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2
导入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斯大林逝世翻开了苏联历史新的一页。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几次进行经济改革,但是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赫鲁晓夫改革
4
赫鲁晓夫(1894—1971)
5
1913—1955年俄国和苏联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甲类)和消费资料(乙类)所占比例:
——《苏联国民经济》第52页
6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00、116页
7
1956年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描述了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迫切期望。信中写道:“……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个别的成就不能改变这种景象。历史上就出现过人们跑离土地的事!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我们的人民为报刊上公布的有关收获庄稼进程的数字感到高兴。但我们以什么样的努力代价才取得这些成绩的!这些成就并不来自组织生产的集体农庄。” ——《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第148—149页
8
为了在东部地区开垦荒地,“更充分地利用西伯利亚的农业潜力”,仅1954年上半年的时间里就有40000人去了西伯利亚的垦荒区。国家在1955—1956年间调往东部地区的拖拉机(以15匹马力计算)达20多万台。此数约为全国提供给农业的机器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哈萨克斯坦、乌拉尔、阿尔泰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萨拉托夫和斯大林格勒州,以及北高加索的部分地区,总计开垦出约3600万公顷的荒地。开垦荒地的最初成效是明显的,并且在1954年就表现了出来。1954年的春播面积一下子就增加了945万多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了近640万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增加了358万多公顷)。 ——赫鲁晓夫:《在苏联建设共产主义和发展农业》第1卷第337页、第306页 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地的产量为 3720万吨,约为总产量的 43%。新垦区的谷物生产增加得尤为显著。这一年,西伯利亚西部各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一倍。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35%。而阿尔泰地区则几乎增加了三倍。 ——《苏联的农业(统计资料集)》第90—91页
9
从1958年春天开始将机器拖拉机站的农机具及其他装备出售给集体农庄,到1959年初,就全国范围而言,农业机器拖拉机站的改组工作就大体完成了。到1959年1月1日,98.5%的集体农庄(76791个)买进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技术装备,其中拖拉机482000台,联合收割机214500台(为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在1958年初所拥有的拖拉机总数的4/5,联合收割机总数的2/3)。 ——《苏联农业(统计资料汇编)》第76页
10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
11
“许多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广泛地利用玉蜀黍作饲料,这并不是偶然的。而在苏联,即使是在最适于种植玉蜀黍的地方,玉蜀黍也只占极少的面积。”“必须采取坚决的措施来扩大粮食玉米的生产,并大大扩大种植青饲料玉米的地区”。 ——赫鲁晓夫:《在苏联建设共产主义和发展农业》,第1卷,第27页,第28页 缩短工人工作时间,某些部门的工人每天工作时间改为7小时,井下、地下施工工人及从事某些特别危险的工作的工人改为每天6个小时;提高工资,全国产业工人年平均收入由1953年的925卢布到1959年上升到1160卢布; ——《1958年苏联国民经济》第127页
12
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苏联农业获得丰收
13
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
14
1961年10月,在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二十二大”决议和苏共新纲领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加强经济核算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改革思想和方向。《纲领》强调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经济领导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是争取共产主义斗争中的伟大的创造力量。 ”
15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 。
16
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
17
加加林 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
18
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
19
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 返 回 返 回
20
勃列日涅夫改革
21
勃列日涅夫(1906—1982)
22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1960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40亿卢布,1975年增为8626亿卢布。工业产量增长迅速。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从5070亿度增至10386亿度,石油产量从2.4亿吨增为4.9亿吨,钢产量从9100万吨增为1.4134亿吨,汽车的年产量从62万辆增为196万辆。农畜产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1961—1965年间,谷物的年平均产量为1.3亿吨,肉类为930万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1975)的年平均产量,谷物为1.8亿吨,肉类为1400万吨。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3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400 潜射导弹 656 121 1015 战略轰炸机 545 155 432 135 核弹头 4300 1300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350 340 210 440 坦克 8500 32400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5100 4000 4600 水面战舰 360 320 172 240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
24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返 回 返 回
25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26
戈尔巴乔夫(1931年—)
27
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
28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于1987年签订《华盛顿条约》,结束了双方在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
29
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国内开始的根本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最近2至3年内保证从过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过渡到民主的、主要是以经济方法、以集中和自我管理的理想结合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了私有制,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 、“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
30
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
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 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增长负10%。 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95%缺货;在200多种食品中,180多种缺货。许多大城市不得不实行凭票供应、凭身份证供应和限量供应。在物价暴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 1989年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90年达1/3,失业人口达2000万人。
31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32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他承认,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他强调,“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33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围内,对斯大林模式的明显不适应部分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本人最终也被迫下台。因此,赫鲁晓夫改革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材料二 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参考上述两种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4
以苏联经济改革为鉴,讨论我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自我测评 以苏联经济改革为鉴,讨论我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返 回 返 回
35
结 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