、外形独特、制工精细,被人们公认的具有特殊品质的茶叶。

12 二、名优绿茶的类型 名优绿茶如何分类?

13 (1)按加工工艺分类 A.炒干型 B.烘干型 C.半烘炒型

14 (2)按形状分类 A.扁形名优茶 B.条形(毛峰)名优茶 C.卷曲形名优茶 D.针形名优茶 E.球形名优茶 F.芽形名优绿茶 G.其他形状名优茶

15 三、名优绿茶加工的共性技术 (一)鲜叶要按标准采摘? (二)鲜叶一定要进行摊放? (三)名优绿茶杀青应适当偏重 ? (四)名优绿茶揉捻要适当偏轻? (五)做形要正确掌握加工叶含水率? (六)选择适当的干燥方式?

16 预习:扁形绿茶加工技术 查阅资料了解扁形绿茶的代表及特点? 手工龙井茶制作的“十大手法”

17 一、扁形名优绿茶加工 在扁形茶加工中,加工技术最为精湛又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为龙井茶。现以龙井茶为例介绍扁形茶加工工艺。 (一)品质特点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匀齐整,色泽嫩绿,顶叶包芽;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绿。 素有“色绿、香郁、味甘(醇)、形美”龙井四绝之美誉。

18 (二)鲜叶原料要求 特级龙井——1芽1叶及1芽2叶初展,芽长于叶, 全长2.5cm左右,最长不超过3cm。
3至4级龙井——1芽2、3叶(初展叶),叶长于芽。 极品龙井——清明前采制,每千克干茶需7.2万个至8万个鲜嫩芽头。

19 (三)加工技术 扁形名茶加工分为手工炒制和机械加工。高档龙井茶加工仍是手工炒制比较普遍,机械加工正在普及,中低档龙井和一般扁形名茶加工机械炒制已很普遍。 1、手工炒制 在电炒锅内进行,炒制前或炒制过程中涂擦少量制茶专用油(防止加工叶黏锅)。制茶专用油由液体茶籽油经氢化处理制成,无毒、无色、无味,不会在茶汤中产生油花。

20 (1)电炒锅 使用前要对其进行打磨,使锅壁光滑,利于名茶炒作。

21 (2)手工炒制工艺技术 龙井茶炒制有一套独特的技艺与手法,其手法之多在名茶加工中绝无仅有。
龙井茶炒制的基本手法有:抓、抖、搭、抹、捺、推、扣、拓、磨、压等10种。 基本工序为: 复辉和归堆 摊放 青锅 回潮和筛分 辉锅 干茶筛分

22 ①鲜叶摊放 摊放环境一般应保持清洁、阴凉、透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摊放 传统摊放方式: 高档龙井茶:摊叶厚度2~3cm 中档龙井茶:摊叶厚度7~10cm 低档龙井茶:摊叶厚度12~15cm 摊放时间视天气而定,一般为8~24小时,茶叶失水率10%~15%,含水量为70%左右,掌握“嫩叶老摊,老叶嫩摊”,中间翻堆。也可使用控温控湿机

23 ②青锅 目的——高温抑制酶的活性,散发水分,初步整形。 青锅时间一般12~20分钟,过程分3阶段。 第一阶段:高温杀青,时间3~5分钟,
操作:当温度达到要求后,先涂抹龙井炒茶专用油,投叶(采用轻抓、松抖、轻拓手法炒制) 第二阶段:散发水汽,开始初步做形,历时2~4分钟。 操作:适当降低锅温,采用抖、拓等手法结合炒,初步理直茶叶。 第三阶段:进一步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历时6~10分钟。 操作:主要采用抖、搭、拓、捺等手法,当茶叶柔软,手捏茶不粘连时加压(含水量50%~55%),炒制加工叶舒展扁平,含水量降至20%~30%起锅

24 通常: 高档龙井茶:青锅锅温80~100 ℃ ,投叶量100~150克,时间12~13分钟。 中档龙井茶:青锅锅温100~120 ℃ ,投叶量400克,时间15~20分钟。 ③回潮和筛分 青锅后摊放1.5~2小时,目的均匀茶叶水分,便于辉锅做形。用3.5孔竹筛将青锅叶分成三档,即头子、中筛和筛底,分别进行辉锅并簸去片末。

25 ④辉锅 龙井茶做形和干燥的重要过程 高档龙井茶辉锅时间15~20分钟,中档茶25~30分钟。过程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预热和理条,历时6~8分钟 操作:主要手法轻拓、轻抖、稍搭、理条。 第二阶段:通过理条、压扁、磨光等手法造型,历时6~10分钟。 第三阶段:干燥茶叶,采用抓、推、磨、压等手法,炒制茶条外形平直光滑、色泽翠绿,含水量降为6%~7%时起锅

26 ⑤干茶筛分 目的:提高龙井茶外观匀净度。 通常干茶摊凉后,用2~3个不同孔径的筛子将茶叶分出3-4档,最长一档叫筛头(长头),2档叫中筛,3档叫3筛,4档叫底末。 特级和高级茶一般较短小匀净,筛头少,中筛多,底末少,只分前三档。 ⑥复辉(挺长头)和归堆 筛分后根据茶叶分档情况,可考虑复炒,又称“挺长头”。锅温一般60℃,采用抓、推、磨、压等手法。最后依据色泽及大小,把同一级别的各档茶合并归堆,包装,贮藏。

