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以改革创新促稳求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以改革创新促稳求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解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以改革创新促稳求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解读
以改革创新促稳求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解读 芜湖县委党校:沈启旺

2 主要内容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内容。 二、中央城镇化会议精神。 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

3 3、如何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内容 1、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3、如何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3

4 以促改革汇集力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动力,我们迈入了改革的新时代。
1、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个有历史意义的三中全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1984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1978年以来的第一个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的文件,也是第一次对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 以促改革汇集力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动力,我们迈入了改革的新时代。 现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需要思想、需要理念的时代。 4

5 改革动力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 产业转型的困局 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挑战
社会经济矛盾的复杂化、尖锐化 产业转型的困局 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挑战 “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可能使全球技术要素与市场要素的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中国若不能取得先导性技术突破并将其产业化,不仅无法占据此次超级产业革命制高点,更有可能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分工与财富版图切割中被边缘化 在全球IT企业研发投入30强中,美国有12家,其次是日本,有10家,中国只要华为一家企业上榜。2011年,美国的研发投入占全球份额的33%左右,是中国的两倍半。 5

6 产业转型 我国正处于消费潜力释放的历史拐点 城市化水平提高1% 拉动消费增长1.6% 2.5% 中国 15% 日韩 25% 美国
以文化产业占 GDP总量为例 15% 日韩 城市化水平提高1% 拉动消费增长1.6% 25% 美国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7 产业转型 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取决于改革的新突破 最终消费率增长目标 居民消费率增长目标 2012 2017 2022年 2012 2017
48% 55% 60% 35% 45% 50% 最终消费率增长目标 居民消费率增长目标

8 产业转型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劳动力优势 人才优势 市场优势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牢牢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处于中低端。在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时候,充足的简单劳动力、廉价的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是竞争力的关键。而要向高端攀升,创新创意就成为竞争力的核心。 8

9 社会经济矛盾的复杂化、尖锐化 1 利益固化的问题 2 制度天花板的问题 问题 3 社会流动的问题 4 社会特权的问题 5 脱离群众的问题

10 1、利益固化问题 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李克强: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 习近平: 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冲破既得利益的藩篱”。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11 2、制度天花板问题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有的制度过去是好制度,现在变得越来越成为约束发展的制度,有一些制度已经毫无意义了,该废的废,该变的变,该改革的要改革。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村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养老新政:职工保城乡保互转 个人账户可随险种转移。

12

13 3、社会流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强调,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哲人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当按规矩办事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当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深入人心,哪还会有潜规则的生存空间和立足之地? 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无法出头,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种情况如不纠正,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吗?这个社会还能有发展活力吗?我们党和国家还能生机勃勃向前发展吗?我们工厂店人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 13

14 4、社会特权问题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特权思想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外加上市场经济某些资本权力的渗透,所以极少领导干部可能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的特殊人,他们把特权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无论做什么事都一路绿灯。

15 5、脱离群众的问题   列宁讲,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向胜利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列宁

16 雷人雷雨 1. “我只为领导服务,是领导重要还是你们这些人重要” 2.“一打都打局长的电话,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你随便的群众就打我电话”。
3.“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4. “我是管文化的,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5.“没时间跟你闲扯”。 6. “40年后,我们是不是还存在在这个世界,不要考虑太长远了”。 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人们说话,被顶了回去。

17 无效沟通方式举例

18 “城管”打人反被围殴,该反思什么? 近几年来,不仅城管执法经常引发群众的“情绪不稳定”,而且很多群体性事件也有着浓厚的情绪化色彩。一次城管暴力执法,一声“我爸是李刚”,经常成为群众不满情绪的触发点与发泄口。

19 化解当前我国的负面社会情绪 郁闷失落 愤恨仇怨 焦躁疑惧 茫然困惑 新兴媒体的应用, 放大了社会的负面情绪

20 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成因 1.贫富差距拉大、民生问题突出与 特权腐败、炫富斗富事件相互交织 2.社会矛盾纠纷高发多发与舆论信息
快速流动相互叠加 3.经济社会急剧转型与干部群众适应力 滞后相互并存 4.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强烈需求与制度供给力、 特别是制度执行力明显不足相互冲突

21 化解社会情绪要更加重视全面深化改革 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 加快建立与完善 一整套体制机制制度

22 照镜子 正衣冠 治治病 洗洗澡 以党章为镜。以史为镜,以党的纪律为镜,以群众的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
一是正一正党性修养。 二是理一理党员义务。 三是紧一紧党纪国法。 照镜子 正衣冠 “洗冷水澡”,让自己保持始终的清醒;洗“热水澡”,让自己保持一种热情;洗“温泉澡”,让自己保持一种洁净。 治浮躁病,治富贵病,治软骨病 洗洗澡 治治病

