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环境监测 马继平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上开设的。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本课程在本专业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是在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上以环境监测理论为指导,是多种理论和技术的集合应用,是衡量本专业学生水平的主要准绳之一。
3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研究各环境要素,特别是水、大气、土壤和固体废物等的组成及性质;
应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手段,对水、大气和土壤等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检测; 了解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程度; 为水、大气的净化和污染治理,为固体废物的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再利用,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提供技术依据。
4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环境监测中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3. 掌握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4. 具有一般的环境监测项目监测方案设计能力 5. 了解遥感监测技术、自动监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6.了解国内外监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7. 掌握环境分析和检测的基本操作技能
5
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56学时(第1-14周)。 其中:理论课学时:40学时; 实验学时:16学时 监测实习:19-20周,2周时间
6
目录 绪论 水和废水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 土壤质量监测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7
第一章 绪论 环境科学: 分类 特点: 环境监测“坐标方位”: 研究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质学等。
第一章 绪论 环境监测“坐标方位”: 环境科学: 研究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质学等。 环境基础科学 环境应用科学 环境社会学 分类 环境工程学,环境医学和环境监测等。 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法学等。 特点: 都与怎样描述和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有关。
8
简单定义 环境监测: 通过对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以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是否污染及其污染程度)的学科。 它是研究环境科学的基础和手段
环境质量,必须对各种有关污染因素、环境因素在一定 范围、时间、空间进行测定,分析综合测定数据, 才能对环境质量作出确切评价。
9
环境监测包括 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重点)
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 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映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 对区域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
11
本章内容 (目的,分类,技术,标准)
12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 掌握按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分类环境监测的两种方法。
13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作用) 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源提供依据。 3.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服务。
14
二. 环境监测分类 1.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特例监测)监测:
二. 环境监测分类 (按目的、对象分类) 1.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特例监测)监测: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15
监视性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现状,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包括: 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 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16
特定目的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最短时间确定污染物种类,对人类环境危害,污染因子扩散情况,控制方法等。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简易监测、遥感等手段。 如,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污染了松花江水环境,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 仲裁监测 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中产生矛盾进行监测。由国家指定具有质量认证资质的部门进行,提供有法律责任的数据,供执法部门仲裁。
17
特定目的监测 考核验证监测 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检测方法验证,污染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 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提供服务性监测。如,环境评价时按照评价要求的监测。
18
研究性监测 针对科学研究进行的高层次监测。 例如, 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 新污染因子的监测方法 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样品复杂、干扰严重的监测方法研究
19
2.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噪声监测: 水质监测: 放射性监测: 空气监测: 卫生监测等 土壤监测:
水质监测: 噪声监测: 放射性监测: 空气监测: 卫生监测等 土壤监测: 固体废物监测: 生物监测: 生态监测:
20
思考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监测进行分类,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包括 、 和 。 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1
思考题 下述中属于特定环境监测的是( )。 A. 污染事故监测 B. 仲裁监测 C. 考核监测 D. 新建企业周围环境现状监测 ABCD
22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 掌握环境污染的特点和优先监测的原则。 了解污染物监测中用的较多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23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1.被动监测: 20世纪50年代,危害大的污染物主要是化学毒物。
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 1.被动监测: 20世纪50年代,危害大的污染物主要是化学毒物。 环境污染物的特点:痕量级(mg/kg,g/kg)甚至更低,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涉及空间分布及变化。 对分析方法的要求: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高分析速度
24
2.主动监测 20世纪70年代,环境质量因素不单取决于化学因素,还有物理因素(噪声、光、热、电磁辐射、放射性等)。可以用生物受害症状判断环境质量,即生物监测;生物检测向生态监测发展,即在时间、空间上特定区域生态系统的观测。 某一化学毒物的含量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环境中各种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其他物质之间存在相加和拮抗作用。环境分析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的手段除了化学手段,还有物理、生物等手段。同时,从点污染的监测发展到面污染及区域性的立体监测。 明确:环境分析和环境监测的差别
