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知难行易” ■三民主义
2
导入 孙中山故居(广东中山市翠亨村) 年轻时的孙中山(17岁)
3
导入 《伦敦蒙难记》 广州博济医院 孙中山于1896年冬用英文撰写,后译成中文。书中记载了孙中山避居英国伦敦时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绑架、后得以脱险始末,为研究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史料。 1886年,孙中山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以后曾有一段时间从医。
4
导入 兴中会成立(想像画) 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5
导入 孙中山就职的誓词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
导入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7
“知难行易”
8
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9
《孙中山全集》书影
10
孙文学说是指孙中山先生思想中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又名“知难行易学说”。为什么孙中山先生要强调“知难行易”?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力行实践,不要空说、空想。 这本书写于1918年,1919年5月20日发表于上海。内容共有八章,孙中山先生并在中举了十个事例来论证知难行易学说,期能藉由此思想的传达,勉励国人力行实践,重振人心,改造国人传统“知易行难”的错误心理。
11
1918年12月30日,孙中山先生手书“孙文学说”序原稿。
12
孙中山手书“知难行易”
13
孙中山先生说明“知难行易”的道理,在书中举了十个生活中的例证说明。这十个例证分别是:
( 1) 以饮食为证:饮食之事,人人由之,天天行之。但没有学过生理学的人不能知其道,这是饮食之知难。然饮食人人皆会,这是行易——不知亦能行。 (2) 以用钱为证:钱是交易的媒介,人人日日在用钱,这是用钱之行易,但钱之本质如何?有何功用?又如何产生及演进?则非一般人所能知这便是。 (3) 以作文为证:人人都会提笔写文章,这是作文之行易,但不知文法、文理者比比皆是,作文之知难。 (4) 以建屋为证:施工造屋不难,是为行易,构图设计非有高深特别知是不行,是为知难。 (5) 以造船为证:明朝郑和无科学之造船知识亦无机械以代人工,竟能在14个月中造出64艘大船,证明造船之行易,造船之知难。
14
(6) 以筑城为证:秦代没有科学、没有机器、没有工程学,竟能筑成万里长城,足证筑城之知难与易行。
(7) 以开河为证:隋炀帝用蛮法开凿3000余里的大运河,但不知工程学原理,足证知难行易学说。 (8) 以电学为证:指南针能在毫无电学、磁学知识情况下得以证明;同样的,用电的人多,知电的人少,足证知难行易之说。 (9) 以化学为证:国人很早就懂得制陶、做豆腐,其制作过程,有许多的化学程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0) 以进化为证:人类繁衍、循行了千百万年,默默行进化之实:然进化之知直至达尔文出,方然豁然开朗。 孙中山先生从人类历史事件与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中,找出十件事为例证,来说明行易知难的理由,凡“知”之彻底者,“行”之必易。知和行是可以互相增进的,我们必须由行而知,因知而更行,所以力行为最重要。
15
知与行的关系: 对于“知”和“行”之间的关系,孙中山先生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他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中,来了解孙中山先生对“知行关系”的看法。 (1)孙中山把人类的进化过程区分为三时期,并对这三个时期人类的知、行关系提出观察: A.草昧时期,是不知而行的时期; B.半昧进入文明的时期,是行而后知的时期; C.科学发明之后,则是知之而后行的时期。 (2)孙中山先生对知行问题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A. “不知而行”、“行而后知”、“知而后行”三个时期皆着重在“行”,具体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B.孙中山先生认为知难行易。 C.孙中山先生进一步主张,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以及有志竟成。
16
能知必能行 孙中山先生认为,科学时代应知而后行,方可免于错误与费时,而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我们必须因行而知,因知而后行,如此递进不已,事业方能成功。 不知亦能行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类知的进步皆发轫于不知而行也,例如在人类草昧时期,利用模仿和一己之经验,以谋求生存,即证明了不知亦能行。 有志竟成 有志竟成是孙文学说的结论。孙中山先生立志革命,历十次失败才成功,此一事实也证明了有志竟成。所以他在孙文学说第一章中曾说:“倘能证明知难而行非难也,使中国人无畏而乐于行,则中国之事大有可为矣。”很明显,他是鼓励国人应该要去力行!
