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项目二 牛的生物学特性 主讲:张 华 琦 专业:畜牧兽医
2
学 习 目 标 了解牛的毛色、形态特征,熟悉牛的主要生理指标。 熟悉牛的采食、饮水等行为特征。
了解牛的反刍、嗳气等消化生理现象,掌握牛的瘤胃功能。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牛的生物学特征表现判断牛的健康状况的能力。
3
理 论 知 识 牛的生物学分类 牛的生物学特性 体尺测量 体重估计 齿龄 实训项目 体尺测定与体重估计 齿龄辨别
4
任务一 了解牛的生理特征 一、毛色特征 牛的毛色变化多端,主要具有黑、黄、白、红、灰及各种相间的毛色。 毛色一般无直接的经济意义。
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毛色与调节体温及抵抗蚊蝇袭击的能力有关,浅色牛比深色牛更能适应炎热的环境条件。 毛色的主要意义是作为重要的品种特征,也常是育种工作中的性状之一。
5
二、一般形态特征 (一)角 角是牛的防御器官,角的有无和形状是牛品种特征的表现。我国的大部分黄牛品种有角;常见的无角品种有海福特牛和安格斯牛等。 (二)肩峰与胸垂 肩峰指牛鬐甲部的肌肉状隆起,胸垂指胸部发达的皮肤皱褶。瘤牛和我国的南方牛具有明显的肩峰与胸垂。雄性激素有助于肩峰与胸垂的发育,因此,一般公牛肩峰与胸垂比母牛发达。 (三)体型 牛的体型与其经济性状一致,肉用牛通常呈矩形,乳用牛一般呈楔形。
6
三、牛的主要生理指标 (一)脉搏 牛的脉搏随年龄而变化。初生犊牛最高,70~80次/分钟,以后则减少,二岁时40~60次/分钟。母牛泌乳及怀孕后期脉搏次数比空怀时高。 (二)呼吸 牛正常的呼吸次数是20~28次/分钟,其变化规律与脉搏的变化基本相同。 (三)体温 牛的正常体温范围是37.5℃~39.1℃。
7
四、牛的适应性 (一)牛对环境温度的适应 牛对低温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强,但不能耐受高温,最适环境温度是10℃~20℃。
不同品种牛对高温的适应性不同。 环境温度高,会使牛的采食量大幅度下降;高温降低公牛的精液品质和母牛的受胎率。 牛对低温环境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当气温从10℃降到-15℃时,对牛的体温并无明显影响。 低温对牛仍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牛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必需增加采食并提高产热,消耗大量能量;二是寒冷的环境条件,抑制母牛的发情和排卵。
8
(二)牛对空气湿度的适应性 在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升高,会抑制蒸发散热,对牛的热调节不利,使热应激加剧;而在低温条件下,空气湿度升高,会加快非蒸发散热,牛体的散热量增大,会促使产热量相应提高。 牛对湿度的适应性常取决于环境温度,高温高湿的环境对牛不利,而凉爽干燥的环境适宜于牛发挥其生产潜力。 空气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
9
(三)牛对高海拔的适应性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空气含氧量减少,海拔每升高100米,空气温度约降低0 .6℃。
牛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具在品种特异性,如瑞士褐牛、西门塔尔牛对高海拔的适应性较强。
10
任务二 熟悉牛的行为特征 一、牛的采食行为 牛的上颌无门齿,其作用由坚硬的齿板所代替,采食时依靠长而灵活有力的舌卷入口中,以下颌门齿与上颌齿板将饲草咬住,依靠舌和头的转摆动作将牧草扯断。 牛在采食时不经过仔细咀嚼即将饲料咽下 由于牛嘴唇厚,牧草高度低于 5cm 时,放牧的牛不易吃饱。 自由采食情况下,牛全天的采食时间约6~9h,放牧的牛的采食时间受牧草的状况的影响,一般比舍饲的牛采食时间长。 成年泌乳牛的干物质进食量为体重的3.0~3.5%,干乳牛约为体重的2.0%,生长肥育牛约为体重的2.4~2.8%,肥育后期牛约为体重的2.0~2.3%。 牛喜食青绿饲料和块根,喜好带甜、咸味的饲料。
11
自由采食情况下,牛全天采食时间约6-8小时,放牧的牛比舍饲的牛采食时间长。
二、牛的采食 自由采食情况下,牛全天采食时间约6-8小时,放牧的牛比舍饲的牛采食时间长。 当气温低于20℃时,自由采食时间有68%分布在白天。