25
3.自动监测 20世纪70年代初,发达国家建立自动连续监测系统,使用遥感、遥测手段,监测仪器用电子计算机遥控,数据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送到监测中心控制室,经电子计算机处理,绘制污染浓度分布图。在极短时间观测到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变化、预测预报未来环境质量。污染程度接近或超过环境标准时,可发布指令,采取保护措施。
26
思考题 简述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的异同。 答: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都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两者联系较为紧密,都有对样品测定的测定。但研究目的存在较大区别,前者侧重于确定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 ,而后者则是为了确定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组成、含量、形态等信息。
27
二. 环境污染的特点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1)污染物的时间分布: (2)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二. 环境污染的特点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1)污染物的时间分布: (2)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28
(1)污染物的时间分布: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随时间而呈规 律性的变化。 例如, 工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随时间变化
河流的丰水期、枯水期,污染物浓度会变化 气象条件改变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变化 交通噪声随不同时间车辆流量变化
29
(2)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污染物浓度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污染物的浓度在不同空间上分布不同。
因此,正确表述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单靠某一点的监测结果不行,要根据时间、空间分布,制定监测计划(监测点设置、监测项目、采样频率等),对数据统计分析。
30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
有害物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一界限(或范围),称污染因素对环境危害的阈值。 阈值越大,危害越小;阈值越小,危害越大。没有阈值,极毒。 对阈值的研究是判断环境污染和污染程度以及制定环境标准重要依据。
31
(4)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 环境是一个复杂体系。环境污染是各种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应的共同结果。 从毒理学观点看,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生物的影响有几种情况: (1)单独作用: (2)相加作用: (3)相乘作用: (4)拮抗作用:
32
(1)单独作用: (2)相加作用: 总结果=分结果的和 机体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而发生危害,没有因为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
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总效果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总和。 总结果=分结果的和
33
(3)相乘作用: 总结果>分结果的和 (4)拮抗作用: 总结果<分结果的和 (以毒攻毒)
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的结果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 总结果>分结果的和 (4)拮抗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一部分或大部分抵消。 总结果<分结果的和 (以毒攻毒)
34
(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受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水平,民族风俗习惯,哲学,法律等因素的影响。
潜在危险的污染因素,表现为慢性危害,不引起人们注意;直接的污染易受重视。
35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长期监测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化、生化
监测对象:空气、水、土壤、固废、生物 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综合分析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长期监测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建立环境质量保证体系,使数据具有代表性
36
思考题 简述环境监测的特点?
37
三. 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下面仅介绍污染物的常用分析测试技术
38
(一) 化学、物理技术: (1)容量分析: (2)重量分析: (3)仪器分析: (广泛应用) (又称滴定分析)
将标准溶液加到被测试液中至等当点,由 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1mg/L (2)重量分析: (常量测定) 经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过程,使试样待测组分转化为一种纯粹的、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再经过称量该化合物的重量,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1mg/L (3)仪器分析: (微量级<1mg/L)
39
仪器分析 光谱分析(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电化学分析法(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库仑分析法) 金属、无机非金属——分光光度法 有机物——色谱法 结构分析——紫外、红外、质谱、核磁
40
(二)生物技术: 利用动植物在环境中产生的反映信息判断环境质量——直接,综合的方法 包括: 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 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症状
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生物群落结构种类变化
41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1. 新技术的应用: 无机污染物——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离子色谱、原子荧光 有毒有害有机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遥感技术——对整个一个地区的污染分布进行监测 2. 监测网络化、自动化 3. 便携式、简单快速监测仪器
42
国内环境监测的发展 1978年前仅有一个监测机构,起步晚,有很大发展。 但:
①水平低。如美国标准分析方法900多、我国仅400(各种)种左右。 ②面窄。有大气监测、地表水监测、重点污染源监测、噪声监测。而生态监测、固废监测、土壤监测、放射性监测、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地面沉降监测、恶臭监测等还未普遍发展。 ③自动化程度不够、监测网络不完备。
43
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1. 环境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经过优先选择(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种类: 过去,重金属等高浓度、急性毒性反映的物质是主要控制对象;有机物种类多,含量低,分析水平有限,采用综合指标(COD、BOD、TOC)反映。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意识到有些有毒污染物,低浓度下在生物体内累积,对人体、环境的影响极为严重。痕量有毒有机物对综合指标贡献小,但危害很大。这些有机污染物被列为优先污染物。
44
优先污染物特点: 难以降解 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出现频率较高 具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 毒性较大或潜在危害性较大