17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怎么办?》第187页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18
《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毛泽东 (1937年7月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
19
美国著名现代化学者英格尔斯(Alex Inkeles)
英格尔斯著作《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书影 在科学发达的现代,人们是先求“知”,并在“知”的指导下而“行”,努力避免“行”的盲目性,提高“行”的自觉性,这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的历史必然。
20
“知难行易”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孙中山为革命建设事业提出的新的思维方式。
21
三民主义
22
1905年8月20日,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日后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
23
孙中山与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合影(1906年4月)
24
同盟会于1905 年 11月创办了机关报《民报》。
25
孙中山在《民报》第一号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图为民报发刊词。
全文
26
图为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卧者)与《民报》汪精卫、章炳麟(左二、五)等人合影。
28
手改三民主义演讲记录原稿
29
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图为门前挂有当时起义军十八星旗的湖北军政府外观。
30
孙中山题词 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月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31
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32
孙中山就职时发布的宣言书 南京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33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1912年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孙中山、黄兴等参加临时参议院成立典礼。前排左起第三人为黄兴,第四人为孙中山。
34
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
35
孙中山为了用法律形式把民主共和制度确立起来和防止袁世凯集权专制,于1912 年3月11日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是该约法的部分条文。
36
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和俄国政府代表越飞在上海联名发表《孙越宣言》。
37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3年1月26日) 孙逸仙博士与苏俄派至中国特命全权大使越 飞授权发表下记宣言。在越君留上海时,与孙逸仙博士为数度之谈话,关于中俄间关系,披沥其许多意见,对以下各点,尤 为注意。 一、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使此项共产制度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也。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感。且以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君并确告孙博士,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 二、为明了此等地位起见,孙逸仙博士要求越飞君再度切实声明1920年9月27日俄国对中国通谍列举之原则。越飞君比向孙博士重行宣言,即俄国政府准备且愿意根据俄国抛弃帝政时代中俄条约(连同中东铁路等合同在内)之基础,另行开始中俄交涉。
38
三、因承认全部中东铁路问题,只能于适当之中俄会议解决,故孙逸仙博士以为现在中东铁路之管理,事实上现在只能维持现况;且与越飞同意,现行铁路管理法,只能由中俄两政府不加成见,以双方实际之利益与权利,权时改组。同时,孙逸仙博士以为此点应与张作霖将军商洽。 四、越飞君正式向孙博士宣称(此点孙自以为满意):俄国现政府决无亦从无意思与目的,在外蒙古实施帝国主义之政策,或使其与中国分立,孙博士因此以为俄国军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缘为中国实际利益与必要计,中国北京现政府无力防止因俄兵撤退后白俄反对赤俄阴谋与抵抗行为之发生,以及酿成较现在尤为严重之局面。 越飞君与孙博士以最亲挚有礼之情形相别,彼将于离日本之际,再来中国南部,然后赴北京。 1923年1月26日 孙逸仙 越飞 签字于上海 据《外交月报》第二卷第一期 (1933年1月15日出版) 《孙越宣言全文与国共联合》
39
1924年1月20日至1月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图为会址——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礼堂。
40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开幕式上发表演说,阐明改组国民党的意义。
41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42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宣言节选
43
孙中山题词
44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
45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这篇宣言,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时代。在这以前,三民主义是旧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旧的半殖民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旧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 在这以后,三民主义是新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新的半殖民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这种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 …… 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是在中国革命作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时代产生的。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6