12
当气温超过27℃时,白天采食 时间相对减少。天气过冷时,采 食时间延长。牛一天有4个采食高 峰期,即日出前不久、上午的中 段时间、下午的早期和近黄昏,且 以日出前不久、上午的中段时间 为主。
13
肥育后期牛的干物质进食量为 体重的2.0%-2.3%。 牛的采食量 受饲料品质、日粮组成、牛的生理 状况、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14
二、饮水 牛饮水时把嘴浸入水中吸水。 饮水量因环境温度和采食饲料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每天需饮水30L~70L。
15
三、牛的反刍行为 牛是反刍动物,反刍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行为。牛采食时非常粗糙,饲料未经仔细咀嚼就匆匆将食物吞咽入瘤胃。当其休息时,在瘤胃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和软化的饲料刺激瘤胃前庭和食管沟的感受器,兴奋传至神径中枢,引起瘤胃逆呕,食团返送到口腔,仔细咀嚼并混入唾液,重新咽下,这一过程叫反刍。 牛反刍行为的建立,与瘤胃发育有关,一般约在3~6周龄时开始出现反刍,3~4月龄趋于正常,6月龄基本建立完善的复胃消化功能。 健康的成年牛,一般在采食30~60分钟后开始反刍,一昼夜约反刍9~16次,每次反刍持续时间15~45分钟。 牛反刍频率和时间受牛年龄和牧草质量的影响。 疾病、发情、饥饿、分娩等都影响反刍。
16
四、牛的排泄行为 牛的排泄次数和排泄量与其采食饲料的性质和数量、环境温度及自身因素等有关。
牛一天一般排尿8~10次,排粪12~18次。荷斯坦牛一天可排粪40kg。 牛不会固定在某一区域排泄,牛对粪便毫不在意,经常行走和躺卧在排泄物上。
17
五、牛的其它行为 (一) 运动 牛在开始放牧或舍饲后刚进入运动场时,常表现嬉耍性的行为,如腾跃、蹴踢,喷鼻,鸣叫和摇头等,且幼牛更为活跃。
(二) 群体行为 牛群在长期共处过程中形成群体等级制度和群体优胜序列。在一个新群体中,各牛可能相互争锋,根据各自的体重和强弱确定等级地位。 (三) 休息 牛一天约休息9~12h,有时游走,有时躺卧,姿势表现出个体的喜好。卧下有利于增加腹部压力,促进反刍。牛不能持续长时间以站立姿势得到很好的休息,为了保持健康,牛一昼夜至少躺卧休息3h。
18
任务三 熟悉牛的消化特征
19
任务三 熟悉牛的消化特征 一、牛的消化道特征 (一)口腔
牛的唇、齿和舌是主要的摄食器官。牛舌长而灵活,可将草料送入口中;唇厚而不灵活,但当采食鲜嫩的青草和小颗粒饲料时,唇是重要的采食器官。 牛有发达的唾液腺,唾液分泌量大,每头牛每天的唾液分泌量为100L~200L,唾液中含有的碳酸盐和磷酸盐等缓冲物质和尿素等,对维持瘤胃内环境和内源性氮的再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20
牛的牙齿 003 上切齿+上犬齿+前臼齿 犊 牛: = 403 下切齿+下犬齿+前臼齿 0033 上切齿+上犬齿+前臼齿+后臼齿
003 上切齿+上犬齿+前臼齿 犊 牛: = 403 下切齿+下犬齿+前臼齿 上切齿+上犬齿+前臼齿+后臼齿 成年牛: = 4033 下切齿+下犬齿+前臼齿+后臼齿
21
(二)复胃 牛是复胃动物,胃由四个胃室构成,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其中前三个胃称为前胃,只有第四个胃有胃腺,能分泌消化液,故又称为真胃。 牛刚出生时,皱胃最大,随着牛犊对植物饲料的采食增加,瘤胃和网胃迅速发育,而皱胃增长缓慢,容积相对变小,6月龄幼牛的复胃结构和功能与成年牛接近。
22
反刍动物的复胃示意图
23
(二)复胃 成年牛的胃容积较大,一般成年奶牛的胃容积可达250L,成年肉牛和役牛为100L左右。瘤胃容积最大,约占胃总容量的80%左右,占据腹部的左半侧和右侧下半部,是微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网胃位于瘤胃前侧,靠近胸隔膜,与心包仅距5cm,上方与瘤胃相连,下方与瓣胃相通,约占胃总容量的5%左右,其功能与瘤胃类似。 瓣胃位于腹腔的右侧,约占胃总容量的7%~8%左右,瓣胃黏膜形成百余片大小、宽窄不等的叶片,故又称“牛百叶”,前接网瓣胃口,后接瓣皱胃口与皱胃相通。 皱胃位于腹腔右侧,前边与瓣胃相连,后与小肠相通,约占胃总容量的7%~8%左右,其黏膜光滑柔软,有胃腺,能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可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24
