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古代辉煌)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近代衰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振兴)
3
课前探究 一、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战 略决策 二、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4
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人造卫星的研制。
5
“863”计划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
6
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
7
新中国科技成就 时期 时间 成就 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4 1965 文革时期 1970 1973 改革开放时期 1983
2003 20世纪末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进程导弹试验成功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9
钱学森 钱学森(1911-),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筹划回国支援祖国建设,但受到美国当局阻挠,历时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国。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0
钱学森在美国 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成为著名科学家。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了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的生活。 多年以后,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然而,归途,竟是那么的坎坷。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 坐牢、软禁、恐吓,都未能让钱学森屈服,他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 “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以为,我的根在中国。”
11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境?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境? 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2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13
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14
中国在任何情况任何时侯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
秦山核电站内部 中国在任何情况任何时侯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 大亚湾核电站
15
(2)火箭导弹技术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揭开导弹、火箭发展史新一页。 钱学森一家
16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17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3)卫星技术: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18
1、2007年10月24日,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国的西昌,为什么?
从时事热点导入 1、2007年10月24日,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国的西昌,为什么? 2、你知道下面这幅是什么照片吗? (设计意图)注意从最近的时事 热点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 兴趣。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19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20
(4)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1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22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1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了空间出舱活动。2008年28日17时13分飞船着陆,三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安全返回。
23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24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1973年-南优二号
25
看一看 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 《饥饿的女孩》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26
粮食问题对中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27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28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29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0
聚焦网络:推荐袁隆平获诺贝尔和平奖,你认为如何?
谈一谈 聚焦网络:推荐袁隆平获诺贝尔和平奖,你认为如何? 网友“天南地北”认为:当初诺贝尔设立和平奖,就是希望奖励致力于消除矛盾、缩小差距,创造社会和谐,为人类和平与科学和谐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天南地北”认为:“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 聚焦网络:
31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事宜。由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我国众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生物技术
32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33
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 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34
人类基因草图
35
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1 .振奋了民族精神 2 .增强了综合国力 3 .提高了国际地位
36
总结: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保证)
3.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37
从背景、战略重点和成就等方面总结一下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堂小结: 阶段 时间 战略重点 重要成就 一 二 背景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 新中国成立~文革 1、国际环境恶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2、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安全。 “两弹一星” 文革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 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 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38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反之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科教兴国。 四: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五: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
39
材料一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 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一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 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二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结论:科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40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国“弱国无外交”的社会地位。 原因: 洋务派学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因而不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目。 资产阶级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启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除了向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外,最根本的是要获得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