1924年1—8月,孙中山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成为广东大学一部分)礼堂演讲三民主义。图为演讲时的情形。
47
黄埔军校旧址
48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主持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图为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阐明建立革命军的意义和方法。
49
恽代英,1926年5月被中国共产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党团干事。
50
萧楚女,1926年到黄埔军校任军校政治讲师。 萧楚女编写的《帝国主义讲授大纲》等教材
51
聂荣臻(前排右三)与黄埔军校政治部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52
1924年,周恩来奉命从欧洲回国。这是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周恩来。
53
熊雄,1925年9月回国,分配到黄埔军官学校任政治大队副队长,1926年1月,熊雄调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54
1924年7月23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出席苏联首席军事顾问巴甫洛夫(在东江落水殉职)的追悼会。
55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奋斗”、“救中国”。图为孙中山的遗容。
57
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前一个革命阶段中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亚洲许多实行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国家,也发生了不小的影响。
——周恩来
58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纪念孙中山先生》
59
孙中山的政治遗嘱
60
国事遗嘱 (1925年3月11日)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孙文三月十一日补签 笔记者汪精卫 证明者宋子文 邵元冲 戴恩赛 孙科 吴敬恒 何香凝 孔祥熙 戴季陶 邹鲁 据北京《晨报》1925年3月14日 影印遗嘱原件(同生照相馆摄影)
61
孙中山的家事遗嘱
62
家事遗嘱 (1925年3月11日)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孙文 三月十一日补签 笔记者 汪精卫 证明者 宋子文 邹 鲁 邵元冲 孔祥熙 吴敬恒 何香凝 孙科 戴季陶 戴恩赛 据北京《晨报》1925年3月14日 影印遗嘱原件(同生照相馆摄影)
63
知识链接 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主义比较起来,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第一,相同部分。这就是两个主义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上的基本政纲。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同共产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上是相同的。由于这些相同,并由于三民主义见之实行,就有两个主义两个党的统一战线。忽视这一方面,是错误的。 第二,不同部分。则有:(一)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相同。共产主义的全部民主革命政纲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部分。如果它不补足这些,并且准备实行起来,那对于民主政纲就只是基本上相同,不能说完全相同。(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共产主义于民主革命阶段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因此,于最低纲领之外,还有一个最高纲领,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三民主义则只有民主革命阶段,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因此它就只有最低纲领,没有最高纲领,即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三)宇宙观的不同。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所谓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二者是相反的。(四)革命彻底性的不同。共产主义者是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即有革命彻底性。三民主义者除了那些最忠实于革命和真理的人们之外,是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讲的和做的互相矛盾,即没有革命彻底性。上述这些,都是两者的不同部分。由于这些不同,共产主义者和三民主义者之间就有了差别。忽视这种差别,只看见统一方面,不看见矛盾方面,无疑是非常错误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64
自我测评 概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历史影响: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新三民主义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65
结 束
66