(三)肠道 牛的肠道包括小肠、大肠、盲肠和直肠。小肠发达,成年牛的小肠长约为35~40m,盲肠为0.75m,结肠为10~11m。
小肠是牛对营养物质进行化学性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25
二、牛特殊的消化生理现象 (一)反刍 (二)嗳气
由于瘤胃中寄居的大量细菌和原虫的发酵作用产生多种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等,导致胃壁张力增加,刺激瘤胃壁的压力感受器,引起瘤胃由后向前收缩,压迫气体经食管由口腔排出,这一过程称嗳气。牛平均每小时嗳气17~20次。通过嗳气排出的甲烷是带走大量的饲料能量。 当牛采食大量带有露水的豆科牧草和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时,胃发酵作用急剧上升,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则出现“臌气”。
26
(三)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始于贲门,延伸至网瓣胃口,是食管的延续,是一肌肉皱褶,犊牛的食管沟发达,可闭合成管,成年牛食管沟闭合不严。
在犊牛期,当牛受到与吃奶有关的刺激时,食管沟闭合,形成一中空闭合的管道,将奶绕过瘤胃和网胃,直接进入瓣胃和真胃进行消化,此过程称为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反射避免了奶进入瘤胃和在瘤胃中发酵产生消化障碍。 在人工哺乳时应注意不要让犊牛吃奶过快而超过食管沟的容纳能力,导致奶进入瘤胃,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情况下,哺乳期结束后的育成牛和成年牛的食管沟反射逐渐消失。
27
5、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是牛网胃壁上自贲门向下延伸到皱胃的肌肉皱褶。在犊牛期,当牛受到与吃奶有关的刺激时,食管沟闭合,将奶绕过瘤胃和网胃,直接进入瘤胃进行消化,此过程称为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反射避免了奶进入瘤胃和在瘤胃中发酵产生消化障碍
28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大部分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被微生物消化成挥发性的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 牛可部分消化单胃动物所不能消化的粗纤维。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被消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甲烷而排出体外,是一种损失。
29
牛对粗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饲料中的粗蛋白分为真蛋白和非蛋白氮两部分。 一部分真蛋白和全部非蛋白氮在瘤胃被微生物降解为氨基酸和 NH3,再合成微生物蛋白。
30
饲料中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真蛋白(称过瘤胃蛋白)和瘤胃微生物合成的微生物蛋白在真胃和小肠中被消化为氨基酸后吸收。牛可利用非蛋白氮(如尿素等)合成微生物蛋白供牛自身利用。
31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饲料中的脂肪大部分在瘤胃中水解为甘油和挥发性脂肪酸。 大部分降解出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中被氢化为饱和脂肪酸。 一小部分甘油在瘤胃中被降解为丙酸。
32
脂肪酸和未被降解的甘油在真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吸收。饲料中脂肪对瘤胃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对粗纤维的消化有不利影响。
33
