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口與資源利用 蔡璧楠(1) 羅茵婷(10) 黃舒明(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口與資源利用 蔡璧楠(1) 羅茵婷(10) 黃舒明(2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口與資源利用 蔡璧楠(1) 羅茵婷(10) 黃舒明(25)

2 人口增長 世界的人口的增長並不符合一般生物數目的S形增長模式。

3

4 人口膨脹 指人口太多,超過了開發利用的資源或潛在的資源之承載力,引發食物,食水,土地等天然資源枯竭的問題 引致的原因:
資源的發展與人口成長互相不協調 人口的增加、資源的減少、勞工需求的減少 第三級產業的成長趕不上工藝技術的進步 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下降,導致自然增長迅速。 當地資源不足,社會貧窮。 全球經濟一體化,窮國無法與富國競爭,經濟將會每況愈下 工業化帶動經濟成長,加上引入現代醫療技術,食物充足,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未見控制,人口自然成長率高

5 帶來的問題 糧食問題 ~許多發展中國家只集中種植具經濟效益的農作物 (如:咖啡,煙草) ~過分放牧 營養不良、飢荒;貧窮
營養不良、飢荒;貧窮    ~發展中的國家戰亂頻生,嚴重阻礙糧食生產 土地壓力大增、房屋不足 ~濫伐林木導致土壤失去儲水能力

6 居住環境惡劣、衛生情況差、沒有到清潔的食水
失業、教育程度低 城鄉差距擴大  

7 帶來的問題:環境影響 利用天然資源時所產生的廢物又污染環境 (如:燃燒化石燃料釋出二氧化碳) 人口增長 環境影響 天然資源的 利用不斷增加
技術加速發展

8 解決方法 減少能量流失及糧食浪費 ~儘量以植物,藻類,草食性動物為主要食糧 ~良好的食物儲存運輸系統 增加糧食作物的產量 ~加入化學肥料
~適當地施用農藥

9 發展海洋和淡水養殖技術 發展單細胞蛋白質培養拓技術 ~養殖藻類,酵母菌,菇類

10 人口控制 相關的宣傳和教育 ~加強灌輸家庭計劃的勸念 ~鼓勵使用避孕方法 如安全期避孕法和施行絕育手術 ~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
使她們在家中擔當生育兒女以外的角色 推行生育控制 ~國家控制每個家庭子女的數目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

11 鼓勵移民海外,或到國內低密度地區發展 提高撫養子女的成本︰提高教育費用、減少稅務優惠

12 資源利用 天然資源指人類從自然界獲取一切生活所需的物質 人口增長導致生活 必需品的需求日增 過度開發天然資源 使環境改變 經濟增長
人類活動加劇

13 可再生資源 可再生可再生資源就是自然過程中緩慢再生和更新的資源,例如魚、樹林、農作物。
然而,可再生資源不等於可以無限度地被使用。由於生物的繁殖率是受各種因素所限制,若過量使用(即消耗率高於其繁殖率),資源亦有用盡的機會。所以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有一個足可支撐的產量。

14 木材 木材有以下的用途: 用作傢俬、建築材料和造紙。 用以供熱和煮食。 砍伐木材及其環境的影響: 1.破壞生境
砍伐木材及其環境的影響: 1.破壞生境 伐木闢地會嚴重破壞生物的自然生境。 動植物失去棲息之處,找不到食物。 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毀滅性破壞,許多物種將面臨滅絕危機。 2.養分流失 砍伐樹木會導致養分永遠流失,破壞整個生態系的養分供應量。 3.土壤侵蝕及其後果 樹的根部能固土貯水。 闢空森林會增加水分的流失,導致表土暴露的情況更嚴重。

15 魚 海洋角色: 調整大氣的成分、作為養分循環的儲存庫、為人類供應大量食物 對人類的重要性: 重要食物來源,吸收蛋白質,靠捕魚維生
對人類的重要性: 重要食物來源,吸收蛋白質,靠捕魚維生 魚產開發及其影響: 1.對環境的影響 漁民動用大型船艦、漁網和先進電子儀器,甚至非法使用殺傷力大的工具捕魚,使魚產大大增加。可是這些設備往往會破壞捕魚區的水體生境,並導致棲身於水底的生物死亡

16 2.對生態系的影響 過度開發目標魚產資源會對生態系造成嚴重的影響。 一旦位處關鍵的食性層次的生物數量大大減少,整個食物網也會受牽連。 再者,魚獲中往往有相當部分是非目標魚類,導致生物數量減少,繼而威脅海洋的生物多樣性。

17 淡水資源 地球七成表面是被水覆蓋,而其中超過九成七是海洋的鹹水,剩下約3%是淡水,分佈在湖泊、河溪和冰川裡,而冰封在冰川、積雪裡的淡水則佔了全球淡水總量的87%,但我們卻難以開發這些冰水來供人類飲用。  對人類的重要性: 農業生產、工業及家居用水 對環境的影響: 由於過度放牧和過分耕作,導致表土暴露,土壤中水分流失的很快,一旦發生暴雨,土壤連帶養分便會被一拼沖走,流入水體,污染淡水資源。 若家庭和農業產生的污水處理不當,也會污染淡水資源,威脅人類生命。

18 1.水資源枯竭 人們抽取地下水的速度比其自然補充的速度快,導致地下水面不斷下降。若情況繼續,地下水最終會枯竭,變成不可再生資源。 2.地面沉降 大量地下水被抽走後,地面下可能形成岩洞。 但岩洞的頂部塌下,便造成人命傷亡和財產損失。