23 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24 30多年的发展证明,只要我们对市场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那么我们的改革开放就能一步一步走向新的方向。现在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更加广度更加深度去推进市场化。我们要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个坐标、尺度去度量我们的方方面面。 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所有我们经济运行当中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因为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5 3、如何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1、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26 1、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7 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28 2、推进国企改革

29 国有资本缺乏公益性 收租分红的比例偏低

30 加快垄断行业 改革具体建议

31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决定》给政府规定了6个方面的职能: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维护秩序、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政府应发挥它正确的职能,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应该到位。 《决定》给政府规定了6个方面的职能: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维护秩序、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经济商业成本比美国低约四分之一,但制度成本总体高过美国三分之一,其中政府管理效率和市场秩序评价最低。 ——2011年美国一家智库的研究报告

3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3 以三权分设为重点、以深化大部制改革为路径, 优化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
大部制为重点的 行政决策系统 相对独立、法定化、 专业化的行政执行系统 权威独立的行政 监督系统 形成科学、稳定、高效、 廉洁的行政权力体制

34 以公共服务为导向调整中央地方关系 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 探索行政层级制度改革

35 以公共服务为导向调整中央地方关系 改革中央地方财税关系 杜绝违规收费行为 改变土地财政政策

36 以公开透明为重点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形成公开治理新格局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政府预算公开

37 以公开透明为重点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形成公开治理新格局
建立完善的公共治理结构 加强公共政策社会参与

38 二、中央城镇化会议精神 1、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城乡互动、节约集约,生态与其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资源节约 效益优先 以人为中心 建房建人

3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40 2、城镇化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新型城镇化可以带来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叫“一体两翼”。一体是主体:中国梦,两翼:左翼是新型城镇化,右翼是改革创新。 40

41 3、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中国的城镇化到底向何处去? 这种模式带来的城市问题:城市运行效率低下。
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雾霾天气等。 目前流行的模式:靠外延扩张,把城市一圈一圈做大。

42 目标是提高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质量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党的十八大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 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比重,控制开发强度 资源 消耗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 生态 环境 土地 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人口 传承 文化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党的十八大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质量

43 3、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1)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 43

44 人口市民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

45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保、连续参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45

46 3、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3)建设有序高效的城市体系 城镇化最重要的问题:加快建立科学完备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
推进有文化记忆的城镇化。 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科学水平。 46

47 优化布局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按照“两横三纵”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

48 优化布局 城市形态是一个城市的空间模式和空间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质量。 通过城市群内不同城市间的 良性互动,有效疏解城市功能

49 管理问题 规 划 合 一 要加强规划管理 城乡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 形成一个城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规 划 合 一 城乡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 形成一个城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一管到底

50 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一)经济工作会议梳理出现在面临的问题: 第一,经济下行。 第二,产能过剩。 第三,债务风险,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第四,生态环境恶化。 第五,就业市场结构矛盾。 第六,食品药品安全。

51 经济下行 2013年我国7.7%的经济增速来之不易 2014年7.5% 51

52 生产能力过剩了 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过剩尤为突出: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如果仍依靠工业化数量扩张,
73.7% 72% 71.9%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如果仍依靠工业化数量扩张, 城镇化进程不可持续。 75% 73.1%

53 地方债务风险 融资难 融资贵 “融资难”和“融资贵”仍然困扰着小微企业 从银行获得全部借款 银行借贷平均年利息7.27% 流动资金紧张
民间借贷平均年率约23.6% 流动资金紧张 从银行获得少部分借款 2013年17.9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 过去5年里,信贷平均每年增长20%,增幅是同期经济增长率的两倍以上。大部分贷款被用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厂房等固定资产建设。 没能从银行获得借款

54 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减弱了 资源约束趋紧 生态系统退化 环境污染突出

55 以改革的“进”实现经济的“稳”,以进促稳 以转型的“进”推动经济更好地稳定运行,以转促稳
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二)经济工作总体思路: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以改革的“进”实现经济的“稳”,以进促稳 以转型的“进”推动经济更好地稳定运行,以转促稳 以政策和经济的“稳” 推动改革与转型的“进”,以稳推进

56 以政策和经济的“稳”推动改革与转型的“进”,以稳推进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7 以改革的“进”实现经济的“稳”,以进促稳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58 以转型的“进”推动经济更好地稳定运行,以转促稳
推动经济转型

59 结 语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60 谢谢大家 沈启旺:芜湖县委党校 电话: ;


Download ppt "以改革创新促稳求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