《民报》发刊词 (1905年10月20日) 近时杂志之作者亦夥矣。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感。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夫缮群之道,与群俱进,而择别取舍,惟其最宜。此群之历史既与彼群殊,则所以掖而进之之阶级,不无后先进止之别。由之不贰,此所以为舆论之母也。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67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嗟夫!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游五都之市,见美服而求之,忘其身之未称也,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翳我祖国,以最大之民族,聪明强力,超绝等伦,而沉梦不起,万事堕坏;幸为风潮所激,醒其渴睡,旦夕之间,奋发振强,励精不已,则半事倍功,良非夸嫚。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在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吾于《民报》之出世觇之。 据《民报》第一号孙文《发刊词》 返回
68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节选) (1924年1月23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节选) (1924年1月23日) 国民党之主义维何?即孙先生所提倡之三民主义是已。本此主义以立政纲,吾人以为救国之道,舍此末由。国民革命之逐步进行,皆当循此原则。此次毅然改组,于组织及纪律特加之意,即期于使党员各尽所能,努力奋斗,以求主义之贯彻。去年11月25日孙先生之演说,及此次大会孙先生对于中国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之演述,言之綦详。兹综合之,对于三民主义为郑重之阐明。盖必了然于此主义之真释,然后对于中国之现状而谋救济之方策,始得有所依据也。 (一)民族主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69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辛亥以前,满洲以一民族宰制于上,而列强之帝国主义复从而包围之,故当时民族主义之运动,其作用在脱离满洲之宰制政策与列强之瓜分政策。辛亥以后,满洲之宰制政策已为国民运动所摧毁,而列强之帝国主义则包围如故,瓜分之说变为共管,易言之,武力之掠夺变为经济的压迫而已,其结果足使中国民族失其独立与自由则一也。国内之军阀既与帝国主义相勾结,而资产阶级亦眈眈然欲起而分其馂余,故中国民族政治上、经济上皆日即于憔悴。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之解放。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帝国主义受民族主义运动之打击而有所削弱,则此多数之民众,即能因而发展其组织,且从而巩固之,以备继续之斗争,此则国民党能于事实上证明之者。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70
第二方面:辛亥以前,满洲以一民族宰制于上,具如上述。辛亥以后,满洲宰制政策既已摧毁无余,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所要求者即在于此。然不幸而中国之政府乃为专制余孽之军阀所盘踞,中国旧日之帝国主义死灰不免复燃,于是国内诸民族因以有杌陧不安之象,遂使少数民族疑国民党之主张亦非诚意。故今后国民党为求民族主义之贯彻,当得国内诸民族之谅解,时时晓示其在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之共同利益。今国民党在宣传主义之时,正欲积集其势力,自当随国内革命势力之伸张,而渐与诸民族为有组织的联络,及讲求种种具体的解决民族问题之方法矣。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二)民权主义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民权运动之方式,规定于宪法,以孙先生所创之五权分立为之原则,即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已。凡此既以济代议政治之穷,亦以矫选举制度之弊。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71
(三)民生主义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举此二者,则民主主义之进行,可期得良好之基础。于此犹有当为农民告者: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农民之缺乏资本至于高利借贷以负债终身者,国家为之筹设调剂机关,如农民银行等,供其匮乏,然后农民得享人生应有之乐。又有当为工人告者:中国工人之生活绝无保障,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此外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凡此皆民生主义所有事也。
72
中国以内,自北至南,自通商都会以至于穷乡僻壤,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因其所处之地位与所感之痛苦,类皆相同,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国民党于此,一方面当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以期增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实力;一方面又当对于农夫、工人要求参加国民党,相与为不断之努力,以促国民革命运动之进行。盖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 中国为农业的国家,故军队多由农民征集补充而成,乃不为民利捍卫,又不助人民抵抗帝国主义,而反为帝国主义所操纵之军阀,以戕贼人民之利益;国民党于此,认为有史以来奠大之矛盾。其所以然之故,在于中国经济落后,农民穷苦,不得已而受佣于军阀,以图几微之生存。其结果,乃至更增贫困,加人民以压迫,使流为土匪而不顾。欲除此种矛盾,使军队中农民真实之利益与其现在所争之利益无相妨之弊,国民党将于一般士兵及下级军官中极力宣传运动,使知真利所在,立成革命的军队,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73
凡助国民党奋斗以驱除民贼、建设自卫的革命政府之革命军,国民对之当有特殊待遇。每革命军人于革命完全成功之后,愿意归农,革命政府行将给以广田,俾能自给而赡家族。
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其真释具如此。自本党改组后,以严格之规律的精神,树立本党组织之基础,对于本党党员,用各种适当方法施以教育及训练,使成为能宣传主义、运动群众、组织政治之革命的人才。同时以本党全力,对于全国国民为普遍的宣传,使加入革命运动,取得政权,克服民敌。至于既取得政权树立政府之时,为制止国内反革命运动及各国帝国主义压制吾国民众胜利之阴谋,芟除实行国民党主义之一切障碍,更应以党为掌握政权之中枢。盖惟有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的民众之本据,能为全国人民尽此忠实之义务故耳。 …… 返回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