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污染物
45
2. 优先监测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美国最早开展优先监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水体中129种,空气中43种。
前苏联: 1975年开始,目前水体中664种,空气中1122种。其中有机物856种。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 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4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1999年发生的二恶英食品污染事件使世界普通公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也使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的环境问题: 具有毒性,难以降解,可产生生物蓄积,往往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做跨越国际边界的迁移并沉积在远离其排放点的地区,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蓄积起来;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属于环境激素,威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4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001年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标志人类正式启动向有机污染物宣战的进程。
根据公约,各缔约国将通过法律,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特别有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2种包括:艾氏剂、氯丹、DDT、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多氯联苯、六氯代苯、二恶英、呋喃。 虽然我国曾进行多次全国性大规模环境调查,但是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中国生态环境影响的数据严重缺乏,仅有的资料多集中于DDT。
50
思考题 一. 就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对这些筛选出来的污染物的监测称为 。 二、不定项选择题
一 就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对这些筛选出来的污染物的监测称为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作用包括( )。 A. 单独作用 B. 拮抗作用 C. 相加作用 D. 相乘作用 三、思考题 什么是环境优先污染物?简述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的情况。
51
第三节 环境保护标准 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标准体系,并了解其具体内容、意义和作用。 重要网址
第三节 环境保护标准 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标准体系,并了解其具体内容、意义和作用。 重要网址 1. 国家环保部标准 2. 中国环境标准网 3. 仪器信息网
52
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对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源检测方法等所制定的标准。
第三节 环境保护标准 环保标准: 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对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源检测方法等所制定的标准。 作用 分类和分级 制订原则 水质标准 大气标准 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估算
53
一.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 掌握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环保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环保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54
(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1.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我国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有: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代替GB 3095–82)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代替GB 3838–88 和GB 3838–83) (3)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代替GB 3097–82) (4)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 等
55
2. 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采用的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我国已颁布的国家级污染物控制标准 : 1)废水部分: 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6 –83) 甜菜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5 –83)等。 2)大气环境控制标准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842–83)等。 3) 废渣部分 有色金属固体废弃物控制标准(GB 5085–85)等。
56
3. 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 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包括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实验方法、检验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我国目前已发布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有: (1)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 1496 –79) (2)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腐蚀性试验方法标准 (GB 5087 –85) (3)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 标准(GB 5088 –85) 等。 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一般多配套测定方法标准,便于执行.
57
4.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研制标准物质,形成标准样品。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仪器灵敏度;验证分析方法;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它是检验方法标准是否准确的主要手段。
58
5.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等的规定,是制订其它环境标准的基础。
我国已颁布的环境基础标准有: (1)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 3839 – 83) (2)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 3840 – 83)
59
(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环境基本状况、经济基础、产业分布、主要污染因子差异较大,有时一项标准不能覆盖和适应全国。
制定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是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拥有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制定权限的单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地方标准通常增加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或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限值。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执行。
60