19 不可再生資源 不可再生資源就是它們在地球上的儲備有限,而又不能在短期內再生。

20 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 對人類的重要性: 發電供生活所需 化石燃料的開發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1.產生空氣污染物
化石燃料的開發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1.產生空氣污染物 提煉和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物 這些污染物會污染河流湖泊,減低農作物產量,並破壞建築物的結構。 產生二氧化碳 2.意外造成的環境污染 石油一般經石油管道或運油輪發生意外,便會引起嚴重的污染,嚴重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命;嚴重污染珍貴的淡水資源。

21 礦物和礦石 人類歷史中不斷開採有用的礦石,包括鐵、銅、鉛、鋁等。 對人類的重要性: 製造工業產品、機械、交通設備、工具和日用品
3.1  礦物和礦石 人類歷史中不斷開採有用的礦石,包括鐵、銅、鉛、鋁等。 對人類的重要性: 製造工業產品、機械、交通設備、工具和日用品 礦物的開發及其對人類的影響: 1.破壞生境 採礦時需要將大量岩石和土壤移走,破壞許多生物的生境,造成土壤侵蝕,並污染水生生境。 2.耗用大量能源 經開採的礦石、岩石和土壤需要搬離開採點,再把礦石運走。此外,需要把地下採礦的機器降溫和熔煉金屬。這些活動都需要笑耗大量能源。

22 3.空氣污染 許多煤礦都會釋出甲烷。要是熔煉金屬的安全措施不足,更可能會釋出有害氣體。 4.水源污染 採礦會產生大量廢水。 引爆岩石後,炸藥通常會遺下有毒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亦會污染水源,使水的鹽度上升。

23 14.1 農業對環境的影響

24 (一)濫伐林木 過度開闢森林作農業、畜牧、木材生產、城市建設等非森林用途。

25 濫伐林木的原因 農業(開闢耕地) 畜牧(製造草地;為牲畜提供食物)

26 濫伐林木的影響 引發土壤養分流失 土壤侵蝕 洪水泛濫 水源污染 導致氣溫上升→全球暖化→生物多樣性受損害

27 (二) 耕種不當 過度耕作(土壤質素下降) 單種栽培(某一種礦物質缺乏) 灌溉失當(鹽化作用)

28 (三) 土壤侵蝕 表土因風雨侵蝕,而導致土壤退化的現象

29 土壤侵蝕的成因 密集式耕作 不恰當使用機械工具 細菌作用加快 腐殖質流失加快 過分放牧 貯水能力下降 草被啃食的

30 土壤侵蝕的影響 破壞農田(貯水能力下降→抵旱能力下降→淪為荒地) 水源污染(農藥污染→威脅水生生物性命)

31 沙漠化 位於乾旱區、半乾旱區及較乾旱的半濕潤區具生產力的農田,因退化而變成沙漠的過程

32 沙漠化的成因(自然因素) 氣候因素e.g.降雨、日照、風吹(加強土壤侵蝕作用) 地貌(影響水流→加強土壤侵蝕作用)
土壤質地、結構、化學狀態及生物狀態(影響土壤性質)

33 沙漠化的成因(人為因素) 肆意燒毀森林去開闢草地 過度開採樹木資源 拆除地面的樹籬 過分耕種 密集式耕種 不當的農耕方法 實行單種栽培
灌溉失當

34 沙漠化的影響 農田消失→難民遷移 當地生態失衡

35 化學防治除蟲及雜草的不良後果 破壞生態平衡 產生具抗性品種(控制新品種害蟲工作變得困難)
農藥殺滅害蟲的天然捕食者→害蟲數目不受控制 可能會切斷天然捕食者的主要糧食來源 產生具抗性品種(控制新品種害蟲工作變得困難) 對食物鏈的影響(農藥擴散至非施用範圍→被生物攝取而進入食物鏈→毒害生物)

36 對大氣平衡的影響 對物質循環的影響 浮游植物數量下降→光合作用減少→其餘水生生物受影響 二氧化碳積累在生態系中上升→全球暖化現象加劇
農藥積累在土壤→分解者死亡→阻礙物質循環過程→危害植物生存

37 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的不良影響 破壞土壤(缺乏腐殖質及有機物質→貯水能力下降) 水源污染(肥料進入水體→藻類過量繁殖→水體缺氧→水生生物死亡)
其他後果 製造肥料時釋出有害氣體→空氣污染 肥料進入地下水→污染飲用水

38 14.2 都市化和工業化對環境的影響

39 都市化和工業化迅速發展的原因 配合急速的人口增長 農民舉家遷至市區→市區住屋及基建發展帶來壓力 社會轉型(工商業、旅遊業發展令土地需求增加

40 開闢土地對環境的影響 由農業用地轉變得來→影響土壤質素 光禿地面的土地易被雨水沖走→污染水體

41 填海對環境的影響 使沿海範圍的地貌和水文改變 填海物料危害海洋生物生命
挖掘海床時翻起的泥土→阻礙陽光透進水中→減慢光合作用速率→水含氧量下降

42 都市化和工業化對環境的利弊 都市化和工業化對環境的衝擊 土壤侵蝕→破壞野生生境 糧食產量減少 資源消耗量大增 增加水浸和山泥傾瀉危險
造成酸雨及全球暖化 污水→危害人類健康 焚燒固體廢物→空氣污染

43 都市化和工業化對環境的好處 市區出生率較低→紓緩人口增長對環境資源的需求 較優質的環境教育 投放於市區環境工作的資源較多
市區的土地使用效率較高 市區發展大型運輸工具 市區運輸的路程較短→更有效落實循環再用計劃等環境管理計劃


Download ppt "人口與資源利用 蔡璧楠(1) 羅茵婷(10) 黃舒明(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