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金融業 企管四甲 第11組 朱美錡 杜霈琪 吳孟樺 許凌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金融業 企管四甲 第11組 朱美錡 杜霈琪 吳孟樺 許凌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金融業 企管四甲 第11組 朱美錡 49770010 杜霈琪 49770011 吳孟樺 49770046 許凌榮 49770060
謝怡婷

2 目錄 一、前言 二、金融業之演進 三、金融業困境的形成背景 四、台灣金融機構併購概況 五、結論

3 前言 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體係扮演著重要 角色,乃是儲蓄與投資的橋樑。在不同的年 代,逐步進展的經濟發展階段,隨著國內、 外經濟環境的變遷,金融體系所發揮的功能 與其發展特色並完全不相同。

4 金融業之演進 1991年以前信用資源稀有且極為寶貴,居於信用分配角色的銀行幾乎是天子驕子,無往不利。
信用資源稀有。 信用分配角色的銀行幾乎是天子驕子,無往不利。 政策開放,16家新銀行設立,7家信託公司及部分合作社轉成銀行。 政策性鼓勵外商來台設立分行,銀行界的就業市場呈現短暫榮景。 1991年以前信用資源稀有且極為寶貴,居於信用分配角色的銀行幾乎是天子驕子,無往不利。 1991年-1995年政策開放,16家新銀行設立,7家信託公司及部分合作社轉成銀行。政策性鼓勵外商來台設立分行,銀行界的就業市場呈現短暫的榮景。 1996年至1999年銀行數目倍增、存放款利差縮小,各種競爭策略紛紛出籠。 2000年至今,政策開放及二次金改的推動下,跨業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金控集團的合併也如火如荼的展開,金融版圖成線完全不同的面貌。

5 金融業之演進(續) 1991年以前信用資源稀有且極為寶貴,居於信用分配角色的銀行幾乎是天子驕子,無往不利。
銀行數目背增、存放款利差縮小,各種競爭策略紛紛出籠。 2000年至今 政策開放及二次金改的推動下,跨業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金控集團的合併也如火如荼的展開,金融版圖成線完全不同的面貌。 1991年以前信用資源稀有且極為寶貴,居於信用分配角色的銀行幾乎是天子驕子,無往不利。 1991年-1995年政策開放,16家新銀行設立,7家信託公司及部分合作社轉成銀行。政策性鼓勵外商來台設立分行,銀行界的就業市場呈現短暫的榮景。 1996年至1999年銀行數目倍增、存放款利差縮小,各種競爭策略紛紛出籠。 2000年至今,政策開放及二次金改的推動下,跨業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金控集團的合併也如火如荼的展開,金融版圖成線完全不同的面貌。

6 台灣金融業困境的形成背景 1980~1990年由金融自由化到國際化。 1980~1990年由金融自由化到國際化。
1995年8月的農會信用部及信用合作社擠兌危機。 1997年7月爆發亞洲金融危機,打擊台灣傳統產業的出口與海外投資。 1998下半年,本土型金融風暴隱然形成,影響台灣金融機構營運、獲利及逾放。 2001年行政院開始進行全面性金融改革。 1980~1990年由金融自由化到國際化。 1995年8月的農會信用部及信用合作社擠兌危機。 1997年7月爆發亞洲金融危機,打擊台灣傳統產業的出口與海外投資。 1998下半年,本土型金融風暴隱然形成,影響台灣金融機構營運、獲利及逾放。 2001年行政院開始進行全面性金融改革。

7 第一次金改 以「除弊」為主軸,宣示「二五八」為政目標, 即在二年內將金融機構壞賬比率降到5%以下, 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 資本充足率 壞帳比率 5% 8%

8 第二次金改 以「興利」為號召,企圖加速推動金融國際化及 自由化,以提升金融國際競爭力,尤其對兩岸金 融亦逐步朝開放的目標邁進,有四大目標:
1.明年底前至少三家金控市佔率超過10% 2.公股金融機構的家數今年底以前由十二家減為六家 3.金控家數明年底前減半成為七家 4.至少一家金控到海外掛牌或引進外資

9 台灣金融機構併購概況 一、農、漁會信用部方面 自民國64年實施「台灣地區各級農會合併方案」以 來,至89年期間有65個農會合併為32個農會。
二、信用合作社方面 財政部於民國84年12月6日訂定實施「信用合作社 變更組織為商業銀行之標準及辦法」,鼓勵信用合作 社自願合併並改制為商業銀行, 透過金融機構改制、 合併, 以健全整體金融體制。

10 台灣金融機構併購概況(續) 三、一般銀行方面 一般銀行合併,早期僅有84年世華銀行合併華僑信 託投資公司一案。
自發性合併始於90年12月的台新銀行合併大安銀行, 之後興起金融控股公司風潮, 銀行紛紛以合併方式成 立金融控股公司。 四、大型金融控股公司風潮 面對金融全球化的競爭環境,及加入WTO 之後國 際金融集團大舉入侵的強大競爭壓力,唯有大型化之 金融機構方能在東亞地區佔一席之地。

11 併購案 我國目前金融市場的狀況產生併購的原因: 1. 降低營運成本、達成經營合理化。 2. 尋求綜效。
3. 增加營業據點、擴大接觸地緣客戶。 4. 利用併購增加聲譽。 5 .網羅金融人才。 6. 避免造成金融風暴。 1. 降低營運成本、達成經營合理化。 2. 尋求綜效。 3. 增加營業據點、擴大接觸地緣客戶。 4. 利用併購增加聲譽。 5 .網羅金融人才。 6. 避免造成金融風暴。

12 併購案-案例 購併基準日 購併主體 被購併金融機構 93.09.04 玉山銀行 高雄企銀 95.12.25 玉山票券 100.07.09
竹南信用合作社 購併基準日 購併主體 被購併金融機構 中國信託 鳳山信用合作社 花蓮企銀 中信票券 我們在網路上資訊得知,93年9月份至100年10月份共有44件併購案,而我們提出件數較多的,介紹給大家。

13 併購案-案例 購併基準日 購併主體 被購併金融機構 94.06.17 元大銀行 台南市第七信用合作社 94.12.23 台南第六信用合作社
慶豐銀行 (18家分行) 我們在網路上資訊得知,93年9月份至100年10月份共有44件併購案,而我們提出件數較多的,介紹給大家。 購併基準日 購併主體 被購併金融機構 台新銀行 新竹第十信用合作社 台新票券

14 新金融整併 啟動 為提升台灣金融業競爭力,財政部正積極規 劃公股金融機構整併案,聯手推動新一波金 融整併。
公股金融機構基於發展需要,可以做策略性 規劃,包括如何透過合併、結盟壯大規模, 每家公股金融機構都有做規劃。

15 結論 如今回想當年俞國華總裁的金融措施,採 取逐步開放的策略,至少方向不易偏差, 腳步不會錯亂;由於穩定的金融市場,讓 金融機構的獲利空間,維持合理的水平之 上,被形容為有「特權」的指標,這是後 來開放市場,企業界競相投資經營銀行業 務的原因。

16 資料來源 http://www.fffi.com.tw/Article_Datail.asp?ID=56
=1


Download ppt "台灣金融業 企管四甲 第11組 朱美錡 杜霈琪 吳孟樺 許凌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