(三)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 综合排放标准 行业排放标准 各类行业生产特点不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强度方式差别很大。
综合排放标准 行业排放标准 各类行业生产特点不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强度方式差别很大。 例如,冶金行业排放废水以重金属污染物为主; 有机化工厂废水以有机污染物为主; 印染废水,色度是主要特征污染物。 行业排放标准是针对特定行业生产工艺,产污、排污状况、污染控制成本分析等,制定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所有领域。 行业排放标准与综合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61
思考题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其中地方可以制定的标准只有 和 两类。
62
二、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关系 中国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环境标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执行,超标即违法。 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
63
三、水质标准 标准制定时间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有: (1)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标准几年修订一次
64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 48-83);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 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 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等。
65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对象 (2)目的 (3)五类标准
全国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域。 (2)目的 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 控制 水污染,以及改善地面水质量和促进生产。 (3)五类标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
66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 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 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67
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序号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 H值(无量纲) 3 溶解氧 ≥ 饱和率90%(或7.5) 6 5 4 高锰酸盐指数 ≤ 10 15 化学需氧量(COD) ≤ 20 30 40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7 氨氮(NH3-N ) ≤ 0.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P计) ≤ 0.02(湖、库 0.01) 0.1(湖、库0.025) 0.2(湖、库0.05) 0.3(湖、库0.1) 0.4(湖、库 0.2) 9 总氮(湖、库,以N计) ≤ 0.2
68
10 铜 ≤ 0.01 1.0 11 锌 ≤ 0.05 2.0 12 氟化物(以F-计) ≤ 1.5 13 硒 ≤ 0.02 14 砷 ≤ 0.1 15 汞 ≤ 0.0001 0.001 16 镉 ≤ 0.005 17 铬(六价) ≤ 18 铅 ≤ 19 氰化物 ≤ 0.2 20 挥发酚 ≤ 0.002 21 石油类 ≤ 0.5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0.3 23 硫化物 ≤ 24 粪大肠菌群(个/L) ≤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69
表1-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序 号 项 目 标 准 值 1 硫酸盐(以SO42-计) 250 2 氯化物(以Cl-计) 3 硝酸盐(以N计) 10 4 铁 0.3 5 锰 0.1
70
表1-4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 mg/L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1 三甲烷 0.06 21 乙苯 0.3 2 四氯化碳 0.002 22 二甲苯① 0.5 3 三溴甲烷 0.1 23 异丙苯 0.25 4 二氯甲烷 0.02 24 氯苯 5 1,2-二氯乙烷 0.03 25 1,2-二氯苯 1.0 6 环氧氯丙烷 26 1,4-二氯苯 7 氯乙烯 0.005 27 三氯苯② 8 1,1-二氯乙烯 28 四氯苯③ 9 1,2-二氯乙烯 0.05 29 六氯苯 10 三氯乙烯 0.07 30 硝基苯 0.017 11 四氯乙烯 0.04 31 二硝基苯④ 12 氯丁二烯 32 2,4-二硝基甲苯 0.0003 13 六氯丁二烯 0.0006 33 2,4,6-三硝基甲苯 14 苯乙烯 34 硝基氯苯⑤ 15 甲醛 0.9 35 2,4-二硝基氯苯 16 乙醛 36 2,4-二氯苯酚 0.093 17 丙烯醛 37 2,4,6-三氯苯酚 0.2 18 三氯乙醛 0.01 38 五氯酚 0.009 19 苯 39 苯胺 20 甲苯 0.7 40 联苯胺 0.0002
71
说明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和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72
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mg/L) 方法来源 1 水温 温度计法 GB 13195-91
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mg/L) 方法来源 1 水温 温度计法 GB 2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 3 溶解氧 碘量法 0.2 GB 电化学探头法 GB 4 高锰酸盐指数 0.5 GB 5 化学需氧量 10 GB 6 五日生化需氧量 GB 7 氨氮 纳氏试剂比色法 0.05 GB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0.01 GB 8 总磷 钼酸氨分光光度法 GB 9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 铜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0.06 GB 二乙基二硫代安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0.010 G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 0.001 GB 11 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 氟化物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离子色谱法 0.02 HJ/T
73
注:暂采用下列分析方法,待国家方法标准公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13 硒 2,3-二氮基萘荧光法 GB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003 GB/T 14 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0.007 GB 冷原子荧光法 1) 15 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6 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 0.001 GB 17 铬(六价)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0.004 GB 18 铅 0.01 19 氰化物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GB 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 0.002 20 挥发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 21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GB/T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0.05 GB 23 硫化物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0.005 GB/T 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GB/T 24 粪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滤膜法 注:暂采用下列分析方法,待国家方法标准公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74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