瘤胃微生物对维生素的合成 瘤胃微生物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在一般情况下,基本可满足牛对这些维生素的需要。
在一般情况下,成年牛的饲料中可不考虑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K的添加,但必须考虑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添加。 在犊牛的瘤胃功能发育完成以前,在饲料中同样应考虑B族维生素、维生素K的添加。
34
牛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特性 成年牛的主要能量来源靠挥发性脂肪酸提供,一小部分来源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和体内糖原异生作用产生的葡萄糖。
成年牛体脂和乳脂的合成主要以挥发性脂肪酸为原料。
35
成年牛一半以上的饲料蛋白质 经过了瘤胃微生物分解与再合成的 过程,对必需氨基酸的反应不如单 胃动物敏感。补充某些必需氨基酸 时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其在瘤胃中被 微生物降解。
36
成年牛采食的饲料在瘤胃经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中有部分能量损失,因而一般而言能量利用效率较单位动物低。不同的日粮组成所产生的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不同,不同的挥发性脂肪酸用于维持、产奶、体沉积时的效率不同。
37
四、牛对冷热环境的适应性 牛的祖先为寒带动物,体积大,单位重量的体表面积小,虽有许多汗腺但血管供应微弱,因而散热机能不发达,耐寒而不耐热。 在高温环境下,牛食欲下降,反刍减少,消化机能明显降低,生产性能严重下降。 牛为单胎动物,双胎较少。
38
牛的初情期为6-12月龄,性成熟期为8-14月龄,初配年龄为14-24月龄,随品种、营养、饲养管理、气候等因素而异。
五、牛的繁殖特性 牛为单胎动物,双胎较少。 牛的初情期为6-12月龄,性成熟期为8-14月龄,初配年龄为14-24月龄,随品种、营养、饲养管理、气候等因素而异。
39
仅在夏秋季发情,牛的发情周期为 18-25天,平均21天,发情持续期平 均为18小时。牛的妊娠期平均为280 天。
牛为终年发情,北方牧区的黄牛 仅在夏秋季发情,牛的发情周期为 18-25天,平均21天,发情持续期平 均为18小时。牛的妊娠期平均为280 天。
40
六、牛的体尺测量与体重估计 通过体尺测量和体重估计可了解牛体各部位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状况。 常用测定项目: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四项。
体高:由鬐甲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体斜长:由肩端至坐骨端的距离。 体直长:由肩端至坐骨端后缘垂直线的水平距离。 胸围:由肩胛骨后角垂直体轴绕胸一周的周长。 管围:管骨最细处的周长,一般在左前腿胫骨由下向上三分之一处测量。
41
1. 牛的体尺测量与体重估计
42
1. 牛的体尺测量与体重估计 可通过测量牛的体尺来估算体重 乳用型牛:体重(kg)=[胸围(m)]2×体直长(m) ×87.5
肉用型牛:体重(kg)=[胸围(cm)]2×体斜长(cm) ÷ (Johnson提出,适用于国外大型肉牛品种) 水牛:体重(kg)=[胸围(cm)]2×体斜长(cm) ÷12700
43
2. 牛的年龄鉴别 年龄鉴别的依据 牙齿:准确性好 角轮:准确性差 外貌:准确性差 根据八颗门齿的发生、脱换和磨损情况鉴别牛的年龄。
44
2. 牛的年龄鉴别 牛牙齿的排列
46
2. 牛的年龄鉴别 黄牛的年龄鉴别 一般在1.5~2.0岁开始换齿,永久齿长出以后,齿面逐渐磨损,出现齿星。
47
2. 黄牛的年龄鉴别 1.5~2岁开始换齿,永久齿长出。 “对牙” 3岁内中间齿长出,“四牙” 4岁外中间齿长出,“六牙”
5岁隅齿长出,“齐口” 12.岁永久齿全部磨损,呈三角形或圆形齿星。“八珠”
48
2. 牛的年龄鉴别 水牛的年龄鉴别 水牛比较晚熟,一般牙齿的脱换和磨损特征的出现比黄牛晚一年。 可根据牙齿的变化对照黄牛加一岁计算。
49
2. 牛的年龄鉴别 黄牛14岁以上,水牛16岁以上,齿间隙增大,牙齿磨损变短,之后开始脱落,俗称“崩牙”。
50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