27 2、机械炒制 近年来,扁形茶的加工,基本上全程可机械化炒制。 (1)炒制机械 主要有:鲜叶脱水机、滚筒杀青机、名茶多功能炒制机和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 ①鲜叶脱水机 用于对鲜叶叶面雨水或露水的脱除,工作原理与家用洗衣脱水机基本相似。

28 ②滚筒式名茶杀青机杀青 用于机制扁茶和各类名优绿茶的杀青作业,实际是大型滚筒杀青机的小型化设计,工作原理和结构相似。常用的有筒径30cm和40cm,筒长135cm和180cm ,筒体出口处温度达90℃时投叶,名茶杀青在筒内历时约1分钟左右即完成杀青。此时含水量55%~58%。摊凉。

29 ③名茶多功能炒制机青锅 可用于多种名优茶加工,也叫“龙井茶炒制机”,“扁形茶炒制机”,有三槽和五槽的。
工作时待槽锅温度达120 ℃投叶,五槽机每次0.5kg,均匀加入各槽,开始槽往复频率120次每分钟,开始3分钟不加压,待叶回软,将槽锅往复频率降至105次每分钟,加压2分钟,之后不加压1~2分钟,再加压4~6分钟,最后抛炒一分钟,共历时10~12分钟

30 ④多功能名茶机辉锅 开始槽锅温度110 ℃,槽锅往复频率为105次每分钟,五槽机,投青锅叶0.5kg,开始1分钟不加棒(不加压),叶回软后,加棒1~2分钟,然后不加压1分钟至茶有触手感,可重压炒7~8分钟,槽底有茶末时取出重棒,此时含水量7%以下。完成炒制。 由于多功能名茶炒制机,理条性能好,但磨光不足,光滑重实不够,蒸汽散发也欠缺,因此可辉锅到含水量12%左右,结合电锅人工炒制,最后达到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的要求,香气滋味也可达龙井茶的要求。

31 二、条形茶(毛峰茶)加工 以黄山毛峰为例 (一)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紧卷稍弯曲,白毫显露,芽叶完整,肥壮匀齐;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回甘,叶底肥壮绿明,茶叶成朵。

32 (二)鲜叶要求 一般选用茸毛多的品种易显毫,如福鼎大白,乐昌白毛,湄419,浙农12,云抗10号,云抗14等
鲜叶几不采:瘦弱芽叶不采;破损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冻伤叶不采。 特级:1芽1叶初展为主, 清明前后采 一级: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 二级:1芽2叶为主 谷雨前后采 三级:1芽2叶和1芽3叶初展

33 (三)加工技术 条形名茶加工工艺分为:摊放—杀青—揉捻—烘干(做形提毫)—足干

34 手工加工 (1 )杀青 用直径50cm左右的桶锅,锅温先高后低, 投叶温度要在250 ℃以上(表面温度计),叶子下锅有沙沙的炒芝麻声
投叶量:特级半斤左右;一级以下1斤左右。 手法: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翻炒50~60次,鲜叶扬的高,要求离锅面20cm左右,撒的要开,捞的要净。

35 杀青程度掌握 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 (2)揉捻 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适度时,需继续在锅中抓带几下,起轻揉作用。 二、三级可起锅。及时散热,轻柔1-2分钟可茶叶稍卷曲成条即可 手法: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抖边揉(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36 (3)烘焙——初烘和足烘 初烘:每只杀青锅配4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 ℃,以后3只依次下降到80 ℃、70 ℃、60 ℃,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笼。初烘结束时,含水量15% 初烘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结束后,摊凉30分钟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 足烘:温度60 ℃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捡剔去杂后,再复火1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桶,封口保存

37 2、机械炒制 机械设备:名茶滚筒杀青机,名茶揉捻机,名茶烘干设备(手拉百叶式烘干机、自动烘干机)

38 杀青 初捻 初烘 复揉 复烘 提毫 足干 采用名茶滚筒杀青机,杀青同扁形名茶 名茶揉捻机中无压状态轻柔5~7分钟,既要揉出茶汁、
要成条,也不能使毫脱落。揉后在小型解块机中解块 初捻 名茶烘干机中进行,热风温度100 ℃左右, 烘至含水量降至45~50%,下机摊凉 初烘 先空揉3至5分钟,在轻柔5至7分钟,揉紧茶条。解块 复揉 热风温度为100 ℃,烘至含水量降至35%~40%, 此时茶条有刺手感且有弹性。摊凉 复烘 电炒锅中进行,锅温70 ℃,先抖炒2~3分钟,茶条均匀 受热,两手握茶,使茶条相互摩擦,紧条,显白毫,含 水量20%~25%,白毫显露出锅 提毫 名茶烘干机中进行,温度60~80 ℃,烘至含水率5%左右 足干


Download ppt "茶叶加工技术 授课教师:郝翻 联系方式:15185933202 QQ:254975282."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