对象:由集中式供水单位直接供给居民作为饮水和生活用水。 目的:保证水质适于生活饮用,确保人体健康。 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同,所不同的是: 1. 饮用水不存在自净问题, 无BOD5、溶解氧等指标。 2. 我国饮用水用氯气或漂白粉消毒,游离性余氯是表征消毒效果的指标。接触30min后游离氯不低于0.3mg/L,可保证杀灭大肠杆菌和肠道致病菌,但不应过高,产生有毒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有害。外国已普遍采用臭氧 O3、二氧化氯ClO2 ,以免弊端。
7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
79
(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 适用于排放污水的一切企、事业单位。 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对于保护区禁止新建排污口的情况,已有的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80
按污染物性质和控制方式,排放的污染物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符合表1-7的规定。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时其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必须符合表1-8的规定。
81
四.大气标准 我国已颁发的大气标准主要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TJ36-79〉,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 一些行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有关部分。
82
(一).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GB3095-2012) 标准分二级: 二类地区 : A. 一类区: 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
迹 和疗养地等。 B.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 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 适应范围: 一类区一般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一般执行二级标准;
83
五、土壤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规定了土壤中Cd, Hg, As, Cu, Pb, Cr, Zn, Ni,六六六,DDT的三级环境质量标准。 有机污染物正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还需在制定出有机污染物控制标准,才符合我国有机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而现行的标准中有机污染物仅有2项,对人体和动植物影响较大的有机磷农药等化学农药、硫化物、石油类、酚类、有机氯化合物、非金属物质(如氟、硒)和苯并芘等化合物缺乏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标准分析方法。
8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 级别 土壤 pH值 一级 二级 三级 项目 自然背景
级别 土壤 pH值 一级 二级 三级 项目 自然背景 <6.5 6.5~7.5 >7.5 >6.5 镉 ≤ 0.20 0.30 0.60 1.0 汞 ≤ 0.15 0.50 1.5 砷 水田 ≤ 15 30 25 20 旱地 ≤ 40 铜 农田等≤ 35 50 100 400 果园 ≤ — 150 200 铅 ≤ 250 300 350 500 铬 水田 ≤ 90 锌 ≤ 镍 ≤ 60 六六六 ≤ 0.05 滴滴涕 ≤
8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检测范围 mg/kg 注释 1 镉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025以上 0.005以上 土壤总镉 2 汞 土样经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硫、硝酸锰酸钾消解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 0.004以上 土壤总汞 3 砷 (1)土样经硫酸-硝酸-高氯酸消解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 (2)土样经硝酸-盐酸-高氯酸消解后,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 0.5以上 0.1以上 土壤总砷 4 铜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1.0以上 土壤总铜
86
5 铅 土样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4以上 0.06以上 土壤总铅 6 铬 土样经硫酸-硝酸-氢氟酸消解后, (1)高锰酸钾氧,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2)加氯化铵液,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1.0以上 2.5以上 土壤总铬 7 锌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5以上 土壤总锌 8 镍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肖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2.5以上 土壤总镍 9 六六六和滴滴娣 丙酮-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 0.005以上 10 pH 玻璃电极法 — 11 阳离子交换量 乙酸铵法等
87
六.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1.意义 化学物质有六百万种之多,并不断从实验室合成出来。 在排放时,有害无害一同进入环境。
化学物质有六百万种之多,并不断从实验室合成出来。 在排放时,有害无害一同进入环境。 已被证明有害且局部浓度(如工厂车间)较大,除已 列入控制指标的物质外,还有另外物质。 其最高允许浓度的确定非常必要。
88
2.最高允许浓度估算 通常可由当地环保部门会同有关工矿企业按下列途径予以处理。 (1)参考国外标准:
工业发达国家,由于环境污染而发生严重社会问题较早,因而研究和制订标准也早,并且一般地讲比较齐全,所以如能在已有的标准上查到,可以将它作为我们的参考。
89
(2)从公式估算: 如果在其他国家标准中查不到,则可根据该物质毒理性质数据、物理常数和分子结构特性等,用公式进行估算。 这类的公式和研究资料都很多,应该指出,同一物质用不同公式计算的结果可能相差很大,各公式均有限制条件,而且,标准的制订与科学性、现实性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用公式计算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90
(3)直接做毒理试验再估算: 当一种物质无任何资料可借鉴,或某种生产废水的残渣成分复杂,难以查清其结构和组成,实际上又必须知道其毒性大小和控制排放浓度,则可直接做毒性试验,求出半致死浓度〈LC50〉或半致死量〈LD50〉等,再按有关公式估算。
91
思考题 一、判断对错: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
3.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 4.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Ⅳ类标准的水质pH值为5~6。
92
6.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域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功能区。
7. 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和二类污染物都应在排污单位排放口布点采样。 8.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镍、总氰化物、苯胺类都是第一类污染物。 二、填空题 1.根据地表水的 和 ,我国的地表水分为五类。其中 不可作为饮用水源水。 水域环境功能,保护目标,Ⅳ和Ⅴ类水
93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所指的一类区包括( )。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所指的一类区包括( )。 A.居民区 B. 风景名胜区 C. 名胜古迹 D. 国家自然保护区 BCD 2.尚未制定相关标准的物质,其最高允许浓度的确定可( )。 A.参考国外相关标准 B.根据公式推算 C.根据该物质的毒理学试验数据估算 D.以上说法都不对 ABC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适用的区域有( )。 A.河流 B.海洋 C.湖泊 D.水库 AC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